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政治思想研究的新进展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Rea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世凯是一位影响深远而又复杂的政治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曾担任过驻外使节、领兵大臣、地方督抚,军机大臣、民国总统、洪宪皇帝等职,又经历了各种重大历史事件,诸如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民初共和、帝制复辟等,其政治生涯不啻是清末民初的一部政治史。这个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重大转型,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清王朝的重臣权宦和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正式总统,袁世凯直接践履或参与了这一系列变革,在各种意义上作出了显著的业绩,堪为最重要的弄潮儿之一。然因一朝皇帝梦而声誉尽毁,这位显赫人物博得了最为人不耻的各种骂名,诸如“窃国大盗”、“卖国贼”、“一代枭雄”、“乱世奸雄”,等等。自“洪宪”以来,袁世凯无可否认的政治污点,不仅盖棺论定绑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且不可避免地累及到相关的学术研究。他曾在近代所作颇有积极意义的诸多贡献,以及为改变中国命运所作思考和探求,亦由此为人们所忽略或不屑而长期被遮蔽。
  显然,袁世凯在历史上的实际地位,与其在学术上所应予以的研究和评判极不协调。这不免限制了人们对袁氏的客观了解和认识,也因此影响到对这一重要转型时代的完整把握。随着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逐步深入,这一状况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各种阐发新见,更客观全面揭示袁氏史迹的论著比肩接踵,各种学术会议亦展开了热烈讨论。然而,人们主要关注袁氏的事功,映入眼帘的成果多是彼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事迹及建树,少有从政治思想的视角深入探讨。尽管学术界已客观介述了袁氏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但在人们眼中,袁氏没有理想信仰和道德操守,仅是一个不学无术、阴狠弄权的强人和野心家而已。有鉴于此,志坤以袁氏政治思想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旨在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从更深的层次更完整客观地揭橥其面貌。就学术研究而言,这是一件颇有价值的工作,不仅可拓展和深化袁世凯研究,且对深入考察和认识中国近代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发展轨迹,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转折时期的历史演变,亦不无裨助。文章在答辩之后又经修改完善,现付梓出版(《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袁世凯政治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可说是第一部袁世凯政治思想研究的专题著作。
  应该说,就展现近代中国大变革的历史而言,该著选择了一个宏阔而又深刻的视角。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民族灾难的加深,中国开始了几千年来的一大变局。经过洋务新政和戊戌变法,以及维新思想的导引,由器物技术层面转向了政治制度方面的诉求。以救亡为内核的政治革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全面展开,各种政治近代化方案竟相问世,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变革。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启动,而走向政治近代化则是最关紧要的时代主题,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无不提出自己的设想。从清末到民初,中国进入了重要的政治转型时期,由传统走向近代,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向。在朝鲜崭露头角的袁世凯,因缘时会,以开明官僚的形象投入了这场历史大变革,其地位愈益显著,至民初终成为举足轻重的中心要角。深入探讨袁世凯的思想及活动,无疑是了解这一转型过程的一把重要钥匙。思想是行为的前导,袁世凯所展现的政治理念,更深刻地反映了他的种种政治作为,也由此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政治转型过程中各种事件的思想动因。该著论述袁世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政治思想,对其新旧交混、驳杂纷呈的各种观念意识条分缕析,作了详实的疏理,由此揭示了这一时期政治转型的概貌。
  由大局切入个体,窥一斑而见全豹,该著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这一颇有意义的课题。正是从这种宏阔的视角,作者全面探讨了袁世凯的政治思想,包括变革思想、君主立宪思想、总统专权思想、洪宪帝制思想、法制思想、政治权谋、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用人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折射了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的重大事件,并反映了袁氏在这一在变局中的个人特征。在这个独特的视角中,就对袁氏个人评判而言,则颇具新意而又恰如其分,该著标题便预定了这一客观剖析的尺寸。无须置疑,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潮流而帝制自为,以及其他某些思想,并非近代政治转型过程的主导倾向。但是,袁氏各种思想正体现了清末民初政治转型演变的脉络,完整地显示了这一过程,正是从这一意义上,其思想是“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这种“曲折”反映,对于全面了解近代政治暨思想史不可或缺,它是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忽视这一环节,不作系统扎实的深入研究,将难以客观准确把握近代政治转型的全貌。显然,该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不仅填补了这一研究缺失,且别具一格“曲折”反映了它所揭示的重大论题。
  循着这一立意广远的思路,该著对袁氏政治思想作了较为深入的论析,不仅理清了脉络,且作了不少富有新意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该著探讨了袁氏思想变化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潮起伏的关系,尤其是剖析了这一变化中的特点。尽管袁世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治倾向、思想主张和行为方式,作者从这些纷繁复杂,甚至前后矛盾、新旧杂糅的现象中,剥离出稳定不变的基本思想。认为,袁氏政治思想建立在强国思想、伦常思想、专权思想基础之上,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现实功利色彩。其政治思想的主体,根据形势不断变化,由变革、虚君立宪到总统专权,最后为洪宪帝制思想。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贯穿着实现国家富强和建立个人功业的追求。又如,通过较为详实的剖析,该著对“洪宪帝制”的政体构想作了颇有见地的探讨,提出了新的看法。该著认为,袁世凯所要实行的政体,是具有开明专制特征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度,既不同于清末新政时期主张的具有权臣专权特征的虚君立宪制度,也不同于一般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更不是封建君主专制。再如,通过全面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袁世凯政治思想的演变轨迹,恰好吻合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历程。袁世凯政治思想中既现代又传统、既激进又保守,既民主又专制、既集权又分治的特质,正好反映了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性、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富有创见的探析,深刻揭示了袁世凯政治思想的内涵,在此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除外,在其他方面亦有值得肯定之处。例如,作者注重将思想解析与其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而不是专注于袁氏的只言片语。袁世凯不是著書立说的学问家,作为一个握有实权的政治人物,其政治思想不是体现在书本中,而是产生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之中。从其政治实践中挖掘其思想,可以更确切把握其内涵和变化底蕴,无疑是一种可取的研究方法。该著还有其他种种优点,诸如逻辑明晰、文笔优美等等,均体现了该著所具有的特点。无疑,不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历史普及的角度,这是一部值得关注的著作。
  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袁世凯研究的深化仍存在诸多制约,不仅在理论认识和史实评判等问题上仍存在需要切磋的敏感之处,且在资料整理方面亦显得滞后,选题无疑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勇气。作者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却没有放弃自己所主攻的历史专业,始终坚持教学与研究,不断培育和训练自己的学术思维。该著所阐发的宏阔意境,所显示的深邃思考,以及挥洒自如的语言风格,正反映了作者在这方面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毋庸讳言,作为袁氏政治思想的拓荒之作,该著仍有种种不足,如某些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某些地方尚须进一步斟酌和充实,论述的幅度还可更充分展开,资料文献亦有待拓展范围和深入挖掘,等等。然作者已就袁氏政治思想搭建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提出了启人思考和堪可讨论的话题,为此打下了重要基础,相信经过继续努力,可将这一有意义的研究推向深入。
其他文献
徐州汉代陶俑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陶俑是古代丧葬的冥器之一,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中说:“今京师贵戚,郡县紊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多埋珍宝、偶人、车马。”《说文通训定声》俑宇注说:“偶,相人也,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后汉书·朱穆传》注也说:“偶人,明器之属也”,可见,“偶人”就是古时用作陪葬的象征人形的“俑”。故《孟子》记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
期刊
万物易取,一磬难得,先有磬,后有编钟。“磬”自古就与“德”相贯通。中国在石器时代就有了“磬”,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磬”自商周以来,始终是至高无尚的礼乐之器,是国家、帝王、贵族、土大夫、文人骚客们最为崇尚的德馨之器。  一、“磐”:乐之首器  为了更加深层地认识“磬”,我特意赶到上海博物馆,去看展出的西周古磬,当时恰逢上博成立六十周年,陕西省博物院提供了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玉器、磬等
期刊
追溯我与绘画的元记忆,时常会唤起潜藏于内心深处的一种带有原始性的偶发冲动。我最开始学习绘画是在初中三年级时,先是学习传统素描。其实当时并不喜欢,也不愿意去理解所谓的“宁方勿圆”,而是更愿意去“瞎画”,甚至是摧毁掉已经画完的“刻板的素描”,得到一种杂糅着乱七八糟的画面。这种杂糅和脑海里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让我很过瘾,从而体会到原来绘画是件很有趣的事,有趣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写生,而是一种写生之外的“编
期刊
坐看江上月,身影水中花。在扬子江下游,宽阔的金陵古城区内,有一座江水冲击而成的自然滩涂平原,名曰:江心洲。洲上树木葱郁,风景秀丽,农田瓦舍散落其间,入其景则有流连忘返之感。金陵画家沈维才的“品月轩”就安落在这江心洲竹林掩映之中。  沈维才,金陵画家,少时习画,兼攻书文。曾读工艺,而后转攻中国画,在江苏美术学院深造后,画艺大进,已成形貌。去年清明前后同游江南,约我去洲中画舍小坐,夫妻皆事丹青,楼上楼
期刊
些许年前的一天,留有一撮白胡的画家沈维才走进我的视野。因性情相近、钟爱相邻,由初时的偶有把酒言欢,到不时的长谈古今,渐次发展为常常一边观其挥毫泼墨,一边与其奉茶说天,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维才早年得金陵四大画家之一胡国仁真传,后喝了几年中央美院的高级墨水,在江河山川的游历中又添了许多灵性与悟道,画作在画界评价颇高。留有一撮黑胡的书法家祁斌曾有一文,不妨摘录一段:沈维才善画喜书,常有左书右画之美誉
期刊
第一开 长干一枝  释文:清趣初消受,寒宵月满园。一贫从到骨,太寂敢招魂。句冷辞烟火,肠枯断菜根。何人知此意,欲笑且声吞。清湘大涤子一枝闭門语。  第二开 丛霄游赏  释文:鸡鸣月未落,钟散寒潮清。结伴丛雷游,问舟秋水行。江空塔孤见,树开峰远晴。幽意一林静,起我长松情。与友人游丛雷作画,大涤子。  第三开 峭壁窥月  释文:四壁窥山月,墙崩老树支。酒人催翰去,骚客恶书迟。烧竹馀新笋,餐松忆旧枝。斯
期刊
摘 要: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的教育提出很多新观点,它的代表人物提出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经典观点,阐述它对今天我们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思想;教学;启示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背景  人文主义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它对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了关于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权力对国家体育现状的影响和在体育教学中的运行现状分析,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权力对现代体育带来的影响,为体育与权力、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创新提供一种思考的路径。  关键词:体育;体育教学;权力  1.权力的定义  自古至今,中外学者对权力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什么是权力?马克斯·韦伯将权力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会活动中,甚至是在不顾其他参与这种行动的人进行抵抗的情况下实现自
期刊
摘 要:《春宴》是安妮宝贝发表于2011年的作品,时间是这部作品的重要书写对象之一。笔者拟从时间与死亡,时间与流浪两个方面来分析时间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并得出生命个体在时间中走向虚无的最终命运。  关键词:春宴;时间;死亡;流浪  时间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的一生是同时间抗争的一生,同时也是被时间湮没的一生,正如博尔赫斯所说“假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时间的话,那么我们相信,我们就会知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基层部队行政消耗性开支管理特点与要求出发,提出采取完善保障标准、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集中采购力度和细化公务卡结算方式等措施,提高行政消耗性开支管控能力。  关键词:部队行政;消耗性开支;管控方式  行政消耗性开支,是指各级机关在日常办公、行政管理、公务活动等所必需的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会议集训、公务接待、差旅、邮政电讯、办公设备购置与维修、办公杂支、车辆维修与油料消耗等。行政消耗性开支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