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偏见的社会心理根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偏见是人的一种心理行为,它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偏见的普遍存在,无疑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减少社会偏见的存在是一件迫切的事情。本文首先介绍了何为偏见,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社会偏见产生的原因,最后从三个层面分析了消除社会偏见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偏见;心理;根源
  人类作为一种可塑性很强的动物,我们内心总是存在着一种固执的不容易改变的观念,从我们出生起,我们周围的环境,父母与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方式,甚至是我们相处的同龄伙伴和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都对我们的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我们成年之后虽然拥有了客观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对人对世界的看法早就已经固定,而偏见就是在这种看法中产生。心理学家将这种对外在事物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并且一定程度上对事实造成了扭曲的现象称之为社会偏见。
  一、社会偏见的定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成员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等级与群体,偏见由此而产生。社会偏见这个词由来已久,然而对于它的定义一直存在着很多种说法,多年以来中西方心理学家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并且对其做出了定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社会偏见是一种态度,它是人们对于周围人或者事物的看法,从而形成的一种观念组合,可以说社会偏见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现象;也有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偏见是人们对于事物错误而固执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起源于人们对事物的憎恶感;其次也有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偏见是人们接收到的错误信息的集合,从而对周围产生的一种片面的负面态度。这种态度是针对某一个个性群体或者某一种行为方式,故而社会偏见可以总结为人们在认知社会的过程中,对于某一方面产生的妨碍心理信息正确表达的负面性态度,从本质上来说,偏见是对于一个群体的主观判断,也是一种片面的判断,它很有可能来源于人们的价值观也起源于错误的社会认知与此同时社会偏见通常被人们运用于对某种行为的辩解,有社会偏见而产生的观念通常带有某种情绪他不仅仅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负面性,同时也是先入为主不顾事实不容易发生改变的。[1]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社会偏见产生的原因
  社会偏见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对于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偏见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由于当前主流的爱情关于同性恋的爱情观发生了冲突,因此仍然有一部分人将同性恋视为另类的行为,甚至一提到这个词就由内而外的产生鄙夷的感觉。同样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这样的偏见也是存在的,故而一个群体对于某一事物或者利益群体的态度,与其价值观和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当我们的价值观占据社会的主流时,就会对其他一些另类的观点产生排斥,因此可以说偏见是由多种社会环境滋生的。
  (一)社会认知偏差
  偏见产生的最首要的原因是我们对于外在事物的第一印象总是刻板的,这就是心理学研究最著名的首因效应和刻板印象。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第一次接触时所获得的信息往往占据了人们对于这类事物评价的最主观来源。如果事物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存在片面性,那必然会导致人们心中产生偏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人们总是习惯根据第一印象来给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物做出判断,这种判断有可能是消极的,并且一定是不全面的,例如我们平时所说的以貌取人就是最直观的偏见。
  对于事物刻板的印象最初来源于父母或者身边同行的伙伴以及一些个人经历,我们的内心一旦形成了这种主观想法,很难避免偏见的存在,并且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刻板印象所带来的信息往往比那些积极有效的信息更容易受到我们的关注,并且在我们的内心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且不容易改变。如此一来,即使是在未来的相处过程中,获得了其他有效的信息来证明我们最初判断的片面性,而刻板印象带来的消极结果也是很难改变的。并且如果在后续的相处过程中,不能对第一判断做出改变,我们对某个事物的第一印象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强烈,这就导致了偏见的产生。
  (二)社会化的历程
  偏见的形成不仅仅是依据第一印象,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我们的文化传统都会对我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我国古代流传的男尊女卑的偏见,会使很多单位对于女性有一定的歧视。再例如西方学者研究发现,在上个世纪,在白人家庭长大的孩子通常不被允许和黑人的孩子玩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白人孩子通常会将黑人视为另类群体,他们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使得孩子产生了种族偏见这种片。年间就是有社会环境和成长环境所引起的,因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排斥另类和当这样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群体规模,就会产生社会偏见,最严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种族歧视。
  (三)動机因素
  上述两点原因都是产生偏见的主要因素,然而除此之外偏见也有可能源于知觉者主观的情绪,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于某件事物产生挫折感,这样的挫折感就会使我们对其产生一种偏见和歧视,这都是由于挫折感给我们内心带来的恐惧。在这种原因下形成的偏见通常存在于个体与群体的交流之间,有时候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对与他们不同的个体发起攻击,并且宣泄自己的压抑情绪,例如,当群体处在竞争阶段时,他们就会对另一个群体的对手产生一种偏见,由内而外的宣泄自己的负面心理,并且最大范围的扩大自己的敌意和歧视,由于群体内部有一种同质效应,因此群体中的个体在面对挫折或者困难时就会出奇地表现出一致性,无论是以积极的态度或者是消极的态度应对,他们都会以一种所谓团结一致的形式一致对外。[2]
  (四)社会分层
  分层是社会学家根据几个世纪以来社会群体的变化而发明的地质学名词,这个名词用以描绘因为社会地位不同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区别和不平等的现象,通常在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甚至整个社会结构中都存在高低的层次之分,这些层次就形成了社会分层。不管我们身处何种环境,社会分层总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人们更加倾向于跟与自己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相同的人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社会群体,而其他在这个群体之外的人对于群体内而言就存在着一定的偏见,由于各阶层成员之间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等都有不同,因此就造就了他们与众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于其他阶层都有着片面的认知偏差,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很容易形成社会偏见。   三、消除社会偏见的对策
  (一)心理层面:消除社会认知偏差效应的影响
  偏见的存在往往是针对特定的个体,虽然它属于一种负性的社会态度,但他也是由人主观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构成的。上文所说的首因效应和刻板印象等社会认知的偏差都是社会偏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认知成分,之所以会出现刻板印象,主要是因为人际交往或者人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并没有掌握事物所有的信息,而是仅仅根据第一次交往时所获取的第一信息来认知事物,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全面且带有主观性的,是根据主观印象而产生的,对其他人或者个体的评价都是带有偏见的。要消除这种认知偏差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就必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有我们获得了更多有用的信息,才能够较为客观地推翻第一次所产生的主观偏见,继而对客观事物能够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尽管刻板印象是一种对于目标群体比较笼统的看法,但是它往往受群体成员群体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影响,然而群体中总是有一些特殊的个体存在,要想全面减少对一个群体的社会偏见,就应当发掘他们的独特性,在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减少刻板印象,对事实做出最基础且准确的判断。[3]
  (二)行动层面:增加平等接触的机会,增进互相的了解
  社会偏见所产生的第二个原因就在于偏见的主体与偏见的个体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因此要想减少社会偏见的存在,就需要对我们所认知的个体或者事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只有在双方互相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发掘更加可客观有用的信息以减少偏见的存在。平等的接触对于消除社会偏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不平等的情况下,交往的双方通常是属于两个层级或者两个群体,他们对于对方的认知,首先是根据这个群体共性特征来判断的,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不平等的接触会限制双方对于彼此的了解,从而产生先入为主的客观判断,尤其是对于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都较高的群体来说,他们对社会地位较低的群体偏见尤为显著,故而只有在平等接触的情况下,才能够抛开外在的等级观念,对人的个性与品质进行深入了解。
  (三)社会层面: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保障体系
  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减少社会偏见的一个重要措施,长期以来一些过于敏感的问题通常是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的一些社会群体成员的负面报道,由此产生人们在关注这些新闻媒体的过程中就会对一些群体产生主观片面地判断,长时间接触这些错误的信息会使这些成员对于群体的认知偏差不断加大,由此产生了社会偏见,由于新闻媒体所代表的是一种现行的文化态度,也是社会状况的反应,他们给公众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要向减少社会偏见就必须从新闻媒体着手,在报道一些新闻之后要附加一些正能量的宣传,指出新闻报道中负面消息的片面性和特殊性,减少人们对于某个群体的偏见,帮助他们从全面的角度认知某个群体。[4]
  四、總结
  总之,社会偏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它不仅仅是受制于人的主观认知和判断,也是由我们生活的环境,历史文化因素以及我们的经济状况的一系列客观因素影响。由社会偏见而引发的一系列刻板印象和对于某一事物和群体的错误认知,都会给我们的生活甚至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扰,不仅不利于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也会在长时间的纵容之下,引发种族歧视,故而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尽量制止和避免社会偏见的产生,共同创建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源雪.浅析偏见的产生[J].祖国,2017(12):291-292.
  [2]艾世雨.论社会偏见形成的社会心理根源及化解的心理策略[J].青春岁月,2013(12):479.
  [3]包韶睿.浅析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偏见与歧视——看拼图教室有感[J].学理论,2013(23):90-9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迅速提高,人均消费额增大。汽车作为通用的交通工具自然得到了大众的欢迎,国内各类汽车的销售额日益增加,即使是在国际上,中国也多年蝉联汽车销售冠军,各种品牌的汽车层出不穷,国内的、进口的应有尽有,各大汽车厂家采用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自己的品牌,可谓是争奇斗艳,但是面对种类繁多的汽车,消费者除了挑选喜欢的汽车类型之外,也越来越重视汽车的质量与售后赔偿。  关键
期刊
摘要:版权问题是当前数字音乐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网易云音乐被下架28天整顿部分的原因在于版权的问题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当前数字音乐网站中音乐作品的版权虽然实现部分的互换,但是顶流的音乐作品或者是音乐人的作品并未实现版权的互换,一方面消费者为获得音乐作品的全面性不得不充值多个音乐网站的会员,另一方面数字音乐网络平台的竞争炽热化,存在版权垄断的行为,不利于数字音乐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当前数字音乐网络
期刊
摘要:办公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障前提是规范化的管理,企业办公室一定要有全新的观念,加强责任意识和质量认知,主动选用有效的实施举措,建设规范、高效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从细节着手,实行精细化管理,保障每一项任务都能够高效率、零失误的落实,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首先对文章涉及的综合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进行界定, 接着又强调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所在, 提出了在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给予相
期刊
摘要: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运用了很多后现代写作方法。本文以《五号屠场》和《泰坦星上的海妖》为范例,拟时间和空间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叙事解读,为读者阅读本小說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关键词:冯内古特;双线叙事 ;空间转换  一、引言  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推出来很多文学作品,在创作实验中运用了很多后现代文字游戏技巧,塑造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人
期刊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在我看来,教人做人,就是教师队伍之根本责任所在。思政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学生品德修养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成长成才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辅导员更需要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师风,要学会用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责任;担当;奉献  我是一名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基层思
期刊
摘要: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各个与文化传播相关的公共单位应当勇敢承担职责。方志馆是一种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性机构,其主要需要对地方志资源进行开发、收藏与研究,同时还要对地情与国情进行展示与宣传,兼顾多种文化功能。不少城市都加大了對方志馆的重视,支持建设方志馆的工作,以此来提升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本文根据方志馆的特点,分析其发展问题与建设建议。  关键词:方志馆;发展问题;建设方法  全力推动地方方
期刊
摘要:本文从经济发展、专业设置和毕业生就业观念三方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策略,希望能够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就业,高等教育,毕业生  一、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高校毕业生是每年就业的主体人群,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多,18届已达到八百余万,但市场需求则保持相对平稳或略有增长,毕业生增幅明显高于社会需求增幅,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期刊
摘要:口译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技术性的交流活动,涉及到同一时间的一系列任务的精力分配。不像笔译那样可以斟酌下笔或者事后润色,口译译员必须当机立断,现场表现。译员在现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和麻烦,这些因素也势必影响译员的发挥。口译员的表现受到众多内因与外因的影响,如口译员双语水平、相关知识的丰富程度、源语演讲的主题、源语信息密度、专业性程度、演讲者语速口音等。本文将
期刊
摘要:改革重视速度忽略质量,宣传追求形式热闹而忽略实效性是当前企业巡察监督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多数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尚未得到完全破除,严重影响到党风廉政建设。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要打造企业品牌文化,夯实市场基础,就要注重派驻监督、联动巡察,综合整治不良思想状态,多管齐下织密监督网络。  关键词:巡察协作;监督合力;措施  引言:  在深入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
期刊
摘要:关于当今世界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在某些学者看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刑事诉讼的法典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出基本原则的大多数国家,其基本原则体系大多是依赖于学者的理论研究和总结。另一类是在刑事诉讼法典中专门规定了基本原则的有些国家,比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第一编第一章就规定了“任务和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基本原则含义、内容和意义的探讨,深知其在刑事诉讼中的重大意义,以及推动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