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对策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温总理在2005年11月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教育部《中等职业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各行各业人力市场越来越渴求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深入生产前线并掌握中等职业技能的操作型人才。肩负着培养上述人才的农村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整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培育和造就一大批道德素质高、操作技能强的新型农民,必须抓好县级农村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加强对农村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农村职校 德育教育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46-03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尤其“十七”大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资助力度后,我区报读城市级中职学校的学生数量猛增,而报读农村级职校的学生数量猛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读高中考大学”仍然是农村多数家长与学生的选择。“普高热”的盲目扩招,也直接导致了我区报读农村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锐减,生源的严重不足,严重影响着农村级职校的生存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完成职教攻坚任务和市下达的招生任务,我市各县职校的生源抢夺战异常激烈,凡来自于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生或初二年级失学的、在社会游荡多年、在外打工返乡的青年等等都成了农村中职学校的生源对象!我市乃至全区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捡一人算一人”,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如此一来,农村职校吸纳入校的处于15~20岁年龄段的对象突然猛增。这些生源普遍文化基础薄弱、思想道德参差不齐,依赖性强、自卑心理严重,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差,情绪容易冲动,在校打架斗殴、酗酒、上课睡觉、打闹、厌学逃课等等现象屡见不鲜,然而这样素质的生源偏偏就是农村职业学校存活的生命线,面对综合素质逐年下降的生源,农村职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合其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知识、掌握中等操作技能、适合城市生活、符合现代化企业生产一线需求的人才,已成为农村级职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着摆在我们广大农村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我们应早寻良策,努力克服上述矛盾,确保职教事业为经济建设特别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服务。笔者总结出以下经验:
  
  1.苦练内功,争创品牌
  
  “加强专业建设,创建品牌学校”是中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的需要。各职校应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职教攻坚目标、任务和“工业立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应“以富民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体水平。各职业技术学校应切实转变指导思想,把主攻目标从“量”的扩张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要苦练内功,争创品牌,抢抓机遇,提升层次,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生源大战和突出的就业矛盾。努力培养更多、更高道德素质的适用型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看到职业教育的希望
  
  农村职校要发展,首先得有学生。要吸引学生必须多方努力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声望,加大宣传力度。①在政府政策的主导下,以行政措施给予相应的倾斜与扶持,在各地教育局领导下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各县职校大力宣传职教在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大力资助扶持中等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让国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尤其是现阶段更加要大力宣传发展职教事业的迫切性,努力克服传统人才观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消极影响,使学生和家长更新就学观念,进一步为农村职业教育事业营造有利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农村的学生与家长看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希望,从而达到吸引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进入农村职校就读。②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消除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误解与影响。农村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要么初中毕业去打工早挣钱,要么省吃俭用送子女读普高考大学“跳农门”。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技能教育受到严重忽视。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上职校看得很淡漠。即使没有很明确目标和较高期望值的,都抱着“孩子能考到什么程度就让他上什么学校”的念头。这说明职校的社会声望并未随其社会作用的增大而提高。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手艺人”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地位不高,加上有关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的潜意识就是看不起职教,而且这种错误观念因互相感染还相当顽固。二是职校入学门槛低,职校生素质差,使得一些家长和孩子认为上职校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丢面子”事。三是部分职校生未能及时改正不良习惯,其行为大大损坏了职校的声誉。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职教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需求。如能大力宣传克服“质”与“量”的矛盾,不仅能提高职教的社会声望,而且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就业质量、以就业促招生
  
  就业是职业学校教育的最后“出口”,学校的德育教育效果究竟怎样?要接受社会的检验。而就业问题上质与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就业率虽高,但就业质量不高,部分毕业生第一次就业时间不长。就业率的升降维系着职校的进退,它是一个十分脆弱易变的弹性指标,保持较高的实际就业率其难度可想而知。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职校毕业生的质量,而且影响到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评价,甚至抑制其对职校生的需求,并通过就业率这根杠杆逐渐堵塞职校的生源之门,尤其是堵死农村级职校生源之门。因此,提高就业质量、充分发挥就业的导向作用,促进招生工作。职业学校要多管齐下应对生源与就业问题的挑战,首先要拓宽招生渠道,扩大招生范围,把目光转向部分高考落榜的高中毕业生,并通过宣传和到外地联合办学等手段吸引外地学生。其次,加强在职培训,开拓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在密切校企合作的同时,可以拓展本地就业市场,提高职校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优秀技术人才。再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可以支持新农村建设,也不失为应对职校生源短缺的有效举措。另外,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必要时为其提供“回炉”培训,组织第二次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让家长学生感受到读职校“升学有望,就业有路”。从而确保素质好的生源能够进入农村级职校就读,这也是保持职校事业健康发展并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4.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围绕市职教攻坚的目标与任务,进行资源优化整合。我市 “集团化”办学口号已提了几年,但因条件未成熟没有真正得以落实。各职校之间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校企合作等都是各自为战,各校之间因重复设置有相同的专业分散了生源,设备的陈旧也限制了对生源的吸引力,一些重复专业根本招不了几个学生,即使招进来,学校也无法提供先进设备满足学生进行强化性的实训操作,因而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而不信任学校,思想偏差。针对我市职业教育现状,政府应在发展职教方面起宏观指导、统筹、协调作用,引领市、县教育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才培训中心等机构进行集团化的对职教资源进行整合,走活全市职教一盘棋。各职教主管部门既是相对独立、可自由发展的一粒棋子,又必须按规则行事,服从事业整个棋局,科学地对各职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建设各校优化后的专业,增添先进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政府要有意识地将各地生源按各县职校专业优势进行引导选择。因此,我市要围绕职业教育攻坚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立足于专业建设强校,并加紧建成全市公共实训基地。要以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载体。近几年,来宾市各县职校经过各自努力,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并在职教攻坚期间,政府亦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但仍有些政府部门只打雷不下雨,行动还停留在口号上,投入资金缓慢或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都力不从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大,投入资金量大,单靠一家之力明显不足。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全面进行资源整合、达到优势互补,能集中现有力量,加上上级的多方扶持,再适当引入民资,大体可以建成一个相当规模的公共实训基地,为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为吸引学生向专业技术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方面提供了一个务实的平台。
  
  5.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从教学过程特别是其中的实践内容,到毕业生就业,乃至对企业工人在岗培训,“校企”合作的范围和途径都很广泛。职校要把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合作当作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同时要努力争取企业在技术培训、师资培训、资金扶助等方面给学校予支持,学校亦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在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企业可根据生产需要、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学校共同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训操作练习。尤其是实践课与企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联系,职校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一时难以适应厂方要求的情况下,尽力使学校专业设置、教学培训与企业需求不脱节。企业的在职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学校可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支持。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在为经济发达地区和地方经济提供更多技术支撑的同时,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社会认可度,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另外随着我市发展开发的深入和招商引资成效的不断显现,经济发展对技工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选择农村职校报读的高素质生源会更加充足。
  
  6.加强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
  
  严抓入学教育。思想上引导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基础,是增强学生对学校了解的最初感性认识的好时机,是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信心的第一课。德育教育工作者要不失时机的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学校发展史、校纪校规、专业设置、学校荣誉、就业形势等进行宣传,并组织新生对学校设备、校园、校合等进行参观,要用典型事例使他们了解学校,了解形势,增强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中职生毕业后都要去适应企业的需求,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挑选,懂得人才的竞争是激烈的。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职教事业。人要发展,发展要人。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人的发展需要,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待职教事业,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保证职教事业的健康发展,适应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德育教育仅靠“说教”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转变我们的管理观念、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调整自己适应学生的现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争取学生的信任,职校要以全方位创新应对生源素质差问题,摒弃差生概念,不歧视差生,多发现其积极因素,要进行扬长避短的特色教育,着眼于未来的就业。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要教给他们责任心和荣誉感。要以企业要求教育学生,使学生具有“诚信”的品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上,寓管理于关心、帮助之中,不为管而管,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好的方法,精心设计,加强心灵沟通和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管理效果与服务质量。
  
  7.加强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迫切要求。职校必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来自于农村的中职生年龄大多在15~20岁之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中职生心理健康表现令人担忧。由于社会偏见、学习成绩欠佳、中考失意、家庭因素、社会竞争压力、学生自身的困惑等问题,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烦躁、自卑、自负、失落、厌学等症状,不少学生认为前途渺茫看不到职业教育的希望,缺乏信仰和追求,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这些问题要求农村职校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如:成立心理健康咨询指导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讲座、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创设“成功体验”心理阵地,开展咨询服务、进行心理训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营造心理教育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治疗,解除学生心理戒备和逆反情绪,消除学生精神压力、去除学生自卑自负心理、消掉学生对未来的困惑与恐惧,增强学生接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努力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冷静地面对现实;培养浓厚的职业兴趣,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提升人际的吸引力与团结协作精神;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全面的健康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在培训学生具备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质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淡化学生向往校外花绿世界的思想,努力抵制校外不良社会行为对学生的侵蚀。如举行球类比赛、书法、摄影展、绘画展、故事会、运动会、体操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特长、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长才干与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陶冶了情操,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注意要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到学校的温暖与教师的关怀,使他们能够有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校的依赖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活动学习中来。
  
  9.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9.1 严抓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具体实施者。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同进要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做到针对具体问题,能对症下药,及时解决。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9.2 加强德育课教师的指导工作。德育课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哲学、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
  9.3 课任教师与学生会干部。课任教师应结合各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学生管理部门做好学生会的指导与带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自治自理起到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总之,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应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作为职业教育德育工作者,应摆正自己对中职教育的思想认识,找准德育教育对策,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这样才能让学生“低进高出”,为地方经济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浅析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卑心理》,中国教育创新杂志
  [2]邹腾.《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 时代教育,2008(11)
  [3]《教育与科学》杂志
  [4]唐正广.《职业学校学生道德建设初探》 泰兴供销职校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出的,他将其定义为:“人们对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关键经验,具有相对稳定性,早期的状况影响着后期的发展结果。因此帮助幼儿形成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试从为幼儿创设心理环境及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幼幼互动,从而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幼儿自我效能感
我国邻避问题的出现不晚于20世纪末期。在时间维度上,我国邻避问题的演变经历了萌芽(2006年之前)、快速兴起(2007年至2016年)和转型(2017年至今)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邻避问
从考试界面和流程、试题和题型、成绩报告三个方面分析了培生学术英语考试的优势和劣势,并就培生学术英语考试所采用的口语和写作自动评分技术作出阐述,最后介绍了培生学术英
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吉林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关系民生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吉林省GS银行秉承合规经营、审慎放贷的信贷文化和理念,在大力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同时,也时刻把控着发展伴生的信贷风险,严守政策底线,把控贷款实质性风险。经过几年的努力,小企业信贷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全面展开,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潜在风险逐渐显现并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