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将如何迎接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之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篇
在去年12月10日荷兰海牙第七次中欧峰会上,无论欧盟轮值主席、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还是欧盟外交负责人索拉纳都对媒体表示了相同的意思:解禁不会立即实现,明年上半年内解决是最可能的时间表,欧盟将为此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日的积极干预,欧盟成员国之间就是否对华解禁仍然存在巨大分歧,原计划2005年6月份就对华解禁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构想可能无望,但欧盟正继续就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有关问题与美国展开积极对话。尽管面对美国的反对,欧盟还是一直向着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目标努力。
这也许预示着横亘在中欧之间形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最后一道壁垒的消弭,也预示着中、俄、欧盟军品贸易三角关系的即将形成和中国武器进口多元化的开始。中国已经打开欧盟对华军售的突破口,中俄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将何去何从,中国未来的军事采购将于何处立足?这正是本文力图给出答案的问题和确切思考方向。
EADS旗下的空中客车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现役飞机已经有270多架。图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拥有的A-340宽体远程客机
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不会阻挡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前进步伐
欧洲国家一向关注中国的武器对外采购活动。1989年西方国家对华武器禁运之前,欧洲国家一度与中国建立了“蜜月”式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如著名的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公司曾经与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但是由于1989年欧洲国家迫随美国在经济上制裁中国军事上实行武器禁运的政策,这种刚刚开始的密切交流就戛然而止了。此后,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几乎只能从俄罗斯一个国家进口国防现代化所必需的军事技术装备。按照西方的统计,中国从1999年武器进口持续增长,2001年增长率更是达到44%,中国成为1997—2001年间全球第二大武器接受国和2001年度第一大武器接受国。今天,欧盟谋求获得中国庞大的军事订货中的相应份额,并打破俄罗斯的垄断地位,其经济目的占主要原因。可以预见,随着欧盟解除对华禁运,欧盟国家与俄罗斯竞争中国武器采购市场的格局即将形成。
长期以来,俄罗斯是中国进口军备的惟一来源,由于缺乏其他国家与其进行有效竞争,导致俄罗斯在中国军火采购市场中独霸15年。因此,中国缺乏俄罗斯以外的可供采购选择的比较对象,乃至使得中国与俄罗斯进行讨价还价的空间极其有限,中国只能从俄罗斯总参谋部开列的允许对华销售的武器清单中选择。中俄两国间的许多大宗军售项目都被西方认为是不合理不公平的高价交易。如果欧盟解除对华禁运,这种情况将会结束。
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意味着中国武器进口渠道以及武器类型多元化的开始,——俄罗斯将不得不面临同法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颇具军售实力的国家的全面竞争。欧洲国家的军火销售企业优势明显,它们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先进,多为规模巨大的跨国集团。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EADS)(注1)一直渴望同中国开展密切合作,其他诸如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法国达索公司、欧洲战斗机国际公司、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以及意大利的阿古斯塔飞机制造公司等企业也都“蠢蠢欲动”。作为世界军火市场上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的强劲竞争对手,它们进入中国军火采购市场将使中方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从此,以前那种无奈的、价格极不合理的军火交易(在众多军火贸易的竞争对手面前,俄罗斯想必不会再抛出类似于“每架苏-30MKK战机5 000万美元、每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8亿美元”的超值报价)将会消失;俄方内部不同军工集团间的激烈的、无序的利益角逐将趋于合理和有序,中俄之间的某些军事技术合作项目将不再因之受到影响(注2)。
最后,俄罗斯必将改善其对华军售的售后服务。而此前,俄罗斯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堪称是典型的缺乏售后服务意识的国家。显然,面对欧洲国家的强势冲击,为保住在华的军售优势,俄罗斯会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售后服务品质。
中国由俄进口的S-300及“道尔”-M1构成了亚洲最强大的防空导弹系统
《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的中国98式主战坦克最新改进型,它是中国坦克设计的一大突破,其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等关键性能都有很大提高,完全超越了原有苏式体系
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不会替代中俄军事技术合作
2003年下半年,欧盟即将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消息传出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是否会延续下去的问题成为中俄两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国内的某些媒体认为,“中国的对外军事采购再也不用依赖俄罗斯了”、“俄罗斯给什么我们只能买什么的时代结束了”。就在俄罗斯国内爆炒“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将使俄罗斯失去中国市场”的时候,同年12月,莫斯科,中俄两国军事技术合作混委会召开联席会议。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率团参加了会议。中俄两国总结了双方军事技术合作的成果,就未来的合作交换了意见,确定了双方优先合作的方向。会议结束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与普京总统通电话。胡锦涛主席指出: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普京总统也认为: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混委会莫斯科会议对于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俄两国领导人的表态说明:即便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这次使中俄双方增信释疑的重要会议对于中俄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双方认为中俄两国经过多年摸索,以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混委会为核心,已经形成一整套稳定的军事技术合作模式,两国已经互为对方最重要的军事技术合作伙伴。目前,中国是俄罗斯武器出口的第一大客户,其武器进口的90%来自俄罗斯。2003年,中国在俄罗斯的军火采购额已经占到俄罗斯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出口总额的40%。长期的军事技术合作,使两国彼此间已形成某种依赖。
此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政治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军事价值。我们虽然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持乐观态度,但也应该看到,即使欧盟解除禁令,中欧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依然会受制于欧盟的《欧盟关于武器出口的行为准则》和其他相关的对外军售法规。欧盟国家定期开会讨论,制定统一的对外军售清单,以防止将真正核心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武器(也正是中国急需的军事技术)出售给非盟友国家。即便欧盟最终解除了对华武器禁运,那些反对解禁的势力还会利用定期讨论制定对华军售清单的机会反对将敏感的高端武器销往中国。另外,欧盟内部要求将解禁与中国人权状况挂钩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可以想象,欧盟绝不会像俄罗斯那样,把某些高精尖的军事装备与技术(例如新型攻击型核潜艇和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上的核心技术)卖给中国。我们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SS—N一22“晒斑”反舰导弹
美国和日本也是不能忽略的角色。他们会利用各种途径干预欧盟的对华武器销售。例如,日本政府3月5日决定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G8首脑会议上提出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问题,这清楚地表明日本将与反对解除禁运的美国采取共同步调,并抓住一切机会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运。2004年,美国利用《瓦森纳安排》(注3)和其他军控机制迫使欧盟的新成员捷克取消向中国销售10套“维拉”雷达系统。况且,欧盟国家的许多武器都含有美国的技术成分。美国政府很轻易就能以对华销售的武器中包含美国的“尖端军事技术”(美国几乎参与了欧洲国家所有著名武器装备的研发,依照美国的法律,凡是参与美国军事科研项目的外国公司不能与美国的禁运对象开展军事技术合作)为由,要求欧盟国家冻结对华军火贸易,就如同2000年美国勒令以色列冻结对华销售“费尔康”预警飞机一样。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海局势波澜不断。陈水扁明确了2006年修改“宪法”和2008年实施新“宪法”的法理“台独”时间表。中国人大3月14日通过的《反国家分裂法》明确了对台问题的底线;如果台湾敢于宣布“独立”,我们必然要使用非和平手段解决!一旦台海地区战端开启,美国与日本必定介入其中,美日必然会向对华出售武器的国家施加强大的压力,欧盟恐将停止对华武器销售。届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必将凸显。显然,中国能否继续保持并扩大中俄间的军事技术合作,是中国面对外部强敌的关键因素,而俄罗斯则可能将是台海爆发危机时惟一能够同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合作的国家。回首1996年3月,我军进行军事演习,美国的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开进了台湾海峡进行威慑。中国海军因此下决心从俄罗斯购买被称作“航母杀手”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注4)。在台海局势紧张时,由现代级驱逐舰将与弹道导弹、苏—30MKK战斗机、歼轰—7战斗轰炸机、基洛级和宋级常规动力潜艇以及新型的攻击型核潜艇组成的多平台、全方位、远程精确打击系统,对外来干涉力量构成巨大的威慑。
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中国更应加强重大军事装备的国产化
从单纯的技术角度衡量,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武器装备各有千秋,都是世界军火市场广受好评的产品。
下表比较揭示出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军事装备不同的设计理念。俄罗斯常规军事装备的设计理念立足于三点:打大仗、打恶仗、便于大多数人使用;而欧洲国家的军事装备设计理念主要立足于应对中低烈度的武装冲突和特种作战,并确保后续的技术升级能力。中国作为一个尚有台湾“孤悬海外”,而且始终被美国视为潜在的实力相当的战略竞争对手的大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必须着眼于迎接各种波诡云谲的挑战,包括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因此,引进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具有不同设计理念的军事技术符合中国现实的安全诉求。
考虑我国未来可能应对的战争形态,我们更要加强我国重大军事装备的国产化。我们无法通过采购来实现军队装备的现代化。近20年来,我们应该对引进的军事装备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系统考察其厚薄得失。正如我国某著名武器专家所言:“引进技术落后的装备是一种损失,引进技术过于超前的装备也是一种损失。”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大装备的国产化水平是一个直接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的问题,也是评判一个国家是否成长为当今世界性大国的重要标志。
客观地说,一部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消化吸收苏联——俄罗斯技术的历史。今天的中国国防工业,不仅已经全面掌握了苏式武器装备的制造技术,而且还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正如简氏防务评论报道的那样:DF-31型洲际弹道导弹(ICBM)系统的多用途可重部署运载工具(MRV)、DF-15型短程弹道导弹(SRBM)系统的GPS制导系统、DF-21型中程弹道导弹系统(MRBM)的雷达末端制导系统等等,都实现了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与中国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到2001年年底,中国已经能够生产歼-11战斗机(俄罗斯苏-27SK战斗机的改进型)的绝大部分零部件,只有发动机、雷达和部分航空电子设备依然要从俄罗斯进口;由于发动机技术上的突破,歼-10和歼-11战斗机的国产化率从过去的70%或者75%上升到90%甚至更高。这实际上证明了中国已经有能力独立地制造第四代战斗机。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重大军事装备国产化是我国发展军事工业的必由之路——“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发展道路。引进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与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日本“一号机引进,二号机生产,三号机出口”的重大装备国产化模式值得中国研究与借鉴。
解放军向外展示的二炮部队部分装备,由近及远分别为DF-21、DF-11和DF-15,其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航空工业在引进su-27系列战机后发展迅速,图为su-27战斗机修理厂
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中国应该注意的三个关键
关键之一:中国军事装备的引进应该是着眼于解决台海可能爆发的战争。是否适合于台海作战,是否有利于遏阻美日等国的介入,应该是我们选购武器的基准。鉴于台海问题的复杂性与严峻性,中国必须做好与外部强敌交锋的心理与军事准备。如前所证,中国在目前阶段最可靠最稳定的对外军事采购渠道依然是俄罗斯。
关键之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必须着眼于以俄罗斯为主,欧洲国家为必要补充的对外军事采购战略。在战略性武器、雷达预警系统、信息化技术以及大型舰船、战机、战车等常规武器的大宗采购或联合研发上,中国依旧离不开俄罗斯的鼎力支持。未来欧洲国家只可能首先解禁过去被视为可军民两用的对华敏感技术,例如卫星定位系统、电子通讯设备、第四代直升机生产线以及新一代的涡轮发动机等等。这就足以促使俄罗斯在对华军售上采取更积极的态度。
关键之三:中国今后的军事技术合作应该是着眼于技术引进、联合研发。印度的某些做法很值得中国借鉴。尽管国际社会一直认为俄罗斯向印度出售的武器要比卖给中国的在技术上至少领先10年,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在买进一种俄罗斯武器系统的同时,总是要求与俄方联合研发与该系统相关的升级换代产品,比如“布拉莫斯”式超音速巡航导弹项目。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获取俄方的军事技术。初步统计,现在技术转让和合作研发大约占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30%,中国有望经过几年的努力将这一比例提高到70%。
总之,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对中国对外军事采购意义深远,欧盟从自身利益出发,迟早是要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但欧美关系,正处于伊拉克战争之后的修补磨合阶段,期待欧盟完全漠视盟友美国高度关切的态度,同时不顾另一个经济伙伴日本的强烈感受,而在短期内做出对华军售解禁的决策,是相当困难的。对此,中国方面要有清醒的认识,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期待过高。
本刊下期将对未来欧盟解禁后可能售华的武器装备及技术进行盘点以求给读者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
注1: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EADS)是一个横跨欧洲的巨型航空航天和军工集团,同时成为世界第3大航空航天和防务集团。公司2003年营业额达301亿欧元,拥有员工近10.9万人。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集团成员包括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Airbus)、世界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商欧洲直升机公司,以及合资拥有的世界第二大导弹制造商MBDA公司。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是欧洲战斗机联合体(Eurofighter)的主要合作伙伴,还是阿利亚娜号运载火箭的主要合同商,并且正在开发A400M军用运输机。该公司同时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最大的工业合作伙伴。
注2:2002年1月,中国继购进两艘现代级956E型导弹驱逐舰之后,又开出追购两艘同级新改进型(956EM)的订单,并表达了继续由已为中方建造了两艘同类舰艇的俄罗斯北方造船厂负责此项业务的意向。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俄罗斯波罗的海造船厂通过黑幕交易抢走了这份订单。后虽经中方多次交涉和俄罗斯政府的干预,最终确认北方造船厂为总承包商,波罗的海造船厂为分承包商,但是两个厂家之间仍然龃龉不断。同类事件也出现在中国战机采购项目中: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也因与俄航空军工联合体争夺对华销售苏—30MKK战机的订单而将俄联邦政府告上法庭,致使对华销售的苏—30MKK的正常生产不能按照原计划进行。
注3:“瓦森纳安排”
二战后,随着世界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局面,美国及“北约”部分成员国为防止战略物资流向“华约”成员国或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于1949年成立了一个多国出口管制协调机制——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巴统是冷战的产物,它的出现制约了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1994年3月,巴黎统筹委员会(巴统)正式解散。1997年原巴统成员国及一些国家在维也纳建立了“关于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简称瓦森纳安排。 “安排”旨在通过信息通报机制,提高常规武器、敏感两用物项及技术转让方面的透明度。现有33个成员国。 “瓦森纳安排”是当前常规武器及双用途物项领域的多国出口控制机制。
注4:现代级驱逐舰
中国先期购买的两艘956E型现代级驱逐舰分别被命名为“杭州号”和“福州号”,已经被配属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用于扼守台湾海峡与日本海。在我海军中,它们的作用也许比不上新的攻击型核潜艇,但它们所携带的我海军最先进的舰对舰和舰对空导弹确是令人生畏的。956E型驱逐舰专为发射远程反舰导弹而设计,排水量8000吨。它的主要武器是8枚射程160公里的SS—N一22“晒斑”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巡航速度为3倍音速,并且可以做复杂的机动飞行,现有的绝大多数反导弹系统对它无效。现代级驱逐舰还拥有射程25公里的SA—N一7舰对空导弹和一架卡—28反潜直升机。卡—28直升机可以携带火箭助推反潜鱼雷,还可以为SS—N—22导弹提供超视距作战所必需的中继制导。
中国采购的SU-30MKK有其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重要特点
印度在SU-30MK基础上加装TVC发动机、加鸭翼、法国航电系统、NO11M无源相控阵雷达等保证了空优为主的作战需要
中印SU—30的不同之处
事实上,印度与中国从俄罗斯购得的军事装备并无孰优孰劣之分。以双方购买的SU-30飞机为例,中方购买的编号为SU-30MKK,印度购买的编号为SU-30MKI。有舆论称,SU-30MKK要比SU-30MKI落后整整一代。其实不然,中国与印度购买的SU-30同属于一种基本机型,俄罗斯将卖给中国的称MKK,最后一个字母“K”是“中国”的简称,而卖给印度的称MKI,“I”是“印度”的简称。俄罗斯方面根据中国与印度不同的装备采购要求,在SU-30基本机型的基础上安装了不同的机载设备。SU-30MKK与SU-30MKI不具有可比性。中国采购的SU-30MKK突出的是精确的对地攻击能力和通过数据链控制多架飞机隐蔽攻击的联合网络作战能力,而印度采购的SU-MKI突出的是空中格斗的能力。这两种飞机的差异实质上是中国与印度在作战需求上的差异——中国着眼于未来台海作战时对地面的突击能力,而印度则更多地着眼于印巴冲突时的空中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