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对策探析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ang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和分析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含义和特点,指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对策进行探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工序质量
  合格的项目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需要系统地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建立一整套工程项目的质量体系。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整个项目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建筑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由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是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直接形成的,而施工作业过程是质量控制最复杂的综合过程,且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牵扯面广,限制条件较多,因此重要性和复杂性并存。本文阐述和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含义和特点,指出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探究了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含义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是指对建筑项目质量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这包括建筑项目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从含义中可以看出,建筑施工项目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督控制,也就是施工项目实施的事前和事中所必需的技术性控制手段。顾名思义,事前控制是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质量控制,为正式施工过程做好预先准备;事中控制是在正式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其主要策略是全方位把控施工过程,严格把控工序质量,以确保工程施工达到预期要求。
  二、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过程,加之项目本身具有空间位置的固定性、施工作业的流动性、建设阶段的长期性、自然条件的影响性等特点,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复杂而又重要,具备以下特点。
  1. 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建筑工程项目自身的固定性、单件性、庞体性、露天作业性等复杂特性,导致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影響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施工人员业务水平、机械设备、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气候和气象环境、施工设计的合理性、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的科学性、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等,这些因素都可以直接对施工项目的质量产生影响。
  2. 控制对象的隐蔽性
  建筑施工项目还存在工序交接多、交叉作业多、隐蔽性工程多的特点,如果工程项目的检查验收不及时,施工结束后再进行监控,容易做出不准确的判断,将没有达标的任务验收合格。如工程项目中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钢筋检查验收、混凝土的浇筑、电线管的埋设、地下部分的供排水管道、基础工程、防水工程等属于隐蔽性工程,若在工程施工中不及时、认真地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验收,只看表面就容易判断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3. 质量判断的局限性
  与许多工业产品不同,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已建成的项目不可能通过拆除或解体的手段来检查其内在质量是否满足要求。有些检查项目存在滞后性,如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的留设及试验等,若发现其强度不足,也无法更换,只能采取拆除或者加固的方法,这样造成的损失较大。许多项目的检测靠人为的判断,检测手段受到限制。
  4. 质量的变异性
  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在室内进行,有稳定的生产环节、固定的流水线、成熟的生产工艺、规范的检测手段等。对于项目施工而言,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性能的差异、施工操作的不稳定、机械设备的磨损、气候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偶然因素的质量变异。若还存在施工设计失误,使用材料的品类、批次或规格有误,操作与规范要求不一致,仪表故障显示错误,机械设备故障等问题,就可能引起系统性的质量变异。偶然因素的质量变异和系统性的质量变异都是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在施工中严格防止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将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三、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质量管理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在质量监控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 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建筑工人的整体水平较低,建筑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有待加强。许多农民工从事建筑施工工作,但职业培训机会少,持证上岗率低,有的农民工未经培训就上岗。建筑技术人员流动性大,个别存在挂证现象。
  2. 投入品质量差
  目前,建筑市场中大量存在假冒的、不合格的投入品,且投入品采购、检测存在诸多漏洞。一些不法建设者使用海砂建造房屋,采用不合格的砖、水泥、钢材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建筑的质量。
  3. 质量监督缺乏力度
  对于建筑业,我国采用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理)、行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方式。政府监督是宏观方面的,社会监督和行业监督的权限受到制约,监督力度不够,并存在一些漏洞。
  4. 盲目追求速度
  建筑业盲目追求速度的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工程不顾客观规律,盲目追求速度,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施工项目质量下降。
  四、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对策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是指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采取科学的监控措施和检测方法,以确保施工项目质量满足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具体对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施工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
  建筑工程是由人主导的、为人服务的产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充分体现。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操作熟练度、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心理状态等因素,都决定了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对建筑施工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业内资料统计显示,由于人员失误造成的质量安全事故占总事故的90%以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材料、设备、环境等因素外,还要重视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对施工人员要经常进行思想教育,使其牢牢树立安全意识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有良好的工作心态;第二,为施工人员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施工人员的满足感和职业自豪感;第三,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轮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2. 确保投入品的质量
  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投入品,包括各种原材料、产品、半成品、配件、机械设备等。相关资料显示,建筑项目的材料、设备占工程投入的60%~70%,这说明工程质量与投入品质量密切相关。只有投入品质量符合标准,工程质量才有可能验收达标。因此,从生产到使用的每个环节都要对投入品严格把控,坚决避免因为投入品不达标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杜绝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项目。
  3. 全面把控工序质量
  建设项目是指在一个总体设计范围内,由一个或多个单项工程组成,经济上统一核算,具有独立组织形式的建设单位。只有保证工程项目中的单项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符合质量标准,才能保证整个建设项目施工质量达标。同时,工序质量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只有全面把控工序质量,才能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使其符合质量标准。
  全面把控工序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必须到位,严格检查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必须马上处理,绝不能带着问题进行下一道工序;第二,树立“下道工序是用戶的思想”,要求全员牢牢树立质量意识,协助配合检查和验收工作,确保自己负责的每一道工序质量达标;第三,必须严肃质量检验评定工作,严格确保各分项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只有各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达标,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才有可能验收合格;第四,必须树立标准意识,运用科学的判断方法,不能仅凭工作经验判断,要以数据作为衡量标准,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4.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果灾难性的后果产生后才意识到质量问题的重要性,那就为时已晚。因此必须做到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做到预防为主:第一,严格控制投入品质量,避免使用不达标的建筑材料;第二,要将重点放到对于质量的事前控制,不能仅仅依靠事后检查;第三,除了检查验收产品质量外,还要重点检查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必要时也要严格检查中间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5. 避免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如前所述,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施工设计失误,使用材料的品类、批次或规格有误,操作与规范要求不一致,仪表故障显示错误,机械设备故障等问题,都可能引起系统性的质量变异。比如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就极易引起质量变异,产生严重后果。系统性因素的出现容易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如果不及时消除这些因素,就有可能引起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监管,严格要求和把控,坚持预防为主,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
  综上所述,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质量是关键。
  参考文献:
  [1]骆珣.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丁士昭主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王东升,李军.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4]陈雪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J].四川建材,2009(6).
  作者简介:徐建基(1968 — ),男,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工程;袁永芬(1970 — ),女,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其他文献
摘 要:博物馆教育方式生动形象,参观者多感官、多渠道地接收新知识,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本文主要通过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特殊性、大连自然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资源和项目等方面的论述,以期为相关同行更好地开展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大连自然博物馆  一、引言  青少年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青少年儿童的科普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处于转型阶段。医科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应处理好EGP与ESP的关系,建设合理的课程模块,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医科院校;大学英语;EGP;ESP;英语课程模块  多年来,医科院校的英语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如计算机网络教学、自主学习等教学理念的运用与实践, 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课程设置方面却几乎没有变化。从2013年的《普通高中英语
期刊
摘 要:现阶段中医护理的发展有美好前景。我国高等院校也明显加大了对中医护理教育的重视。但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需求的增加,护理服务范围逐步扩大,护理服务内容日益复杂,使得中医护理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明显滞后,没有体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除此之外,还存在师资匮乏、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关键词:中医护理;教育现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立足于幼儿园园本教研,从园本教研的重要性出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相关学者、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师发展;反思交流;多元化培训;制度保障  园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为基地,以教学中的实际内容为研究的重点展开研究,根本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这意味着园本教研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是整个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研活动。实施园本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生活适应能力教育成为培智学校首要任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成为培智学校中一门崭新的课程。这门课程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限制,拓展了智障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内容,能够使智障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熟悉必要的社会规范,引导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使其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奠定基礎。  一、以智障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保证社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展开详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一般是指父母外出务工,需要由其他亲人照顾的、被迫留在家乡的未成年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儿童留守属于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是正常的,但仍有
期刊
摘 要: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过程中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能使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职校学生的增多,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分析及解决这一问题也变得刻不容缓。  一、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概况  所谓学习心理,即学习者在面对学习时的态度,或
期刊
摘 要:过去的中考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中考制度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对中考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分析制度中的优点和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中考制度;改革;素质教育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因此中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中考关系着很多学生的命运。为了给予广大青少年更好的发展环境,进行中考制度改革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在新课标
期刊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将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在生活中做学生的知心友,在学习上做学生的青春引路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生知心友;青春引路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在培养人才的实践中要坚持传承文化和立德树人,做学生的知心友和引路人。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对教书育人的使命缺乏认识,他们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个人修养,这些都不
期刊
摘 要:创客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校创客教育的重要一环,“科技圆梦”创客实验室在已有实验室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创客教育模式,逐步推进创客作品制作与发布的规范化,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客教育的一种积极尝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客教育;规划与设计  一、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