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多么重要。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课堂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语教学;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主学习能力呢?
1 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的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教育学认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接受教育,同时还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指导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自主学习的地位,这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
2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习生字时,教给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的方法,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学习。具体如下:①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②教师通过"放"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讨、自主研究。③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教《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上互联网等方法主动去查找有关海洋的知识。
除此之外,有时候"一帆风顺"只是表面现象,这时教师应该"引而不发",在学生学习途中有目的地设置悬念,给学生创造探索求实的机会。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当学生有所收获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回顾,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之后的学习途中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谈得上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只有以科学的方法做后盾,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 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教学中比较多的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的,课堂上老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那么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学习还是被动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就受到束缚。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书中做笔记。然后谈谈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中学生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的。教师要加以疏理、组织,分别对待,逐个解决。因此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都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并且时间一定要充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打破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局面,为自主学习开拓充分的空间。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建立恰当目标。教学生会学习,切不可脱离开具体的教学过程,单纯地教条式地讲授思维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自己领悟,逐步体会其中三味。因此,教学中应展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曲折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语教学;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主学习能力呢?
1 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的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教育学认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接受教育,同时还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指导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自主学习的地位,这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
2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习生字时,教给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的方法,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学习。具体如下:①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②教师通过"放"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讨、自主研究。③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教《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上互联网等方法主动去查找有关海洋的知识。
除此之外,有时候"一帆风顺"只是表面现象,这时教师应该"引而不发",在学生学习途中有目的地设置悬念,给学生创造探索求实的机会。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当学生有所收获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回顾,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之后的学习途中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谈得上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只有以科学的方法做后盾,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 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教学中比较多的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的,课堂上老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那么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学习还是被动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就受到束缚。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书中做笔记。然后谈谈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中学生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的。教师要加以疏理、组织,分别对待,逐个解决。因此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都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并且时间一定要充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打破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局面,为自主学习开拓充分的空间。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建立恰当目标。教学生会学习,切不可脱离开具体的教学过程,单纯地教条式地讲授思维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自己领悟,逐步体会其中三味。因此,教学中应展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曲折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