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中辩证思维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念界定及特点
  辩证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在日常的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研究对象的双方表面上对立实则统一。即进行对立统一思维法。
  例如: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如果不对其进行辩证思考,这里我们就无法感受到张爱玲本人“三恨”后面的“三爱”,“恨”得越深,“爱”得越深,正所谓爱恨一线间。
  辩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外界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
  因此辩证思维也要求我们有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二、辩证思维的几个思考维度
  基于以上阐释的辩证思维的特点,我从四个维度来对辩证思维进行定向思考和衡量。
  基于对立统一的看法,提出文化度向的批判性思维。
  基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提出空间度向的比较性思维。
  基于发展变化的观点,提出时间度向的发展性思维。
  基于从本质上认识对象出发,提出心理度向的深刻性思维。
  即:
  时间度向——发展性思维;
  空间度向——比较性思维;
  心理度向——深刻性思维;
  文化度向——批判性思维。
  三、实战展示
  1.展示文题,引导学生尝试对“喧嚣与宁静”这个主话题进行辩证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
  2.辩证思维精析
  (1)从心理度向来思考
  宁静,其实就是于锦瑟流年中添一抹淡然;宁静是我们心中狭小而精致的土地,一湾轻妙而安静的风景。喧嚣源于汲汲于世间的功名利禄,盲目地顺从社会的标准;利益往来、娱乐浮夸的阴沟滋生了喧嚣;喧嚣是功名利益相互摩擦的聒噪刺耳声……
  (2)从时间度向来思考
  任何现象的产生,早期都是喧嚣的,后期经过摩擦、融合趋向宁静;有价值的会因宁静沉淀为经典,无价值的会在“安静”中消逝。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观点:宁静,应是喧嚣积淀后的冥思,是思想的翕合搏动,是内心的反刍咀嚼……
  (3)从空间度向来考虑
  同一场合,同一时间,不同的人,有的人在喧嚣中喧嚣着,有的人在喧嚣中宁静着;不同的时代中的人,宁静与喧嚣的表现各不相同。
  (4)从批判性思维来看,我们必须在喧嚣中存在着,生活着,要批判地对待,清醒地以一種态度或姿态生活其中,批判的过程是宁静地生活在喧嚣中,而非逃离、归隐,否则批判没有意义。批判是为了更好地存在。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观点:宁静不是被逼后的逃离,而是主动拥抱的精神;宁静未必一生偏安,只需在翻滚的一生中的几十个瞬间去感受那份安宁;安静是在熙攘的人群中仍能保持安静的姿态……
  3.思维定位及优秀范例
  【思维定位】
  “要寻得宁静,要远离喧嚣;要做到‘心远’;远离环境的喧嚣只需我们找一静地即可……”这样的见解是空话,是没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心静世界宁,心闹世界喧;携宁静与喧嚣共舞……”这样的见解才是有效有深度的。
  【优秀范例】
  宁静不是被逼后的逃离,而是主动拥抱的精神。
  未必一生偏安,只需在翻滚的一生中的几十个瞬间去感受那份安宁。
  安静是在熙攘的人群中仍能保持安静的姿态。
  4.优秀辩证思维范文:
  沉淀喧嚣
  阚浩东
  喧嚣的潮汐不曾退去,被潮汐涤荡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喧嚣流行在街头闹市,发起于一群人的聒噪与计较;是蜂拥而至的人们对特价商品的围堵抢购;是货摊上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是穿金戴银的豪奢游客望向金字塔顶的占有目光……
  喧嚣还潜伏在文学的原野中,《易经》走向十字街头,成了给人算命的“百宝箱”;僧人走向熙攘大街,成了披着袈裟的推销员;孔子被抬出来祭拜,成了政府赚钱的表演秀……
  世界沸腾了,不在乎再加点“料”;世界粘稠着,不在乎再多些“汤水”,这样一锅喧嚣,人们只能被熬煮着,熏染着,浸润着……我们无法逃避,因为我们都是局内人。
  局内人的我们,要明白喧嚣只是表象。有如水面,波澜起伏下必有暗流;当社会的大铲搅起一个个个体,我们棱角与棱角磨合,想法与想法碰撞,唇舌与唇舌交锋……所以早期的喧嚣是必然的。早期的喧嚣是意见不一时的杂乱起哄,也是齐步前进前必经的推搡,没有喧嚣也就无所谓宁静。一旦,外物来袭,没有了喧嚣,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复制品,没有了灵魂与自己的声音,这种死寂与喑哑是最可怕的。
  但千万不能让喧嚣持续,喧嚣熬煮得过猛,人们会“糊掉”!
  宁静,应是喧嚣积淀后的冥思,是思想的翕合搏动,是内心的反刍咀嚼。喧嚣过后,来一剂宁静的思索,来一剂静心的辨别;来一味让自己神清气爽的荷叶,溶于降火去燥的黄连……让自己静下来。
  静下来,让宁静成为一种气质。
  诚如王开岭所说:“我们的生命关怀力,精神爆发力,信仰执行力,远远不够,不够辽阔,不够高亢,不够硬朗和健壮。”因为有了对物欲的疯填,我们不愿去或来不及关怀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没了质感;因为对社会价值观的妥协,我们在喧嚣中放弃了自己的喜好与追求;我们不去眺望,不去关怀,不去扩张生命的宽度,不去抹亮生命的色彩,不去为自己的生命而活……喧嚣让我们走向了平庸!
  唯有宁静,才能让我们掌握生命的主动权,重归博思和深思的内在,去净化、去思考、去剔除名利的喧嚣,抽离无理的叫嚷,让宁静的春风吹醒内心的原野。
  我们不要做喧嚣的“侨民”,要做自己的主宰,让宁静化为喧嚣背后的倩影。
  四、探究的意义
  其实,任何一个话题,当我们对其进行辩证的思考时,都一定会建立在此话题在当今社会上鲜活的演变,与这个时代赋予的内涵与特点上。即探究对象的有时代生活烙印的新的阐释与定位。只有明白了这点,学生才能大胆地对写作的话题进行开放思维的写作。
  我们探讨的辩证思维的几个思维度向,并不是要求学生每次写作都要从四个维度进行思考,只要就其中一到两个维度有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维就会深刻全面很多。
其他文献
《白鹭》是郭沫若笔下的一篇诗化的散文。他写的这篇《白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朴素的语言,却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蘊含着的不平凡的美。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诗,其实,白鹭如诗,《白鹭》亦如诗。这篇散文展现着诗的意象美,营造着诗的意境美,更有着诗的凝练美。同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巧妙融合。正如古人的描绘,“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
一说到高考作文,一般都会说“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作文一着不慎,整个高考都有可能满盘皆输。作文也是最能体现考生综合素质的题目,每年高考结束,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就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但是对于高考备考的考生来说,高考作文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成为高三语文备考的难点,学生无从下手,老师也束手无策。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高考作文的备考呢?高考作文到底难在哪?  通过对近几年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三大学科之一,阅读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一直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表现为浅层阅读,缺乏深度阅读,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足,无法与作者进行“对话”,学习成绩提升速度缓慢。基于此,本文简要探讨小学高段当前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语文教学;深度阅读教学]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以文
[摘 要:初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其品格及个人思想塑造的重要时期。在初中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实施学科教育,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任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德育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体系出现了进一步的创新。将人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整合,是该项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关键任务。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初中德育,对如何在新时期在该项工作
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在谈到写作教学的时候,往往都会感叹学生们缺少生活积累,笔下空洞无物,作文千篇一律。我们也的确听说甚至见过有些学生初中三年只写一篇作文——不管老师给什么样的作文题目,他都用同一个内容改编一下应付上去。  出现这种现象,固然与学生的生活相对单调、视野相对狭窄导致写作素材不足有关,但我认为,这不能算是主要原因。  以我女儿为例。我的女儿上七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叫《整牙记》,写的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背景之下,教学的方式逐渐的发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上要让学生学会提问,敢于质疑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努力才会得到提升,不会出现问题不会解决,越积越多的状况。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动提问;培养方法]  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至少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只是将其作为形成改革标准之中的一项里面并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课程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营造逐渐增加的重视程度,以此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保持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本文深入探究了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构建积极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不单单能够拉近师生彼此的距离,强化学生在实
“文本是教学的根本,是作者主体对社会生活客体独特的体验与感受,阅读文本所传授的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解读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师生共同与文本的作者之间所应存在的必然的信息交流。阅读教学要把‘根’深深扎在文本的土壤中。”笔者认为解读文本不仅要从大处着眼,捕捉文本的整体,倾听文本发出的声音,也要从细处着手,倾听关键字词句发出的声音,在字词句中品出韵味。  一、从大处着眼,引导学生整体观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把“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项内容之一,这凸显了对审美功能的张扬。“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是以有限的在场的东西显现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可见,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及审美创造的过程均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因此,在审美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建开放的阅读平台,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实现对文本(审美客体)的观照,让学生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