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具有榜样引领、精神塑造、激励鞭策等育人价值。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耐挫折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1]。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共同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2]。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红色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和内涵
  1.1 榜样引领作用
  红色文化中蕴含了很多老一辈同志先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号召力。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对革命先辈的钦佩之情,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以革命伟人为学习楷模,从精神、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积极效仿,凝心铸魂,勇担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奋进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作出应有贡献。
  1.2 精神塑造功能
  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其既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的政治品格、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鲜明的人民立场,它包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核和丰富的精神理念,对大学生精神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红色文化中蕴藏了革命先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崇高品德。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影响,从而领悟红色精神,形成好的伦理道德和高尚行为;能够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精神,即使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其也会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勇于拼搏、迎难而上,追求美好生活。
  1.3 激励鞭策功能
  红色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植根于沾满革命烈士鲜血的土壤,并在一代又一代先辈的不懈奋斗中得以延续。红色文化中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为大学生的心理修养提供了价值基准。现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一些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淡薄,他们淡忘甚至怀疑革命先辈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取得的丰功伟绩。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为了提升他们的心理品质,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从而把红色革命精神转化为学生发愤图强、励精图治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以克难攻坚的决心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
  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2.1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红色文化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危险,不断赢得新的重大胜利,是我们党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生活大大改善。但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也陷入了信仰缺失、价值错位的泥潭,出现了精神上的困境。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经过特殊历史的文化形态,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也包含着中国人民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意识形态观念和道德诉求,不仅承载了宝贵的历史记忆,而且积累了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3]。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在耳濡目染中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正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和谐稳定的心理状态面对生活。
  2.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提升心理耐挫折能力
  尽管大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充满创意,但思想尚不成熟,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大学生遇到挫折后的心理防御机制较差、适应能力较弱,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更需要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因为红色文化强调人们应该直面挫折并适应环境。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经历了各种挫折斗争的奋斗史,在这个历史阶段,革命斗争的困难与曲折时刻考验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与抉择也在考验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克服了千难万苦,以百折不挠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困难中崛起并奋勇前行的。目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各种冲突和问题层出不穷,这要求大学生既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又要汲取历史的智慧力量,只有这样,才可以接受人类社会在历史变迁和时代转折中不可避免的痛苦,而且可以在面对困难时及时调整心态,尽快转变思想,以饱满的热情和无所畏惧的奋战精神欣然地接受新的挑战,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2.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养成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
  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坚强意志是克服各种困难的法宝。在风雨如磐的长征中,激励和引导红军一路前进的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也是红军将士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积弱积贫的中华民族面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欺辱和侵略表现出来的自信自强,以及共产党人在胁迫和诱惑面前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宁死不屈、自尊自爱的精神骨气,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正义感,养成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由此可以看出,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有为、不惧困难的坚强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提醒大学生要以顽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逆境,而且还警告和劝诫他们在顺境中切不可盲目自大、轻率行事,而是要谦虚谨慎、深思熟虑,时刻保持朴实、谦逊的革命本色。   2.4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行为意识,自觉增强爱国意识
  积极行为意识的養成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责任意识以及责任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主动担责的正确态度,更有利于大学生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将知情意行统一起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使他们不断完善自己,勇于担当社会发展的重任。红色文化凝聚了党的奋斗历程,其蕴含和体现的正是在民族危亡的困难时刻,无数革命志士舍命谋求民族生存和争取国家独立的爱国精神与责任担当,因此,将红色文化教育有效融入大学生积极行为意识教育中,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由于红色文化具有独特性,红色文化教育更容易向大学生展示和传达爱国主义,它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使学生的精神受到激励,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而且还可以引导大学生感党恩、立远志,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然后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因此,红色文化教育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品格素养,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积极行为意识的养成。
  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红色文化教育实现路径
  3.1 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环境中,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最大、最早、最直接、最持久的[4]。因此,家庭教育在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中要积极发挥作用。父母应该在孩子幼年时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培育他们崇高的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呵护他们纯洁善良的心灵,将孩子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5]。在红色文化家庭传承中,应该科学确定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命和地位,创建融合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建立合作继承红色文化的协调机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充满人文关怀、富有时代特色的传播模式使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生活式地引导。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如央视的《红色档案》、江西电视台制作的《闪亮的坐标》、山西电视台的《红色集结号》,还可以观看高质量的红色电视剧如《亮剑》《江姐》等以及相关电影如《建国大业》《辛亥革命》,也可以开展相关的文化主题活动,如“寻找社区里的英雄人物”等,多种形式传播红色文化,为家庭红色文化教育提供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教材。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新媒体的不断兴起,应充分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红色记忆,扩大红色文化教育的覆盖范围,以增强家庭教育红色文化传承的效果。
  3.2 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各高校紧紧围绕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初衷,突出价值引领,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制定红色文化教育制度,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的常态化。第一,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本校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整理成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制度,将红色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育人育心的内在精神和时代价值转化。第二,要让红色文化进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高校可将各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红色故事”的生动事例,使学生通过听红色故事感受峥嵘岁月,接受心灵洗礼,自觉向革命先辈学习,从而实现红色文化心理育人的内化。第三,要让红色文化进头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由此增强情感认同,实现入心入脑的育人效果。第四,要结合学校的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通过校史校训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将校史相关的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与形式融入学校的景观建设中,如打造红色文化展示长廊或者红色故事展播台,使学生在红色文化环境体验中自觉地接受熏陶,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3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学校要提高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学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情,组织学生积极赴红色基地、红色遗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开展红色文化下乡、红土地支教、参观学习和社会调研等活动。改变学生走马观花的参观模式,让他们认真学习,将革命信念深入头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心,切实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要紧紧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探索以朋辈教育为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红色实践,围绕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讲好经典红色故事,让红色教育润物无声。最后,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红色文化学术研究。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申请或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并给他们正确指导和资金支持,让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重温革命精神,接受红色文化教育,逐渐锤炼成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热血青年,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4 结语
  红色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心理哲学和人生智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高校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把大学生培养成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实践者、发展者和创新者,让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萧承慎.教学法三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22
  [2] 张海燕,徐功献.红色文化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价值功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6-20.
  [3] 石倩.用红色文化培植中国精神之根[J].青春岁月,2014(16):466-467.
  [4] 孔德生,胡在珊.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教探索,2017(S1):184-186.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5.
  作者简介:李素芳(1974—),女,河南获嘉人,硕士,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其他文献
摘要:计成的《园冶》介绍了中国古代著名造园家因地制宜的艺术。该书将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分类深入讨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设计方式,阐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本文联系中国古代时空哲理与中国画艺术,探讨计成设计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园冶》;计成;因地制宜;中国园林;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支撑。坚定文化自信要聚焦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以“史”“时”“势”为关键培育文化自信。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厚植文化自信的历史土壤。坚持以经济建设筑牢思想根基、以核心价值指引思想方向、以国际眼光加强文化交流,以此聚焦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特征。以坚持文化创造大众化、注重文化服务多样化和
摘要:在各类植物造景表现形式中,水生植物是表现水景的必要元素,其在营造景观氛围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本文对植物造景中部分常用水生植物进行简要介绍,分析西湖的水生植物配置方式,并将其设计手法加以变通运用到南京林业大学教五楼旁西潭的优化改造中,进一步提出改造意见,以此探究水生植物在植物造景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水生植物配置;杭州西湖;南京林业大学西潭;分析与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6
摘要:本文主要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婚姻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女性无奈命运的体察中,思索如何摆脱这种生存困境。张爱玲作品中的婚姻类型主要包括三种,即由物质主导的婚姻、在物质与爱情双重作用下的婚姻和由世俗观念主导的婚姻。  关键词:张爱玲;婚姻类型;困境  中圖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0 引言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
摘要:口述史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以前,口头传说作为重要的史料来源,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后来各种史料记载的出现,使口述史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虽然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口述史这一记录历史的手段的重要性逐渐降低,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还是有很多个例的。就如我们今天看到的贵州众多民间舞蹈,是一种主要依靠口传身授的传统手段进行传承的古老文化,而作为文化的载体——人,在文化传承中
摘要:如今,AR技术逐渐成熟,国内外对AR技术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它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有效应用。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先进的AR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广告领域的应用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国内外对AR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范畴,广告方面涉及较少。基于此,本文对AR广告案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AR广告;应用现状;媒介传播;3D影像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最优美的文化形式,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始于六朝时期,在唐宋时期被发扬光大。在此期间,它经历了輝煌的发展过程,之后却因清朝政治经济衰败渐渐没落,使人们感到陌生。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花卉文化再次进入人们的生活。如今,花卉不仅是人们乐于看到的室内装饰和社交礼物,也是美好幸福生活的象征。  关键词:室内装饰;花卉文化;中国传统;环境装饰;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