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小学的必修科目,能够给予学生情感关怀。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文化底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始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想法,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状;阅读兴趣;教学观念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在这一时期内对于学生的引导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去感悟作者的情感,由此获得情感教育。但是,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提不起来兴趣,语文阅读教学陷入困境。所以教师要从兴趣培养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所在,
1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
小学生年龄尚幼,活泼好动,缺少自我约束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聚精会神的读完整篇文章,往往会由于一点小动静就分散注意力。部分学生生字生词的学习不够到位,在阅读中遇到很多障碍,面对这些不懂的字词,学生感觉很难,不愿意继续的读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畏难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学生心中就隐隐的暗示,认为阅读很是难懂,不愿意去接触学习它。学生对于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在课堂上缺少与教师的有效互动,降低课堂效率。
2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1让学生体验到阅读为自身发展带来的好处
小学生初次进入校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新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所在。可以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学生有了兴趣作指引,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就会动手去查字典,学习这些生词,增加识字量。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想法,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所读的书籍,以及个人的看法,心得体会等。彼此切磋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2.2阅读中选择适合小学阅读的书籍,降低阅读难度
小学生思想单纯,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认知能力较低。一些难度较高的读物不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学生学习不到真正的知识。因此,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还要学生自己喜欢去阅读这类书籍。但是这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可能完成學生的兴趣培养的,还需要家长的监督引导,对于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脑洞大开的问题,家长和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解答小学生的疑惑。对于小学生想法不能全盘否定,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民主性,积极主动的去阅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2.3在阅读中富有情感的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本中有诗歌,这些诗歌节奏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要富有感情的去朗读,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学习悯农(其二)这首诗时,学生富有感情的去朗读,就可以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农民的不易,感作者所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体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4设置悬念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涉及到多种题材的讲解,教师要学会根据文章题材的不同去设置一些悬念,留给学生思考,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讲述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先通读一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通过交流实践得到正确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去带动学生进行阅读。课堂过于低沉,没有一点生机,学生不愿意接受知识,缺少探索知识的动力,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倍感压力。如果课堂氛围轻松愉悦,那么学生就会保持高涨的情绪去探索发现知识,放松自己的身心。对小学生来说,图片和视频的灵活表达远比枯燥的课本要有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找到答案所在。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朵小红花作为鼓励,使学生在发展兴趣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长期的学习中容易消磨学生的耐心,因此,必须要有兴趣作支撑,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学会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给学生以启发,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能力,营造人人向学的良好氛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郑秀珍,张倩.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4):65-65.
[2]单伟英.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11):9-10.
[3]俞新明.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9):148-148.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状;阅读兴趣;教学观念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在这一时期内对于学生的引导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去感悟作者的情感,由此获得情感教育。但是,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提不起来兴趣,语文阅读教学陷入困境。所以教师要从兴趣培养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所在,
1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
小学生年龄尚幼,活泼好动,缺少自我约束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聚精会神的读完整篇文章,往往会由于一点小动静就分散注意力。部分学生生字生词的学习不够到位,在阅读中遇到很多障碍,面对这些不懂的字词,学生感觉很难,不愿意继续的读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畏难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学生心中就隐隐的暗示,认为阅读很是难懂,不愿意去接触学习它。学生对于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在课堂上缺少与教师的有效互动,降低课堂效率。
2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1让学生体验到阅读为自身发展带来的好处
小学生初次进入校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新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所在。可以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学生有了兴趣作指引,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就会动手去查字典,学习这些生词,增加识字量。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想法,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所读的书籍,以及个人的看法,心得体会等。彼此切磋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2.2阅读中选择适合小学阅读的书籍,降低阅读难度
小学生思想单纯,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认知能力较低。一些难度较高的读物不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学生学习不到真正的知识。因此,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还要学生自己喜欢去阅读这类书籍。但是这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可能完成學生的兴趣培养的,还需要家长的监督引导,对于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脑洞大开的问题,家长和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解答小学生的疑惑。对于小学生想法不能全盘否定,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民主性,积极主动的去阅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2.3在阅读中富有情感的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本中有诗歌,这些诗歌节奏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要富有感情的去朗读,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学习悯农(其二)这首诗时,学生富有感情的去朗读,就可以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农民的不易,感作者所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体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4设置悬念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涉及到多种题材的讲解,教师要学会根据文章题材的不同去设置一些悬念,留给学生思考,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讲述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先通读一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通过交流实践得到正确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去带动学生进行阅读。课堂过于低沉,没有一点生机,学生不愿意接受知识,缺少探索知识的动力,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倍感压力。如果课堂氛围轻松愉悦,那么学生就会保持高涨的情绪去探索发现知识,放松自己的身心。对小学生来说,图片和视频的灵活表达远比枯燥的课本要有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找到答案所在。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朵小红花作为鼓励,使学生在发展兴趣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长期的学习中容易消磨学生的耐心,因此,必须要有兴趣作支撑,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学会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给学生以启发,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能力,营造人人向学的良好氛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郑秀珍,张倩.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4):65-65.
[2]单伟英.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11):9-10.
[3]俞新明.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9):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