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供需矛盾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日益明显。做好城市土地的调整工作,关键是要做好土地政策的制定。现阶段,土地政策已经和貨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成为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存在着许多争议,认为土地政策实施后传递到房价调控中的影响较慢、较小,所以,使用土地政策在对房地产进行调控时需要和其他经济政策相结合来共同确保政策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效果。
【关键词】土地政策;房地产调控;土地供应;政策效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楼市从2009年开始疯涨,做好房地产的调控不要只从限制入手这方面做,而是要从土地政策、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入手来共同保证房地产调整的可行性。土地政策在房地产的调控中逐渐成为房地产调控的核心手段。但是通过调研具体应用发现,土地政策在对于房地产的调控中发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和预期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需要在对土地政策对房地产调控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做出客观的评价。
1、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所以在土地政策的制定上可以通过运用土地供应价格、供应数量和供应结构的方式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由于土地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一种间接调控,所以,在土地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指标如果认识不同,就会对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调控手段的应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房价调控是土地政策制定的最终目标,而土地政策是通过调控土地出让价格,也就是调控地价的方式来对房价进行调整,在对两者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在对土地价格与房价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数据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有的时候得出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对立。有关学者认为,现阶段土地出让价格对于房价的影响力度小、作用时间段;而另一些学者则觉得土地政策对于房价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土地供应量则主要会对房屋供应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对于房价的影响同样较弱。通过研究发现,土地政策和房地产市场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在对土地政策对房价的影响的研究中,需要进行更为系统性的分析。
2、土地政策对房价影响的分析
土地政策对于房价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在以往的房价调控中主要使用土地供应价格、土地供应数量作为考察土地政策的手段,而将房价、房屋供应数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作为土地政策考察的目标。在一些相关的评判过程中,通过选取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商品房竣工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作为商品房价格、供应数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相应指标,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作为评判的标准。在对这些变量进行处理之前一定要对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从而让数据可以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判断。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在土地出让价格、土地截流面积和房价之间的关系上,以上几个变量的变动并不会直接影响到房价价格的改变。同时,在房屋竣工面积和地价之间关系上,从表面上看,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而在地价和房屋竣工面积的影响中两者在滞后一、二期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影响,在滞后六期后地价对于房屋竣工面积只有单向影响的关系。地价与房地产开发投资之间存在滞后一、六期的双向影响的关系。土地购置面积在滞后一和二期、四至九期之间存在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单向影响的关系。
通过利用国家统计局对于房价、土地出让价格之间的数据来建立滞后阶数为3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房价、地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通过在对房屋销售价格和土地政策变量的响应函数图形中能够看出,在土地政策制定并实施后,在一个季度后才会传导到房价的影响中,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影响将逐渐扩大直到第三个季度影响达到最大,在此之后,土地政策对于房价的影响将会持续的减弱直至第5个季度后土地政策的影响将会消失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土地截留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等对于房价的影响都表现为在随后的1-2个季度,会对价格产生一个冲击而后表现为持续减弱。总体来说,房屋竣工面积对房价的影响最大,其他指标对房价的影响相对小。
3、土地政策对房价影响的评价
通过对土地政策相关评价指标与房地产指标之间关系进行分析能够得出如下结论:土地政策对于房价、房屋竣工面积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上,土地购置面积、土地截留面积和地价所产生的作用大小在逐渐减小,同时在发挥影响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滞后,表明土地政策的具体手段在房地产调控中有作用并且在众多的手段中土地供应数量是其中影响最明显也是最常用的政策。同时,在对土地供应的调整中除了新增土地供应外政府通过对囤积土地的行为进行打击也会对房价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在对土地政策对房价的调控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其长期对于房价的影响效果。
4、土地政策对房价影响较小的原因分析
造成土地政策在房价调控中影响较小的原因有许多,可能是由于土地政策对房地产的调控属于间接调控,所以调控效果明显滞后,同时等待土地政策发挥出最大效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土地政策的影响集中在对房地产供应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环节,政府制定的土地政策只能从增加土地供应来对房价造成影响。为提高对房地产的调控则需要土地政策和其他调控政策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一同做好房价的调控。
结语:
土地政策是经济宏观调控的关键手段,特别是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通过使用土地政策辅助于货币、财政政策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新时期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比较迅速,通过使用土地、经济和经济政策来做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目前房地产调控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勇.改革开放后土地使用制度的重要成果——土地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机理分析与评价[J].北京社会科学,2013(5):18-22.
[2]杨继波.土地政策在我国房地产调控中的作用及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11(3):71-74.
[3]卢新海,杜超.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J].中国房地产,2011(4):69-70.
[4]陆铭.土地政策如何影响了经济竞争力[J].中国房地产业.2015.1-2
【关键词】土地政策;房地产调控;土地供应;政策效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楼市从2009年开始疯涨,做好房地产的调控不要只从限制入手这方面做,而是要从土地政策、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入手来共同保证房地产调整的可行性。土地政策在房地产的调控中逐渐成为房地产调控的核心手段。但是通过调研具体应用发现,土地政策在对于房地产的调控中发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和预期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需要在对土地政策对房地产调控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做出客观的评价。
1、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所以在土地政策的制定上可以通过运用土地供应价格、供应数量和供应结构的方式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由于土地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一种间接调控,所以,在土地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指标如果认识不同,就会对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调控手段的应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房价调控是土地政策制定的最终目标,而土地政策是通过调控土地出让价格,也就是调控地价的方式来对房价进行调整,在对两者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在对土地价格与房价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数据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有的时候得出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对立。有关学者认为,现阶段土地出让价格对于房价的影响力度小、作用时间段;而另一些学者则觉得土地政策对于房价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土地供应量则主要会对房屋供应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对于房价的影响同样较弱。通过研究发现,土地政策和房地产市场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在对土地政策对房价的影响的研究中,需要进行更为系统性的分析。
2、土地政策对房价影响的分析
土地政策对于房价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在以往的房价调控中主要使用土地供应价格、土地供应数量作为考察土地政策的手段,而将房价、房屋供应数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作为土地政策考察的目标。在一些相关的评判过程中,通过选取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商品房竣工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作为商品房价格、供应数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相应指标,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作为评判的标准。在对这些变量进行处理之前一定要对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从而让数据可以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判断。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在土地出让价格、土地截流面积和房价之间的关系上,以上几个变量的变动并不会直接影响到房价价格的改变。同时,在房屋竣工面积和地价之间关系上,从表面上看,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而在地价和房屋竣工面积的影响中两者在滞后一、二期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影响,在滞后六期后地价对于房屋竣工面积只有单向影响的关系。地价与房地产开发投资之间存在滞后一、六期的双向影响的关系。土地购置面积在滞后一和二期、四至九期之间存在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单向影响的关系。
通过利用国家统计局对于房价、土地出让价格之间的数据来建立滞后阶数为3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房价、地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通过在对房屋销售价格和土地政策变量的响应函数图形中能够看出,在土地政策制定并实施后,在一个季度后才会传导到房价的影响中,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影响将逐渐扩大直到第三个季度影响达到最大,在此之后,土地政策对于房价的影响将会持续的减弱直至第5个季度后土地政策的影响将会消失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土地截留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等对于房价的影响都表现为在随后的1-2个季度,会对价格产生一个冲击而后表现为持续减弱。总体来说,房屋竣工面积对房价的影响最大,其他指标对房价的影响相对小。
3、土地政策对房价影响的评价
通过对土地政策相关评价指标与房地产指标之间关系进行分析能够得出如下结论:土地政策对于房价、房屋竣工面积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上,土地购置面积、土地截留面积和地价所产生的作用大小在逐渐减小,同时在发挥影响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滞后,表明土地政策的具体手段在房地产调控中有作用并且在众多的手段中土地供应数量是其中影响最明显也是最常用的政策。同时,在对土地供应的调整中除了新增土地供应外政府通过对囤积土地的行为进行打击也会对房价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在对土地政策对房价的调控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其长期对于房价的影响效果。
4、土地政策对房价影响较小的原因分析
造成土地政策在房价调控中影响较小的原因有许多,可能是由于土地政策对房地产的调控属于间接调控,所以调控效果明显滞后,同时等待土地政策发挥出最大效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土地政策的影响集中在对房地产供应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环节,政府制定的土地政策只能从增加土地供应来对房价造成影响。为提高对房地产的调控则需要土地政策和其他调控政策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一同做好房价的调控。
结语:
土地政策是经济宏观调控的关键手段,特别是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通过使用土地政策辅助于货币、财政政策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新时期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比较迅速,通过使用土地、经济和经济政策来做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目前房地产调控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勇.改革开放后土地使用制度的重要成果——土地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机理分析与评价[J].北京社会科学,2013(5):18-22.
[2]杨继波.土地政策在我国房地产调控中的作用及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11(3):71-74.
[3]卢新海,杜超.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J].中国房地产,2011(4):69-70.
[4]陆铭.土地政策如何影响了经济竞争力[J].中国房地产业.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