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原则下美剧网络字幕汉译策略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dy83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深,美剧风靡中国。然而,大多数观众还不具备直接欣赏原文影片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字幕组应运而生。但在这个美剧还未正式被中国各大电视台官方大批量引进的时代,字幕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字幕翻译仍需要给予足够重视。本文从美剧字幕翻译的特点入手,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梳理美剧网络字幕翻译中创新的策略与技巧,希望对字幕翻译的研究有所贡献。同时作者呼吁社会及学术界对字幕翻译以及网络字幕翻译组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字幕翻译;目的论;策略和技巧;摩登家庭
  【中图分类号】 I25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144-02
  1 引言
  字幕翻译作为传统翻译研究中的一个分支,不仅能娱乐广大观众,而且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目前,对美剧字幕的翻译主要是由网络字幕翻译组进行的。
  在西方,影视翻译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字幕翻译的研究始于Dollerup Cay教授。1974年他发表的On Subtitles in Television Programmes首次单独对字幕翻译做了研究。1992年,瑞典字幕翻译家Jan Ivarsson出版了著作Subtitling for the Media: A Handbook of an Art,这是第一部系统地介绍字幕翻译的技巧和策略的书,为字幕翻译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1995年以后,西方影视翻译研究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我国,影视翻译研究方面比西方国家起步晚,至今仍处于初始阶段。不仅如此,国内还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电影是流行艺术,登不上大雅之堂,影视翻译更缺乏学术价值,甚至否认影视翻译是一种翻译活动(李新新,2005),这些偏见严重阻碍了我国影视翻译研究的发展。
  我国现在影视字幕翻译研究的不足与国外影视作品大量涌入中国已经形成了严重的矛盾,因此网络字幕翻译的学术地位有待提高,字幕翻译急需相关理论的指导,字幕翻译的相关策略与技巧仍需深入研究。
  2 美剧字幕的特点
  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具有文学翻译的一般特点,但也具有其自身特点。钱绍昌认为,影视语言的特点在于其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钱绍昌,2000)。当特指美剧的字幕时,作者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特征归纳为四点。第一,瞬时性和限制性。字幕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第二,通俗性和多样性。剧中语言多为地道的美式口语,夹杂大量俚语和缩略语。字幕宜选用常用词、小词和简短的词语;句式宜简明(李运兴,2001)。此外,剧中人物众多,使用语言也各有特色。三,幽默性。多数美国情景剧的语言都以风趣幽默为主。第四,专有词汇。美剧都是发生在一特定的情境下,会用到某一领域的专有词汇。
  3 目的论概说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核心理论之一是目的论,由汉斯·维米尔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并加以发展。杰里米·芒迪曾说:“目的论首要关注的是译作的目的,这个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才能产生功能上可满足需要的结果。这项结果就是译文,維米爾称之为 translatum”(杰里米,2007)。目的论三原则中,首要遵循的是目的原则。“目的论强调翻译的互动、语用特征。 目的论认为目标文本的形式应当首先由功能即目标文本在目标语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谭载喜,2005)。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内,翻译就意味着要在目标背景中为目标语境内的目标目的和目标接受者制作一种文本,相比之下,源语文本则处于从属的地位(诺德,2001)。
  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这一规则意味着为达到某一特定的翻译任务的目的可能要求或直译或意译或在两个极端之间,意味着接受方或读者是目标文本目的的主要决定因素。
  4 目的论视角下网络字幕组的翻译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字幕翻译也不例外,其主要目的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制约下,向处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目的语观众最有效的传达相关的信息,使观众能够借助字幕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更好的欣赏影视作品,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这就要求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以目的原则为准,灵活处理,无需严格遵守“忠实”、“等值”等翻译标准。为此,美剧《摩登家庭》的网络字幕组采取了以下翻译策略及方法。
  4.1 概念替换
  例1. 原文:Good grades, S.A.T scores, basic verbal skills.
  译文: 你少了好成绩,好的高考分数,还有基本的交流能力。
  剧中,一家人陪着Alex在参观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这是Alex申请成功的其中一所学校。Haley就问“what am I missing?”为什么她没有机会来到这么好的大学,然后Alex就这么回答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的考试,SAT成绩在申请美国大部分学校时是必须提供的,同时也是世界各地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和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对于美国高中生来说,SAT考试的重要性确实类似中国高考。由于时间和空间有限,译者不可能详尽的解释什么是SAT,这时用“高考”这一中国观众都很熟悉的相近概念来代替可以帮助观众更快地抓住信息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剧情。
  4.2 加注。美剧反映了美国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会出现关于地名、人名、节目名的大量专有词汇。针对这些专有词汇的翻译,字幕组采取了添加注释的方法。考虑到字幕的受限性和瞬时性,对较短的注释,如人名采取中文字幕后加括号的形式;针对较长的注释,采用在屏幕顶端加注的方式,这样既不会影响观众欣赏画面,又使观众了解了背景知识。   例2. 对双关语的加注
  原文:I’m on the fence.
  译文:我在栅栏上(持观望状态)
  在这集中,Cam所带的足球队“Dolphins”与“Badgers”有比赛。本来事情进行的很好,但是Mitchell去了之后,Cam的队就一直在输,所以Cam责怪Mitchell。但最后还是他的队胜利了。当Cam准备将这个消息告诉Mitchell时,Mitchell说他on the fence。Cam以为Mitchell生气了。但其实Mitchell真的是挂在了栅栏上。这个双关语的使用,正是通过两个人对此的不同反应达到了幽默的效果,两个人正好一个说的是字面意思,一個想的是比喻意義。通过加注,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观众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还能理解到其中的笑点所在,达到了字幕的目的。
  4.3 使用流行网络用语或者方言。
  网络用语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用语或方言的使用无疑为影片增添了不少幽默元素,同时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增加了影视作品的感染力。
  例3:网络用语的使用
  原文:I don’t love this tableau.
  译文: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这是Jay在看到Manny穿了一件新睡袍后说的话。这句歌词出自于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后被网友引申为对奇葩事物的形容,表达自己因看到的事物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理的冲击,多用于调侃或自嘲。如果直译为“我不喜欢这件睡袍”,则失去了说话人所要传达的意思,而且显得很是生硬,不符合字幕的特点,而且观众也不会对此产生任何的感觉。但如果将其翻译为“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观众立刻会产生共鸣而发出笑声,这样原来的笑点就能很好的传达出来。为了达到让观众更好的欣赏影片的目的,使用网络用语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既能传达意思,又有幽默效果。
  5 结语
  网络字幕组在翻译时确实采用了很多有别于传统翻译实践的策略与技巧,显示出了他们的创新性,比如加注法、使用网络用语和方言等。这些翻译技巧也都是目的论中目的原则的体现。但目前的网络字幕翻译质量参次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有些成员不负责任或者翻译专业基础较差、各个字幕组之间存在竞争、同时又受到时间的限制等原因,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比如拼写错误、误译等。在此,笔者建议未来不同的翻译组之间要加强合作和沟通,取长补短。同时学术界也要给予字幕翻译足够的重视,设立专门的部门,对翻译质量进行监督。
  虽然字幕翻译迄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网络字幕组们还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投入到对其的研究中。真心呼吁大家对“字幕组”这一特殊群体更加的关注,也希望国家建立健全完善的译制行业体制。希望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可以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杰里米·芒迪。李德凤等译。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5(12)。
  [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5):38-40。
  [4]麻争旗,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5):82-84。
  [5]麻争旗,影视译制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6]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5。
其他文献
摘 要:英国著名女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在2015年创作的治愈系小说《摆渡人》讲述了主人公迪伦在一次事故中失去生命后遇见了自己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两人一起历经艰难险阻对生死都有了全新的感悟,最后突破了命运的束缚找到新的人生的曲折故事。其中迪伦更是在崔斯坦的引导下,从空白到成长到最后超越自我,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成长,也拯救了崔斯坦。  关键词: 成长; 荒原;超越  【中图分类号】 I253.5  【文
期刊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的不断进步,标志设计在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纹样对标志设计的影响,使得中国也涌现一大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标志设计师,我国的标志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绽放自己独有的色彩。中国传统纹样可以分为: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两个大的类别,在标志设计中反复运用。这不仅仅是一种市场需求,艺术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不断地传承,促进人类历史文明不断地进步。 
期刊
摘 要: 不斷深入的新课改,促使我国中职学校开始积极改变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对中职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精神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职学校除了要重视学生文化技能的提高外,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引起重视。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分析了中职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以期为广大中职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体育: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闡述: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课题。二、联系实际教学数学概念。三、联系实际进行推理。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才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才能让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实际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主要研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分析了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兴趣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I25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165-02  新课改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体育教学要基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尊重
期刊
摘 要: 唢呐,是一种管乐器,最早流行于阿拉伯半岛,又被为琐口奈等,具有很多译名。最早流入中国并受到广泛欢迎的是在金朝、元朝时期,并就此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主打乐器,如东北大秧歌等主要以唢呐音乐演奏为主。此外,唢呐所演奏出来的音乐情感并不亚于其他乐器,并且还表现出更加深沉、卑亢等众多优点,因此,本文便对唢呐演奏的“四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唢呐;演奏;四化  【
期刊
摘 要: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自出版之后即在全球引发阅读狂潮,小说讲述了一个拥有偷走别人影子的奇异能力的小男孩从备受欺侮成长到独当一面的历程,书中无论是被偷走影子的吕克还是和小男孩年少邂逅的聋哑女孩克蕾儿,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色彩,本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透析全书无处不在的温情和爱。  关键词: 马克·李维;梦想;人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 I25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这些留守儿童多数与自己的爷爷奶奶、亲戚及父母的朋友住在一起,缺少来自父母的呵护与教育,给他们的实际学习与生活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再加上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很多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得不到适合的带动与调节,深重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有效拓展。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摘 要: 中国山水画,主要就是是对山川、河流、花鸟等自然景观进行的艺术创作或描绘。有学者对山水画的发展做出过很准确的总结:山水画起于魏晋,传于隋唐,兴盛于北宋。而后经过世世代代的发展,传到了今天,依旧是当代文人雅士最感兴趣的艺术之一。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充满了向往,也因而涌现出一大批有名的山水画巨匠,其中就有山水奇才—陆俨少。  关键词: 山水;笔墨;陆俨少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生国情教育、党史知识教育、国民历史观教育的重要介質。在新媒体下,《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代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调整角色及功能、转变教育观念、探究与创新教学方法,更好的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媒体;《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I25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