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世凯是一位影响深远而又复杂的政治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曾担任过驻外使节、领兵大臣、地方督抚,军机大臣、民国总统、洪宪皇帝等职,又经历了各种重大历史事件,诸如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民初共和、帝制复辟等,其政治生涯不啻是清末民初的一部政治史。这个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重大转型,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清王朝的重臣权宦和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正式总统,袁世凯直接践履或参与了这一系列变革,在各种意义上作出了显著的业绩,堪为最重要的弄潮儿之一。然因一朝皇帝梦而声誉尽毁,这位显赫人物博得了最为人不耻的各种骂名,诸如“窃国大盗”、“卖国贼”、“一代枭雄”、“乱世奸雄”,等等。自“洪宪”以来,袁世凯无可否认的政治污点,不仅盖棺论定绑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且不可避免地累及到相关的学术研究。他曾在近代所作颇有积极意义的诸多贡献,以及为改变中国命运所作思考和探求,亦由此为人们所忽略或不屑而长期被遮蔽。
显然,袁世凯在历史上的实际地位,与其在学术上所应予以的研究和评判极不协调。这不免限制了人们对袁氏的客观了解和认识,也因此影响到对这一重要转型时代的完整把握。随着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逐步深入,这一状况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各种阐发新见,更客观全面揭示袁氏史迹的论著比肩接踵,各种学术会议亦展开了热烈讨论。然而,人们主要关注袁氏的事功,映入眼帘的成果多是彼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事迹及建树,少有从政治思想的视角深入探讨。尽管学术界已客观介述了袁氏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但在人们眼中,袁氏没有理想信仰和道德操守,仅是一个不学无术、阴狠弄权的强人和野心家而已。有鉴于此,志坤以袁氏政治思想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旨在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从更深的层次更完整客观地揭橥其面貌。就学术研究而言,这是一件颇有价值的工作,不仅可拓展和深化袁世凯研究,且对深入考察和认识中国近代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发展轨迹,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转折时期的历史演变,亦不无裨助。文章在答辩之后又经修改完善,现付梓出版(《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袁世凯政治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可说是第一部袁世凯政治思想研究的专题著作。
应该说,就展现近代中国大变革的历史而言,该著选择了一个宏阔而又深刻的视角。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民族灾难的加深,中国开始了几千年来的一大变局。经过洋务新政和戊戌变法,以及维新思想的导引,由器物技术层面转向了政治制度方面的诉求。以救亡为内核的政治革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全面展开,各种政治近代化方案竟相问世,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变革。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启动,而走向政治近代化则是最关紧要的时代主题,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无不提出自己的设想。从清末到民初,中国进入了重要的政治转型时期,由传统走向近代,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向。在朝鲜崭露头角的袁世凯,因缘时会,以开明官僚的形象投入了这场历史大变革,其地位愈益显著,至民初终成为举足轻重的中心要角。深入探讨袁世凯的思想及活动,无疑是了解这一转型过程的一把重要钥匙。思想是行为的前导,袁世凯所展现的政治理念,更深刻地反映了他的种种政治作为,也由此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政治转型过程中各种事件的思想动因。该著论述袁世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政治思想,对其新旧交混、驳杂纷呈的各种观念意识条分缕析,作了详实的疏理,由此揭示了这一时期政治转型的概貌。
由大局切入个体,窥一斑而见全豹,该著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这一颇有意义的课题。正是从这种宏阔的视角,作者全面探讨了袁世凯的政治思想,包括变革思想、君主立宪思想、总统专权思想、洪宪帝制思想、法制思想、政治权谋、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用人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折射了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的重大事件,并反映了袁氏在这一在变局中的个人特征。在这个独特的视角中,就对袁氏个人评判而言,则颇具新意而又恰如其分,该著标题便预定了这一客观剖析的尺寸。无须置疑,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潮流而帝制自为,以及其他某些思想,并非近代政治转型过程的主导倾向。但是,袁氏各种思想正体现了清末民初政治转型演变的脉络,完整地显示了这一过程,正是从这一意义上,其思想是“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这种“曲折”反映,对于全面了解近代政治暨思想史不可或缺,它是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忽视这一环节,不作系统扎实的深入研究,将难以客观准确把握近代政治转型的全貌。显然,该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不仅填补了这一研究缺失,且别具一格“曲折”反映了它所揭示的重大论题。
循着这一立意广远的思路,该著对袁氏政治思想作了较为深入的论析,不仅理清了脉络,且作了不少富有新意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该著探讨了袁氏思想变化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潮起伏的关系,尤其是剖析了这一变化中的特点。尽管袁世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治倾向、思想主张和行为方式,作者从这些纷繁复杂,甚至前后矛盾、新旧杂糅的现象中,剥离出稳定不变的基本思想。认为,袁氏政治思想建立在强国思想、伦常思想、专权思想基础之上,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现实功利色彩。其政治思想的主体,根据形势不断变化,由变革、虚君立宪到总统专权,最后为洪宪帝制思想。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贯穿着实现国家富强和建立个人功业的追求。又如,通过较为详实的剖析,该著对“洪宪帝制”的政体构想作了颇有见地的探讨,提出了新的看法。该著认为,袁世凯所要实行的政体,是具有开明专制特征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度,既不同于清末新政时期主张的具有权臣专权特征的虚君立宪制度,也不同于一般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更不是封建君主专制。再如,通过全面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袁世凯政治思想的演变轨迹,恰好吻合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历程。袁世凯政治思想中既现代又传统、既激进又保守,既民主又专制、既集权又分治的特质,正好反映了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性、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富有创见的探析,深刻揭示了袁世凯政治思想的内涵,在此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除外,在其他方面亦有值得肯定之处。例如,作者注重将思想解析与其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而不是专注于袁氏的只言片语。袁世凯不是著書立说的学问家,作为一个握有实权的政治人物,其政治思想不是体现在书本中,而是产生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之中。从其政治实践中挖掘其思想,可以更确切把握其内涵和变化底蕴,无疑是一种可取的研究方法。该著还有其他种种优点,诸如逻辑明晰、文笔优美等等,均体现了该著所具有的特点。无疑,不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历史普及的角度,这是一部值得关注的著作。
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袁世凯研究的深化仍存在诸多制约,不仅在理论认识和史实评判等问题上仍存在需要切磋的敏感之处,且在资料整理方面亦显得滞后,选题无疑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勇气。作者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却没有放弃自己所主攻的历史专业,始终坚持教学与研究,不断培育和训练自己的学术思维。该著所阐发的宏阔意境,所显示的深邃思考,以及挥洒自如的语言风格,正反映了作者在这方面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毋庸讳言,作为袁氏政治思想的拓荒之作,该著仍有种种不足,如某些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某些地方尚须进一步斟酌和充实,论述的幅度还可更充分展开,资料文献亦有待拓展范围和深入挖掘,等等。然作者已就袁氏政治思想搭建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提出了启人思考和堪可讨论的话题,为此打下了重要基础,相信经过继续努力,可将这一有意义的研究推向深入。
显然,袁世凯在历史上的实际地位,与其在学术上所应予以的研究和评判极不协调。这不免限制了人们对袁氏的客观了解和认识,也因此影响到对这一重要转型时代的完整把握。随着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逐步深入,这一状况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各种阐发新见,更客观全面揭示袁氏史迹的论著比肩接踵,各种学术会议亦展开了热烈讨论。然而,人们主要关注袁氏的事功,映入眼帘的成果多是彼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事迹及建树,少有从政治思想的视角深入探讨。尽管学术界已客观介述了袁氏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但在人们眼中,袁氏没有理想信仰和道德操守,仅是一个不学无术、阴狠弄权的强人和野心家而已。有鉴于此,志坤以袁氏政治思想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旨在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从更深的层次更完整客观地揭橥其面貌。就学术研究而言,这是一件颇有价值的工作,不仅可拓展和深化袁世凯研究,且对深入考察和认识中国近代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发展轨迹,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转折时期的历史演变,亦不无裨助。文章在答辩之后又经修改完善,现付梓出版(《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袁世凯政治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可说是第一部袁世凯政治思想研究的专题著作。
应该说,就展现近代中国大变革的历史而言,该著选择了一个宏阔而又深刻的视角。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民族灾难的加深,中国开始了几千年来的一大变局。经过洋务新政和戊戌变法,以及维新思想的导引,由器物技术层面转向了政治制度方面的诉求。以救亡为内核的政治革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全面展开,各种政治近代化方案竟相问世,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变革。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启动,而走向政治近代化则是最关紧要的时代主题,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无不提出自己的设想。从清末到民初,中国进入了重要的政治转型时期,由传统走向近代,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向。在朝鲜崭露头角的袁世凯,因缘时会,以开明官僚的形象投入了这场历史大变革,其地位愈益显著,至民初终成为举足轻重的中心要角。深入探讨袁世凯的思想及活动,无疑是了解这一转型过程的一把重要钥匙。思想是行为的前导,袁世凯所展现的政治理念,更深刻地反映了他的种种政治作为,也由此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政治转型过程中各种事件的思想动因。该著论述袁世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政治思想,对其新旧交混、驳杂纷呈的各种观念意识条分缕析,作了详实的疏理,由此揭示了这一时期政治转型的概貌。
由大局切入个体,窥一斑而见全豹,该著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这一颇有意义的课题。正是从这种宏阔的视角,作者全面探讨了袁世凯的政治思想,包括变革思想、君主立宪思想、总统专权思想、洪宪帝制思想、法制思想、政治权谋、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用人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折射了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的重大事件,并反映了袁氏在这一在变局中的个人特征。在这个独特的视角中,就对袁氏个人评判而言,则颇具新意而又恰如其分,该著标题便预定了这一客观剖析的尺寸。无须置疑,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潮流而帝制自为,以及其他某些思想,并非近代政治转型过程的主导倾向。但是,袁氏各种思想正体现了清末民初政治转型演变的脉络,完整地显示了这一过程,正是从这一意义上,其思想是“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这种“曲折”反映,对于全面了解近代政治暨思想史不可或缺,它是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忽视这一环节,不作系统扎实的深入研究,将难以客观准确把握近代政治转型的全貌。显然,该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不仅填补了这一研究缺失,且别具一格“曲折”反映了它所揭示的重大论题。
循着这一立意广远的思路,该著对袁氏政治思想作了较为深入的论析,不仅理清了脉络,且作了不少富有新意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该著探讨了袁氏思想变化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潮起伏的关系,尤其是剖析了这一变化中的特点。尽管袁世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治倾向、思想主张和行为方式,作者从这些纷繁复杂,甚至前后矛盾、新旧杂糅的现象中,剥离出稳定不变的基本思想。认为,袁氏政治思想建立在强国思想、伦常思想、专权思想基础之上,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现实功利色彩。其政治思想的主体,根据形势不断变化,由变革、虚君立宪到总统专权,最后为洪宪帝制思想。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贯穿着实现国家富强和建立个人功业的追求。又如,通过较为详实的剖析,该著对“洪宪帝制”的政体构想作了颇有见地的探讨,提出了新的看法。该著认为,袁世凯所要实行的政体,是具有开明专制特征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度,既不同于清末新政时期主张的具有权臣专权特征的虚君立宪制度,也不同于一般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更不是封建君主专制。再如,通过全面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袁世凯政治思想的演变轨迹,恰好吻合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历程。袁世凯政治思想中既现代又传统、既激进又保守,既民主又专制、既集权又分治的特质,正好反映了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性、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富有创见的探析,深刻揭示了袁世凯政治思想的内涵,在此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除外,在其他方面亦有值得肯定之处。例如,作者注重将思想解析与其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而不是专注于袁氏的只言片语。袁世凯不是著書立说的学问家,作为一个握有实权的政治人物,其政治思想不是体现在书本中,而是产生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之中。从其政治实践中挖掘其思想,可以更确切把握其内涵和变化底蕴,无疑是一种可取的研究方法。该著还有其他种种优点,诸如逻辑明晰、文笔优美等等,均体现了该著所具有的特点。无疑,不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历史普及的角度,这是一部值得关注的著作。
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袁世凯研究的深化仍存在诸多制约,不仅在理论认识和史实评判等问题上仍存在需要切磋的敏感之处,且在资料整理方面亦显得滞后,选题无疑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勇气。作者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却没有放弃自己所主攻的历史专业,始终坚持教学与研究,不断培育和训练自己的学术思维。该著所阐发的宏阔意境,所显示的深邃思考,以及挥洒自如的语言风格,正反映了作者在这方面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毋庸讳言,作为袁氏政治思想的拓荒之作,该著仍有种种不足,如某些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某些地方尚须进一步斟酌和充实,论述的幅度还可更充分展开,资料文献亦有待拓展范围和深入挖掘,等等。然作者已就袁氏政治思想搭建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提出了启人思考和堪可讨论的话题,为此打下了重要基础,相信经过继续努力,可将这一有意义的研究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