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借助信息技术简化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初中数学课程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出了挑战。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难免存在一定困惑,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就提不起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入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达到数形结合的目的,当学生看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也能变得形象化,自然会提起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意识到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难以通过单纯的口头讲解使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学生也难以通过我的讲述明白全等三角形的含义和相关性质;这对他们的后继学习会形成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引入了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先为学生展示几组不同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都标注三条边的边长和三个角的度数。我利用FlASH技术让学生慢慢看到这几组三角形是如何变成三条边相同、三个角相同的三角形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静态的教学内容变得动态化,使学生亲眼看到全等三角形的形成,这时,我再为学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含义与性质,促使学生非常容易理解。最后,我出示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知识,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渠道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长期从事儿童智力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创立了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认为,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取决于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即个体已有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框架。换言之,人们的认识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人们还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推动认知结构的不断解构、重构与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条件氛围。比如,以教学《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为例,我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具备了一些信息素养,布置学生在课后利用计算机查找关于勾股定理的含义、性质和运算法则,并推导勾股定理的求证过程,这样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他们利用电脑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基本上能掌握这部分内容。之后,我还在班级QQ群中布置了一道关于勾股定理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在线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新鲜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他们更能理解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
3.借助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情感
初中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形成数学情感,善于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感受数学是活生生的知识,而不局限在教材中。换言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初中生的数学价值观,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在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章中的“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关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视频: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多,这虽然给人类增加了物质财富,但是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的损害。酸雨不断、水土流失、泥石流频发……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人类的大肆侵略已经引起了大自然的报复,这是我们人类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学生们通过视频亲眼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感受到了自然界遭受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被深深震撼。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后,我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介绍了几种比较容易操作、通俗易懂的统计方法,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统计自己家中每天丢掉的垃圾袋数量。在这样的任务下,学生们开始借助各种统计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得出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感受到统计方法的实用性,另一方面感受到垃圾随机丢弃所带来的危害性,进而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就在无形中完成了。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为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彩宁.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3.
[2]刘来春.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刊),2012(5):106-107.
我们都知道初中数学课程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出了挑战。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难免存在一定困惑,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就提不起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入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达到数形结合的目的,当学生看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也能变得形象化,自然会提起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意识到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难以通过单纯的口头讲解使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学生也难以通过我的讲述明白全等三角形的含义和相关性质;这对他们的后继学习会形成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引入了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先为学生展示几组不同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都标注三条边的边长和三个角的度数。我利用FlASH技术让学生慢慢看到这几组三角形是如何变成三条边相同、三个角相同的三角形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静态的教学内容变得动态化,使学生亲眼看到全等三角形的形成,这时,我再为学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含义与性质,促使学生非常容易理解。最后,我出示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知识,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渠道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长期从事儿童智力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创立了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认为,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取决于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即个体已有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框架。换言之,人们的认识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人们还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推动认知结构的不断解构、重构与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条件氛围。比如,以教学《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为例,我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具备了一些信息素养,布置学生在课后利用计算机查找关于勾股定理的含义、性质和运算法则,并推导勾股定理的求证过程,这样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他们利用电脑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基本上能掌握这部分内容。之后,我还在班级QQ群中布置了一道关于勾股定理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在线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新鲜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他们更能理解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
3.借助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情感
初中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形成数学情感,善于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感受数学是活生生的知识,而不局限在教材中。换言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初中生的数学价值观,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在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章中的“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关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视频: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多,这虽然给人类增加了物质财富,但是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的损害。酸雨不断、水土流失、泥石流频发……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人类的大肆侵略已经引起了大自然的报复,这是我们人类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学生们通过视频亲眼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感受到了自然界遭受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被深深震撼。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后,我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介绍了几种比较容易操作、通俗易懂的统计方法,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统计自己家中每天丢掉的垃圾袋数量。在这样的任务下,学生们开始借助各种统计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得出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感受到统计方法的实用性,另一方面感受到垃圾随机丢弃所带来的危害性,进而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就在无形中完成了。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为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彩宁.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3.
[2]刘来春.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刊),2012(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