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综述了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聚合物-B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对聚合单体插层原位聚合法、聚合物溶液插层法和聚合物熔融插层法的合成原理和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评述了在建筑、污水处理、石油工程等领域中聚合物-Bt复合材料的工业应用及发展,并对今后聚合物-Bt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机 构】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辽宁抚顺 113001;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工艺部,北京 10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了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聚合物-B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对聚合单体插层原位聚合法、聚合物溶液插层法和聚合物熔融插层法的合成原理和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评述了在建筑、污水处理、石油工程等领域中聚合物-Bt复合材料的工业应用及发展,并对今后聚合物-Bt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基于多孔空心纳米球材料的理化性质,对硬模板法、喷雾法、自组装法、微乳液法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硬模板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孔径大小,选择合适的模板去除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材料的塌陷、破损;喷雾法可以实现连续操作和规模化生产,选择合适基质材料、浆液配方有利于提高纳米球的耐磨强度和反应性能;自组装法能够将构筑基元按照要求进行组装,选择合适的前体浓度、聚合物分子量有利于控制其尺寸和形态;微乳液法可以应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合成不同性质纳米球,选择合适的水/表面活性剂摩尔比、反应温度、时间有利于提高其反应性能.
就非均相Fenton机理以及目前存在的不同类型的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讨论.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非均相Fenton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概述了矿石类、污泥基类、有机金属框架(MOFs)、多孔材料,其他金属类等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未来研究重点,以期能使催化剂量化生产,并用于实际废水处理.
分析主要影响膜污染形成因素,包括进水水质、膜性质、运行条件与污泥性质,并介绍通过改善膜性质、改善污泥特性以及优化操作等方式减缓膜污染;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处理膜污染.同时探讨了目前处理方法的不足,根据改善与处理膜污染两种解决方向的优缺点,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对今后的膜污染控制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并对生物处理与工艺改进提出意见与建议.
新疆是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和加工基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有季节性特点,是一种典型的高污染、高浓度、可降解的食品工业类有机废水.而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因其具有较高的微生物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含水率低、剩余污泥量少且稳定的处理效能成为时下研究热点.但存在颗粒启动慢、易解体、反应器构型不匹配实际生产运用等问题.因此,实现AGS系统快速启动构建和稳定维持是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首先通过AGS形成假说及影响因素总结了其典型结构,之后从微观层面以高通量宏基因组学为
简要介绍了腐植酸的性质及应用,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氧化法提取褐煤腐植酸的研究进展.结合文献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究了HNO3氧化、H2O2氧化、空气热氧化和机械活化氧化的氧化机理,并对不同的氧化方法进行性能评价.最后,对现阶段氧化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思路并展望了将来氧化法提取褐煤腐植酸的研究方向.
综述了碳材料用于吸附去除水中抗生素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碳材料对水中抗生素的吸附机理,主要是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以及静电相互作用.重点介绍了传统型碳材料、新型碳材料、纳米碳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在抗生素吸附去除中的应用现状,并且比较了以上4种碳材料对水中抗生素的吸附特点,总结目前碳材料对抗生素的吸附缺陷.最后展望未来碳材料吸附去除水中抗生素的研究方向,提出未来需要关注复合材料和复合工艺对抗生素的吸附去除,充分利用组合技术的优势.
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在仪器设定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得某河道污泥中的砷含量为0.383 mg/kg;加标回收率为96.0%~102.0%;相对标准偏差为1.63%.检测方法易于操作,简单便捷,检测结果精度高,准确性好,检测成本低.
阐述了电渗析(ED)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5种常用工艺的优点、应用领域及其在不同行业领域高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ED技术及与其它技术组合在制药、食品加工、印染、煤化工和制革等高含盐废水中的应用情况,表明ED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ED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ED技术在未来高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1 年 10 月 13 日至 15 日,由中石化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组织、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主持的行业标准《立式圆筒形储罐钢制网壳顶工程技术规范》报批稿审查会在洛阳顺利召开并圆满落幕.
综述了国内外水平管、垂直管和平板式降膜式吸收器的研究现状,对吸收器传热系数、传质系数和计算模型的研究进展.发现在降膜式吸收器中,氨水溶液形成的液膜是研究重点,传热和传质的阻力主要来源于液膜一侧.分析表明,改善降膜表面,增加液膜的扰动,添加纳米材料和添加磁场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液膜的传热传质系数,进而提高吸收器的吸收性能.进一步改善计算模型,提高液膜的传热传质能力将会是吸收器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