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爸爱带娃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国家,带孩子是妈妈的事情,从《动物世界》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条自然规律。但是在美国则不然,美国老爸带娃成了这几年兴起的新风潮。这样的风潮受到了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专家近二十年研究的影响,专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某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于是,美国父亲分担育儿职责成为一种时尚,在关心子女成长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尤为风行。
  在美国,祖父母没有抚养孙辈的义务。又因为人工贵,只有极为富裕的家庭才请得起保姆,于是,育儿的担子只能落到父母身上。已婚美国人休闲活动惯常以家庭为主体,周末在博物馆、购物中心、各种游乐场所,到处可见抱着、用小篮提着、背着或是推着孩子的大男人。甚至在一些学术会议上,我也曾多次见到妈妈专心开会而爸爸在旁照顾孩子的场景。
  爸爸们做的还不止这些。有的爸爸与妻子平分育儿任务。我很喜爱的一本育儿杂志的编辑——特丽莎和弗莱德是真正的合作者:两人在杂志上的署名是“联合编辑”,在生活中则联合育儿,每人都上两星期班,在家带两星期孩子。两人轮换,所以他们的一双女儿常问:“这周是爸爸还是妈妈?”从这种安排里,他们觉得获益匪浅:他们得以亲身体会不同环境中的父母的感受,促进了他们的编辑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孩子从这种安排中获益良多。孩子吸取双方的优点,充满了活力。据报道,有两百万美国父亲选择留在家里带孩子,而让妻子去工作养家。有的家庭这么做是因为妻子收入比丈夫高,比如妻子是律师而丈夫是教师。有的是因为丈夫更有耐心,更喜爱教养孩子的经历。这些“全职爸爸”乐此不疲,还利用互联网互相鼓励,组织“全职爸爸协会”。



  专家们研究发现,由于大多数男性与女性行为方式的不同,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母亲抱起孩子时,动作往往非常温柔,可很多父亲却和孩子玩得更“疯”,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孩子带来更高程度的兴奋。有研究表明,婴儿早在两个月大时,就能分清过来抱他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是父亲来了,他会全身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准备好和父亲“疯一场”。这种外在刺激对婴儿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
  很多父亲在孩子面临挑战和难题时,更倾向于鼓励孩子坚持,而母亲有时则想:“孩子还小,先算了吧!”爸爸把两岁多的皮特放到攀登架上,皮特大叫起来,妈妈闻声赶来,皮特立即委屈地大哭。妈妈骂爸爸“拔苗助长”,皮特顺利“得救”。这是很多年轻父母都经历过的一幕。可是皮特爸爸不死心,这天,他趁妻子外出,和皮特讲好,如果他能自己在攀登架上爬两格,就带他去水族馆,结果,妈妈回家时,发现父子俩得意扬扬地在攀登架上为她“演杂技”。妈妈发现自己低估了孩子。如果没有爸爸这么“逼”孩子一下,也许今天孩子还是不会爬攀登架。不过,皮特妈妈说,皮特爸爸也根据她的意见调整了教育皮特的方法,不是呵斥“不准下来,胆小鬼!”而是更多地鼓励孩子。
  父母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可以互补,孩子在得到鼓励、推动的同时,也不乏耐心的呵护,这样才能既发挥孩子的潜力,又不致伤害孩子的心灵。在父母分担育儿职责的过程中,双方也能更了解对方的想法,更理解对方的行为,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
其他文献
“咦,又做好吃的呀!”周末,一看到我跟老公在厨房忙活,儿子立刻小眼放光,小狗狗一样一路闻呀闻的,一直闻到厨房里来。  “对呀,做好吃的。”我弯下腰去,顺手把剥开的一根长长的大葱往自己鼻子前一比画,说唱起来,“我是大象。噔—— 噔—— 噔—— 噔——”我学着大象笨重的样子,挪动着身体,摆动着长长的葱鼻子,葱鼻子下面还有两颗黄绿色的葱叶子—— 象牙呢!立刻,儿子笑了,露出来几颗白白的小牙齿。  “咱们
期刊
我不喜欢叔叔  某日,带晨晨到儿童医院耳鼻喉科诊室,年轻的男医生给他做检查。晨晨害怕得大哭。妈妈在旁边安慰:“晨晨不哭,让叔叔看看,一会儿就好。你看叔叔多帅!”检查完毕,医生一边写医嘱,一边颇为得意地摘下口罩。晨晨盯着医生愣了一会儿,又大哭起来:“我是男生,我不喜欢叔叔!”医生:……  给老师纠错  晨晨带着一本图画书到幼儿园,书上画着小动物的图案。老师指着一只小猫故意逗他:“这是小狗还是小兔子呢
期刊
我孩子有很多玩具,但他最喜欢的就是和我一起做的“向日葵”。因为它不仅让孩子有满满的成就感,而且让他有了多方面的尝试。孩子会拆卸向日葵的花瓣,练习扣纽扣,还用彩色绳、毛线在扣子之间进行有规律的缠绕,绕出各种好看的图案,这促进了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孩子最乐意和我一起拿着向日葵当飞碟玩,孩子边玩边锻炼了大臂肌肉动作及视觉追踪能力。  准备材料工具  黄色、蓝色的无纺织布,PP棉,各种纽扣,针,线,弹力绳
期刊
案 例  我4岁的女儿有时拿笔头扎纸箱,想把上面的绳子剪掉。她自己剪不掉,就用剪刀,但她还把一个泡沫玩具拿剪刀扎破了。我该怎么办呢?  分 析  孩子使用剪刀很正常  要回答该怎么办,首先要看孩子是不是故意用剪刀把泡沫玩具扎破了,还要看孩子是偶尔的一次行为,还是再三发生的行为。如果是偶尔发生的行为,那么妈妈大可不必担心。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那么做,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重视了。  4岁的孩子对剪刀好
期刊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和家人能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他的兴趣和喜好,并且我还特别重视选择培养与孩子动手能力有关的内容。诸如搭积木时,可以不参照图纸,按照孩子自己的奇思妙想,不管他最终搭出来的成品像什么,只要能给出自己的解释,我都会毫不吝惜地点赞。  大概在孩子1岁左右,为了培养他的爱心和责任感,我们给他买了一只刚满月的小狗。每当他渴了、饿了,想要喝水、吃东西的时候,我就会适时提醒他:“你渴了、饿了,小狗
期刊
我的儿子小撒进入一家私立外语幼儿园之后,比别的孩子都难以适应幼儿园生活。他先是哭了一个月(几乎不在幼儿园吃任何东西),然后又病了大半个月。在幼儿园他常常尿裤子,不太听指挥,让老师非常头痛。  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我还是不得不跟幼儿园园长一起面对儿子“是否需要推迟一段时间再入园”这个问题。  园长一脸温和地对我说:“在国外,孩子们需要经过相应的考察才能确定他去上午班(只在幼儿园待半天)还是下午班(不
期刊
厨房是一处重地,因为它的危险系数最高,不容忽视。即便如此,我也不愿把厨房变成严酷的阵地,我化被动为主动,变厨房为安全教育的基地,利用生活点滴培养女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在孩子咿呀学话的时候,我就带着她认识厨房用具及电器:“孩子,那是抽油烟机。”说着我按下开关,呜呜的声音一入孩子耳朵,她兴奋得直撒欢;“孩子,你听听,电冰箱也是有声音的啊。”小家伙就把脸贴在冰箱侧面很认真地倾听着。慢慢在我的训练
期刊
爸爸的怀抱像港湾,温暖又安全。孩提时候,在爸爸的怀里,孩子们总是觉得那么的舒服,舍不得离开。让我们一起来回味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吧!  嘿嘿,我是广州人,我喜欢拍照。周末了,爸爸带我去公园玩,妈妈就给我拍照,不过我们还没准备好呢,妈妈就拍好了。  宋易阳  我的爸爸有点胖,我喜欢靠着他。爸爸说我是小不点,不要小瞧我哦,以后,我会比你更高更大的。  我刚刚3岁,爸爸喜欢跟我玩游戏,我总是被他逗得咯咯笑
期刊
“妈妈,黑,你陪我上厕所!”“妈妈,天黑我不敢睡,你陪我吧!”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或多或少怕黑的表现。在孩子怕黑这一方面,有的父母可能做得很好,会用温暖的怀抱和情感语言来抚慰孩子;但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怕黑和胆怯,就会觉得孩子懦弱,不问青红皂白,指责孩子胆小,甚至变相地逼迫孩子勇敢。  这样的错误,我曾经犯过。刚搬到新家,妞儿对新环境很是恐惧。初到新家的晚上,她抱着枕头跑到我的房间要求同睡。
期刊
蜜蜂,蜜蜂,你为什么跑?  一只青蛙要吃我。  青蛙,青蛙,你为什么跑?  一只白鹳要吃我。  白鹳, 白鹳,你为什么跑?  一只狐狸要吃我。  狐狸,狐狸,你为什么跑?  一个猎人在追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