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Osler-Weber-Rendu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全身性纤维组织发育不良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冠状动脉扩张通常伴有动脉硬化性狭窄,而很少与其他疾病相关.作者报道1例典型的HHT,患者同时并发冠状动脉的3个分枝扩张.并认为冠状动脉扩张可能是HHT临床表现的组成部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Osler-Weber-Rendu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全身性纤维组织发育不良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冠状动脉扩张通常伴有动脉硬化性狭窄,而很少与其他疾病相关.作者报道1例典型的HHT,患者同时并发冠状动脉的3个分枝扩张.并认为冠状动脉扩张可能是HHT临床表现的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尽管有人对系统性血管炎进行了免疫学及病理学研究,但其发病机理仍不很清楚.细胞因子之一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恶液质素)具有各种生物学活性,常伴有急、慢性炎症,可作为休克的外源性介质.作者在对系统性血管炎(结节性动脉周炎及Wegener肉芽肿)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系统(cytokine systems)及细胞激活的研究中,发现TNF-α基因转录增加,但肌纤维蛋白转录正常.作者还通过So
作者报道了1例严重的活动性SLE病例,其外周血中除有选择性血清IgA和IgM缺陷外,还有OKT4+(CD4+)T细胞亚群缺陷。患者为一21岁的沙特男性青年,因发热、头痛、多发性关节炎1个月入院。
氟康唑与环孢菌素的相互作用尚无报道。本文报告1例肾移植患者,应用氟康唑与环孢菌素迅速出现肾损害。患者男,54岁。患有左股部和腿部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新型隐球菌感染。曾有Kaposi肉瘤、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以及多囊肾病史,HIV阴性。由于迅速出现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于2年前曾进行紧急的完全不相匹配的尸体肾移植。
本文目的在于检测表皮因子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的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酶的作用,以及体内IL-1在EB表皮中的分布,进一步探讨EB的发病机制。作者用冷胰蛋白酶处理分离新生BALB/C小鼠皮肤的表皮细胞,置铺盖胶原的组织培养皿中培养,取其培养液制备鼠表皮因子。从手术切除色素痣的瘢痕取得皮肤标本,制备表皮提取物。然后分别测定表皮因子和表皮提取物对2例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EB(EBDR)、2例显性遗传营养
为了解UVA结合UVB(UVAB)洽疗异位性皮炎是否比单用UVB更有效,作者对30例患者进行了配对比较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24.8岁(15~40岁),平均病程20.5年(4~4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Hanifin及Ra-jka的诊断标准.随机选择病人躯干一侧照射UVAB,另一侧照射UVB,治疗前先确定UVB及UVAB的最小红斑量(MED),用低于MED的剂量照射.UVB治疗侧
作者报告1例原发性Sjogren综合征患者伴复发性多软骨炎的双侧耳部炎症、由弥漫性增殖型肾小球肾炎演变为急进型肾功能不全。患者女,48岁。1967年出现复发性腮腺肿大、不适、发热、偶有关节症状。
雅致骨突霉(apophy somyees elegans)及瓶霉(saksenaea vasiformis)为条件致病真菌,可引起人类深部感染,但临床上难以鉴定,因在常规培养中不易形成孢子。作者应用外抗原试验对此不出芽菌种获得了快速、特异的鉴定。方法是将菌经常规培养后,转入脑心肉汤,37℃培养7天灭活后,经0.45mμ过滤除去菌丝。
α-氟甲基组胺酸(α-FMH)是一种新的、不可逆的组胺酸脱羧酶抑制剂,它与组胺脱羧酶有很强的、特异性的亲合力,可抑制组胺的形成,使全血组胺含量减少,至寒冷性荨麻疹的反应降低,并能明显地防止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在寒冷中暴露数次时真皮中组胺的合成。大剂量口服或长期应用α-FMH,由于显著地减慢组胺的转化速度,从而减轻寒冷性荨麻疹的症状。
目前常规应用Fite-Faraco(FF)染色或其改良法来检测组织切片中的麻风菌,但由于治疗或自然病程所致宿主体内麻风菌的变性导致其抗酸性降低或消失,以致用FF染色查不到麻风菌。Gomori乌洛托品――银染色法(GMS)似乎可染出组织中所有的麻风菌而不论该菌的抗酸性是否丧失。对此,作者用上述二种方法对巴基斯坦、印度和塞拉利昂的前瞻性多中心联合化疗(MDT)试验中的195例病人的皮肤标本进行了检查,
很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有关,现已受到人们的重视。HIV几乎可以侵犯每个重要的器官系统,临床病谱可从无症状至见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与HIV有关的风湿性表现已被认可,对它的兴趣和重要性正在增加。更好地了解HIV有关的风湿性表现可能有助于弄清风湿病的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