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目,不愿弃去。” 作文亦同此理。“凤头”亮相,一叶知秋。开篇落笔,如果能石破天惊,精华涌现,全篇则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正所谓:“心动神驰一瞬间,先声夺人看开篇!”
作文开头技法种类多多,下面即以2008年中考作文中的精彩开头为例进行讲析,希望同学们能有所借鉴。
单刀直入之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即开头不绕圈子,直接点题。用托尔斯泰的话说,就是“一开始就走向目的”。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则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人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则一开头就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直截了当地落笔扣题,统领全篇,纲举目张。其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某事,也可以是起笔点题;可以是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是单刀直入点明题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因此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都得到广泛运用。
下面这一开头出自2008年太原中考满分作文《我可以选择沈从文吗》:
我一定得选择沈从文,选择沈从文的小说。
初识沈从文先生,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无意间听班主任读过他的文章。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被深深感动的神情凝驻在眼晴里。那种感觉,让我终身难忘,就像一叶扁舟突然闯进宁静的池塘,有一丝波澜和一份惊喜。先生文中散发出淳朴而又独特的乡村气息,像田园牧歌般荡涤着我的心灵;那精彩的人性描绘,就像刚发生在我们身边,时刻浮现在眼前。
作者直接将文题亮相于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语言清新、流畅、自然、优美,既点出了“我”选择沈从文的原因,又紧扣题目,充分彰显了作者的写作能力。
再看2008年温州中考满分作文《下雨天真好》的开头:
我喜欢,下雨天。
江南的雨,温柔,淡雅,又如浮光掠影般缥缈。湖水倒映着各种妖冶的花草,影影绰绰,烟雨蒙蒙,炊烟袅袅,乍看,真像是一幅泼墨山水。山水之间,酝酿着绵绵的情意,埋下了神秘的伏笔。
作者以开门见山式的开头,紧扣题旨,为下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又通过对“江南的雨”的刻画与描摹来揭示作者“爱雨”的原因,自然,清新。
激发好奇之设置悬念法
在作文开头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好奇心。这种置疑式开头,简洁明了,下文顺理成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既拓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读者。这种开头技法在考场作文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
请看2008年江西中考佳作《有时,我也想痛哭一场》的开头:
“叶子,”夜间,模糊之中,听到妈妈轻声地对我说,“看到你现在懂事的样子,妈妈真是感动。但你越是懂事,妈妈越是心痛……”
我真想搂紧妈妈的脖子,大声地对她说,我很开心也很快乐。可我实在是做不到,我拼命地忍住泪水,止住抽噎,装作睡熟了一样。
作者开头即用独特的视角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看到你现在懂事的样子,妈妈真是感动。但你越是懂事,妈妈越是心痛……”这样一句便设置了悬念,留下了疑团,使读者充满期待。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是这种开头的一大特点。
再看2008年深圳中考佳作《幸福的颜色》的开头:
戈壁滩上,一只大灰狼远远地跑过来,吓得众多聚在一起的植物姐妹连忙停止了说话。等大灰狼扬起的尘土一散去,众植物姐妹又开始高谈阔论起来。谁也没发现,她们的身旁多了一粒从狼身上掉落下来的种子,因为她实在太小了。
这位考生很有创新精神,开头即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尤以“谁也没发现,她们的身旁多了一粒从狼身上掉落下来的种子,因为她实在太小了”最为耐人寻味,发生在后面的故事将由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展开,充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描写刻画之烘云托月法
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场面描写,也可以运用于景物描写,还可以运用于人物描写,好处即在于能够烘托气氛,渲染情绪,开篇就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第一印象。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抒情散文或记叙文。
下面是2008年广州中考佳作《又见枝头吐新芽》的开头: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演绎着宇宙生命的节律。瑟瑟的小雨下了一夜,朔朔的寒风摇曳着战栗的柳枝艾草。高远的苍穹,彤云匆匆飘过。冬日的裙摆,迈起她轻盈而婀娜的脚步,带着她寂静而圣洁的装束悄然离去,没有夏日的绚丽与张扬,没有秋天的丰腴与浓艳,只带着春天的神韵迎向世间宽广博大的胸怀。
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的技法,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精彩而美妙的图画——冬天悄然远逝,将季节幻化成一个神仙般的境界——美丽而充满神韵的春天。作者巧妙地从写景状物人手,渲染了浓烈的春的氛围,既烘托了主题,又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开篇便获得了绝对的优势。
再看2008年娄底中考满分作文《梦》的开头:
柔嫩的小草从石缝里弯弯曲曲地钻出来,人们说,那是小草在圆追求阳光的梦;蜗牛背着沉重的壳艰难地往葡萄架上爬,人们说,那是蜗牛在圆追求自然的梦;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人们说,这是人在圆追求生命光辉的梦……
梦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每个人都要圆梦,为梦不断追求,为梦锲而不舍。圆梦的路上,往往不能一帆风顺,因为成就不会忽从天降,而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去采撷。
一开篇作者便以一段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自己的梦想与前程,在时空交错中完成了灵犀互启的对话,令人心旌摇曳,好似欣赏一幕梦幻般的美景,再自然过渡到自己对梦想的追求,这种效果都要归功于烘托手法的神奇力量。
比兴排比之渲染蓄势法
文章开头即运用比兴或排比的表现手法,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这样便可迅速将读者带到特定的氛围当中,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请看2008年北京中考佳作《向前!向前!向前!》的开头:
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倒下了——向着太阳的方向;
愚公移山,箕畚肩挑,成功了——为着心中的目标。
子长著书,惨遭腐刑,身残了——不渝的是坚定的信念;
苏武牧羊,茹毛饮血,人老了——难忘的是祖国的重托。
而我呢?
此文开头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紧扣中心,以著名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引入,赋予文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描写自如,行文潇洒,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氛围之中。
再看2008年无锡中考满分作文《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的开头:
如果生命有重量,那么恩情必是那最厚实的一磅;如果生命有色彩,那么恩情必是那最鲜亮的一炫;如果生命有温度,那么恩情必是那最暖心的一撮;如果人生要依靠,我最想依靠的人就是你——我亲爱的母亲。
“如果生命有……如果生命有……”,如此整齐的句式,如此震人心魄的气势,不禁让人品味咀嚼之后,顿生感悟:生命是充满色彩的,生命是有重量的,生命是温暖的,生命是充满爱的。这样的效果都是缘于作者对排比技法的妙运。文章也因此于开篇便捕获了阅卷老师的心。
引用化用之助澜推波法
在文章开头即引用古诗词、现代诗歌、名言、格言、流行歌曲、童谣、谜语、俗语、谚语等,不但能引出下文,还能帮助把握文章主旨,引起阅读兴趣。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定能使文章倍增气势,给人练达、高远之感。当然,引用时应力求准确,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请看2008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寻》的开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寂寞是寻找的生活;“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是寻找的生活;“虽千万人我往矣”的决绝是寻找的生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舍弃更是寻找的生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悠闲地轻唱。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舍弃了混浊的官场生活,将目光投向了清静的南水,恬然自适地采菊。“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作者巧妙化用诗词名句,进行了散文化的说理,读来使人赏心悦目。同时,又引述了一些典故、包装了一些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从而使语言厚重、大气,不乏时代气息,文章的观点也在其间表达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再看2008年眉山中考佳作《战胜自己,坚强起来》的开头: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汶川大地震之前,我们国人的凝聚力何曾有现在这般强过?而如今,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作者开篇即以诗人艾青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度。以名言警句开头,不仅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阅读兴趣,还能提高文章的品位,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
当然,一篇作文要在中考中脱颖而出,仅仅写好开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应该从这些优秀的作文开头中得到启示:具备熟练的语言驾驭能力、良好的语文素养、厚实的文化积淀,才是成就佳作、获得高分的根本。
编辑/申冬梅
作文开头技法种类多多,下面即以2008年中考作文中的精彩开头为例进行讲析,希望同学们能有所借鉴。
单刀直入之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即开头不绕圈子,直接点题。用托尔斯泰的话说,就是“一开始就走向目的”。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则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人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则一开头就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直截了当地落笔扣题,统领全篇,纲举目张。其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某事,也可以是起笔点题;可以是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是单刀直入点明题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因此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都得到广泛运用。
下面这一开头出自2008年太原中考满分作文《我可以选择沈从文吗》:
我一定得选择沈从文,选择沈从文的小说。
初识沈从文先生,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无意间听班主任读过他的文章。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被深深感动的神情凝驻在眼晴里。那种感觉,让我终身难忘,就像一叶扁舟突然闯进宁静的池塘,有一丝波澜和一份惊喜。先生文中散发出淳朴而又独特的乡村气息,像田园牧歌般荡涤着我的心灵;那精彩的人性描绘,就像刚发生在我们身边,时刻浮现在眼前。
作者直接将文题亮相于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语言清新、流畅、自然、优美,既点出了“我”选择沈从文的原因,又紧扣题目,充分彰显了作者的写作能力。
再看2008年温州中考满分作文《下雨天真好》的开头:
我喜欢,下雨天。
江南的雨,温柔,淡雅,又如浮光掠影般缥缈。湖水倒映着各种妖冶的花草,影影绰绰,烟雨蒙蒙,炊烟袅袅,乍看,真像是一幅泼墨山水。山水之间,酝酿着绵绵的情意,埋下了神秘的伏笔。
作者以开门见山式的开头,紧扣题旨,为下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又通过对“江南的雨”的刻画与描摹来揭示作者“爱雨”的原因,自然,清新。
激发好奇之设置悬念法
在作文开头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好奇心。这种置疑式开头,简洁明了,下文顺理成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既拓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读者。这种开头技法在考场作文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
请看2008年江西中考佳作《有时,我也想痛哭一场》的开头:
“叶子,”夜间,模糊之中,听到妈妈轻声地对我说,“看到你现在懂事的样子,妈妈真是感动。但你越是懂事,妈妈越是心痛……”
我真想搂紧妈妈的脖子,大声地对她说,我很开心也很快乐。可我实在是做不到,我拼命地忍住泪水,止住抽噎,装作睡熟了一样。
作者开头即用独特的视角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看到你现在懂事的样子,妈妈真是感动。但你越是懂事,妈妈越是心痛……”这样一句便设置了悬念,留下了疑团,使读者充满期待。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是这种开头的一大特点。
再看2008年深圳中考佳作《幸福的颜色》的开头:
戈壁滩上,一只大灰狼远远地跑过来,吓得众多聚在一起的植物姐妹连忙停止了说话。等大灰狼扬起的尘土一散去,众植物姐妹又开始高谈阔论起来。谁也没发现,她们的身旁多了一粒从狼身上掉落下来的种子,因为她实在太小了。
这位考生很有创新精神,开头即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尤以“谁也没发现,她们的身旁多了一粒从狼身上掉落下来的种子,因为她实在太小了”最为耐人寻味,发生在后面的故事将由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展开,充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描写刻画之烘云托月法
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场面描写,也可以运用于景物描写,还可以运用于人物描写,好处即在于能够烘托气氛,渲染情绪,开篇就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第一印象。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抒情散文或记叙文。
下面是2008年广州中考佳作《又见枝头吐新芽》的开头: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演绎着宇宙生命的节律。瑟瑟的小雨下了一夜,朔朔的寒风摇曳着战栗的柳枝艾草。高远的苍穹,彤云匆匆飘过。冬日的裙摆,迈起她轻盈而婀娜的脚步,带着她寂静而圣洁的装束悄然离去,没有夏日的绚丽与张扬,没有秋天的丰腴与浓艳,只带着春天的神韵迎向世间宽广博大的胸怀。
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的技法,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精彩而美妙的图画——冬天悄然远逝,将季节幻化成一个神仙般的境界——美丽而充满神韵的春天。作者巧妙地从写景状物人手,渲染了浓烈的春的氛围,既烘托了主题,又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开篇便获得了绝对的优势。
再看2008年娄底中考满分作文《梦》的开头:
柔嫩的小草从石缝里弯弯曲曲地钻出来,人们说,那是小草在圆追求阳光的梦;蜗牛背着沉重的壳艰难地往葡萄架上爬,人们说,那是蜗牛在圆追求自然的梦;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人们说,这是人在圆追求生命光辉的梦……
梦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每个人都要圆梦,为梦不断追求,为梦锲而不舍。圆梦的路上,往往不能一帆风顺,因为成就不会忽从天降,而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去采撷。
一开篇作者便以一段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自己的梦想与前程,在时空交错中完成了灵犀互启的对话,令人心旌摇曳,好似欣赏一幕梦幻般的美景,再自然过渡到自己对梦想的追求,这种效果都要归功于烘托手法的神奇力量。
比兴排比之渲染蓄势法
文章开头即运用比兴或排比的表现手法,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这样便可迅速将读者带到特定的氛围当中,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请看2008年北京中考佳作《向前!向前!向前!》的开头:
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倒下了——向着太阳的方向;
愚公移山,箕畚肩挑,成功了——为着心中的目标。
子长著书,惨遭腐刑,身残了——不渝的是坚定的信念;
苏武牧羊,茹毛饮血,人老了——难忘的是祖国的重托。
而我呢?
此文开头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紧扣中心,以著名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引入,赋予文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描写自如,行文潇洒,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氛围之中。
再看2008年无锡中考满分作文《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的开头:
如果生命有重量,那么恩情必是那最厚实的一磅;如果生命有色彩,那么恩情必是那最鲜亮的一炫;如果生命有温度,那么恩情必是那最暖心的一撮;如果人生要依靠,我最想依靠的人就是你——我亲爱的母亲。
“如果生命有……如果生命有……”,如此整齐的句式,如此震人心魄的气势,不禁让人品味咀嚼之后,顿生感悟:生命是充满色彩的,生命是有重量的,生命是温暖的,生命是充满爱的。这样的效果都是缘于作者对排比技法的妙运。文章也因此于开篇便捕获了阅卷老师的心。
引用化用之助澜推波法
在文章开头即引用古诗词、现代诗歌、名言、格言、流行歌曲、童谣、谜语、俗语、谚语等,不但能引出下文,还能帮助把握文章主旨,引起阅读兴趣。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定能使文章倍增气势,给人练达、高远之感。当然,引用时应力求准确,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请看2008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寻》的开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寂寞是寻找的生活;“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是寻找的生活;“虽千万人我往矣”的决绝是寻找的生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舍弃更是寻找的生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悠闲地轻唱。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舍弃了混浊的官场生活,将目光投向了清静的南水,恬然自适地采菊。“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作者巧妙化用诗词名句,进行了散文化的说理,读来使人赏心悦目。同时,又引述了一些典故、包装了一些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从而使语言厚重、大气,不乏时代气息,文章的观点也在其间表达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再看2008年眉山中考佳作《战胜自己,坚强起来》的开头: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汶川大地震之前,我们国人的凝聚力何曾有现在这般强过?而如今,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作者开篇即以诗人艾青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度。以名言警句开头,不仅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阅读兴趣,还能提高文章的品位,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
当然,一篇作文要在中考中脱颖而出,仅仅写好开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应该从这些优秀的作文开头中得到启示:具备熟练的语言驾驭能力、良好的语文素养、厚实的文化积淀,才是成就佳作、获得高分的根本。
编辑/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