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东北部,总面积1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5万亩,辖2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459个行政村(居委会),1563个自然村,总人口1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2万人,占总人口的87%,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
一、水利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以来,我县先后对全县9条河流进行了治理,极大地提高了全县河道及干支沟的防洪除涝标准,大的洪涝威胁基本解除。多年来,我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代农业、标准粮田等项目建设。通过扎扎实实的农田水利建设,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产丰收,我县连续四年夺取了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奖杯。
当前我县水利设施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防洪除涝标准较低,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全县9条河流中除杨岗河、小洪河、黑河防洪标准达到十年一遇外,其余6条河道及干支沟均20多年没有进行过治理,河槽淤积,过水能力逐年减少,防洪除涝标准下降。全县现有河道桥梁91座,涵闸102座,其中9座桥梁和16座涵闸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建设标准低,加之长年无维修经费,损坏严重,存在着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干、支沟及田间排涝沟淤积严重,田间排水出路不畅,内涝问题比较严重。二是农田灌溉工程分布不均,配套不齐,难以充分发挥效益。全县现有的3.3万眼农田灌溉井中,有1.1万眼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打的简易机井,标准很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出水能力弱。全县机井分布不均,平原区多,岗岭区少,且配套不齐。岗岭区10万亩耕地由于地势较高,浅层地下水贫乏,中深层地下水埋藏较深,不易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致使岗区农业灌溉发展缓慢。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县在岗岭地区打了420眼中深井。但由于灌溉机械、电力配套不齐,致使相当一部分机井没有发挥作用,岗区农业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灌溉问题严重制约着岗区的经济发展,是导致岗岭地区貧困的主要原因。
二、粮食核心区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国家粮食核心区项目建设实施以来,我局紧抓这一机遇,积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我县争取了几批规模较大的水利建设项目,我县连续实施了抗旱应急灌溉工程、新增农资项目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总投资达7651万元。共完成新打机井3806眼,新建生产桥1597座,新增、恢复、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6.8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示范区3.4万亩。为保证我县粮食稳产高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投入不足是我县水利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县县、乡财政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无力对水利建设建设进行大的投入,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尽管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渐加大,但每年用于水利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数量仍十分有限。水利工程的公益性质也难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在投工方面,受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农民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下降,使水利设施建设劳动力难以保证需要。
2、水利工程管理滞后。水利工程基本上都属于公益性工程设施。除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外,其余小型水利工程基本都是采取建设单位建成后移交给受益人管理的形式,而受益人员为全体群众,主体不明晰,管理经费无法落实,有人使用,无人管理的情况十分普遍。
3、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目前,水利建设投入渠道较多,如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标准粮田、土地整理等项目都有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而这些项目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工程规划和建设时难以做到统一,造成工程布局不合理,且有重复建设现象。同时很难有效地将资金捆绑整合使用,资金的规模效益也难以发挥。
四、几点建议
1、加大水利投入力度。一是上级要加大对水利建设,尤其是中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的投入力度,以解决我县当前普遍存在的干、支沟生产桥,河道险桥险闸及面上除涝以及岗岭农业灌溉等问题。二是要认真落实好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使水利建设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投入来源。
2、理顺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建议上级出台政策,要求将各部门凡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统一整合使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提高资金的规模效益和工程建设质量。
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尽快研究制定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要区分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工程性质,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问题。
一、水利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以来,我县先后对全县9条河流进行了治理,极大地提高了全县河道及干支沟的防洪除涝标准,大的洪涝威胁基本解除。多年来,我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通过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代农业、标准粮田等项目建设。通过扎扎实实的农田水利建设,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产丰收,我县连续四年夺取了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奖杯。
当前我县水利设施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防洪除涝标准较低,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全县9条河流中除杨岗河、小洪河、黑河防洪标准达到十年一遇外,其余6条河道及干支沟均20多年没有进行过治理,河槽淤积,过水能力逐年减少,防洪除涝标准下降。全县现有河道桥梁91座,涵闸102座,其中9座桥梁和16座涵闸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建设标准低,加之长年无维修经费,损坏严重,存在着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干、支沟及田间排涝沟淤积严重,田间排水出路不畅,内涝问题比较严重。二是农田灌溉工程分布不均,配套不齐,难以充分发挥效益。全县现有的3.3万眼农田灌溉井中,有1.1万眼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打的简易机井,标准很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出水能力弱。全县机井分布不均,平原区多,岗岭区少,且配套不齐。岗岭区10万亩耕地由于地势较高,浅层地下水贫乏,中深层地下水埋藏较深,不易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致使岗区农业灌溉发展缓慢。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县在岗岭地区打了420眼中深井。但由于灌溉机械、电力配套不齐,致使相当一部分机井没有发挥作用,岗区农业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灌溉问题严重制约着岗区的经济发展,是导致岗岭地区貧困的主要原因。
二、粮食核心区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国家粮食核心区项目建设实施以来,我局紧抓这一机遇,积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我县争取了几批规模较大的水利建设项目,我县连续实施了抗旱应急灌溉工程、新增农资项目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总投资达7651万元。共完成新打机井3806眼,新建生产桥1597座,新增、恢复、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6.8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示范区3.4万亩。为保证我县粮食稳产高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投入不足是我县水利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县县、乡财政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无力对水利建设建设进行大的投入,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尽管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渐加大,但每年用于水利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数量仍十分有限。水利工程的公益性质也难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在投工方面,受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农民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下降,使水利设施建设劳动力难以保证需要。
2、水利工程管理滞后。水利工程基本上都属于公益性工程设施。除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外,其余小型水利工程基本都是采取建设单位建成后移交给受益人管理的形式,而受益人员为全体群众,主体不明晰,管理经费无法落实,有人使用,无人管理的情况十分普遍。
3、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目前,水利建设投入渠道较多,如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标准粮田、土地整理等项目都有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而这些项目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工程规划和建设时难以做到统一,造成工程布局不合理,且有重复建设现象。同时很难有效地将资金捆绑整合使用,资金的规模效益也难以发挥。
四、几点建议
1、加大水利投入力度。一是上级要加大对水利建设,尤其是中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的投入力度,以解决我县当前普遍存在的干、支沟生产桥,河道险桥险闸及面上除涝以及岗岭农业灌溉等问题。二是要认真落实好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使水利建设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投入来源。
2、理顺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建议上级出台政策,要求将各部门凡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统一整合使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提高资金的规模效益和工程建设质量。
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尽快研究制定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要区分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工程性质,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