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然而,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时下,我国不断强调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生态建筑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种大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国内的建设要不断转变能源消耗率高,环境污染大,经济效益低下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而要坚持走低能耗、少环境污染和破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盛行的21世纪中,我国的建筑业不能再走能源消耗率高,环境污染大,经济效益低下的老路,而要走低能耗、少环境污染和破坏、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新路。只有对建筑业发展的粗放型方式进行优化和转变,采取集约型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国内建筑业的长足发展,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只有从建筑业的每个环节抓起,严格按照生态建筑的标准来实施建筑活动,维持建筑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才能真正地实现生态建筑的发展目标。
1 生态建筑
1.1 生态学对建筑领域的影响
生态学概念的首位使用者恩斯特.海克尔曾经说过“研究生物体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全部科学的称谓[1]。”生态学自身具有井然有序原则、循环再利用原则、相生相克原则和自我调适原则,而这些内容直接影响了生态建筑学的内容。生态学对建筑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生态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与生态建筑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生态建筑作为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与其所在的外界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帮助人类有效解除当前日常生活面临的各种生态和环境危害。
1.2 生态建筑的含义和特征
生态建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和观察建筑活动与环境的联系,在建筑实践活动中兼顾其所在的生态环境保护,是能源能够得到循环,重复的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近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影响,生态建筑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特别是受到建筑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亲睐。生态建筑学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学而言,具有整体性和系统系强、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少、资源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利用价值。
2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
2.1 集约型原理
集约型原理是指在建筑实践活动中,坚持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保护环境,兼顾建筑活动的实施与环境的保护[2]。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将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在建筑工程完工后,及时对建筑工程周边环境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才能真正践行生态建筑的理论。在生态建筑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环境和生态的原始状态和优势,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发电以及用绿色植被和水资源降低室内温度等待,减少了资源消耗量,达到了节能的作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此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减少不实用、单纯起美观作用的建筑的设计,避免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2.2 因地制宜原理
工程建设的设计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质、能源、土壤等天然条件和优势,进行相应的设计,使建筑设计与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充分恰当的融合,建筑设计能够借助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例如,顺应当地的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建设设计,建筑材料可以从附近获取,根据当地的方位和地形特点选择房屋设计的走向等等,这样能够大量节约建筑施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降低建筑成本。在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最终使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得到保障。建筑师们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和过程中,要参考当地群众的住房和工程建设,了解当地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全面掌握当地人对工程建设的需求和要求,才能创作出切合实际,符合民意的实用性建筑设计。
2.3 舒适度原理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住处和各种便利设施,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因此,生态建筑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建筑工程的舒适度。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思想和舒适度原理,采用时下最新的建筑技术和理念,实现建筑设计的绿色化、安全化和生态化。例如,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采光、通风、清洁、便利等设计,完善建筑的各项功能,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需要,突出建筑设计的生态理念和人文理念。
3 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3.1整体设计方法
在实施生态建筑的规划过程中,要将每个建筑工程、各栋建筑物看成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建设的一个单体,每个单体与整个地区的建设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态建筑设计必须以整体的规划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地形、地质、能源、土壤等天然条件。生态建筑设计首先要考虑到整个建筑群完工后面貌和景观。在优化建筑群布局和划分,实现空间和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每个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特点,要充分考虑当地风俗习惯。此外,要充分实现生态建设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生态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过于追求建设的经济价值,而忽略建设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实现三者之间的平衡,使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2 单体设计方法
3.2.1 光能的充分利用
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建筑物的采光充足,实现太阳能的充分利用[3]。建筑物要能够实现自然采光,是建筑物内光线充足,增加室内的采光面积和采光时间。要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设计中采用采光智能调节设备,实现光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此外,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太阳能的利用,实现太阳能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储存,不仅可以降低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损伤,还能够减少其他能源的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和破坏,发挥太阳能最大的能源替代作用。
3.2.2 做好自然通風和散热设计
为了保证建筑物正常的自然通风,保障室内的空气质量。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每个季节的大体风向,进行相应的通风设计,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要充分利用最新的技术和建筑材料,如智能控制的挑檐板、窗帘以及水幕等,控制建筑体热量,保证建筑体散热功能的发挥,以降低空调等室内降温设备的利用,减少废气的排放,降低能源的消耗。
4 结语
生态建筑与生态学有紧密的联系,它将生态学和建筑学融为一体,改变了建筑学单一、片面的探究方式,认识到世界的所有物体和实践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建筑活动的同时,考虑到该活动的实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设计原理,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切实提高生态建筑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晓艳,程磊.原生态建筑的现代化设计探寻——以胶东海草房为例IJ1.生态经济, 2013, (6):192-195.
[2] 周朝晖. 低碳生态建筑设计策略与实证分析——以某低碳展馆为例[J].建2011, (9):75-76.
[3] 刘强.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园艺2012, (10):149-149.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盛行的21世纪中,我国的建筑业不能再走能源消耗率高,环境污染大,经济效益低下的老路,而要走低能耗、少环境污染和破坏、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新路。只有对建筑业发展的粗放型方式进行优化和转变,采取集约型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国内建筑业的长足发展,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只有从建筑业的每个环节抓起,严格按照生态建筑的标准来实施建筑活动,维持建筑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才能真正地实现生态建筑的发展目标。
1 生态建筑
1.1 生态学对建筑领域的影响
生态学概念的首位使用者恩斯特.海克尔曾经说过“研究生物体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全部科学的称谓[1]。”生态学自身具有井然有序原则、循环再利用原则、相生相克原则和自我调适原则,而这些内容直接影响了生态建筑学的内容。生态学对建筑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生态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与生态建筑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生态建筑作为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与其所在的外界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帮助人类有效解除当前日常生活面临的各种生态和环境危害。
1.2 生态建筑的含义和特征
生态建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和观察建筑活动与环境的联系,在建筑实践活动中兼顾其所在的生态环境保护,是能源能够得到循环,重复的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近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影响,生态建筑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特别是受到建筑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亲睐。生态建筑学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学而言,具有整体性和系统系强、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少、资源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利用价值。
2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
2.1 集约型原理
集约型原理是指在建筑实践活动中,坚持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保护环境,兼顾建筑活动的实施与环境的保护[2]。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将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在建筑工程完工后,及时对建筑工程周边环境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才能真正践行生态建筑的理论。在生态建筑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环境和生态的原始状态和优势,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发电以及用绿色植被和水资源降低室内温度等待,减少了资源消耗量,达到了节能的作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此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减少不实用、单纯起美观作用的建筑的设计,避免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2.2 因地制宜原理
工程建设的设计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质、能源、土壤等天然条件和优势,进行相应的设计,使建筑设计与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充分恰当的融合,建筑设计能够借助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例如,顺应当地的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建设设计,建筑材料可以从附近获取,根据当地的方位和地形特点选择房屋设计的走向等等,这样能够大量节约建筑施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降低建筑成本。在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最终使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得到保障。建筑师们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和过程中,要参考当地群众的住房和工程建设,了解当地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全面掌握当地人对工程建设的需求和要求,才能创作出切合实际,符合民意的实用性建筑设计。
2.3 舒适度原理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住处和各种便利设施,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因此,生态建筑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建筑工程的舒适度。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思想和舒适度原理,采用时下最新的建筑技术和理念,实现建筑设计的绿色化、安全化和生态化。例如,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采光、通风、清洁、便利等设计,完善建筑的各项功能,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需要,突出建筑设计的生态理念和人文理念。
3 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3.1整体设计方法
在实施生态建筑的规划过程中,要将每个建筑工程、各栋建筑物看成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建设的一个单体,每个单体与整个地区的建设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态建筑设计必须以整体的规划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地形、地质、能源、土壤等天然条件。生态建筑设计首先要考虑到整个建筑群完工后面貌和景观。在优化建筑群布局和划分,实现空间和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每个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特点,要充分考虑当地风俗习惯。此外,要充分实现生态建设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生态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过于追求建设的经济价值,而忽略建设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实现三者之间的平衡,使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2 单体设计方法
3.2.1 光能的充分利用
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建筑物的采光充足,实现太阳能的充分利用[3]。建筑物要能够实现自然采光,是建筑物内光线充足,增加室内的采光面积和采光时间。要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设计中采用采光智能调节设备,实现光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此外,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太阳能的利用,实现太阳能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储存,不仅可以降低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损伤,还能够减少其他能源的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和破坏,发挥太阳能最大的能源替代作用。
3.2.2 做好自然通風和散热设计
为了保证建筑物正常的自然通风,保障室内的空气质量。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每个季节的大体风向,进行相应的通风设计,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要充分利用最新的技术和建筑材料,如智能控制的挑檐板、窗帘以及水幕等,控制建筑体热量,保证建筑体散热功能的发挥,以降低空调等室内降温设备的利用,减少废气的排放,降低能源的消耗。
4 结语
生态建筑与生态学有紧密的联系,它将生态学和建筑学融为一体,改变了建筑学单一、片面的探究方式,认识到世界的所有物体和实践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建筑活动的同时,考虑到该活动的实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设计原理,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切实提高生态建筑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晓艳,程磊.原生态建筑的现代化设计探寻——以胶东海草房为例IJ1.生态经济, 2013, (6):192-195.
[2] 周朝晖. 低碳生态建筑设计策略与实证分析——以某低碳展馆为例[J].建2011, (9):75-76.
[3] 刘强.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园艺2012, (10):1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