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熙载《艺概》:“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不仅 包含各种形式技巧,还是书家的精神载体,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哲理性艺术。
【关键词】:书法 ; 天人合一;思想
引言:“天人合一”思想-----董仲舒的名言是:“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摘自《春秋繁露·阴阳义》)在董仲舒那里,天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天,当然,也是一个主宰世界,可以和人感应、能够给人以吉凶祸福的天。天人合一观点在自然界中也有重要分析,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1、“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
“天”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摘自网络资料《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天人合一,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我们今天看待这个“天”,可以把它理解为世界万物、自然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对于“天”有着敬畏之心、反观之心,人与天不是对立割裂的,而是相生相应的,所以人与天之间,才有了对照之心、合一之心。这与前面说过的“道法自然”正是一脉相承:效法自然,即是天道;效法天道,即是人道;天之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则,人之道,是人类社会的规律;人道对应了天道,就符合了发展大道。
2、 阐述“天人合一”思想与书法艺术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终极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观。它强调了人的精神与自然、宇宙的同一。书法是中国哲学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书法是哲学化的艺术。熊秉明先生说:“西方艺术只有雕刻绘画,而中国却有一门书法,它是处于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人灵魂特有的家园。”(摘自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中国书法从它的起源就受到以《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周易》的象思维方式奠定了书法艺术思维方式的基础,书法所包含的艺术思维方式又体现了《周易》的精神内涵。在美学邻域,儒家也同样强调个体人格和宇宙、自然、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统一。这些思想对美学领域的艺术家们将书法艺术与自然和谐的融入到一起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心物关系”特征,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心理独具特色。书法线条犹如卦爻符号,它通过线条和字体结构的变化表现宇宙的生生不息、个人的才思和情愫,以有限的笔墨形式表现无 限的宇宙万物。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哲学概念里难以理解和把握,而在书法艺术中则显得真 切、明朗。没有其他文化样式比书法更能充分、形象地体现这一精神。 互为关照。古代艺术家们对心物关系也有众多的论述。
3、古代圣人取法天地之间的物象创造出八卦符号,而文字就是在八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夫理无形也,形于辞则有画,故圣人 立象数以形之尽之耳。”(摘自宋代学者赵汝楳《周易辑闻》)黄寿祺先生也指出:“盖《易》之有卦画,肇起文明,昔人以为名教之始,实亦文字与绘画之初祖。”八卦符号的创立方法则是“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汉文字的创造也同样体现了《周易》这种 “意象”思维模式。汉文字的构成有所谓“六书”。“六书”是造字的原则和方法,考察其实际, “转注”“假借”并不产生新字,只有“象形”“指事”“会 意”“形声”才是造字的根本方法,文字的构造主要由三条途径实现:一是直接模仿自然;二是根据意向所 指作抽象符号;三是结合两个单体文字构成新的文字。中国书法也起源于《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天地精神。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其《九势》 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摘自蔡邕《九势》)这一句话深刻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从哲学高度道出了书法艺术的辩证法则。从书法形式上分析,一件书法作品的构成包含三个要素:笔法,即点画表现;结体,即点画安排; 章 法,即多字组合。
书法的特点就在于以最简单的笔画表达书家的心意,它是 作为主体的人的意志与宇宙自然物象的结合,是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周易》的“简易”之道。 书法的魅力就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线条和结体的变化表现无限的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 “言有尽而意无穷。”
4、综述
“天人合一”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美学追求,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母体,庄子之“天人合一”思想顾名思义存在两个面:天和人。 天即天然、非人为,“牛马四足,是谓天”。蔡邕的书法美 学思想继承发展了庄子的思想,如庄子主张“莫之为而常自 然”。 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是:“与天为徒”,顾名 思义就是让人的思想、行为与天地自然的大化流行相一致, 因此,所谓“天人合一”、“与天为徒” 就是让人返本归原, 返朴归真,让人恢复其自然性的一面。中国古代书法家热恋欣赏着大自然,赋予大自然以生命。 自然与主体合为同一体,在与自然的共感中,获得一种美的 感受,这种感受与他内心深处凝炼的精神产生一种“自然的 艺术幻化”,通过书法艺术形式,把自己内心的体验与自然 精神同时消融在那种异常淡远的心境、形式之中,如同诗的 境界,畅怀、畅神、畅意。“不以目视而以神遇”,中国书法艺术,它不是以写字为目的,而其根本旨意是通过文字来 写心、写神、写意。人身心进入到一种境界,一种高玄、超 升的境界,这境界凝聚着创造者深沉的情感和创造的欲念。 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醉中国·学习经典》习近平:天人合一
作者简介:姜雁(1991.7-),性别女,籍贯山西省,职称学生,学历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书法
【关键词】:书法 ; 天人合一;思想
引言:“天人合一”思想-----董仲舒的名言是:“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摘自《春秋繁露·阴阳义》)在董仲舒那里,天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天,当然,也是一个主宰世界,可以和人感应、能够给人以吉凶祸福的天。天人合一观点在自然界中也有重要分析,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1、“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
“天”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摘自网络资料《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天人合一,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我们今天看待这个“天”,可以把它理解为世界万物、自然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对于“天”有着敬畏之心、反观之心,人与天不是对立割裂的,而是相生相应的,所以人与天之间,才有了对照之心、合一之心。这与前面说过的“道法自然”正是一脉相承:效法自然,即是天道;效法天道,即是人道;天之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则,人之道,是人类社会的规律;人道对应了天道,就符合了发展大道。
2、 阐述“天人合一”思想与书法艺术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终极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观。它强调了人的精神与自然、宇宙的同一。书法是中国哲学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书法是哲学化的艺术。熊秉明先生说:“西方艺术只有雕刻绘画,而中国却有一门书法,它是处于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人灵魂特有的家园。”(摘自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中国书法从它的起源就受到以《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周易》的象思维方式奠定了书法艺术思维方式的基础,书法所包含的艺术思维方式又体现了《周易》的精神内涵。在美学邻域,儒家也同样强调个体人格和宇宙、自然、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统一。这些思想对美学领域的艺术家们将书法艺术与自然和谐的融入到一起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心物关系”特征,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心理独具特色。书法线条犹如卦爻符号,它通过线条和字体结构的变化表现宇宙的生生不息、个人的才思和情愫,以有限的笔墨形式表现无 限的宇宙万物。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哲学概念里难以理解和把握,而在书法艺术中则显得真 切、明朗。没有其他文化样式比书法更能充分、形象地体现这一精神。 互为关照。古代艺术家们对心物关系也有众多的论述。
3、古代圣人取法天地之间的物象创造出八卦符号,而文字就是在八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夫理无形也,形于辞则有画,故圣人 立象数以形之尽之耳。”(摘自宋代学者赵汝楳《周易辑闻》)黄寿祺先生也指出:“盖《易》之有卦画,肇起文明,昔人以为名教之始,实亦文字与绘画之初祖。”八卦符号的创立方法则是“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汉文字的创造也同样体现了《周易》这种 “意象”思维模式。汉文字的构成有所谓“六书”。“六书”是造字的原则和方法,考察其实际, “转注”“假借”并不产生新字,只有“象形”“指事”“会 意”“形声”才是造字的根本方法,文字的构造主要由三条途径实现:一是直接模仿自然;二是根据意向所 指作抽象符号;三是结合两个单体文字构成新的文字。中国书法也起源于《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天地精神。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其《九势》 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摘自蔡邕《九势》)这一句话深刻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从哲学高度道出了书法艺术的辩证法则。从书法形式上分析,一件书法作品的构成包含三个要素:笔法,即点画表现;结体,即点画安排; 章 法,即多字组合。
书法的特点就在于以最简单的笔画表达书家的心意,它是 作为主体的人的意志与宇宙自然物象的结合,是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周易》的“简易”之道。 书法的魅力就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线条和结体的变化表现无限的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 “言有尽而意无穷。”
4、综述
“天人合一”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美学追求,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母体,庄子之“天人合一”思想顾名思义存在两个面:天和人。 天即天然、非人为,“牛马四足,是谓天”。蔡邕的书法美 学思想继承发展了庄子的思想,如庄子主张“莫之为而常自 然”。 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是:“与天为徒”,顾名 思义就是让人的思想、行为与天地自然的大化流行相一致, 因此,所谓“天人合一”、“与天为徒” 就是让人返本归原, 返朴归真,让人恢复其自然性的一面。中国古代书法家热恋欣赏着大自然,赋予大自然以生命。 自然与主体合为同一体,在与自然的共感中,获得一种美的 感受,这种感受与他内心深处凝炼的精神产生一种“自然的 艺术幻化”,通过书法艺术形式,把自己内心的体验与自然 精神同时消融在那种异常淡远的心境、形式之中,如同诗的 境界,畅怀、畅神、畅意。“不以目视而以神遇”,中国书法艺术,它不是以写字为目的,而其根本旨意是通过文字来 写心、写神、写意。人身心进入到一种境界,一种高玄、超 升的境界,这境界凝聚着创造者深沉的情感和创造的欲念。 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醉中国·学习经典》习近平:天人合一
作者简介:姜雁(1991.7-),性别女,籍贯山西省,职称学生,学历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