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着高中新课改工作的不断进行,在改革过程中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改革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广大一线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究出很多新颖的上课方式,在这其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成为了教师们授课的首选。本文充分结合教师们在高中历史日常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中学历史;研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108-01
近些年来,从一定的角度上来分析,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足已经逐渐显现。学子们考高分但实践能力低的现象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步步表现为社会化的一种趋势。正因如此,当新课改刚出台时,广大教师就积极投入其中,利用多媒体网络制作课件,来填充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的一些不足。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对知识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于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也起到很大的调解作用,为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1.多媒体网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技术不仅只是音频、视频等形式,还有动画、视频剪影等现代化的元素,这对于一些不好在课堂上表现的历史知识来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因如此,多媒体网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1)利用音频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是以文字为主,导致很多知识点讲解到位了,但是并没有全方位立体的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音频文件,可以这一部分很大的缺失。例如,在高中历史知识点当中,涉及辛亥革命的相关影像信息已经无从获悉,但是在相关档案管等单位还较好的保存有音频文件,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如果能够穿插这样的音频文件,学生在学习起来也会非常的方便、轻松。
(2)利用视频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材在图画上虽然使用的是彩页,但是这些事件在历史过程中往往都是较大很有影响力的事件,单单凭借一张图片表达不出多少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会使得学生对于要表达的知识点会有一定的误解。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视频技术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一部分的缺失。例如,教师在讲诉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时,单单凭借七七事变的图像无法全方位立体的呈现。我国有关部门还保存有日军侵华战争以及残害百姓时的视频影像,通过与视频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们更立体深入的了解相应知识点,并且会使其在脑海中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3)利用多媒体动画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对待历史知识应该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来对待,但是由于有些信息因为年代时间过长等原因,没有办法得到全面复原,使得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一点上科学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动画能够较好弥补其中的缺失,多媒体动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還原历史影像,还能够对一些较模糊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处理,这样就规避了没有某知识点的弊端。例如,在历史课本当中对于光绪皇帝的死因的叙述中,在史学界有着一定的分歧,授课教师通过动画让学生对于当时政局的混乱有一定的了解即可。
2.多媒体网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其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授课教师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需注意几点。
(1)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事件不宜过长
不能在整堂课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播放多媒体课件,而把基础知识作为辅助,而且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青春好动期,对于很对事物都有着强烈好奇心。播放过长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多媒体课件上去,这样的话就完全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的是辅助角色,不能本末倒置。
(2)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不宜过于复杂
多媒体课件中包含的信息量无论多大,都应该以教学为主,多媒体为辅,这样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多媒体课件做的过于复杂,不仅使学生将注意力单单放在课件上,而且对于其中所包含的知识也起不到很好的理解,使学生对于要传授的知识理解混乱,这对于学生起到的作用是很小的。
(3)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宜过于频繁
多媒体课件虽然对历史知识有着一定的填充作用,但是有一些知识点完全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如果频繁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的话,对于学生在印象上起不到好的作用,文字与课件穿插使用,会加深学生的印象,只单单频繁使用课件还会让学生对课件产生很强的课堂依赖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在对历史知识点有一个全方位立体认识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与此同时,对于爱国主义知识的教育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新课改工作的大力推动下,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非常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孙英兰.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42-43
[2]吕鹏鲲.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曹坎.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18(03):208-209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中学历史;研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108-01
近些年来,从一定的角度上来分析,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足已经逐渐显现。学子们考高分但实践能力低的现象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步步表现为社会化的一种趋势。正因如此,当新课改刚出台时,广大教师就积极投入其中,利用多媒体网络制作课件,来填充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的一些不足。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对知识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于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也起到很大的调解作用,为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1.多媒体网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技术不仅只是音频、视频等形式,还有动画、视频剪影等现代化的元素,这对于一些不好在课堂上表现的历史知识来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因如此,多媒体网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1)利用音频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是以文字为主,导致很多知识点讲解到位了,但是并没有全方位立体的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音频文件,可以这一部分很大的缺失。例如,在高中历史知识点当中,涉及辛亥革命的相关影像信息已经无从获悉,但是在相关档案管等单位还较好的保存有音频文件,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如果能够穿插这样的音频文件,学生在学习起来也会非常的方便、轻松。
(2)利用视频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材在图画上虽然使用的是彩页,但是这些事件在历史过程中往往都是较大很有影响力的事件,单单凭借一张图片表达不出多少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会使得学生对于要表达的知识点会有一定的误解。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视频技术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一部分的缺失。例如,教师在讲诉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时,单单凭借七七事变的图像无法全方位立体的呈现。我国有关部门还保存有日军侵华战争以及残害百姓时的视频影像,通过与视频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们更立体深入的了解相应知识点,并且会使其在脑海中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3)利用多媒体动画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对待历史知识应该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来对待,但是由于有些信息因为年代时间过长等原因,没有办法得到全面复原,使得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一点上科学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动画能够较好弥补其中的缺失,多媒体动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還原历史影像,还能够对一些较模糊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处理,这样就规避了没有某知识点的弊端。例如,在历史课本当中对于光绪皇帝的死因的叙述中,在史学界有着一定的分歧,授课教师通过动画让学生对于当时政局的混乱有一定的了解即可。
2.多媒体网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其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授课教师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需注意几点。
(1)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事件不宜过长
不能在整堂课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播放多媒体课件,而把基础知识作为辅助,而且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青春好动期,对于很对事物都有着强烈好奇心。播放过长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多媒体课件上去,这样的话就完全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的是辅助角色,不能本末倒置。
(2)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不宜过于复杂
多媒体课件中包含的信息量无论多大,都应该以教学为主,多媒体为辅,这样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多媒体课件做的过于复杂,不仅使学生将注意力单单放在课件上,而且对于其中所包含的知识也起不到很好的理解,使学生对于要传授的知识理解混乱,这对于学生起到的作用是很小的。
(3)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宜过于频繁
多媒体课件虽然对历史知识有着一定的填充作用,但是有一些知识点完全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如果频繁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的话,对于学生在印象上起不到好的作用,文字与课件穿插使用,会加深学生的印象,只单单频繁使用课件还会让学生对课件产生很强的课堂依赖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在对历史知识点有一个全方位立体认识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与此同时,对于爱国主义知识的教育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新课改工作的大力推动下,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非常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孙英兰.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42-43
[2]吕鹏鲲.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曹坎.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18(03):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