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解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第三点明确提出:“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第一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又明确提出:“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實际
不管是板书板画,教学挂图,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演示,学生都只是被动的去接受老师实现准备好的教学“大餐”,感觉自己置身事外,只是一个旁观者,不是一个学习者,有的学生甚至觉得老师在花尽心思的讨好学生,更是不屑一顾。至此,老师的地位何在、尊严何在,学生的身份何在。
至此,改变老师的传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迫在眉睫。究其根本,我认为当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参观者。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地图的掌握对学习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会学地理学懂地理的精髓所在。所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掌握地图就势在必行了,怎么主动?是个难题。
我们地理教研组通过很多尝试,让学生每节课都将教科书、练习册、地图册准备完整,每节课都留时间给学生观察地图,这应该是主动让学生掌握地图知识了。但是,有用,却不是绝对有用,因为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在主动的去观察呢?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有没有“南郭先生”?肯定有,检测就知道。所有,这个方法还是不够,怎么办?
三、研究教学方法——地理描图本的雏形
经过长期摸索,发现,只有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学生才能真正的主动的去参与到学习中,参与到地图知识的掌握中。因此,动手画地图,就成了我们摸索得出的又一改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操作办法是:学生自己去寻找薄而透明的临摹纸,蒙在需要掌握的地图上进行临摹,以练习册上的练习图为主,画出我们所要掌握的信息,分颜色描绘,省界、国界用黑色,河流用蓝色,重点信息用红色,美观、简洁、重点突出,地图旁边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白该图中所要掌握的内容。学生看到图就知道我们所要获取的内容有哪些。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也被极大的激发了,相互之间“攀比”,谁画的更好更精致,教师随堂观察,不定时表扬、展示个别学生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后进生,更是要注意观察他的点滴进步,及时做出表扬,以增加其自信心、学习的动力。学生用不用心,通过他画的地图一眼就可以看出,地图布局是否美观,各省界、国界、分界线等是否于原图一致,文字说明是否工整等。
画图是第一步。进而学生可利用描的地图进行针对性的掌握,因为要掌握的内容就在文字说明当中,学生的目的性就非常强,而且只要掌握这些就能得高分。接下来就是直接在地图上进行检测,写出教师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描绘、掌握、检测、批改,都在图上进行,加强了学生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四、地理描图本的诞生
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薄而透明的临摹纸非常不好找,很多学生购买字帖,利用当中的临摹纸,成本很高,纸张大小也没有统一性,特别是不易保存。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教研组又突发奇想,可不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个临摹纸的本子呢?地理描图本就诞生了。精美、大小规格完全统一、利于保管,形成独有的特色,学生当然非常喜欢。
五、地理描图本的运用
下面,就地理描图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学生所画的个别作品与取得的教学成果为案例作简要介绍。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开篇——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材和练习册上均有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配图,教材为彩图,练习册上为黑白图。彩图上的区域、地形、河流等地理信息非常直观,但对于描图而言却太过花哨,所以我们决定以练习册的第八页的中国四大地理区域黑白图为背景,进行描绘。
注意事项:①笔——三种颜色:黑、蓝、红。最好是用0.35的签字笔,粗细均匀,不至于“浓墨重彩”;②临摹,描图本第一页为正面,可以确保新画的每一幅图不至于被前图影响,清晰可见;③一定要细心、准确,否则图形变化很大,失去学习的实际意义;④均画实线,以节约时间。
步骤1:画边框,用黑笔。描绘中国四大地理区域黑白图的边框,一则美观,二则可以定位,不怕在描绘过程中描图本发生位移,可以及时简便的纠正。
步骤2:画国界,用黑笔,细心、准确。为了简洁节约时间,可以用实线绘画。千万不能遗漏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
步骤3:画省界,用黑笔,同样要求细心、准确。边画边回忆各省市的形状、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
步骤4:画河流,用蓝笔。画出长江、黄河。可以观察河流所流经的省市,流向,发源地和注入海洋。
步骤5:画四大地理区域的界限,用红笔。边画边观察各省区所属区域。
步骤6:标注文字:四大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界线的主导因素。以便于学生有侧重点的掌握。
到此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图工作告一段落。这幅图的内容较多,熟练的学生大概要5~6分钟,不熟练和不是很用心的同学大概要8分钟。但是在老师的随堂行走监督纠正和提醒下,几乎都按目标完成。接下来给学生大概五分钟的时间熟悉掌握知识,直接进行当堂检测。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所绘制的图上写出相应答案,比如在相应位置写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分界线,河流所穿越的区域等。检测完毕立刻将描图本收回,课间进行批改、纠正、批注,并及时返回学生,让学生弥补其不足之处。
当学生熟悉要求和方法后,可以提前布置画图要求,学生在课余或周末单独完成,定点定时由科代表进行初查,不合格的重画,务必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充分利用课堂。
六、实践成果与反思
经过两学期的探索与实际运用,学生对描图的要求和技巧掌握得十分熟练,甚至有很多学生超前意识的将还未布置的图早早画好,并且自己设置问题。种种结果充分说明,学生已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深耕于心中,主动的去分析要获取的地理知识,并且如何获取。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得到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显著提升,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转化,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运用地理描图本辅助教学的初始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第三点明确提出:“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第一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又明确提出:“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實际
不管是板书板画,教学挂图,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演示,学生都只是被动的去接受老师实现准备好的教学“大餐”,感觉自己置身事外,只是一个旁观者,不是一个学习者,有的学生甚至觉得老师在花尽心思的讨好学生,更是不屑一顾。至此,老师的地位何在、尊严何在,学生的身份何在。
至此,改变老师的传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迫在眉睫。究其根本,我认为当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参观者。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地图的掌握对学习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会学地理学懂地理的精髓所在。所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掌握地图就势在必行了,怎么主动?是个难题。
我们地理教研组通过很多尝试,让学生每节课都将教科书、练习册、地图册准备完整,每节课都留时间给学生观察地图,这应该是主动让学生掌握地图知识了。但是,有用,却不是绝对有用,因为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在主动的去观察呢?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有没有“南郭先生”?肯定有,检测就知道。所有,这个方法还是不够,怎么办?
三、研究教学方法——地理描图本的雏形
经过长期摸索,发现,只有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学生才能真正的主动的去参与到学习中,参与到地图知识的掌握中。因此,动手画地图,就成了我们摸索得出的又一改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操作办法是:学生自己去寻找薄而透明的临摹纸,蒙在需要掌握的地图上进行临摹,以练习册上的练习图为主,画出我们所要掌握的信息,分颜色描绘,省界、国界用黑色,河流用蓝色,重点信息用红色,美观、简洁、重点突出,地图旁边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白该图中所要掌握的内容。学生看到图就知道我们所要获取的内容有哪些。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也被极大的激发了,相互之间“攀比”,谁画的更好更精致,教师随堂观察,不定时表扬、展示个别学生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后进生,更是要注意观察他的点滴进步,及时做出表扬,以增加其自信心、学习的动力。学生用不用心,通过他画的地图一眼就可以看出,地图布局是否美观,各省界、国界、分界线等是否于原图一致,文字说明是否工整等。
画图是第一步。进而学生可利用描的地图进行针对性的掌握,因为要掌握的内容就在文字说明当中,学生的目的性就非常强,而且只要掌握这些就能得高分。接下来就是直接在地图上进行检测,写出教师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描绘、掌握、检测、批改,都在图上进行,加强了学生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四、地理描图本的诞生
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薄而透明的临摹纸非常不好找,很多学生购买字帖,利用当中的临摹纸,成本很高,纸张大小也没有统一性,特别是不易保存。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教研组又突发奇想,可不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个临摹纸的本子呢?地理描图本就诞生了。精美、大小规格完全统一、利于保管,形成独有的特色,学生当然非常喜欢。
五、地理描图本的运用
下面,就地理描图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学生所画的个别作品与取得的教学成果为案例作简要介绍。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开篇——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材和练习册上均有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配图,教材为彩图,练习册上为黑白图。彩图上的区域、地形、河流等地理信息非常直观,但对于描图而言却太过花哨,所以我们决定以练习册的第八页的中国四大地理区域黑白图为背景,进行描绘。
注意事项:①笔——三种颜色:黑、蓝、红。最好是用0.35的签字笔,粗细均匀,不至于“浓墨重彩”;②临摹,描图本第一页为正面,可以确保新画的每一幅图不至于被前图影响,清晰可见;③一定要细心、准确,否则图形变化很大,失去学习的实际意义;④均画实线,以节约时间。
步骤1:画边框,用黑笔。描绘中国四大地理区域黑白图的边框,一则美观,二则可以定位,不怕在描绘过程中描图本发生位移,可以及时简便的纠正。
步骤2:画国界,用黑笔,细心、准确。为了简洁节约时间,可以用实线绘画。千万不能遗漏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
步骤3:画省界,用黑笔,同样要求细心、准确。边画边回忆各省市的形状、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
步骤4:画河流,用蓝笔。画出长江、黄河。可以观察河流所流经的省市,流向,发源地和注入海洋。
步骤5:画四大地理区域的界限,用红笔。边画边观察各省区所属区域。
步骤6:标注文字:四大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界线的主导因素。以便于学生有侧重点的掌握。
到此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图工作告一段落。这幅图的内容较多,熟练的学生大概要5~6分钟,不熟练和不是很用心的同学大概要8分钟。但是在老师的随堂行走监督纠正和提醒下,几乎都按目标完成。接下来给学生大概五分钟的时间熟悉掌握知识,直接进行当堂检测。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所绘制的图上写出相应答案,比如在相应位置写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分界线,河流所穿越的区域等。检测完毕立刻将描图本收回,课间进行批改、纠正、批注,并及时返回学生,让学生弥补其不足之处。
当学生熟悉要求和方法后,可以提前布置画图要求,学生在课余或周末单独完成,定点定时由科代表进行初查,不合格的重画,务必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充分利用课堂。
六、实践成果与反思
经过两学期的探索与实际运用,学生对描图的要求和技巧掌握得十分熟练,甚至有很多学生超前意识的将还未布置的图早早画好,并且自己设置问题。种种结果充分说明,学生已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深耕于心中,主动的去分析要获取的地理知识,并且如何获取。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得到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显著提升,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转化,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运用地理描图本辅助教学的初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