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同期声是现在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制作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节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使节目达到最佳效果。本文主要论述电视新闻同期声的发展,以及电视新闻同期声在运用过程中的一些使用技巧。
【关键词】电视同期声 新闻 真实感
所谓的电视同期声通常是指拍摄电影或电视画面同时记录的与画面有关的人或环境的声音,以达到音效更加真实,更加具有现场感的效果。同期声的完整应用,有助于增强电视新闻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吸引力、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带给观众现场感①。因此现在电视同期声主要被用作新闻节目制作。
一、电视同期声的发展
电视同期声起源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新闻制作中,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但是电视同期声真正在我国的电视节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还是在90年代以后。电视同期声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到一部电视纪录片——《望长城》,这部纪录长城历史与发展的纪录片,以其鲜明的纪实风格,翻开了我国纪录片历史的崭新篇章,在我国纪录片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部纪录片之所以如此成功,与其在制作过程中大量运用影视同期声的制作方法是分不开的,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发现,电视同期声给我们视觉上、听觉上所带来的冲击力。广大观众对《望长城》交口称赞的同时,也发现了电视同期声赋予电视艺术的巨大魅力。正是在《望长城》这部纪录片的驱动下,一时间以同期记录声音和画面为主要特征的电视片迅速兴起,这极大地推动了电视同期声在我国的发展和使用。此后,以央视为代表的我国大部分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节目制作中运用的电视同期声,推动了电视同期声在新闻节目中的发展。
二、电视同期声的使用技巧
电视同期声的使用并不是千律一篇、固定不变的,而是有一定技巧的。例如当一名记者拿起话筒进行现场采访时,如何提问、问什么内容,应该已是成竹在胸。合适而恰当的提问可令采访对象妙语连珠;反之则会令人生厌。会不会提问或者说会不会运用提问技巧,是采访成功的关键,也是记者素质的体现。②笔者主要针对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电视同期声的使用技巧进行论述。电视新闻中新闻采访是使用电视同期声最多的地方,同期声的记录和运用占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正确把握新闻采访过程中电视同期声的使用技巧,是使新闻采访节目更加具有震撼力、真实感和完美的表现力的必要条件。
(1)寻找合适的表达同期声人物是节目达到预期效果的首要条件
寻找合适的表达同期声人物也就是选择合适的新闻采访对象,这主要是在一些需要新闻现场的经历者或知情者,对新闻事件需要阐述一些观点、看法的环节中。如何在众多的经历者和知情者中找到一位具有良好文化修养,语言表现能力强的采访对象,是电视同期声使用的前提条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做好采访对象的选择与准备。在现场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有几个必须遵守的原则:首先是第一现场原则,指受采访的对象要尽量选取目睹新闻事件过程的目击人;其次,尽量选择年龄大的人接受采访,因为年纪大的人能够用比较理智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新闻事件,避免主观判断对电视观众的影响;第三,不要忽略了未成年人的感受,未成年人的叙述更加接近于真实事件,能增加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2)多视角地改进宣传技巧
多角度的改进宣传技巧是体现人们不同的看法,增强可信度的重要手段。如果记者就某种现象或者观点提问得到回答都是一致的观点,那对于一些采访而言就显得没有可信度了。其实,不同的意见并不是批评,有异议更说明的事件的被关注程度,更客观的评价、更公正的立场,能够更立体更全面地展现事件的真实情况,有利于积累媒体的公信度。③因此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尽量扩大采访面,使更多的观点展露在镜头面前,让观众自己去判断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从文化、道德、心理等角度,加深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在运用多角度的手法时,要注意镜头的顺序性和连续性。按照相同观点的人一个顺序之列,通过受访者之间的顺序差异,体现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其次,还要注意镜头的连续性,不能出现拍摄的语言不连贯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同期声的不连贯,不仅影响新闻报道的效果,也使电视同期声的效果大打折扣。
(3)注意营造浓厚的现场氛围
浓厚的现场氛围是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参与感的动力。这一点在申奥成功之夜转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中央电视台的转播中利用短时间内镜头的转变,把各地群众第一时间流露出的狂热的感情展露出来,让我们铭记了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那万人攒动、小喇叭声、加油声以及比赛等诸多现场声交汇给我们的心灵所带来的震撼。在这种现场报道中,记者根据所报道事件的内容,选择与实践相符的开场白,这样更容易带动现场的气氛。在现场报道中,记者要尽量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标准姿势是手持话筒,面向摄像机或者观众,以现场中的各种身份适当的表现出新闻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观众通过荧屏看到新闻事件的现场状况,也能一同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感和紧迫感,给观众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特殊魅力。
(4)注意电视同期声的创新
电视同期声的使用不能墨守陈规、千律一篇,因为新闻采访的对象千差万别,每一个受访者的性格、文化程度等都各不相同,在新闻同期声的使用中应该注意根据受访者的不同适当改变同期声的使用方法。例如如果受访对象是那些有语言和行动障碍的残疾人时,应尽量在同期声中不要使用过多的语言,可以用一些肢体语言和画面来表现新闻同期声的内容。2005年,铁岭电视台一期有关残疾儿童的报道,题为《脑瘫女孩赵晨飞》。这个片子主要讲述的是铁岭市西丰县城内一名患有重度脑瘫的孩子在有手不能写、有脚不能走、有嘴不能说的情况下如何身残志坚,用鼻尖和下巴敲打电脑键盘在网上发表几百篇文章的。铁岭电视台因为被采访对象是个不能说话无法表达的残疾人这一现状,采用了一种曲折同期声使用的方式,不采访主人公,通过采访她周围至亲的人和了解她的人来对她事迹进行讲述,以表现她勇敢、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用她艰难行动的画面这一特殊的电视同期声来表达她的坚强,用她不清晰的言语来表达她内心的情感与渴望。虽然这则新闻的时间只有10分钟,全片同期声也只有赵晨飞的一句:“我想上大学”,但就是这一句话让电视机前很多人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在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就是灵活创新新闻同期声的一个典型的表现。
(5)新闻记者不能在采访中喧宾夺主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出受访者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感受与思考,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真实展现新闻事件,以此作为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依据。所以在新闻采访同期声的使用上,记者要处在一个比较客观的位置,不能自说自话、夸夸其谈使自己的语言影响到受访者的思考与语言。记者更应该与当事人进行平等的交流。精彩的同期声更多是在轻松的闲聊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有时候随机采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当然,在采访前把采访的意图、大概的时长等情况跟采访对象说明一下,使受访者心中大致有数,这样的做法是完全有必要的。
总之,在新闻节目制作中,电视同期声要注意各种技巧的使用,使电视同期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①宋国勋,《试论电视同期声的魅力与应用》,《新闻知识》,1995(7)
②董立晓,《电视同期声的采访技巧》,《采写编》,2002(4)
③王沁昊、叶旋,《用好同期声发挥电视优势》,《新闻传播》,2009(9)
(作者单位:泰顺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关键词】电视同期声 新闻 真实感
所谓的电视同期声通常是指拍摄电影或电视画面同时记录的与画面有关的人或环境的声音,以达到音效更加真实,更加具有现场感的效果。同期声的完整应用,有助于增强电视新闻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吸引力、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带给观众现场感①。因此现在电视同期声主要被用作新闻节目制作。
一、电视同期声的发展
电视同期声起源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新闻制作中,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但是电视同期声真正在我国的电视节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还是在90年代以后。电视同期声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到一部电视纪录片——《望长城》,这部纪录长城历史与发展的纪录片,以其鲜明的纪实风格,翻开了我国纪录片历史的崭新篇章,在我国纪录片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部纪录片之所以如此成功,与其在制作过程中大量运用影视同期声的制作方法是分不开的,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发现,电视同期声给我们视觉上、听觉上所带来的冲击力。广大观众对《望长城》交口称赞的同时,也发现了电视同期声赋予电视艺术的巨大魅力。正是在《望长城》这部纪录片的驱动下,一时间以同期记录声音和画面为主要特征的电视片迅速兴起,这极大地推动了电视同期声在我国的发展和使用。此后,以央视为代表的我国大部分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节目制作中运用的电视同期声,推动了电视同期声在新闻节目中的发展。
二、电视同期声的使用技巧
电视同期声的使用并不是千律一篇、固定不变的,而是有一定技巧的。例如当一名记者拿起话筒进行现场采访时,如何提问、问什么内容,应该已是成竹在胸。合适而恰当的提问可令采访对象妙语连珠;反之则会令人生厌。会不会提问或者说会不会运用提问技巧,是采访成功的关键,也是记者素质的体现。②笔者主要针对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电视同期声的使用技巧进行论述。电视新闻中新闻采访是使用电视同期声最多的地方,同期声的记录和运用占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正确把握新闻采访过程中电视同期声的使用技巧,是使新闻采访节目更加具有震撼力、真实感和完美的表现力的必要条件。
(1)寻找合适的表达同期声人物是节目达到预期效果的首要条件
寻找合适的表达同期声人物也就是选择合适的新闻采访对象,这主要是在一些需要新闻现场的经历者或知情者,对新闻事件需要阐述一些观点、看法的环节中。如何在众多的经历者和知情者中找到一位具有良好文化修养,语言表现能力强的采访对象,是电视同期声使用的前提条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做好采访对象的选择与准备。在现场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有几个必须遵守的原则:首先是第一现场原则,指受采访的对象要尽量选取目睹新闻事件过程的目击人;其次,尽量选择年龄大的人接受采访,因为年纪大的人能够用比较理智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新闻事件,避免主观判断对电视观众的影响;第三,不要忽略了未成年人的感受,未成年人的叙述更加接近于真实事件,能增加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2)多视角地改进宣传技巧
多角度的改进宣传技巧是体现人们不同的看法,增强可信度的重要手段。如果记者就某种现象或者观点提问得到回答都是一致的观点,那对于一些采访而言就显得没有可信度了。其实,不同的意见并不是批评,有异议更说明的事件的被关注程度,更客观的评价、更公正的立场,能够更立体更全面地展现事件的真实情况,有利于积累媒体的公信度。③因此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尽量扩大采访面,使更多的观点展露在镜头面前,让观众自己去判断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从文化、道德、心理等角度,加深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在运用多角度的手法时,要注意镜头的顺序性和连续性。按照相同观点的人一个顺序之列,通过受访者之间的顺序差异,体现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其次,还要注意镜头的连续性,不能出现拍摄的语言不连贯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同期声的不连贯,不仅影响新闻报道的效果,也使电视同期声的效果大打折扣。
(3)注意营造浓厚的现场氛围
浓厚的现场氛围是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参与感的动力。这一点在申奥成功之夜转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中央电视台的转播中利用短时间内镜头的转变,把各地群众第一时间流露出的狂热的感情展露出来,让我们铭记了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那万人攒动、小喇叭声、加油声以及比赛等诸多现场声交汇给我们的心灵所带来的震撼。在这种现场报道中,记者根据所报道事件的内容,选择与实践相符的开场白,这样更容易带动现场的气氛。在现场报道中,记者要尽量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标准姿势是手持话筒,面向摄像机或者观众,以现场中的各种身份适当的表现出新闻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观众通过荧屏看到新闻事件的现场状况,也能一同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感和紧迫感,给观众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特殊魅力。
(4)注意电视同期声的创新
电视同期声的使用不能墨守陈规、千律一篇,因为新闻采访的对象千差万别,每一个受访者的性格、文化程度等都各不相同,在新闻同期声的使用中应该注意根据受访者的不同适当改变同期声的使用方法。例如如果受访对象是那些有语言和行动障碍的残疾人时,应尽量在同期声中不要使用过多的语言,可以用一些肢体语言和画面来表现新闻同期声的内容。2005年,铁岭电视台一期有关残疾儿童的报道,题为《脑瘫女孩赵晨飞》。这个片子主要讲述的是铁岭市西丰县城内一名患有重度脑瘫的孩子在有手不能写、有脚不能走、有嘴不能说的情况下如何身残志坚,用鼻尖和下巴敲打电脑键盘在网上发表几百篇文章的。铁岭电视台因为被采访对象是个不能说话无法表达的残疾人这一现状,采用了一种曲折同期声使用的方式,不采访主人公,通过采访她周围至亲的人和了解她的人来对她事迹进行讲述,以表现她勇敢、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用她艰难行动的画面这一特殊的电视同期声来表达她的坚强,用她不清晰的言语来表达她内心的情感与渴望。虽然这则新闻的时间只有10分钟,全片同期声也只有赵晨飞的一句:“我想上大学”,但就是这一句话让电视机前很多人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在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就是灵活创新新闻同期声的一个典型的表现。
(5)新闻记者不能在采访中喧宾夺主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出受访者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感受与思考,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真实展现新闻事件,以此作为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依据。所以在新闻采访同期声的使用上,记者要处在一个比较客观的位置,不能自说自话、夸夸其谈使自己的语言影响到受访者的思考与语言。记者更应该与当事人进行平等的交流。精彩的同期声更多是在轻松的闲聊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有时候随机采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当然,在采访前把采访的意图、大概的时长等情况跟采访对象说明一下,使受访者心中大致有数,这样的做法是完全有必要的。
总之,在新闻节目制作中,电视同期声要注意各种技巧的使用,使电视同期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①宋国勋,《试论电视同期声的魅力与应用》,《新闻知识》,1995(7)
②董立晓,《电视同期声的采访技巧》,《采写编》,2002(4)
③王沁昊、叶旋,《用好同期声发挥电视优势》,《新闻传播》,2009(9)
(作者单位:泰顺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