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青山多妩媚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庄子以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不管是沧海一粟还是天地大美,造物的真意在于人与自然的圆融相生。
  崇尚自然的梭罗因人们对瓦尔登湖周围环境的破坏感到愤慨,触目不再是青山绿水,而是工业文明对自然的野蛮入侵。
  在我看来,与其说中西方对“人与自然”的看法有方向之别,毋宁说殊途同归,都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祈愿。只不过,西方因为受工业革命的影響较早,率先看到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我见青山多妩媚”是人对自然极深的眷念,甚至让青山着我之色彩。纵观中外,无数充满性灵的诗人寄身自然,以寻求与自然的共鸣:苏子瞻见“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把“居无竹”看作士之大俗;林逋梅妻鹤子,故而下笔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淌出自然的可爱与性情来;济慈把名字写在水上;托翁的墓朴素逼人,不着一字,却有绿树环绕,与自然拥眠。
  这是人带着“觉解”去凝视自然的境界,而要达到冯友兰所谓的“天地境界”,或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还要多一重“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澄明。

  人与自然应当是互相映照的关系。草木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共鸣,故而青草也是般若,青山也是佛像。没有谁压倒谁,没有谁利用谁,只有人与自然真正的平等,而不是符合人类利益的“平等”。我很喜欢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写的一段话:“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探究死亡,而我是探究生命。”
  法布尔以此批评他的同行科学家,却也道出了人与自然真正的相处方式———乾坤虽大,草木犹青,“不利用”是最高的尊重。
  可反观今日社会,不必说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无我之境”,连对自然心怀热爱、把自然视为审美对象的“有我之境”也鲜有人达到。所谓的“有我”自是成了“有人类没自然”。这种失衡的背后,是脆弱的生态文化面对宏大经济命题的无力;是迅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加速了人类的傲慢,却忘了给有些人的灵魂提速;是“平静的绝望”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模式,以致人们被生活钝化,把自然忘却。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相信,只有从卡夫卡笔下的甲虫一点点变回人,只有恢复了对自我和自然的明澈认知,才能让自然和人类回归各自的本位。而在那一天,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教师点评
  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本文开篇即由中西方认知入手,着力探讨二者关系:中国古代的老庄认为要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西方19世纪的梭罗对人利用自然、破坏自然表示了愤怒和反对。作者独具慧眼,看到了二者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祈愿———“我见青山多妩媚”,人对自然有着极深的眷念,而自然对我又多了一分“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澄明,人与自然是互相映照、相融相合的关系。行文至此,形成了本文自洽的逻辑。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反观今日之社会,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失衡的状态,并由此进行深刻而有力的反思,有视野,有对现实的关注,更有深深的情怀,值得赞赏。全文文气充沛,文笔优美,诗词名句随手拈来,运用恰到好处,显示出作者丰厚的积淀。(徐美丽)
其他文献
在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海量信息与知识碎片化充斥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白知。故而为阅读做减法,为思考做加法,才能对生命有纵深的理解,不让灵魂成为网络世界的附庸。  所谓阅读,就是让人得到自由,让作品得到自由,而非戴着镣铐,成为信息的奴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减法阅读首先是仰望大师经典,对书籍进行挑选与管理,多做“深呼吸”,实现有价值的阅读,同最杰出的人对话。而思考,建立在阅读对
7月,我应邀去新疆喀纳斯湖景区参加“第十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笔会刚结束,我从新开通的喀纳斯机场飞返乌鲁木齐,那天晚上,在乌市南站乘夜班火车去伊宁旅游。  伊宁火车站广场很大,车站大厦也很气派。在仅开放着的两个安检入口外排着长长的人龙,接受着如同乘飞机般的安全检查。我们也夹杂在各民族人流之中,鱼贯而入,并持着实名制的车票钻进了10号硬卧车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8号下铺,心安理得地斜躺在叠好的棉
天寒,有仁者戎夷解衣救弟子而冻亡。后世人读到这个故事不知作何感想?会为戎夷太息至流泪,或是嗤之以鼻不敢苟同?以舍生换取的意义,还能被感知吗?在千年后的今时今日是否再寻不见?纵然私心总在惋惜,可绝境之中,唯有仁者甘死如饴。  绝境常常意味着逃不过的生死选择。你问戎夷把保命的大衣披在谁身上,你问谭嗣同是逃还是留,你问文天祥是死还是降,他们如何回答?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会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天无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云南野生动物园现“钓老虎”项目  2020年4月6日,网传云南野生动物园出现“钓老虎”另类收费互动项目,引发网友讨论。网络视频中,游客站在护栏外,用长竹竿一端挂肉投喂老虎。有评论认为,动物园开设“钓老虎”项目,多半是为制造噱头创收。在“钓老虎”项目中,旅客既不能了解老虎的真实习性,也不能增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知识,哪有什么科普教育意义?实际上,该项目只可能起到相反的作
我的眼睛沉睡星辰  雪唇轻吻馒头草甸  她正在雪中给母牦牛挤奶  湿地,馒头草甸  你不能用眼睛去注视移动的神山  湿地,馒头草甸  你不能用鹰笛吹奏牧羊曲  她的衣裙已经打湿,鲜奶弥漫清香  因为光,我辨认着红润脸颊  那是最美的朝霞  我在馒头草甸俯首草地  塵埃,露珠,微光,天雨  一块诵经石,埋在雪下包容所有带刺的钟情  草垛青,牦牛黑  青稞白昼,黄金蜜蜡  我的生与死在白雪孤立的草甸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 金晨昊收到录取通知书  2018年9月19日凌晨,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富阳区分局44岁的民警金健勇在连续工作48小时后倒在了办公室里,随后被同事送往医院抢救。医护人员虽竭力救治,但金健勇一直处于昏迷状态。2019年6月2日,昏迷了257天的金健勇最终因多器官衰竭永远停止了呼吸。而这一天,距离儿子金晨昊高考仅剩5天。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金健勇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式举行。告别仪
物质世界掀起滔天巨浪,仪式感成为人们新的心灵寄托。适度的仪式感是对抗烦琐生活的良药,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适度的价值在于理性的明晰,在于人心的判断。  寻适度仪式感,做自己精神的主人。  乡村小学里每一次庄严的升旗,升起的是民族的象征,是不屈的精神希望,是在阴沟里仰望星空的力量。在快节奏的时代,医生入职前依旧保留着要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仪式。为人医者,在仪式中坚定对知识的热忱和理性的信仰,坚定了
书与路是生命的两翼。书让我们有了生活的动力,路让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没有书,人生是多么空虚;没有路,人生是多么可怕。书,告诉我们什么是理想;路,告诉我们什么是奋斗。  许多人因为书而找到了人生之路。巴金曾说:“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
生活是一汪清泉,偶尔微风拂过,泛起层层链潇。今天是我17岁生日,翻看书橱里那精美的影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又把我带回温馨的旧时光……  第一张便是外婆背着我上幼儿园的照片。看着照片中我憨笑满足的神情,我在外婆背上一定感觉温暖舒适。听妈妈讲,我小时候很娇气,总是不肯自己走路,外婆便背着我上幼儿园。外婆背着我走过了春夏秋冬,用背撑起了我的一片蓝天。如今,外婆年老多病,需要人搀扶着才能缓慢行走。我希望我是
社会节奏的加快影响着世人,从交通、饮食延及文学。  网络文学以高产著称,其特点之一便是更新速度快,且内容信手拈来,本就故事雷同的网络文学无须挑拣,更禁不起选。只是,网络文学是否具备优秀文学作品应有的价值?是否具有深刻的立意或是几经锤炼的辞藻?少矣,多是俗套的情节、堆砌的言语。  或许,不仅仅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只是衰败文风中的一枝。网络是“哺育”它的温床,思想层次不高的人群是供给它成长的养料。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