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畜牧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畜禽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效益不断攀升,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伴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各种生猪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危害。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控,是确保养殖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
[关键词] 猪常见疾病 防治 养殖效益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84-01
猪常见病较多,主要有猪瘟、链球菌病、气喘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伪狂犬病、猪弓形体等,尤其是猪瘟、链球菌病、气喘病,是本地高发的病害。这些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如不及时加以预防和治疗,会造成迅速蔓延,群染群发,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阻碍养殖业的发展。
1 猪瘟
猪瘟也称烂肠瘟,属病毒性病害,是危害生猪的重要病害之一。病毒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及损伤的皮肤、粘膜等引起发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死率。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持续高热、皮肤出血、眼结膜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拉稀、公猪积混浊尿液等。主要病变有急性,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大肠粘膜出血、溃疡,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一般潜伏期5~7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会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猪,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病死猪体、脏器、废水,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都是传染源。病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防治措施。遵循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原则。日常做好猪场、栏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保持环境卫生。保证饲料、饮水质量,从源头减少病毒的侵入几率。发现病猪,立即报告并隔离。如有死猪,要及时做无害化处理,切不可随意丢弃。对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防止交叉感染。还要认真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目前尚无治疗猪瘟的特效药物,时时预防、及时治疗是关键。对30日龄仔猪可注射猪瘟免化弱毒疫苗进行首免;70日龄进行二次注射免疫。每年对公母种猪要进行2次免疫。发病初期,可用抗猪瘟血清。
2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属细菌性病害,是危害生猪的重要病害之一,5~10月为高发期。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行传播。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充血,呼吸困难,卧地不起。主要病变为败血症、脑膜炎症状、关节炎、淋巴结脓肿、胃粘膜充血、出血。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羊、马、鸟、鸡、鸭也携带病菌,一般猪体内带菌率20~40%左右。从感染到发病多在4小时~7天。
防治措施。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卫生清扫要及时,垃圾、粪便等污物清运要彻底。对场内、栏舍、器具等定时定期消毒。控制好舍内温湿度,冬防严寒、夏防高温。避免闲杂人员进出场内栏舍,严格实行免疫接种制度。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并及时用青链霉素、金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出现淋巴脓肿的病猪,要创口冲洗消毒,放入抗菌素。
3 气喘病
气喘病是常见、高发、危害生猪养殖的重要病害,也称猪支原体肺炎,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是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分泌物排到体外,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主要发病症状是喘气、咳嗽、肺水肿和肺气肿,病肺呈“肉样”病变。仔猪、妊娠母猪是易感体,尤其是土种猪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经气雾或与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的。病猪在症状消失之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菌,哺乳仔猪常从患病母猪感染,经母猪传给仔猪使本病在猪群中持久存在。染病猪发育迟缓,生长速度慢,育肥饲养期延长。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具有高发病率、流行性广、季节性强、难净化、难防治、危害大的发病特点。
防治措施。坚持自繁自养,严格避免外引,减少外引携带病菌。如必需外引,必须要从非疫区引入,并要执行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引进后要先进行隔离饲养,40天左右方可混群。加强日常养殖管理,保持卫生清洁及舍内空气质量。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养殖密度,保证饲料养分全面充足,避免饲料发霉变质;保证饮用水清洁卫生。提高猪群自身抗病能力,逐步净化猪群。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发病初期,可用猪喘平、卡那霉素、长效抗菌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疫苗免疫时一定要注入胸腔内,否则会造成无效注射,既影响疫病的防治,又增加了养殖成本。需要注意的是,注射疫苗前15天和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总之,生猪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养殖过程中只有时时重视并加以防控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邱发霞.猪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7(4):1-1.
[2]丁世荣.浅谈猪常见疾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2):25-274.
[关键词] 猪常见疾病 防治 养殖效益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84-01
猪常见病较多,主要有猪瘟、链球菌病、气喘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伪狂犬病、猪弓形体等,尤其是猪瘟、链球菌病、气喘病,是本地高发的病害。这些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如不及时加以预防和治疗,会造成迅速蔓延,群染群发,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阻碍养殖业的发展。
1 猪瘟
猪瘟也称烂肠瘟,属病毒性病害,是危害生猪的重要病害之一。病毒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及损伤的皮肤、粘膜等引起发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死率。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持续高热、皮肤出血、眼结膜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拉稀、公猪积混浊尿液等。主要病变有急性,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大肠粘膜出血、溃疡,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一般潜伏期5~7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会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猪,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病死猪体、脏器、废水,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都是传染源。病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防治措施。遵循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原则。日常做好猪场、栏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保持环境卫生。保证饲料、饮水质量,从源头减少病毒的侵入几率。发现病猪,立即报告并隔离。如有死猪,要及时做无害化处理,切不可随意丢弃。对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防止交叉感染。还要认真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目前尚无治疗猪瘟的特效药物,时时预防、及时治疗是关键。对30日龄仔猪可注射猪瘟免化弱毒疫苗进行首免;70日龄进行二次注射免疫。每年对公母种猪要进行2次免疫。发病初期,可用抗猪瘟血清。
2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属细菌性病害,是危害生猪的重要病害之一,5~10月为高发期。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行传播。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充血,呼吸困难,卧地不起。主要病变为败血症、脑膜炎症状、关节炎、淋巴结脓肿、胃粘膜充血、出血。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羊、马、鸟、鸡、鸭也携带病菌,一般猪体内带菌率20~40%左右。从感染到发病多在4小时~7天。
防治措施。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卫生清扫要及时,垃圾、粪便等污物清运要彻底。对场内、栏舍、器具等定时定期消毒。控制好舍内温湿度,冬防严寒、夏防高温。避免闲杂人员进出场内栏舍,严格实行免疫接种制度。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并及时用青链霉素、金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出现淋巴脓肿的病猪,要创口冲洗消毒,放入抗菌素。
3 气喘病
气喘病是常见、高发、危害生猪养殖的重要病害,也称猪支原体肺炎,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是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分泌物排到体外,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主要发病症状是喘气、咳嗽、肺水肿和肺气肿,病肺呈“肉样”病变。仔猪、妊娠母猪是易感体,尤其是土种猪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经气雾或与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的。病猪在症状消失之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菌,哺乳仔猪常从患病母猪感染,经母猪传给仔猪使本病在猪群中持久存在。染病猪发育迟缓,生长速度慢,育肥饲养期延长。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具有高发病率、流行性广、季节性强、难净化、难防治、危害大的发病特点。
防治措施。坚持自繁自养,严格避免外引,减少外引携带病菌。如必需外引,必须要从非疫区引入,并要执行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引进后要先进行隔离饲养,40天左右方可混群。加强日常养殖管理,保持卫生清洁及舍内空气质量。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养殖密度,保证饲料养分全面充足,避免饲料发霉变质;保证饮用水清洁卫生。提高猪群自身抗病能力,逐步净化猪群。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发病初期,可用猪喘平、卡那霉素、长效抗菌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疫苗免疫时一定要注入胸腔内,否则会造成无效注射,既影响疫病的防治,又增加了养殖成本。需要注意的是,注射疫苗前15天和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总之,生猪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养殖过程中只有时时重视并加以防控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邱发霞.猪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7(4):1-1.
[2]丁世荣.浅谈猪常见疾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2):2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