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伊始,作为目前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及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近60件来自海内外著名私人藏家的明清家具珍品,并首度公开了中国古典家具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资料。
长久以来,世人对家具似乎有一个固化的观念,认为可以使用的器物只能算得上陈设器,而绘画、雕塑等不用的纯艺术才称得上是艺术品。其实,优秀的古典家具承载着设计制作者的思想,可以表达出深刻的内涵,能够融入生活,在与使用者直接的接触中给人艺术的享受。
此次展览中的几件家具是曾被著录在《清代家具》(田家青编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中、英文版)一书中,此书出版后,书中的不少家具成为了各家具厂商仿造的对象,十多年来,一直被大量拷贝,以至当今几乎无处不见其“身影”。令人生厌的是,多数仿品是依照片仿造,走形失神,结构错乱,工艺粗糙,败坏着中国古典家具的声誉,这不仅是我当年始料未及,更是这么多年来令我最烦心的事情。但是,这些低劣的仿品竟能一直都占有市场,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此次几件真器展览出来,有对比有鉴别,对于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理解真正的古典家具艺术提供了好机会。此次展出的全部藏品都是出自国人的民间收藏,数量虽不多,但品质很高,大多是传世明清家具中最耀眼的黄花梨和紫檀家具。它们都是诸位藏家的心头之物,能拿出来展览真的很不容易。在展览的三十多件清宫紫檀家具中,尤其有十几件雕饰有西洋图案的,很可能是当年圆明园中的陈设,它们在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事件中流散出宫围,饱经历史动乱和风雨沧桑,流落到了世界各地,最终有幸被识者所收藏,得到了悉心的保护,今日能再聚在一起。实为在盛世中才能有的“团聚”。
展览特设“研究”和“承传”两个展厅。在“研究”展厅,按出版时间、顺序展出了学术性的古典家具著作,显示了在“国宝被看作破烂”的年代,较早期的研究者出于对古代家具的真情热爱,在艰苦的条件下不为名利,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明清家具的研究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5年,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Salem,Massachusetts)主办了一个名为“被中国所激发出的灵感”活动,邀请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1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观该馆所藏的明清家具后,每人设计制作了一件家具。目前,这二十一件家具正在美国和加拿大巡回展览,这些家具作品有时代感,件件个性独特,展示出设计者过人的想像力和设计风格,但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继承了中国明清家具的基本设计理念和中式家具的结构体系。
通过我们当今的古代家具收藏、研究和展览,能使世人理解到中国古典家具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们不仅仅是古玩、文物、古代艺术品,其核心的理念如天人合一、善待自然、追求和谐、讲究品位,对我们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透过展览中一件件精美的古代家具,希望观者试着想象一下它们背后的一位位热爱生活,崇敬自然、充满艺术感悟力、勤劳而纯朴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当会得到启迪,获得感悟。
“盛世雅集——2008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紫禁城出版社、颐和园管理处、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炎黄艺术基金会协办,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承办
2008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古典家具界召开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在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博物馆和艺术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专家拉克·梅森(Lark msson)、柯惕思(Curtis Evarts),叶承耀、胡德生等先后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演讲,他们从中国古典家具的理念。明清家具的收藏实例和收藏价值、当前国际中国古曲家具的学术研究现状及趋势等方面做了深入,权威的探讨,向观众介绍了关于中国古典家具的最新国际研究成果。
叶承耀:家具收藏的切入点是注重品质而不是考虑价钱
(香港著名家具收藏家)
做收藏要衡量是不是精品、值不值得买,而不是从这件东西是否便宜的角度决定买。换句话说,要注重品质,而不是考虑价钱。这样的心理很重要,为什么外国收藏家能够有精品,为什么这么多精品外流,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西方有几个大收藏家,像JP摩根等等都有难得的收藏,JP摩根在20世纪初已经开始整体收集漆器。现在国内拍卖,不少收藏家一鼓气买不少东西,要知道,真正的精品虽然不少。也未必会经常出现。大批收藏是一种文化,要慢慢才能成熟。再者有些人太着重于从投资角度来买,卖价高就将藏品卖出去,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收藏方式。我们说要对文物收藏下工夫,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清代宫廷家具,这里凝聚的可是王世襄先生一生的心血精华。
至于我收藏的方向和原则,首选的自然是保存完整,用上好木料和工艺的家具。上百年历史的家具,一定有,没有破损的也应可以找到。在收藏时常提到精、珍、先,最好有落款和来源,当然对于家具来说,名款很少有,流传也不易追溯。如果有条件还应将藏品进行公开展览,看看观众的评价如何。
我的收藏理想是藏品种类大多齐全,最好是整体一套,但这谈何容易,总会缺某一个样本。我常常说天下之磊,要将各家博物馆和收藏家的藏品结合起来才能看出一个全貌。
伍嘉恩(Grace Wu Bruce):全球化的市场令明式家具价格不断攀升
(开创香港“嘉木堂”,经营明式家具)
在过去20年中,明末清初的家具逐渐为人所知。追溯历史,在中国,高级奢华消费品最晚出现于16世纪。各省市的有钱人使用江南丝绸,安徽的笔纸墨,景德镇压的瓷器等等。好多人特地从江南订购家具。北京宫廷的达官贵人利用了运河之便运送家具,所以原产地江南地区能往各大城市运输明式家具也就不足为奇。
这20年是收藏明式家具的黄金时代。以近期的市场价值参考。黄花梨大官帽椅增值3倍多,黄花梨长椅飙升8倍多,1996年价格为7.7万的台坐式塌至2006年价格升到22.8万。明式家具的收藏者遍布全球各大城市,这应该也是它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
胡德生:中国传统文化与物质相结合最丰富的载体首推家具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编写《故宫文物大典》家具部分,任《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明式家具卷”、“清式家具卷”副主编)
论说“硬木家具”时代应该是万历以后。明代270年的历史,硬木家具只占后面的70年,前200年的家具绝大多数都是漆家具。故宫博物院有档案记载,实物可证。明代给皇宫制作家具的有一个果园厂,专门制作漆家具。漆家具从商周到今天都没有断线,硬木家具只是万历年后在家具史的小插曲。为什么中国古典家具受到这么多人的重视?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物质相结合最丰富的载体首推家具:在家具的造型、纹饰以及使用习俗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很多方面,比如等级观念、伦理观念、审美观念、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等。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仿古家具,绝大多数是三米之内看效果还不错,一米之内看模棱两可,到一尺之内看就一无是处,现在市场上的家具绝大多数都是这种感觉。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不仅影响明清家具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培养不出能工巧匠,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明清家具将会衰退下去。
张德祥:家具并非一修就不值钱需要寻找正确的修复理念
(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法人副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修复委员会理事,文化部文化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以前有一个错误观念,说家具一修就不值钱,其实就是修了之后看不出真了,甄别修复跟不修复判断的标准没有被公认。以前是“修完善”,修好就行,把配的部件做旧,做的可以乱真了,一个部件乱真了,剩下的都是假的吗?这就不好说。
认为修过的家具像补过的瓷器一样会贬值,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修复时只要遵循三原则:原材料,原工艺,原型制。依此修复古家具,修后仍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在古家具修复过程中,存在多种“旧”,动手前要弄清家具的性质和用途。先看清要修的家具属于哪一类,再根据不同类型合理留“旧”。此外,要尊重家具的个性,修复中要注意保留和表现。同时收藏者对古家具的审美要求,也应以“修旧如旧”为前提。给予考虑。修复者还应了解所修家具的用途,据此决定“如旧”的程度。
长久以来,世人对家具似乎有一个固化的观念,认为可以使用的器物只能算得上陈设器,而绘画、雕塑等不用的纯艺术才称得上是艺术品。其实,优秀的古典家具承载着设计制作者的思想,可以表达出深刻的内涵,能够融入生活,在与使用者直接的接触中给人艺术的享受。
此次展览中的几件家具是曾被著录在《清代家具》(田家青编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中、英文版)一书中,此书出版后,书中的不少家具成为了各家具厂商仿造的对象,十多年来,一直被大量拷贝,以至当今几乎无处不见其“身影”。令人生厌的是,多数仿品是依照片仿造,走形失神,结构错乱,工艺粗糙,败坏着中国古典家具的声誉,这不仅是我当年始料未及,更是这么多年来令我最烦心的事情。但是,这些低劣的仿品竟能一直都占有市场,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此次几件真器展览出来,有对比有鉴别,对于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理解真正的古典家具艺术提供了好机会。此次展出的全部藏品都是出自国人的民间收藏,数量虽不多,但品质很高,大多是传世明清家具中最耀眼的黄花梨和紫檀家具。它们都是诸位藏家的心头之物,能拿出来展览真的很不容易。在展览的三十多件清宫紫檀家具中,尤其有十几件雕饰有西洋图案的,很可能是当年圆明园中的陈设,它们在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事件中流散出宫围,饱经历史动乱和风雨沧桑,流落到了世界各地,最终有幸被识者所收藏,得到了悉心的保护,今日能再聚在一起。实为在盛世中才能有的“团聚”。
展览特设“研究”和“承传”两个展厅。在“研究”展厅,按出版时间、顺序展出了学术性的古典家具著作,显示了在“国宝被看作破烂”的年代,较早期的研究者出于对古代家具的真情热爱,在艰苦的条件下不为名利,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明清家具的研究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5年,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Salem,Massachusetts)主办了一个名为“被中国所激发出的灵感”活动,邀请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1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观该馆所藏的明清家具后,每人设计制作了一件家具。目前,这二十一件家具正在美国和加拿大巡回展览,这些家具作品有时代感,件件个性独特,展示出设计者过人的想像力和设计风格,但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继承了中国明清家具的基本设计理念和中式家具的结构体系。
通过我们当今的古代家具收藏、研究和展览,能使世人理解到中国古典家具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们不仅仅是古玩、文物、古代艺术品,其核心的理念如天人合一、善待自然、追求和谐、讲究品位,对我们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透过展览中一件件精美的古代家具,希望观者试着想象一下它们背后的一位位热爱生活,崇敬自然、充满艺术感悟力、勤劳而纯朴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当会得到启迪,获得感悟。
“盛世雅集——2008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紫禁城出版社、颐和园管理处、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炎黄艺术基金会协办,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承办
2008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古典家具界召开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在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博物馆和艺术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专家拉克·梅森(Lark msson)、柯惕思(Curtis Evarts),叶承耀、胡德生等先后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演讲,他们从中国古典家具的理念。明清家具的收藏实例和收藏价值、当前国际中国古曲家具的学术研究现状及趋势等方面做了深入,权威的探讨,向观众介绍了关于中国古典家具的最新国际研究成果。
叶承耀:家具收藏的切入点是注重品质而不是考虑价钱
(香港著名家具收藏家)
做收藏要衡量是不是精品、值不值得买,而不是从这件东西是否便宜的角度决定买。换句话说,要注重品质,而不是考虑价钱。这样的心理很重要,为什么外国收藏家能够有精品,为什么这么多精品外流,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西方有几个大收藏家,像JP摩根等等都有难得的收藏,JP摩根在20世纪初已经开始整体收集漆器。现在国内拍卖,不少收藏家一鼓气买不少东西,要知道,真正的精品虽然不少。也未必会经常出现。大批收藏是一种文化,要慢慢才能成熟。再者有些人太着重于从投资角度来买,卖价高就将藏品卖出去,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收藏方式。我们说要对文物收藏下工夫,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清代宫廷家具,这里凝聚的可是王世襄先生一生的心血精华。
至于我收藏的方向和原则,首选的自然是保存完整,用上好木料和工艺的家具。上百年历史的家具,一定有,没有破损的也应可以找到。在收藏时常提到精、珍、先,最好有落款和来源,当然对于家具来说,名款很少有,流传也不易追溯。如果有条件还应将藏品进行公开展览,看看观众的评价如何。
我的收藏理想是藏品种类大多齐全,最好是整体一套,但这谈何容易,总会缺某一个样本。我常常说天下之磊,要将各家博物馆和收藏家的藏品结合起来才能看出一个全貌。
伍嘉恩(Grace Wu Bruce):全球化的市场令明式家具价格不断攀升
(开创香港“嘉木堂”,经营明式家具)
在过去20年中,明末清初的家具逐渐为人所知。追溯历史,在中国,高级奢华消费品最晚出现于16世纪。各省市的有钱人使用江南丝绸,安徽的笔纸墨,景德镇压的瓷器等等。好多人特地从江南订购家具。北京宫廷的达官贵人利用了运河之便运送家具,所以原产地江南地区能往各大城市运输明式家具也就不足为奇。
这20年是收藏明式家具的黄金时代。以近期的市场价值参考。黄花梨大官帽椅增值3倍多,黄花梨长椅飙升8倍多,1996年价格为7.7万的台坐式塌至2006年价格升到22.8万。明式家具的收藏者遍布全球各大城市,这应该也是它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
胡德生:中国传统文化与物质相结合最丰富的载体首推家具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编写《故宫文物大典》家具部分,任《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明式家具卷”、“清式家具卷”副主编)
论说“硬木家具”时代应该是万历以后。明代270年的历史,硬木家具只占后面的70年,前200年的家具绝大多数都是漆家具。故宫博物院有档案记载,实物可证。明代给皇宫制作家具的有一个果园厂,专门制作漆家具。漆家具从商周到今天都没有断线,硬木家具只是万历年后在家具史的小插曲。为什么中国古典家具受到这么多人的重视?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物质相结合最丰富的载体首推家具:在家具的造型、纹饰以及使用习俗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很多方面,比如等级观念、伦理观念、审美观念、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等。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仿古家具,绝大多数是三米之内看效果还不错,一米之内看模棱两可,到一尺之内看就一无是处,现在市场上的家具绝大多数都是这种感觉。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不仅影响明清家具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培养不出能工巧匠,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明清家具将会衰退下去。
张德祥:家具并非一修就不值钱需要寻找正确的修复理念
(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法人副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修复委员会理事,文化部文化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以前有一个错误观念,说家具一修就不值钱,其实就是修了之后看不出真了,甄别修复跟不修复判断的标准没有被公认。以前是“修完善”,修好就行,把配的部件做旧,做的可以乱真了,一个部件乱真了,剩下的都是假的吗?这就不好说。
认为修过的家具像补过的瓷器一样会贬值,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修复时只要遵循三原则:原材料,原工艺,原型制。依此修复古家具,修后仍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在古家具修复过程中,存在多种“旧”,动手前要弄清家具的性质和用途。先看清要修的家具属于哪一类,再根据不同类型合理留“旧”。此外,要尊重家具的个性,修复中要注意保留和表现。同时收藏者对古家具的审美要求,也应以“修旧如旧”为前提。给予考虑。修复者还应了解所修家具的用途,据此决定“如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