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传统与内在价值的积极肯定,就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与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全面历史地审视文化自信,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革命文化,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创新型改造,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红色基因。因此,高校重视新时代革命文化传承教育意义重大。
新时代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意义
革命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成果,既包含物质形态的革命遗迹、纪念碑、纪念馆等,又包含通过革命故事、革命人物事迹等呈现出的精神形态的革命精神。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新时代,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从历史价值看。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等,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1840年以后,外来侵略者的坚船利炮逐渐打开了中国国门,随之而来的是中华民族的沉沦,中国人民惨遭蹂躏。尽管各个时代的有识之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可是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一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革命文化。可以说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全面了解旧中国,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在革命实践中所呈现出的革命精神,从而能够以史为鉴,积极同各种歪曲党史、国史的错误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推动实现伟大梦想。
从现实意义看。文化可以塑造人,革命文化更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包括坚贞不渝、百折不挠的崇高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的高风亮节等内容。这些革命文化历久弥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树立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二是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与历史渊源,进而增强价值认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攻坚克難的精神支撑;三是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深刻认识历史、把握社会、审视人生的基础上,合理处理人生矛盾,以巨大的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当前高校革命文化传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新时代高校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现状,笔者对重庆部分高校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包含“高校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建议”等16个题目,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82份问卷,有效问卷776份。经过分析发现,当前在渝各高校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革命文化传承教育,但是重庆革命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尚未得以有效发挥,当前高校的革命文化传承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革命文化资源整合不够,缺乏地方特色。进行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首要条件是整合革命文化资源。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多数高校对重庆当地的革命文化资源认识不到位,挖掘不充分,更谈不上对已有革命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教材。
二是宣教形式传统,缺乏时代性和实践性。当前,多数高校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最主要载体是已经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取的方式是通过理论灌输将革命文化融合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教学之中。面对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变革的社会,当前高校这种重理论灌输、轻实践体验的传统宣教方式,极大制约了革命文化教育的效果,造成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共鸣度不够,认同感不足。
改进高校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方法途经
加强研究,突出革命文化地方特色。重庆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且这些革命文化资源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分布集中,极具开发价值。比如,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红岩精神,内容丰富,感染力极强,集中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与革命志士,在与敌斗争中所展现的政治智慧、政治品格、宽广胸怀和英雄气概,其既有新华日报社旧址、曾家岩50号“周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纪念馆等物质遗迹,又有文艺工作者创作出的《红岩》《江姐》等小说、歌剧等艺术表现形式。所以,重庆高校应积极利用这些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研究,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挖掘当地革命文化,通过系统的制度建设鼓励在革命文化研究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以革命文化传承研究带动思政课等相关学科建设,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培育专门人才。
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宣教方式。当今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化发展迅速,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呈现多样化。要发挥革命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政治保证、激励协调等教育功能,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和考量大学生自身需要,积极创新革命文化的宣教方式。因此,高校的革命文化传承教育需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借助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通过主题文艺汇演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范围,使之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要注意抢占网络空间,运用微信、专题网站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宣教活动,传递革命文化,营造育人环境。
利用好革命实践教育基地。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可以在革命文化教育中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革命遗迹或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革命实践教育基地作为革命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都应成为高校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实践基地。重庆高校可与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刘伯承纪念馆、聂荣臻纪念馆、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遗址、綦江革命烈士陵园等机构开展常态化合作,将这些场馆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成为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校外课堂。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
新时代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意义
革命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成果,既包含物质形态的革命遗迹、纪念碑、纪念馆等,又包含通过革命故事、革命人物事迹等呈现出的精神形态的革命精神。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新时代,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从历史价值看。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等,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1840年以后,外来侵略者的坚船利炮逐渐打开了中国国门,随之而来的是中华民族的沉沦,中国人民惨遭蹂躏。尽管各个时代的有识之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可是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一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革命文化。可以说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全面了解旧中国,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在革命实践中所呈现出的革命精神,从而能够以史为鉴,积极同各种歪曲党史、国史的错误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推动实现伟大梦想。
从现实意义看。文化可以塑造人,革命文化更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包括坚贞不渝、百折不挠的崇高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的高风亮节等内容。这些革命文化历久弥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树立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二是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与历史渊源,进而增强价值认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攻坚克難的精神支撑;三是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深刻认识历史、把握社会、审视人生的基础上,合理处理人生矛盾,以巨大的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当前高校革命文化传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新时代高校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现状,笔者对重庆部分高校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包含“高校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建议”等16个题目,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82份问卷,有效问卷776份。经过分析发现,当前在渝各高校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革命文化传承教育,但是重庆革命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尚未得以有效发挥,当前高校的革命文化传承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革命文化资源整合不够,缺乏地方特色。进行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首要条件是整合革命文化资源。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多数高校对重庆当地的革命文化资源认识不到位,挖掘不充分,更谈不上对已有革命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教材。
二是宣教形式传统,缺乏时代性和实践性。当前,多数高校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最主要载体是已经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取的方式是通过理论灌输将革命文化融合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教学之中。面对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变革的社会,当前高校这种重理论灌输、轻实践体验的传统宣教方式,极大制约了革命文化教育的效果,造成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共鸣度不够,认同感不足。
改进高校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方法途经
加强研究,突出革命文化地方特色。重庆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且这些革命文化资源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分布集中,极具开发价值。比如,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红岩精神,内容丰富,感染力极强,集中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与革命志士,在与敌斗争中所展现的政治智慧、政治品格、宽广胸怀和英雄气概,其既有新华日报社旧址、曾家岩50号“周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纪念馆等物质遗迹,又有文艺工作者创作出的《红岩》《江姐》等小说、歌剧等艺术表现形式。所以,重庆高校应积极利用这些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研究,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挖掘当地革命文化,通过系统的制度建设鼓励在革命文化研究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以革命文化传承研究带动思政课等相关学科建设,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培育专门人才。
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宣教方式。当今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化发展迅速,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呈现多样化。要发挥革命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政治保证、激励协调等教育功能,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和考量大学生自身需要,积极创新革命文化的宣教方式。因此,高校的革命文化传承教育需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借助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通过主题文艺汇演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范围,使之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要注意抢占网络空间,运用微信、专题网站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宣教活动,传递革命文化,营造育人环境。
利用好革命实践教育基地。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可以在革命文化教育中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革命遗迹或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革命实践教育基地作为革命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都应成为高校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实践基地。重庆高校可与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刘伯承纪念馆、聂荣臻纪念馆、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遗址、綦江革命烈士陵园等机构开展常态化合作,将这些场馆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成为开展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校外课堂。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