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铮曲艺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对曲艺名家赵铮先生曲艺教育、教学中的德性美育,课业美育,民族曲艺文化审美教育,曲目教学,流派教学,艺术实践中蕴含的民族艺术审美观,进行了分析论证。
  [关键词]赵铮 曲艺教学 美育
  
  地处中原的河南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河南坠子是这个百花园中的一簇明丽之花。说起传统坠子,使人想起坠子皇后乔清秀,说起现代坠子,赵铮的赵派坠子在河南坠坛有深刻的艺术反响。她在曲艺事业上的成就,第一是她的演唱;第二是她的创作;第三就是她曲艺艺术教学。由于作者与赵先生有着长达九年的曲艺教学合作,因此,对赵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有着诸多感受和认识。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经历“十年文革”后,百业待兴的时代,是中国走向社会转型的时代,是中国民族文化艺术面临传承、发展、选择与挑战的时代。民族艺术舞台表演艺术的多样共生性,在“文革”中所遭受的压抑,使得这些多种艺术样式的传承后继乏人。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文化生活的多样选择性也不可避免地再次冲击中国民族文化艺术。1981年赵先生以远见的曲艺发展观,办起了曲艺班。这是全国各地在“文革”后成立的第一所正规曲艺教育机构——河南省戏曲学校曲艺班。赵铮深知“文革”十年带来的道德观念混乱,给人们造成了精神世界的扭曲,审美观念的变异。社会转型中社会风尚、文化教育变迁、传媒形式的演变带给曲艺教育诸多新的思考。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培养艺术人才的教育观是重中之重。曲艺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一样,其根本任务在于育人。
  
  一、德性美育
  
  所谓“育人”就是要促进艺术人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赵铮追求的是一种德性美育的教育观,而德性美育自然平和地过渡了人“从感觉的状态到思维和意志能力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使恶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地方曲艺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艺术表现形态,积累了众多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故事应该更透彻、更深刻地碶入过我们民族的集体审美心理,是我们精神历程中最重要的审美对象。赵铮常以生动、具体、感人的曲艺作品对学员进行德性美育。
  如《岳母刺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它讲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母,如何把“精忠报国”刺在岳飞背上,以教导他爱国爱民的故事。作品以恢宏的气势、鲜明的性格,演唱塑造出岳母、岳飞、岳妻三人赤诚的爱国襟怀。
  又如,《汨罗悲歌》中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者诗人屈原,品格高洁,忧国忧民,不与奸佞同流,“吴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吴将上下而求索”,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召力。
  赵铮常身体力行地激发和净化曲艺班学员的感情,她从艰苦创业、爱国爱民、友善互助、勤俭诚信、文明礼貌、敬业乐群等诸多方面以美引诚,以美导善。
  
  二、课业美育
  
  河南坠子是民间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由于它的曲调和语言的密切结合,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这种民间曲艺艺术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是一种封闭性的、地域性的、流派性的缓慢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成立了地方戏曲学校,但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曲艺,却只有南方的评弹学校,而其余地方曲艺人才的培养,也只有各地团带学员,没有规范的课程体系,没有地方曲艺的针对性教材,也没有开设文化课程和舞台艺术实践。其教学是口传心授的教育模式。早在50年代,赵铮就有团带学员的艺术教育经验,并且对这种培养曲艺人才的形式,有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为此,1982年她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办起了曲艺班,并且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有着全新的概念:要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的智慧型的曲艺创新人才。
  赵铮的曲艺艺术教育观深受家兄赵渢先生的熏染,艺术教育首先应是文化教育,民族文化艺术教育,这其中文化的学习是基础。
  赵铮为曲艺班开设了:语文、政治(法律)、历史、文艺理论、文学常识等课程,为的是全面提高曲艺表演人才的文化素质修养和文化自我教育意识。在全国的艺术戏曲学习中,文化课的学习一直薄弱环节,一来是没有符合这一学科的专门文化课教材,二来是所学文化课知识中,不能突出曲艺专业的文化艺术特性。赵铮为此请来了文学、历史课教师。其课程的内容,除了具有文学、历史、文艺理论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作品的文学分析,民族艺术审美分析,地域民俗分析。如:传统通俗小段,《偷石榴》、《借髢髢》;历史传记《林冲发配》、《岳母刺字》等不同的艺术表演风格。使文学理论的学习与曲艺实践性学习紧密结合,让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即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在累积文学知识的同时,又融汇着多元的曲艺艺术实践知识。
  
  三、民族曲艺文化审美教育
  
  河南坠子是中原文化艺术的地域性文化表现形式,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资产,是中原文化的符号,它渗透着中原人文风貌、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曲艺、坠子的演唱技能知识的学习,始于一系列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往那种单一性演唱的学习,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多元化社会的发展。曲艺坠子要发展必须完善其知识课程的合理设置。因此,首届曲艺班就开设了:视唱练耳、基础乐理、语言正音(念白)、坠子唱腔、身训、排戏合乐等,这些课程均以其特有的艺术特性,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员们的艺术审美观及专业技能。
  如视唱练耳、基础乐理课的学习,避免了团带学员的艺术基础知识的空白,曲艺班学员不仅能记谱演唱,还能视谱演唱,也能自己创作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曲艺班的视唱、谱例,多是坠子、大书曲头、牌子、引子、不同风格的平腔、垛板、武板,使学员们在音乐基础性学习中融汇着民族音调、板式节奏的滋养。
  又如,语言正音课。河南坠子是以中州音调规范其平仄关系的,没有纯正的语言、平仄、吐字规则,就不能尽善尽美地表现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坠子艺术美。当然(河南坠子)语言正音也包括对普通话的发音规范学习,这种比较性的民族语言学习,更突出了学员对本民族艺术语言、音调、风格、审美趣味把握的标准。那些抑扬顿挫语气夸张的中州韵白;俏丽筋脆的串串绕口令:玉珠阵阵的贯口;莺鸣糯婉的词曲吟唱;质朴醇厚的口语散说都渗透着华夏中原坠子的艺术语言美。
  河南坠子唱腔课、排戏合乐课体现的是:坠子舞台表演的综合性知识学习。即唱、说、做、舞、噱,坠子是一种用口语说唱叙事表演的艺术;离开了表演,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坠子与其它曲艺一样是以演员为主要行为者的艺术,演员在艺术创作中有很大的主动性与灵活性。而曲艺演员在故事情节的表演中,或是男,或是女;或是老翁,或是童子,或是说书人,灵活性很大。坠子表演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意义是技能和才能,这种技能性的说唱表演,不同于处于自然状态的非技艺性的说唱表演,它延袭了中国曲艺表演的说功、唱功、做功、身手技艺的审美规范。
  如(说唱中的吐字归音)唱功中的:以字行腔、以情带声、以字用气、声腔音韵美;说功中的:吐字归音、绘事状物、声音化妆、善用扣子、插科打诨、迟疾顿挫、口技拟声;做功中的:(外无功)手势、眼神、身段、步势,(内五行)心领、神会、意周、念打均突出体现了曲艺表演坠子表演的审美规范,审美取向。
  
  四、吸纳传统、开拓新意
  
  赵铮认为新时代的曲艺演员必须胸怀开阔、兼收并蓄、摒弃门户之见、博才重长。她本身就无专一师承,而是善解为师。她的这种艺术教育观,使她的坠子教学没有门派之见。
  本人在赵先生的曲艺班教学的若干年中,就领略到这一点。
  1.曲目教学
  曲艺班采用的是传统曲目与流派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观念。曲目教学类似于中国传统戏曲的剧目教学,即以完整的作品为学习单元而进行的,循序渐进的艺术教学。它区别于传统戏曲剧目教学的行当性教学,曲艺的曲目教学是不分行当的,这是因为,其艺术表演特色是一人扮演多个角色,因此,这种教学的意义在于使学员在曲目教学中学习坠子演唱的基本程式;掌握坠子各种声腔结构组合与演唱的规范,表演程式规范。如(唱腔结构)引子+起腔+平腔(或对子+寒韵+结腔);牌子+平腔起腔+(串口+垛子+武板+结腔)。传统曲目作品中:《偷石榴》《双锁山》《小黑驴》《徐母骂曹》《宝玉探病》《俞伯牙摔琴》《借髢髢》《仪凤亭》《黛玉悲秋》《晴雯撕扇》等包含了河南坠子的中路坠子、东路坠子和北路坠子,这些传统曲目是河南坠子的根基性音调,也是坠子的“母语性”音调。一个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以及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各种体验,都凝聚在自己的语言内,也包含在自己的音乐语言内,并代代相传,推系着整个民族群体生命的延续。河南坠子的“母语性”音调包含着中原文化精神,心理行为,艺术方式、审美理想和价值观念。河南坠子作品中重伦理惩恶扬善、崇尚自然、恢宏大气的自然之美,阳刚之美通过曲目教学,使学员们在唱、说、听、看、演的艺术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河南坠子“母语性”音调。
  2.流派教学
  流派教学是曲目教学的风格性作品教学。河南坠子中的“乔派”“董派”“程派”“曹派”“赵派”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河南及全国坠坛展露风彩。这些艺术流派作品中蕴含的异彩纷呈的表演、声腔、口白、散说,构成了河南坠子艺术发展的脉络。
  几届曲艺班学员在坠子流派唱腔中先后得到过赵铮、刘宇琴、徐玉兰、郭文秋、吕明琴等坠子名家以及丁志忠、李志业、余海泉等著名琴师的亲授,其中赵铮从甘肃请来了徐玉兰,从安徽请来了吕明琴,在曲艺班长期讲授坠子唱腔课。
  几届曲艺班学员通过这种唱、说、听、看、演的坠子各种流派演唱风格的学习,不仅掌握了这些坠子音调中的演唱程式。如闹台、引子、起腔、平腔、寒韵、武板、垛板、俏口、串口、结腔,也学习了坠子演唱中的外五行、内五行表演程式。对河南坠子各个流派的不同唱腔风格均有所了解。
  3.综合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艺术修养是培养当今曲艺艺术人才的发展性教育观,赵先生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经历使她深刻体会到这一点。诸多坠子名家也都是在学习借鉴了其它姊妹曲艺艺术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丰富了河南坠子的艺术表现力。坠子名家乔清秀原来就曾学习过山东大鼓,后来到河南后又学习了河南坠子,到天津后她根据地方观众的喜好,对所唱的曲目内容、音乐、吐字、音调进行大胆的改良,完成了坠子城市化、音调艺术化的改革。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乔”派。
  曲艺班学员不仅有坠子演唱课,还有创作、编导、作曲、乐器伴奏课,这些课程即有坠子理论知识与舞台表演实践相结合,更包含着可发展性的综合素质教育,学员不仅要演,还要能创编、能谱曲能导演。曲艺班每一位同学均掌握了一种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能力,如琵琶、古筝、三弦、杨琴、坠琴,在这些民族乐器的学习、演奏实践中,丰富了学员们对河南坠子基本音调中引子、牌子、曲头、起腔、平腔、等板式程式的掌握。
  赵铮的河南坠子教育观,并非狭隘的曲艺“私家班”。时代气息、多元化艺术传媒形态的迅猛发展,使她认识到坠子本原性纵向挖掘,远远不能满足大众对这一曲艺样式,从内容到形态的选择。坠子要发展必须拓展坠子作品的表现内容,改进演唱方式、方法,拓展人声歌唱性的表现能力,为了追求更宽广的人声音域和圆润、明亮,弹性贯通的声音,赵铮建议开设了民族声乐课。改进原来传统音调的模式,使原来的纯自然用嗓声腔,改进为附和时代审美趣味的,比较科学的民族曲艺演唱。民族声乐课不仅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也学习中国民歌,并结合坠子作品教学曲目,形成新型歌唱方法的演唱。
  五、注重社会艺术实践
  曲目教学与流派教学是曲艺的专业基础性教学,而社会舞台艺术实践则是曲艺教学与时代的融汇点。20世纪的中国文化不可逆转地进入与世界文化传媒交融的历史情景中,中国曲艺独特精妙,因此,对传承地方曲艺的认识不应偏于一隅,应从深刻而历史的认识观上应对曲艺舞台社会实践。赵铮认为,一方面,要宏扬民族曲艺的审美精神、审美特质、审美趣味;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脉搏,使曲艺创作贴近社会时代生活,学习当代传媒优势,形成具有时代审美语言来表现民族曲艺的精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曲艺新人,赵铮注重曲艺艺术实践,曲艺教学形成了边学习、边实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革新,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的坠子曲目。如《彭总认亲》《春妞进城》《红线罗帕》《汨罗悲歌》《仲秋月》《马路宴席》《清廉石》等,这些曲目多为男女对唱、领唱、合唱形式、或热情洋溢、或生动活泼、或忠烈英武、或真挚深情。在唱腔方面赵铮、王开端、陈利民等精心设计,并学习其它姊妹的艺术的表现形式,广收博取、融众家之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坠子艺术,极大地丰富了河南坠子的音乐表现力,这些作品不仅作为曲艺班的教学曲目,而且参加各种曲艺赛事均获奖励。《春妞进城》1986年参加全国曲艺调演获二等奖,1992年获河南省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1987年《彭总认亲》获河南坠子“宝丰杯”广播大赛最佳节目奖。《马路宴席》获全国建筑系统文艺调演创作表演一等奖。《中秋月》获总后基地指挥部文艺调演创作表演一等奖。《红线罗帕》获晋冀鲁豫“山河杯”曲艺大赛一等奖。1988年10月在“华中杯”全国首届河南坠子明星大赛中李巧倜、杨玉梅、张志华、张建文等获优秀演员奖。1990年《张衡观天》获“长治杯”全国曲艺大赛二等奖。1991年《汨罗悲歌》入选首届中国曲艺节。1995年该作品获河南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1995张志华演唱的《苏武牧羊》、王小岳演唱的《清廉石》、贾芳演唱的《高原英魂》、郭淑菊演唱的《宴席迷》、张平演唱的《长歌琵琶行》等,获第二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
  赵铮的曲艺教育、教学,具有突出的民族曲艺审美价值观。无论是德性美育,课业美育,民族曲艺文化审美教育,还是艺术实践教育,无不沁润着民族根文化的审美元素,以及自觉的文化意识和时代曲艺精神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赵铮,赵抱衡.赵铮河南坠子艺术.
  [2]艺术教育.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2006,(2).
  [3]中原艺术名家.河南省新闻出版局,2007.
  [4]张凌怡,刘景亮,李广宇.河南曲艺史.
  [5]席勒.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社.
  论文属国家社会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年度课题“赵铮坠子艺术的审美特质”中,赵铮曲艺教学审美部分。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分院)
其他文献
本文分别考察了东南亚两个国家——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关于证券借贷和卖空交易的有关法规条例。考察结果表明这两个国家的卖空交易都建立在一个完善的证券借贷体系上;两个国家采
跨境电商业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的重要外贸模式,并将快速发展。互利网是其重要基础之一,高校在负责电子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保守,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影响了教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性的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对小学教育当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对当前教育工作当中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农民的教育培训。虽然目前广西的农民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从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
房地产业的高速增长掩盖了房地产业的低效资源配置,本文在衡量房地产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率指标基础上,增加了商品房空置面积和土地闲置面积指标来衡量产业的市场绩效,提出房地产市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一机一环系统界面评估中的人误研究方法,经过60年的历史演变,人误研究方法从基于专家评估的方法,逐渐走向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人误研究方法包括人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这是当前内外部失衡的集中表现。本问主要分析我国贸易盈余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阐明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中国货币政策,最后提出相关的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好应用题的教学呢?教师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应用题的教学,随着基础知识的深入,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增强,对应用题的解题水平也会获得相应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从而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0-0031-02
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阐明事业单位做好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及为单位管理者提供诸多决策依据,同时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提出自已的建议。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严重威胁人类的自身安全。日本、德国、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视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以配套的法律制度作为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