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25659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整个世界已经逐渐成为地球村,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距离更近,本文即明确研究了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7 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165-02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像分析
  (一)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的普及和及时性能够较好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我国大学生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多,其心理健康的问题同样相对较大,我国教育部也已经成立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小组。网络文化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网络上获取信息的速度相对较快,能够显著突破各类时空的限制。与此同时,大学生和教育人员不用见面就可能直接进行交流与沟通。另外,很多教育工作人员与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平台共同分享和学习相关资料,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提高。
  (2)网络文化的平等性可以较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当前,很多大学生不想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在与老师交流沟通中缺乏主体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诲,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网络文化可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当前大学生都喜欢追求平等的教育,网络文化所带来的自由与民主的特点会平衡学生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不平等现象,能够平等地进行交流。另外,在当前的网络之中,人们之间多实施一些匿名的制度,学生们可以对国家和社会中的事件进行研究与探讨,能够放心地讨论一些难以在平时生活中说出的话题。最后,网络文化的类型相对多样,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直接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并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的有效性得以充分提高。
  (3)网络文化有着一定的创新型。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方式是通过心理讲座,咨询等式,这些模式会直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方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网络文化的出现直接将各类静止的心理健康知识变成了可以触碰并有动态感的画面,人们能够选择各类迅捷的方式对自己的心理狀况进行检测,并真正改善自身的心理问题,最终适应当前的社会要求。
  (4)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在我国,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内容较少,而且很多理论都来自国外,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很难有充分的时间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通过互联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得到国内外的相关理论,随时进行学习,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心理学知识,并不断完善自己。
  (三)消极影响
  (1)导致大学生的心理过于复杂。在我国当前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中,大多数的信息资源掌握在西方国家。其中,美国作为当代世界文化发达国家,掌握着全球文化的发展方向,很多中国的学生在网络上常常会学习一些西方的文化,甚至会对国外的文化较为崇拜,直接冲击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造成大学生心理的复杂性。
  (2)匿名性与非控制性直接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阶段,很多网络文化之中存在一些色情内容,大学生看到之后,往往会直接导致自身道德的沦丧,另外,在网络平台上可以谈恋爱,可以交友等,如果大学生把握不好其中的尺度,会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婚姻,影响其学业和前途。另外,网络的文化很难进行控制,如果没有导向性的指导,常会因为大学生不能明辨是非,从而不能选择适合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有时甚至会想不开,最终导致自杀等严重的后果。
  (3)虚拟性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虚拟性特征,很多大学生在虚拟的社会之中谈恋爱,有的甚至会迷恋上网络,直接造成了各类的不良问题,在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更多的困惑。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构建健康心理教育模式的方法
  (一)完善网络的法规,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征,但是必须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较好的约束。其中,我国已经出台了各类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等,但是由于我国法律的完善性相对欠佳,且存在大部分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网络犯罪现象相对较多,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提高网络环境的规范效果:首先,必须加大立法的力度,并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需要使用现金的信息技术等对网上消极落后的信息等进行一定的打击与规范。其中社会中的各个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进行工作,打造完善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
  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愈加频繁,另一方面,其对于现代社会事件的了解更加迅速与及时,各方面都必须采取较好的措施严格提高大学生的健康心理。首先,政府及其相关的教育机构和学校等需要严格重视,并积极举办各类的活动,在学校中成立心理健康宣传日和心理健康宣传月等,真正提高宣传的效率。其次,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平台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检测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并获得全面的心理健康培训。最后,网站本身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栏目的介绍等宣传各类心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等传播各类的网络教材和网络知识,保证大学生受到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水平
  网络是一个大平台,通过网络,可以宣布各类的校外活动或者社会事件活动等,学生们会逐渐从网络社会转移到现实社会之中,从而不断平衡自身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与现实中人们的交流中更加自信,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实现更为健康的成长。
  (四)建设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在网络文化环境的大背景下,必须多方面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性、业务性,提高其教育性等。心理工作人员同时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思想水平高度,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等,主动向学生讲解各类网络陷阱的内容,告知网络的虚拟性和复杂性,告知学生懂得自重,懂得自爱,真正科学地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适当给予一定的肯定,切实提高其教学效果。
  (五)开展24小时网络心理教学工作室
  现阶段,很多高校都有一些心理咨询师,但是没有24小时工作咨询师,现阶段很多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彰显,一些心理咨询室只是让大家进行发泄,如果学生遇到一些私密性的话题也很难进行沟通,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意外事件,通过24小时网络心理咨询室的构建,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结语
  网络文化是一种较好的宣传平台,也是一个传播文化的较好途径,但是如果不合理运用就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问题,我们必须规划好、发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其养成良好的人格,提高其心理素质。最终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明伟,杨丽娇.坚定文化自信在西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实践——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56-57.
  [2]陈刚.高校网络文化精品建设策略探析——以常德职院“职视未来”网络视频文化工作室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6):160-161 170.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地朝着更智能、更高效的道路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自动化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工业生产、仓储物流、铁路交通和大型
摘要:教师党支部书记的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党性修养、服务意识以及党务工作和教学科研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直接影響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的作用发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教师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有利于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出版社主管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在京图书、报刊出版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扫黄办:rn我国报刊业经过两次集中治理整顿,管理有所加强,结构得到了优化,质量明显提高,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的
针对昆明报业市场恶性竞争的不正常情况,9月25日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天玺在云南报业市场座谈会上向报刊界约法五章。 源起于1999年下半年的昆明报业市场大战一段时间可说是浪惊
It is shown that stress fields within the earth are the principle control for hydraulic fracture direction in horizontal shale gas wells. Hydraulic fracturing i
最近,通过对昆明地区的报刊业进行调研,我认为,总体上看,我们的报刊改革发展是健康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按照中央治散、治滥的精神,经过治理整顿,初步形成了以云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案例频频发生.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将稳定物价尤其是控制农产品价格视为经济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之一,但是依然未能遏制住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现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骨干,高校大学生的廉洁素养水平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要研究高校大学生的廉洁素养培育路径。通过分析研究,可以从国家、社会、高校、学生自身等方面寻求高校大学生的廉洁素养培育路径,并使各种路径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可以有效培育高校大学生的廉洁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 廉洁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
1月1日,《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颁布。 1月2日,《出版管理条例》颁布,该条例自1997年2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新闻出版的依法管理上了新台阶。 1月14日,公布第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