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彩色童话(上)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非洲,人们往往只联想到落后与贫穷,而对灿烂文明的认识多数也只限于埃及。可是在非洲大陆的西北角,有这么一个奇妙国度,它四面“环海”:东南背撒哈拉大沙海,西临浩浩大西洋,北依地中海直布罗陀。它幅员不过湖广两省大小,却也有着文明的深度和广度。它七彩缤纷,眩目多姿:从马拉喀什的雕梁画栋千姿百态到古城菲斯的天方夜谭,从卡萨布兰卡大清真寺的万般惊艳到梅克内斯的惊喜满途,从撒哈拉沙漠的漫漫黄沙到直布罗陀的天涯海角,更有舍夫沙万的梦幻蓝彩和艾西拉艺术小清新。毫不夸张地说,其万千姿彩绝对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约网友去旅游·人生乐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朋友,人生乐事也。计划来摩洛哥旅游时在网上发帖子约驴友,这种千里约网友的事我还真是第一次尝试。很幸运在计划阶段就认识了3位在英美留学工作的小伙伴,大家都是旅游达人,去过很多地方,也喜欢摄影,可以说是志趣相投。我们在见面前的两个月就已经在微信群中变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所以当我们6月11日在马拉喀什聚首时就好像老朋友见面一样毫无违和感,这种缘分十分难得。
  马拉喀什·异域风情
   由于我行前做的攻略比较到位,而且天生方向感很好,所以从旅行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带着小伙伴“按图索骥”,探索名胜。马拉喀什有着我们所向往的浓浓的异域风情。这里不只有精美绝伦的伊斯兰建筑,更有着迷人的历史人文风情。在马拉喀什的麦地那(指有城墙的老城区),房子全是粉红色的。弯弯曲曲的小巷如蜘蛛网般蔓延,一不小心极易迷路,但也因此更加迷人,因为下一个转角随时有惊喜。大街小巷的各色店铺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手工制品,其中彩色瓷器堪称一绝,花纹精美,色彩艳丽,当整间铺子都挂满瓷器时,就是一道让人惊艳的风景。
   马拉喀什的皇宫、神学院和博物馆等建筑雕梁画栋,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认为人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不应该画在墙上。建筑内外一般采用彩色马赛克以及各种雕花图案,马赛克用色大胆而雕花极其精致,有一点浮夸,却是伊斯兰文明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
   位于新城区的马约尔花园也是一大惊喜。那是一座占地12公顷的美丽的植物花园,同时也是艺术家集聚的艺术圣地。院内花繁叶茂,小桥流水,种有数十种形态各异的仙人掌。最让人叫绝的是从小道到花盆,从亭子到房子都极其大胆地涂上鲜艳夺目的颜色,置身其中仿似童话世界一般。
   傍晚时分,我们走到德吉玛夫纳广场,那里是马拉喀什人生活的一个缩影。炎热渐渐散去,而太阳的余晖恋盏良久。广场逐渐变得异常热闹,游人如织。摊贩摆起了烧烤摊档,不停地吆喝着。卖工艺品的小贩和兜售撒哈拉沙漠团的人会不停地切换日语韩语中文,向我们打招呼招揽生意。穿着各种奇装异服的柏柏尔人会邀请你一起合影然后要点小费。还有各种杂耍引起游人的围观。如果你不嫌小贩不停地缠着你,那么广场的千姿百态会让你流连忘返。
   同行的一位小伙伴心血来潮要和一只巨大的秃鹫合影,结果大鸟一放肩上尖利的爪子就抓得他哇哇大叫,立即引起路人围观哈哈大笑。还有另外一段插曲,小伙伴们都看了网上的推荐帖,非要尝尝当地特色的蜗牛。我打着饱嗝本来是不打算吃,小伙伴特地端了一份给我,结果我刚吞下肚子,身后就听到小伙伴一声大叫。原来是看到蜗牛的触角觉得恶心,结果个个都不敢吃了。
   我们走上广场一角的天台餐厅,每人点上一瓶饮料,静静俯瞰广场的万种风情。6月的摩洛哥要8点半才天黑,淡淡的天光与初上的华灯融为一体。广场一片繁华,烧烤摊升起片片白烟,朦胧了灯光,煞是好看。爱好摄影的小伙伴们把饥饿都忘了,不知疲倦地拍照。马拉喀什之美,让人欲罢不能。
  撒哈拉沙漠·奇妙旅程
   在马拉喀什游览了两天后,我们参加了当地的沙漠团,前往南部的撒哈拉沙漠。第一天穿过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沿途有不少有趣的景点,包括曾经在不少电影中出现过的阿伊特本哈杜村,还有让人万分惊喜的大峡谷。第2天的下午4点多才到达沙漠边缘的小村庄梅尔祖卡,在旅馆下车时热浪翻滚,估计有40多度。旅馆后面就是大片沙丘。
   晚上我们要在沙漠帐篷里住一晚,进去前我们在旅馆放下大件行李,然后背个小包,装上一晚所需用品。撒哈拉的天气要么是暴晒,要么是风沙,严重点的是沙尘暴。原本还是烈日高照,出发前就吹起了风沙,还好没有到沙尘暴的级别。我们都得像阿里巴巴那样把头脸给包着。等到6点半左右没那么热了,我们才骑上骆驼向沙漠进发。
   撒哈拉沙漠!一个在初中地理课上认识的名词,一个存在于天方夜谭中的世界,一个曾经只在脑海中闪现过的神秘地方,就这样展现在了眼前!颠簸在骆驼上看着一望无际延绵起伏的沙丘,单调而新鲜,索然又刺激。风一直刮个不停,可以看到沙丘表面轻尘的快速流动,也可以感受到沙子吹打在身上,渗进眼睛里。虽然蒙着脸,依然能够嗅到沙的气息。由于风沙不算太大,所以能见度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但还是朦胧了太阳,看不到影子。
   骆驼骑久了大腿内侧会被磨得很痛,有位小伙伴在印度有过痛苦的经历,早就跳下了骆驼步行。在沙漠走路不比沙滩,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事,不过他只要能够自由拍照就不会觉得累的。骑了一个多小时的骆驼才到达营地。那里搭了几个帐篷,每个有十来平米大小。我们4人住在一个帐篷里,有4张床垫,中间以毯子分开男女。
   在餐厅帐篷用过薄荷茶后,我已经累得不行了,躺在沙发上都不想动。晚饭差不多10点才上,我草草吃了几口回帐篷休息。晚上的帐篷还是很闷热的,床垫上还是能摸到一些沙粒。我的手脚皮肤都沾满了沙子,而且很干燥,辗转间将就着睡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风沙停了,天蒙蒙亮,风平沙静,气温清爽,这时的撒哈拉最是温驯。我爬到附近最高的沙丘上欣赏一望无际的沙海。沙丘曼妙的曲线,特别迷人,而我对曲线又有特别敏锐的触觉,觉得好看得让人感动。由于天空中没有云的映衬,所以沙漠的日出没有各种绚烂的色彩。缓缓升起的太阳让沙漠披上一层金色,顺光的方向天色逐渐呈现出浅蓝。光线还很柔和,西边还挂着一轮圆月,身影淡淡。    我们在沙丘上滑了一会沙,然后就骑上骆驼趁热起来之前往回走。这回有太阳了,骆驼连成一排走,投射出长长的影子,非常好看。沙漠少了风沙的朦胧,照片拍出来是清澈而金黄的。
  迷城菲斯·天方夜谭
   从撒哈拉地区坐车到摩洛哥中部的菲斯古城几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几年前我在西班牙旅游时读过《西班牙旅行笔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摩洛哥的菲斯,是令所有旅人欣喜的地方,因为整个城市是一个活着的天方夜谭,要是有一张载着阿拉伯人的飞毯突然飘起来,你也不会感到奇怪,人们还维持着那神话里的生活。”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摩洛哥,最初的最初,我就是冲着这段迷人的描写而来的。
   到达后的第二天我们专门请了一位当地的导游带我们游览,顺便介绍一些人文历史。我用“迷城”来形容菲斯,是因为菲斯麦地那(指有城墙的老城)如迷宫一般,堪称极致。我们从城外高处俯瞰,麦地那建在低矮的丘陵之地,米黄古旧的老房子密密麻麻的簇拥在坡上,一直延伸至低地。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传音塔散布于城中。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全景非常大气磅礴,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也非相机所能完美表达。据向导介绍,菲斯的麦地那占地不过3平方公里,却有9400条巷子,126座清真寺,住着35万人!其密集的程度可想而知,在里面走没有向导很容易迷路。
   参观完外城及皇宫大门,我们从蓝色的布日卢门进入麦地那,有种穿越千年的感觉。比起马拉喀什,这里的巷子更窄更曲折,街道两旁的小铺卖着各式传统工艺品:地毯、丝绸、围巾、绣花鞋、长袍、首饰、银器、瓷器、铜器、皮革制品;还有市场卖蔬果肉类各种香料和无数不知名的当地小吃,将琳琅满目眼花缭乱这等词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巷子太窄,这里除了步行就只能骑矮小的驴子和骡子,马太大是不行的。以前我是分不清这几种动物的,在这里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出来。小巷相交的地方还有专门的交通标语,标明哪些巷子是可以给驴骡通过的。
   偶尔会经过一些清真寺,非穆斯林是不可以进去的,但从门口可以看到里面的小庭院和精美的马赛克。穆斯林4到7岁的小孩子需要在这里学习可兰经,7岁后到学校学习阿拉伯语和法语,如果是柏柏尔人,还得学习柏柏尔语,高年级才会接触英语,但不是都会学。我们碰到很多人就不会说英文。不过一般店主都会说英文。
   菲斯的瓷器铜器围巾都是我的最爱,可惜箱子太小不能多买。除了瓷器,菲斯的皮革制品非常有名。城里还有传统的皮革染整作坊,是到这里旅游必须一看的地方。我们登上作坊周围的天台,就可俯瞰作坊内的一片大染缸。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随便拍一张都可以做明信片!
   我不记得天方夜谭里描述的世界是怎样的,但正如《西班牙旅行笔记》中写的一样,菲斯就是一个活着的天方夜谭,诚不我欺!这是一个多年的向往,而今亲历,完满而无憾。
其他文献
本刊2014年第12月期刊发,去年下半年读者评刊问卷后。很多读者发E-mail到我们的互动邮箱参与了评刊活动,给刊物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和中肯的建议,本刊编辑部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经统计,现将2014年下半年读者评刊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读者最喜欢的专题:《那些被动物占领的岛屿》(2014年10期)  读者最喜欢的十篇文章(以得票多少为序):  1.《逆光之美(上)》(2014年第7期,撰文/钟
期刊
拒绝迁徙的雪中大雁   正是冰天雪地的严冬,在美国新泽西的乡下,每天都可以见到一群群大雁在天上横空布阵。它们排成整齐的行列飞行,时而组成一个“一”字:时而形成一个“人”字。在国内的北方,大雁早已南飞迁徙,而在这里,却形成了一道奇特壮观的风景线。   谁都知道,大雁对于气候的变化反应灵敏,有年年迁徙的习性。当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赋诗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唐代杜牧在《赠猎骑》中呼吁
期刊
赛卢斯禁猎区是非洲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自然保护区,坐落在东非最大的河流,也是东非最大的湿地生态体系——鲁菲济河入海口三角洲。鲁菲济河日夜不休,平静安详地由西向东蜿蜒流淌,注入浩瀚的印度洋。主河道两侧有众多小溪流,在翠绿的原始森林中延伸,好像地球身上的血脉。鲁菲济河周边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如果从空中俯瞰,赛卢斯好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一颗颗珍珠镶嵌其间,赏心悦目。赛卢斯还是4200多只
期刊
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性,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湿地基本分五大类: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中国具有完整的地球水分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国的大地承接着以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领衔的,从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等大山下来的水流。
期刊
在新疆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我曾多次到巴音布鲁克。那片草原寄托了我太多的情感,每一次离开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顿生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不为别的,就是想念那里水草丰美的湿地,健壮肥硕的牛羊,还有那洁白优雅的天鹅,似乎世间所有的美好都集合在巴音布鲁克,谁也带不走,像山间泠泠作响的清泉,时刻敲击着你的心。  是啊,谁能想到在遥远的西部,在雄性十足的天山怀中还有这样一处柔情似水的绝美之地,我敢说每一个来过这里的
期刊
每年冬季的挪威,世界一片雪白,大自然纯洁安静。但绝对别以为这里的冬天毫无生机、缺乏活力。恰恰相反,在挪威北极圈的冬天也可以是精彩而充满活力的。   这次冬季挪威之旅让我第一次尝试狗拉雪橇,也是我第一次在冰雪世界感受与大自然、动物之间的互动。据说狗拉雪橇在国外雪场算是有钱人玩的,一般有4只或者6只强壮的哈士奇或者阿拉斯加雪橇犬在前面拉,后面有一个木质雪橇,一个人站在后面,控制停和行,必要时也要推动
期刊
在寒冷的冬季,羊绒、羊毛制品是我们保暖的最佳选择之一,羊毛纺织品以其华贵高雅、穿着舒适的天然风格而著称,而羊绒则有着“软黄金”的美名。   羊毛,即羊身上的毛,它是人类在纺织上最早利用的天然纤维之一,也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由于其保暖性好,弹性强,可用于制作呢绒、毛毯、毛衣等生活用和工业用的纺织品,备受消费者青睐。事实上,羊毛和羊绒是不同的,只有出自山羊身上的绒才叫羊绒,也就是山羊绒(就是我们所
期刊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命脉的延伸,也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抹去的情结。  有了湿地,就有了无边的森林、广袤的原野、充满生机的村落;  有了湿地,就有了人类对于山水相依的想象、田园牧歌的滋润诗意和对于人文的思考。  翻开人类发展史,你会发现许多文化、文明圣地发源于湿地。  人类的启蒙时期,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逐水草而居”:  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消长荣枯影响了巴
期刊
作为地球上三大系统之一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天然湿地占陆地面积的3.8%,却每年为中国提供着54.9%的生态系统服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天然湿地却大面积退化,面临着一定的威胁与挑战。  是什么造成湿地不容乐观的现状呢?原因有很多,比如:气候变暖、冰川消融使得冰川下流的河流逐渐干涸,荒漠化速度增长,直接威胁湿地系统;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加剧
期刊
走进亚洲第一湿地  走进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的这片湿地,应该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12年前,当年,额尔古纳的一个朋友陪着我们来到这里,那时的根河湿地完全是自然的状态,还不是现在的公园。从那时起,这条湾河,还有这个环形湿地,成了我脑海里一个永驻的瞬间,长久的回忆。12年后我站在陌生的栈道上,不远处“亚洲第一湿地”的碑就伫立在公园内,不知道是因激动还是紧张,相机突然就对不上焦了,只记得正午间火辣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