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作家简介]
苗心清,生于平凡的小城,16岁。有温暖的父母,有温暖的朋友,有温暖的生活。老师眼中不乖的好学生,自己眼中叛逆可爱的孩子。习惯在友人一句“老苗子”里回眸一笑,习惯在开心的时候笑着执手。不甘千人一面,不愿写不触及心灵的文字,不想长大的彼得·潘。相信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
[写作感言]
其实所说的写作,对我太过沉重。我只是依自己的心,慢慢用笔记录下文字。不肯说的话,不肯做的事,不肯遗忘的岁月,不肯原谅的痛楚,在笔下渐渐沉淀,就是我的生活。
我一直相信那句话——川媚皆因水怀珠,烟萦多缘石韫玉。
或许是老了,外婆总爱抱着有些陈旧的电视,看戏。
独独是爱戏的,一辈子不识字的她,连新闻,也只能勉勉强强地侧着身子,在一大家人喧喧闹闹的稀里呼噜声里,隐约着翻来倒去地听。她眯着眼,小声说上句“又打起仗了”,就又被儿女们的高谈阔论,孙子孙女的呼来喝去掩盖住。
连饭,都是大家酒酣菜足后,稍稍收拾一下,才坐下来吃些。
辛苦了一辈子的外婆,做这些的时候是那么理所当然,像小学生恭恭敬敬地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往后推迟一会儿,日过竿头,或华灯初上时,该离开的都离开了,挤挤闹闹的房间空荡了,外婆要做的,就不外乎两件事:下楼和老太婆们歇歇凉,回自己的小房子,在与儿女们每天繁闹的楼错对面的六层楼上的一间小屋子里,洗洗涮涮,然后打开电视,看戏。
今天的《对花枪》,明天的《打金枝》……外婆一遍遍,看下去。
她的生活分成了两部分,被一分钟的路程隔开。
这里的忙碌,那里的安逸。
对“那里”我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就和表哥一起在床上耍来耍去。长大后偶尔过去睡,都觉得很亲近。
“那是自然,这张床,早认得你啦。”
我翻过身,看看离床头不足一米的电视,和床头边椅子上的外婆,没有往下延续话题,而是怔了一会儿,问道:“外婆您为什么喜欢看戏?”
外婆转过来笑了笑,顺便拢了拢垂在耳边的碎发,“喜欢就是喜欢,哪有为什么?”只是眼中,含着几分闪烁的意味,“你和你妈,多久不来一次,陪我看看戏吧。”
我又侧过身去,说了声,“我困了。”就闷进枕头里。只有母亲温顺地坐过去,小声和外婆说起戏来。我禁不住埋怨起外婆:那戏里,一个个白面吊嗓的腔,哪有工夫耗着时间听那几句?可又不敢说。好不容易在一起,说出来,她疼,我也疼。
隐隐约约地睡过去,感觉外婆和母亲挤上床来,絮絮叨叨地躺着说起了话,我睡意上头,刚想捂上被子,耳边却萦开了外婆的幽幽声:“我一个人,总寂寞啊……”背景是母亲止不住的叹息。
我蓦然间清醒了,原来,外婆爱戏,只因为寂寞,而这寂寞,来自于喧嚣后的遗忘。
“睡吧,一会儿吵醒了她。”外婆停了一会儿,声音低低地说道,只是有些哀伤的气息残留。
我挪过身子,对着墙壁,睁开眼是一片漆黑,夜深了。我又悄悄闭上眼,轻轻地掉了泪。
为外婆,也为自己。
后来,陪外婆的时光,也成了陪她看一出出戏。听她讲戏中彩服伶人故事的时光,不小心对上她的眼,里面充满了光的明亮。她小声地解释我听不懂的词句,不时加上自己的感触;更多的时候只是默默地听,或跟着哼两句。想起我在身旁,立马噤声,眉目中满了羞涩。我笑了,笑出了泪,撇过脸来,轻轻擦拭,回过头来继续看,继续听。
外婆不肯说的,成了她一生的担负,或许于我,陪她看戏不算什么。于她,却几近全部。我所做的,与聆听文化无关;我能做的,也只是在外婆的有生之年,用这种方式,慢慢分担她背上的一切,以此来减轻,以后可能产生的懊悔。
苗心清,生于平凡的小城,16岁。有温暖的父母,有温暖的朋友,有温暖的生活。老师眼中不乖的好学生,自己眼中叛逆可爱的孩子。习惯在友人一句“老苗子”里回眸一笑,习惯在开心的时候笑着执手。不甘千人一面,不愿写不触及心灵的文字,不想长大的彼得·潘。相信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
[写作感言]
其实所说的写作,对我太过沉重。我只是依自己的心,慢慢用笔记录下文字。不肯说的话,不肯做的事,不肯遗忘的岁月,不肯原谅的痛楚,在笔下渐渐沉淀,就是我的生活。
我一直相信那句话——川媚皆因水怀珠,烟萦多缘石韫玉。
或许是老了,外婆总爱抱着有些陈旧的电视,看戏。
独独是爱戏的,一辈子不识字的她,连新闻,也只能勉勉强强地侧着身子,在一大家人喧喧闹闹的稀里呼噜声里,隐约着翻来倒去地听。她眯着眼,小声说上句“又打起仗了”,就又被儿女们的高谈阔论,孙子孙女的呼来喝去掩盖住。
连饭,都是大家酒酣菜足后,稍稍收拾一下,才坐下来吃些。
辛苦了一辈子的外婆,做这些的时候是那么理所当然,像小学生恭恭敬敬地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往后推迟一会儿,日过竿头,或华灯初上时,该离开的都离开了,挤挤闹闹的房间空荡了,外婆要做的,就不外乎两件事:下楼和老太婆们歇歇凉,回自己的小房子,在与儿女们每天繁闹的楼错对面的六层楼上的一间小屋子里,洗洗涮涮,然后打开电视,看戏。
今天的《对花枪》,明天的《打金枝》……外婆一遍遍,看下去。
她的生活分成了两部分,被一分钟的路程隔开。
这里的忙碌,那里的安逸。
对“那里”我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就和表哥一起在床上耍来耍去。长大后偶尔过去睡,都觉得很亲近。
“那是自然,这张床,早认得你啦。”
我翻过身,看看离床头不足一米的电视,和床头边椅子上的外婆,没有往下延续话题,而是怔了一会儿,问道:“外婆您为什么喜欢看戏?”
外婆转过来笑了笑,顺便拢了拢垂在耳边的碎发,“喜欢就是喜欢,哪有为什么?”只是眼中,含着几分闪烁的意味,“你和你妈,多久不来一次,陪我看看戏吧。”
我又侧过身去,说了声,“我困了。”就闷进枕头里。只有母亲温顺地坐过去,小声和外婆说起戏来。我禁不住埋怨起外婆:那戏里,一个个白面吊嗓的腔,哪有工夫耗着时间听那几句?可又不敢说。好不容易在一起,说出来,她疼,我也疼。
隐隐约约地睡过去,感觉外婆和母亲挤上床来,絮絮叨叨地躺着说起了话,我睡意上头,刚想捂上被子,耳边却萦开了外婆的幽幽声:“我一个人,总寂寞啊……”背景是母亲止不住的叹息。
我蓦然间清醒了,原来,外婆爱戏,只因为寂寞,而这寂寞,来自于喧嚣后的遗忘。
“睡吧,一会儿吵醒了她。”外婆停了一会儿,声音低低地说道,只是有些哀伤的气息残留。
我挪过身子,对着墙壁,睁开眼是一片漆黑,夜深了。我又悄悄闭上眼,轻轻地掉了泪。
为外婆,也为自己。
后来,陪外婆的时光,也成了陪她看一出出戏。听她讲戏中彩服伶人故事的时光,不小心对上她的眼,里面充满了光的明亮。她小声地解释我听不懂的词句,不时加上自己的感触;更多的时候只是默默地听,或跟着哼两句。想起我在身旁,立马噤声,眉目中满了羞涩。我笑了,笑出了泪,撇过脸来,轻轻擦拭,回过头来继续看,继续听。
外婆不肯说的,成了她一生的担负,或许于我,陪她看戏不算什么。于她,却几近全部。我所做的,与聆听文化无关;我能做的,也只是在外婆的有生之年,用这种方式,慢慢分担她背上的一切,以此来减轻,以后可能产生的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