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成矿地层、构造、岩浆条件及矿化蚀变特征这几方面阐述芳村金矿矿床成矿控制作用,认为芳村矿区金矿床的成矿过程是由地槽沉积阶段及多种成矿元素初始富集于碳酸盐夹层的泥质板岩中(地层条件),经区域变质作用和褶皱作用(构造条件),使金通过离子扩散或侧分泌作用向低压扩容带-石鼓复背斜核部迁移(岩浆条件),最终成矿。
[关键词]双桥山群横涌组 剪切带 燕山期岩浆 蚀变矿化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75-1
1地层条件
芳村矿区金矿产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横涌组(Pt2h)中。据区域性地层含矿性统计资料,金在双桥山群中的平均初始丰度为2.96×10-9-6.9×10-9,其中横涌组金的丰度高达44.32×10-9,它不仅具有金、砷等多种成矿元素的偏高丰度,同时它又是一套夹不纯碳酸盐岩层的浊积岩建造,该类建造与金有密切关系。初步研究成果表明,该组为本区金矿形成的“准矿源层”,为本区形成金的工业矿体提供了矿质来源。另外,该组所夹的碳酸盐组份具较强的活动性,在区域变质及构造活动作用下易于活化改造,有利于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
2构造条件
本矿区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导致了区内金矿的形成。燕山期的历次构造运动,促成了成矿物质的迁移-聚集,围岩中低而分散的金就是在这种时断时续的迁移-聚集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另一方面,矿(床)点、矿体的产出,严格受不同时期、不同形变、不同位态构造及其组合的控制而呈规律性分布。
2.1复背斜构造:从区域看,处于东西向障公山复背斜西部倾伏端且褶轴向南西偏转部位,亦即应力集中和变异部位,对成矿有利,区域上发现的诸多矿(床)点、矿化点的均发育于该部位。这种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是受内因控制的。复背斜核部是应力最集中部位,成矿物质活化转移量亦相应较高,由于背斜脊部的引张,下部活化出来的矿质向上迁移聚集,为其后的成矿作用奠定了基础,这就是背斜核部倾伏端金矿点较集中、成群出现的原因。
2.2剪切带:本区发育有三条形变程度和规模不等的,呈右行斜列的小型剪切带。单体有顺层和小锐角切层的规律性变化,总体呈北东走向。它特殊的成因机制,使成矿物质得到了一次较明显的富集,金含量较原岩长高了近15倍,形成了所谓的“构造转生矿源岩”。从已知矿点、矿化点和矿床的展布位置以及矿体与剪切带的空间关系,可见其控矿作用是较明显的,并受其变形、变质程度制约。大背坞、芳村金矿床就是产于变形最强、变质最高、规模最大的剪切带中,而矿区内的主要矿体则发育于该带的所谓“强变形带”中。
2.3含脉剪切带:亦即剪切带中叠加了后期强烈脆性变形,以充填石英脉为特征的强变形带。其特殊的构造岩石及其组合,虽然不能说这就一定是矿体,但是矿体一定需要这种组合。这种矿体的必要条件,说明这种构造的形成已经产生成矿物质聚集的质的飞越。
2.4断裂构造:所有热液型矿床无不与断裂构造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关系,断裂活动不仅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提供热力,更主要的是它为各种成因的热液活动开辟了道路,为成矿物质的淬取创造了条件,也为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提供了场所。据大背坞-瑶里一带成矿条件资料统计,区内断裂带内样点平均含量达23.5PPb,为区域背景值的8倍左右,说明金在断裂带中得到了较大程度富集。区域性大断裂带主要控制着地热液型矿化的分布。区域金矿(床)点、矿化点呈明显的北东向带状分布,如北西侧的以兴田-石鼓(深)大断裂为主干,于其旁侧断裂上(包括芳村NE向断裂)发育有兴田坳、西程、英溪、芳村、夏家源、里王坑等矿(床)点及矿化点达13处。充分显示了不同规模的断裂对金矿化的控制作用。
3岩浆岩条件
矿区金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浅变质地层。区域上研究成果表示,部分矿物(石英)气液包体成份显示岩浆源特征(Cl-Na型),部分硫化物微量元素组合亦具岩浆成因特点,这表明燕山期岩浆活动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主要是介质)。然而岩浆活动对成矿的作用,最主要和重要的是通过岩浆侵位的热能驱动成矿流体(多源混合流体)循环,在循环过程中,热流体不断淬取围岩及先存矿化体中矿质而于有利的赋矿构造中成矿来实现的。
4蚀变矿化特征
蚀变种类是含矿热液属性的反映,蚀变强度是含矿热液活动能量的反映。本区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金属硫化物矿化均较弱,矿物组合也较简单,且多集中于强变形带内。
4.1金属硫化物矿化:与金矿化有关的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偶见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总量一般少于5%(矿石中)属贫矿化物型。就黄铁矿而言,具有找矿意义的是呈不规则脉状、团包状、细脉浸染状产出的中—细粒黄铁矿,若无毒砂及其它硫物出现,金品位一般较低。毒砂多呈不规则粗短脉状、团包状集合体发育于石英脉体边部裂隙带上或脉体外侧破碎糜棱岩中。一般情况下,毒砂矿化的出现,则预示着工业矿体出现在即,其矿化越强,金矿品位也较高,但两者只有相关关系,并无因果关系。铜、铅、锌等硫化物虽少,但与金矿化关系甚密,镜下可见它们为同世代产物,故此类矿物的出现,也预示着金矿体的出现。
4.2围岩蚀变:区内蚀变主要为硅化、绢(白)云母化、铁白云石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弱且蚀变带窄,当几种蚀变互为叠加时,金矿化亦趋变强。
参考文献
[1]余美水等.2010.芳村矿区金矿阶段性详查地质报告。江西省地矿局916地质大队.
[2]陈伯林等:1998.浅变质细碎屑岩中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岩特征及其类型划分。岩石矿物学杂志.
[关键词]双桥山群横涌组 剪切带 燕山期岩浆 蚀变矿化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75-1
1地层条件
芳村矿区金矿产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横涌组(Pt2h)中。据区域性地层含矿性统计资料,金在双桥山群中的平均初始丰度为2.96×10-9-6.9×10-9,其中横涌组金的丰度高达44.32×10-9,它不仅具有金、砷等多种成矿元素的偏高丰度,同时它又是一套夹不纯碳酸盐岩层的浊积岩建造,该类建造与金有密切关系。初步研究成果表明,该组为本区金矿形成的“准矿源层”,为本区形成金的工业矿体提供了矿质来源。另外,该组所夹的碳酸盐组份具较强的活动性,在区域变质及构造活动作用下易于活化改造,有利于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
2构造条件
本矿区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导致了区内金矿的形成。燕山期的历次构造运动,促成了成矿物质的迁移-聚集,围岩中低而分散的金就是在这种时断时续的迁移-聚集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另一方面,矿(床)点、矿体的产出,严格受不同时期、不同形变、不同位态构造及其组合的控制而呈规律性分布。
2.1复背斜构造:从区域看,处于东西向障公山复背斜西部倾伏端且褶轴向南西偏转部位,亦即应力集中和变异部位,对成矿有利,区域上发现的诸多矿(床)点、矿化点的均发育于该部位。这种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是受内因控制的。复背斜核部是应力最集中部位,成矿物质活化转移量亦相应较高,由于背斜脊部的引张,下部活化出来的矿质向上迁移聚集,为其后的成矿作用奠定了基础,这就是背斜核部倾伏端金矿点较集中、成群出现的原因。
2.2剪切带:本区发育有三条形变程度和规模不等的,呈右行斜列的小型剪切带。单体有顺层和小锐角切层的规律性变化,总体呈北东走向。它特殊的成因机制,使成矿物质得到了一次较明显的富集,金含量较原岩长高了近15倍,形成了所谓的“构造转生矿源岩”。从已知矿点、矿化点和矿床的展布位置以及矿体与剪切带的空间关系,可见其控矿作用是较明显的,并受其变形、变质程度制约。大背坞、芳村金矿床就是产于变形最强、变质最高、规模最大的剪切带中,而矿区内的主要矿体则发育于该带的所谓“强变形带”中。
2.3含脉剪切带:亦即剪切带中叠加了后期强烈脆性变形,以充填石英脉为特征的强变形带。其特殊的构造岩石及其组合,虽然不能说这就一定是矿体,但是矿体一定需要这种组合。这种矿体的必要条件,说明这种构造的形成已经产生成矿物质聚集的质的飞越。
2.4断裂构造:所有热液型矿床无不与断裂构造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关系,断裂活动不仅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提供热力,更主要的是它为各种成因的热液活动开辟了道路,为成矿物质的淬取创造了条件,也为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提供了场所。据大背坞-瑶里一带成矿条件资料统计,区内断裂带内样点平均含量达23.5PPb,为区域背景值的8倍左右,说明金在断裂带中得到了较大程度富集。区域性大断裂带主要控制着地热液型矿化的分布。区域金矿(床)点、矿化点呈明显的北东向带状分布,如北西侧的以兴田-石鼓(深)大断裂为主干,于其旁侧断裂上(包括芳村NE向断裂)发育有兴田坳、西程、英溪、芳村、夏家源、里王坑等矿(床)点及矿化点达13处。充分显示了不同规模的断裂对金矿化的控制作用。
3岩浆岩条件
矿区金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浅变质地层。区域上研究成果表示,部分矿物(石英)气液包体成份显示岩浆源特征(Cl-Na型),部分硫化物微量元素组合亦具岩浆成因特点,这表明燕山期岩浆活动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主要是介质)。然而岩浆活动对成矿的作用,最主要和重要的是通过岩浆侵位的热能驱动成矿流体(多源混合流体)循环,在循环过程中,热流体不断淬取围岩及先存矿化体中矿质而于有利的赋矿构造中成矿来实现的。
4蚀变矿化特征
蚀变种类是含矿热液属性的反映,蚀变强度是含矿热液活动能量的反映。本区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金属硫化物矿化均较弱,矿物组合也较简单,且多集中于强变形带内。
4.1金属硫化物矿化:与金矿化有关的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偶见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总量一般少于5%(矿石中)属贫矿化物型。就黄铁矿而言,具有找矿意义的是呈不规则脉状、团包状、细脉浸染状产出的中—细粒黄铁矿,若无毒砂及其它硫物出现,金品位一般较低。毒砂多呈不规则粗短脉状、团包状集合体发育于石英脉体边部裂隙带上或脉体外侧破碎糜棱岩中。一般情况下,毒砂矿化的出现,则预示着工业矿体出现在即,其矿化越强,金矿品位也较高,但两者只有相关关系,并无因果关系。铜、铅、锌等硫化物虽少,但与金矿化关系甚密,镜下可见它们为同世代产物,故此类矿物的出现,也预示着金矿体的出现。
4.2围岩蚀变:区内蚀变主要为硅化、绢(白)云母化、铁白云石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弱且蚀变带窄,当几种蚀变互为叠加时,金矿化亦趋变强。
参考文献
[1]余美水等.2010.芳村矿区金矿阶段性详查地质报告。江西省地矿局916地质大队.
[2]陈伯林等:1998.浅变质细碎屑岩中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岩特征及其类型划分。岩石矿物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