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知识的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一个人从上幼儿园就开始了对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直到后来的大学毕业甚至是一生。众所周知,农村的经济较为落后,教学条件较差,教学各方面所配备的教学设施也较不完善,因此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比城市。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已成为许多农村学校语文教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就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方案作相关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以帮助。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方案;探讨研究
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的目标和宗旨,强调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很好地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学成绩和身心的良好发展。同时它也是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教学质量是学生整体成绩和素质的直观反映,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有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清楚了这种点与面的关系,教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以下做具体的探讨。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
1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有效性降低
以上已经有所提及,由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较差,很多学校仍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讲,这样在无形之中也就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项研究表明,学生在一节课的前二十五分钟是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能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所学的知识,过了这一时刻,思维就会出现疲劳状态,这就是说剩余的后二十分钟,如果还是老师单独讲授的话就产生不了太高的效率,因此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老师提不起兴趣,认为老师讲的课没有吸引力了,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使得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真正地成为了一句空话。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较偏向工具性,纯粹地把语文当做一种交流的工具来使用,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殊不知语文的教学人文性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学重内容,轻语言,重文章,轻文学,轻感悟,这些也都是教学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2学校硬件方面的教学设备导致的课堂有效性降低
农村学校教学的各项设施往往相当的简陋,没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设备,条件较好一点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可由于教师操作的不熟悉性,也就不能够经常用到,因此学生没有更广阔的接受知识的平台和渠道,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靠教师的传授和指导,课堂效率的影响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学生和教师,教师讲了,学生懂了,课堂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对此,教师应该对文本知识足够地熟悉,使得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讲,学生应该学会对教师传授语言的转化,使传授知识的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3学生的本身原因导致的课堂有效性降低
由于现在社会的各项竞争较为激烈,人们对以后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各方面的得失,没有办法精确地把握,因此人们或多或少地就会产生一些焦虑,关于爱情方面的、工作方面的,等等,这种轻微的焦虑已经从社会传播到了学校,甚至是远离城市的农村中学,许多学生开始产生厌学情绪,认为即使自己好好学习了,将来考入了一所好的大学,仍然不好找工作,不好就业,还不如放弃学业到专门的技校掌握一门新的技术,这样无论将来进公司,还是自己创业,在社会上都能够有办法生存,片面的想法,不成熟的观点,导致他们放弃了学业,更不用提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
另外还有的学校只是单纯地注重学校的升学率,提倡学生对语文知识死记硬背,而不管不顾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学生只知道单纯地去背记,而不愿去思考问题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学生的懒惰思想,从而使得课堂效率难以提升。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任务中的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是不可缺少的主体,也是教学落实的基础性环节。以上几点从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师以及学生本身做了相关的分析,清晰了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下就其提高方案做相关探讨。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案探讨
1利用初中时期学生心理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时期的孩子们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性阶段,对爱和情感的需求较其他时期更为强烈,由于其独特的心理特点,更需要来自别人的肯定与鼓励。教师可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从而最大化地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的道理,使他们形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信仰,从而使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再是一句空话。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景氛围,让同学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充分利用他们对很多事物好奇的心理特点,更好地帮助同学记忆学习课本情景知识,加深同学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课文《茶馆》时,可以让几个同学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对课本的知识氛围进行还原,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文章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和人物,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以及教学效率。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生命,而这生命是否能够很好地延续,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做到与文本的有机结合,为教学课堂呈现实效。语文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会学生怎么样通过语言来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加以描绘,从而使人们能够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语言是人类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而语文正是语言的承载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和氛围使用不同的语言,正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关系创造不同的情景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习语言,最大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适时引导,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
就像以上所提及,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还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具有了进步或者发展,当然这里所说的学生的进步绝不是只限于学生单纯的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真正有了一定的素养,这是其衡量的关键,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绝不能够靠训练,而要靠思维的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适时的引导,注重培养其独立感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取得更好的发展。
4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初中教育的建设扶持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几点外,教育部门应该给农村中学配备一定的硬件设施,这些是教学所需要的最为基本的物质条件,虽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但一定的物质条件有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这一点毋庸置疑,政府部门在这一点也要加强一定的物质投入,以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受单纯的外界硬件设施的影响。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培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
三、总结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教学有效性加以提高,以上着重从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几点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使相关人员有些许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吴东华学习语文的四种方法[N]云南经济日报,2010-01-11(2)
[2]古吉慧初中生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7
[3] 陈金枝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3)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方案;探讨研究
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的目标和宗旨,强调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很好地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学成绩和身心的良好发展。同时它也是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教学质量是学生整体成绩和素质的直观反映,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有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清楚了这种点与面的关系,教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以下做具体的探讨。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
1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有效性降低
以上已经有所提及,由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较差,很多学校仍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讲,这样在无形之中也就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项研究表明,学生在一节课的前二十五分钟是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能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所学的知识,过了这一时刻,思维就会出现疲劳状态,这就是说剩余的后二十分钟,如果还是老师单独讲授的话就产生不了太高的效率,因此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老师提不起兴趣,认为老师讲的课没有吸引力了,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使得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真正地成为了一句空话。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较偏向工具性,纯粹地把语文当做一种交流的工具来使用,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殊不知语文的教学人文性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学重内容,轻语言,重文章,轻文学,轻感悟,这些也都是教学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2学校硬件方面的教学设备导致的课堂有效性降低
农村学校教学的各项设施往往相当的简陋,没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设备,条件较好一点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可由于教师操作的不熟悉性,也就不能够经常用到,因此学生没有更广阔的接受知识的平台和渠道,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靠教师的传授和指导,课堂效率的影响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学生和教师,教师讲了,学生懂了,课堂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对此,教师应该对文本知识足够地熟悉,使得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讲,学生应该学会对教师传授语言的转化,使传授知识的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3学生的本身原因导致的课堂有效性降低
由于现在社会的各项竞争较为激烈,人们对以后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各方面的得失,没有办法精确地把握,因此人们或多或少地就会产生一些焦虑,关于爱情方面的、工作方面的,等等,这种轻微的焦虑已经从社会传播到了学校,甚至是远离城市的农村中学,许多学生开始产生厌学情绪,认为即使自己好好学习了,将来考入了一所好的大学,仍然不好找工作,不好就业,还不如放弃学业到专门的技校掌握一门新的技术,这样无论将来进公司,还是自己创业,在社会上都能够有办法生存,片面的想法,不成熟的观点,导致他们放弃了学业,更不用提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
另外还有的学校只是单纯地注重学校的升学率,提倡学生对语文知识死记硬背,而不管不顾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学生只知道单纯地去背记,而不愿去思考问题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学生的懒惰思想,从而使得课堂效率难以提升。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任务中的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是不可缺少的主体,也是教学落实的基础性环节。以上几点从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师以及学生本身做了相关的分析,清晰了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下就其提高方案做相关探讨。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案探讨
1利用初中时期学生心理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时期的孩子们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性阶段,对爱和情感的需求较其他时期更为强烈,由于其独特的心理特点,更需要来自别人的肯定与鼓励。教师可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从而最大化地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的道理,使他们形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信仰,从而使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再是一句空话。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景氛围,让同学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充分利用他们对很多事物好奇的心理特点,更好地帮助同学记忆学习课本情景知识,加深同学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课文《茶馆》时,可以让几个同学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对课本的知识氛围进行还原,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文章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和人物,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以及教学效率。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生命,而这生命是否能够很好地延续,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做到与文本的有机结合,为教学课堂呈现实效。语文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会学生怎么样通过语言来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加以描绘,从而使人们能够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语言是人类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而语文正是语言的承载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和氛围使用不同的语言,正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关系创造不同的情景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习语言,最大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适时引导,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
就像以上所提及,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还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具有了进步或者发展,当然这里所说的学生的进步绝不是只限于学生单纯的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真正有了一定的素养,这是其衡量的关键,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绝不能够靠训练,而要靠思维的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适时的引导,注重培养其独立感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取得更好的发展。
4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初中教育的建设扶持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几点外,教育部门应该给农村中学配备一定的硬件设施,这些是教学所需要的最为基本的物质条件,虽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但一定的物质条件有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这一点毋庸置疑,政府部门在这一点也要加强一定的物质投入,以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受单纯的外界硬件设施的影响。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培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
三、总结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教学有效性加以提高,以上着重从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几点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使相关人员有些许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吴东华学习语文的四种方法[N]云南经济日报,2010-01-11(2)
[2]古吉慧初中生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7
[3] 陈金枝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