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阐述了施泰因的行政学和法学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马克思•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梅奥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科学化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化 班级管理 科学化 西方管理学思想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办学能否取得巨大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但是要想使班级管理卓有成效,单凭经验和激情是不够的。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班主任应有科学的教育观念,并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作为指导。
一、施泰因的行政学、法学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以“法”治班
德国著名的行政学、法学家施泰因在1884年出版了《管理学》(又译《行政学》),书中他明确提出国家应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公共事务的教育进行干预,以保障国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的立法思想对后来的教育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他提出的教育立法“维护教育事业内部的正常秩序的稳定性,有利于积累经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已为人们所接受。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在班级管理中,就是要建立健全班级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班级成立伊始。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成文法律”,为良好班风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证。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班主任工作的随意性。在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所有的工作全由班主任一人操心,就会事倍功半,难以形成班级凝聚力,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出现“钻空子”、逃避等现象。新课程改革要求落实学生“自主性”地位,学生是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封闭性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改变传统的班主任发号施令、“班主任与学生对话”式的教导方式,建立“制度与师生对话”式的引导方式,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转化为制度对学生的要求,把学生对班级管理的优良建议上升为班级制度,这样更易于把制度内化为学生的意识,从而更易于将制度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认识从“别人要我干”转化为“我必须这样做”。这样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着预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的轨道进行。使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保证了学生的民主,更易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节约班级管理成本,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泰勒在其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程序进行观察与实验,分析每项工作的动作和时间,除去多余的错误的动作,工人能否完成日工作量标准,取决于标准化管理。要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双方把注意力从被视为最重要的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而把共同注意力转向增加剩余上。”暂且不论泰勒的观点带有袒护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但是他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班级管理的成本问题。为使班级管理能产生效率,就要重视成本的花费。
在班级管理成本上,除了与其他社会主体相同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成本。首先看人力成本,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成员,这种人力成本并非仅指要以更少数量的人去完成更多数量的工作,还包括依靠班级所有成员的力量完成更多更好的工作。比如,学校运动会、辩论赛、足球赛等,这就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扬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就物力、财力成本而言,尽量做到以最少的物质耗损来取得班级管理的效率,以最少的物质消费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主要表现在每个班级成员都应爱护好班集体财产、学校公共财产。在对学生的奖励上,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同时,更重视精神奖励。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攀比”消费,反对请客送礼,提倡按家庭实际情况的适度消费,提倡勤俭节约,提倡艰苦奋斗。最后,班级管理的特殊之处在于还要注重时间成本。青少年学生在校学习年龄一般为6-22岁。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人生任务,耽误一天、两天不算什么,耽误一年、两年就有问题了,所以要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明白时间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性,使他们能恰当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要求学生“今日事,今日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给自己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既要培养他们对崇高理想不断追求的人生大气,又要培养他们“日事日毕”的踏实作风。
三、马克思•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建立班干部问责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立能力
马克思•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在班级管理中,不可能追求像政府机关那样十分严密的管理体系,但是这一理论对班级管理取得成效仍大有帮助。
当前,独生子女的数量在学校中呈平缓上升的趋势,多年前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现象仍在现实中严重存在,“问题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难题。长期实行并执行好班干部问责制度,在班干部梯队中,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开展工作,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在实践中,笔者引导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品行优良的学生组成班规制定组,引导那些组织能力、责任心最强的学生当选班干部,形成校规、班规执行组,引导其余学生尤其是成绩靠后、品行欠佳的学生组成版规制定、执行的监督组。这种“三权分立”的班级管理方法,把“权力制衡”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依靠班级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价机制,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保证了班级管理体制化和民主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和被管理的积极性,避免了班主任包揽一切的管理方式,避免了许多工作漏洞,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形成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
四、梅奥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营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在书中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人是社会的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点”。他认为,工人不是机械的动物,而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因此,人的行为不只是受着物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他还提出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积极营造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用情感教育来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化学生心灵。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学生对教师怀有真诚的情感,能使班级凝聚力增强,能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班主任要学会用情激励学生,用情温暖学生,用情鞭策学生。情感教育无处不在,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引起了德育工作的重大变革。创建班级网页,为师生情感交流搭建平台,学生每天都到网页上来浏览、交流,充分利用他们对网络的激情,使他们在轻松、互信、平等的情境下交流情感,交流思想。开展网络班会,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主题班会搬到网络上来,由于网络交流的互动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就可以克服学生的一些顾虑,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让他们更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需要教育工作者倾注汗水、心血;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勇气;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创新、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美]F.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412000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
【关键词】现代化 班级管理 科学化 西方管理学思想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办学能否取得巨大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但是要想使班级管理卓有成效,单凭经验和激情是不够的。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班主任应有科学的教育观念,并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作为指导。
一、施泰因的行政学、法学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以“法”治班
德国著名的行政学、法学家施泰因在1884年出版了《管理学》(又译《行政学》),书中他明确提出国家应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公共事务的教育进行干预,以保障国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的立法思想对后来的教育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他提出的教育立法“维护教育事业内部的正常秩序的稳定性,有利于积累经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已为人们所接受。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在班级管理中,就是要建立健全班级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班级成立伊始。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成文法律”,为良好班风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证。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班主任工作的随意性。在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所有的工作全由班主任一人操心,就会事倍功半,难以形成班级凝聚力,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出现“钻空子”、逃避等现象。新课程改革要求落实学生“自主性”地位,学生是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封闭性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改变传统的班主任发号施令、“班主任与学生对话”式的教导方式,建立“制度与师生对话”式的引导方式,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转化为制度对学生的要求,把学生对班级管理的优良建议上升为班级制度,这样更易于把制度内化为学生的意识,从而更易于将制度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认识从“别人要我干”转化为“我必须这样做”。这样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着预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的轨道进行。使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保证了学生的民主,更易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节约班级管理成本,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泰勒在其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程序进行观察与实验,分析每项工作的动作和时间,除去多余的错误的动作,工人能否完成日工作量标准,取决于标准化管理。要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双方把注意力从被视为最重要的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而把共同注意力转向增加剩余上。”暂且不论泰勒的观点带有袒护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但是他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班级管理的成本问题。为使班级管理能产生效率,就要重视成本的花费。
在班级管理成本上,除了与其他社会主体相同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成本。首先看人力成本,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成员,这种人力成本并非仅指要以更少数量的人去完成更多数量的工作,还包括依靠班级所有成员的力量完成更多更好的工作。比如,学校运动会、辩论赛、足球赛等,这就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扬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就物力、财力成本而言,尽量做到以最少的物质耗损来取得班级管理的效率,以最少的物质消费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主要表现在每个班级成员都应爱护好班集体财产、学校公共财产。在对学生的奖励上,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同时,更重视精神奖励。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攀比”消费,反对请客送礼,提倡按家庭实际情况的适度消费,提倡勤俭节约,提倡艰苦奋斗。最后,班级管理的特殊之处在于还要注重时间成本。青少年学生在校学习年龄一般为6-22岁。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人生任务,耽误一天、两天不算什么,耽误一年、两年就有问题了,所以要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明白时间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性,使他们能恰当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要求学生“今日事,今日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给自己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既要培养他们对崇高理想不断追求的人生大气,又要培养他们“日事日毕”的踏实作风。
三、马克思•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建立班干部问责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立能力
马克思•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在班级管理中,不可能追求像政府机关那样十分严密的管理体系,但是这一理论对班级管理取得成效仍大有帮助。
当前,独生子女的数量在学校中呈平缓上升的趋势,多年前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现象仍在现实中严重存在,“问题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难题。长期实行并执行好班干部问责制度,在班干部梯队中,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开展工作,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在实践中,笔者引导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品行优良的学生组成班规制定组,引导那些组织能力、责任心最强的学生当选班干部,形成校规、班规执行组,引导其余学生尤其是成绩靠后、品行欠佳的学生组成版规制定、执行的监督组。这种“三权分立”的班级管理方法,把“权力制衡”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依靠班级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价机制,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保证了班级管理体制化和民主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和被管理的积极性,避免了班主任包揽一切的管理方式,避免了许多工作漏洞,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形成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
四、梅奥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营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在书中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人是社会的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点”。他认为,工人不是机械的动物,而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因此,人的行为不只是受着物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他还提出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积极营造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用情感教育来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化学生心灵。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学生对教师怀有真诚的情感,能使班级凝聚力增强,能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班主任要学会用情激励学生,用情温暖学生,用情鞭策学生。情感教育无处不在,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引起了德育工作的重大变革。创建班级网页,为师生情感交流搭建平台,学生每天都到网页上来浏览、交流,充分利用他们对网络的激情,使他们在轻松、互信、平等的情境下交流情感,交流思想。开展网络班会,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主题班会搬到网络上来,由于网络交流的互动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就可以克服学生的一些顾虑,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让他们更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需要教育工作者倾注汗水、心血;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勇气;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创新、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美]F.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412000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