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国务院出台政策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级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职业技工教育给予扶持,社会舆论对技工教育也有颇多正面报道,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对技工院校的看法有所改变。这一切共同构成了技工教育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然而,激烈的竞争也给技校带来冲击。客观来看,技工教育春天当然有教育工作者努力的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不过是躬逢盛世罢了。既然无力改变技工教育春冬季节交替的大气候,那么技校只能想方设法努力增强自身实力,打造自己特有的核心能力。
一、构建品牌战略对技工院校的意义
品牌战略是企业管理中的专业术语,笔者试图将之引入到职业教育管理中,并且对它进行重新定义:品牌战略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的竞争而精心提供高质量的能满足特定对象需求的服务,再利用该服务树立品牌形象,最终提高整体形象的一种战略,是用来参与竞争,赢得教学资源的手段。那么,构建并实施品牌战略对于技工院校有何意义呢?
1.符合教育规律、市场经济规律
技工教育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及技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加剧了技工院校的竞争,这对于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决定了技工院校在生源、师资竞争、办学经费筹集等方面将受市场机制的制约。具有良好声誉和较高知名度的高校更能吸引高质量的生源和教师,也更容易吸收社会各界的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校内资源,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在学校建设中,品牌是一面旗帜,可以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统领学校所有资源,使他们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使得学校所有资源可以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3.有利于提高抗风险能力,延长学校的生命周期
一所技工院校一旦树立了品牌形象和地位,一般不会被轻易撼动。可以说,品牌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学校的保护伞,有了它,学校就是遭遇一时的挫折或困境,也不至于被击垮,从而获得宝贵的缓冲时间,进而有效的延长学校的生命周期。
二、技工院校品牌战略的构建
1.准确定位
构建品牌战略,首要问题是如何对院校进行合理而准确的定位。品牌定位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品牌的社会定位,即对哪个层次办学,毕业学生要达到什么样水平,也就是社会的认可度。其次是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这主要体现在办学目标上,只有定位准确,树立品牌理念,才能打造职业学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2.科学的办学理念
技工院校要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引导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技工教育是面向平民及其子女的教育。我们一切工作都要从服务对象的实际出发,要坚持能力为本位,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学校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要搭建校内成才的平台,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要完善校内和校外服务功能,为每个学生就业、服务。总之学校要做强就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3.保持“双元制”特色,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1)推行“准双元制”培训,实施分层教学。要在保持“双元制”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教学创新。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分层次组织教学,因材施教,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按原“双元制”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培训,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按“准双元制”模式进行培训,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最适合的培训服务。
(2)淡化专业概念,突出“一专多能”。现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时要体现“宽基础,宽专业,复合性”的特点,第一学年淡化专业概念,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为重点,突出多技能训练;第二学年加深本专业学习,强化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达到“一专多能”,从而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就业率。
4.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的积淀,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无形力量。校园文化最核心的是价值观,其次是精神、理念,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技工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文化、是一种精神氛围,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
除此之外,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校园,做成标语挂在墙上和标语牌上,让学生耳濡目染。同时把企业的老总与人事主管请进校园,把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用人标准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共同培育企业急需的人才;让学生走进企业,通过企业体验,让学生认同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5.建设品牌专业,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确定品牌专业。技工院校应以机械加工行业所需的车,钳,铣,刨,磨,电等工种为重点专业,随着我国汽车业的发展,汽车修理和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在相当大的层面取代了传统维修和加工技术,技工院校可将数控加工和汽车维修两个专业作为品牌专业。
(2)加大专业建设投入。技工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对品牌专业在设备,场地等方面的建设给予最大的支持和投入。在仪器设备的添置方面,既要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常规设备,又要注重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的设备,切实提高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
(3)配备优秀的师资。在技工院校的中必须有“全国技术能手”“金牌教师”,但人数不多,且分布不够平衡。要继续采取选派教师到知名学校和公司学习、到国外进修等措施,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品牌专业师资队伍的理论和技能始终走在前列。
(4)创新教学方法。“菜单式”培训是深受学生和受训人员欢迎的一种一体化模块教学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将培训内容分解成初、中、高级技工,技师使用的相应教学模块,每一个培训模块有配套的设备,教材和对应的教学方法。培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学习模块,可以满足各种时间长短不一,水平参差不齐的培训需要,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三、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第一,实行校企挂钩,让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为适应当今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的需要,解决理论和实际脱节,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课教师经常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把各项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第二,招聘和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定期授课或进行现场教学,开阔教师视野,通过他们的相互交流,发挥“传、帮、带”作用,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打破理论,实习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按专业划分教研室,为理论和实习教师提高素质,发展成为“双师型”人才构建良好平台。
第四,培养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重点指导和从事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教研,负责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
四、对技工院校品牌战略的思考
学校品牌的核心是教育产业的竞争,是教育产品的竞争,其竞争力在于育人的结果。我们在构建技工院校品牌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不只给企业带来竞争,而且也给技工院校创造了竞争的环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技工院校不仅要适应社会大环境,而且要善于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发挥自身特长,树立品牌,才能使技工院校这面旗帜永远迎风飘扬。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一、构建品牌战略对技工院校的意义
品牌战略是企业管理中的专业术语,笔者试图将之引入到职业教育管理中,并且对它进行重新定义:品牌战略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的竞争而精心提供高质量的能满足特定对象需求的服务,再利用该服务树立品牌形象,最终提高整体形象的一种战略,是用来参与竞争,赢得教学资源的手段。那么,构建并实施品牌战略对于技工院校有何意义呢?
1.符合教育规律、市场经济规律
技工教育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及技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加剧了技工院校的竞争,这对于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决定了技工院校在生源、师资竞争、办学经费筹集等方面将受市场机制的制约。具有良好声誉和较高知名度的高校更能吸引高质量的生源和教师,也更容易吸收社会各界的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校内资源,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在学校建设中,品牌是一面旗帜,可以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统领学校所有资源,使他们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使得学校所有资源可以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3.有利于提高抗风险能力,延长学校的生命周期
一所技工院校一旦树立了品牌形象和地位,一般不会被轻易撼动。可以说,品牌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学校的保护伞,有了它,学校就是遭遇一时的挫折或困境,也不至于被击垮,从而获得宝贵的缓冲时间,进而有效的延长学校的生命周期。
二、技工院校品牌战略的构建
1.准确定位
构建品牌战略,首要问题是如何对院校进行合理而准确的定位。品牌定位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品牌的社会定位,即对哪个层次办学,毕业学生要达到什么样水平,也就是社会的认可度。其次是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这主要体现在办学目标上,只有定位准确,树立品牌理念,才能打造职业学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2.科学的办学理念
技工院校要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引导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技工教育是面向平民及其子女的教育。我们一切工作都要从服务对象的实际出发,要坚持能力为本位,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学校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要搭建校内成才的平台,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要完善校内和校外服务功能,为每个学生就业、服务。总之学校要做强就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3.保持“双元制”特色,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1)推行“准双元制”培训,实施分层教学。要在保持“双元制”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教学创新。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分层次组织教学,因材施教,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按原“双元制”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培训,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按“准双元制”模式进行培训,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最适合的培训服务。
(2)淡化专业概念,突出“一专多能”。现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时要体现“宽基础,宽专业,复合性”的特点,第一学年淡化专业概念,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为重点,突出多技能训练;第二学年加深本专业学习,强化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达到“一专多能”,从而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就业率。
4.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的积淀,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无形力量。校园文化最核心的是价值观,其次是精神、理念,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技工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文化、是一种精神氛围,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
除此之外,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校园,做成标语挂在墙上和标语牌上,让学生耳濡目染。同时把企业的老总与人事主管请进校园,把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用人标准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共同培育企业急需的人才;让学生走进企业,通过企业体验,让学生认同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5.建设品牌专业,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确定品牌专业。技工院校应以机械加工行业所需的车,钳,铣,刨,磨,电等工种为重点专业,随着我国汽车业的发展,汽车修理和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在相当大的层面取代了传统维修和加工技术,技工院校可将数控加工和汽车维修两个专业作为品牌专业。
(2)加大专业建设投入。技工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对品牌专业在设备,场地等方面的建设给予最大的支持和投入。在仪器设备的添置方面,既要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常规设备,又要注重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的设备,切实提高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
(3)配备优秀的师资。在技工院校的中必须有“全国技术能手”“金牌教师”,但人数不多,且分布不够平衡。要继续采取选派教师到知名学校和公司学习、到国外进修等措施,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品牌专业师资队伍的理论和技能始终走在前列。
(4)创新教学方法。“菜单式”培训是深受学生和受训人员欢迎的一种一体化模块教学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将培训内容分解成初、中、高级技工,技师使用的相应教学模块,每一个培训模块有配套的设备,教材和对应的教学方法。培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学习模块,可以满足各种时间长短不一,水平参差不齐的培训需要,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三、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第一,实行校企挂钩,让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为适应当今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的需要,解决理论和实际脱节,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课教师经常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把各项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第二,招聘和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定期授课或进行现场教学,开阔教师视野,通过他们的相互交流,发挥“传、帮、带”作用,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打破理论,实习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按专业划分教研室,为理论和实习教师提高素质,发展成为“双师型”人才构建良好平台。
第四,培养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重点指导和从事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教研,负责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
四、对技工院校品牌战略的思考
学校品牌的核心是教育产业的竞争,是教育产品的竞争,其竞争力在于育人的结果。我们在构建技工院校品牌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不只给企业带来竞争,而且也给技工院校创造了竞争的环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技工院校不仅要适应社会大环境,而且要善于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发挥自身特长,树立品牌,才能使技工院校这面旗帜永远迎风飘扬。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