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受到严重关切背景下,如何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生态农业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给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形成很大阻碍。为此笔者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问题;对策
20世纪80年代,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逐步恶化的趋势,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农产品品质下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1.1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1.2生态农业的特点
1.2.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2.2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1.2.3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2、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土地资源问题
土地资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特别是高质量耕地资源的减少。土地污染呈急速增长趋势,土壤生态系生物多样性功能减弱,耕地生产力普遍衰退或降低;工农业化学品及重金属造成的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等现象严重。
2.2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
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情况及其不协调。在时间上,全年降水量的80%集中在夏季;在空间上,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
2.3民众意识淡薄
农民对生态农业涵义认知低,没有彻底理解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从而导致生态农业普及面窄,发展情况不是很好。
2.4不断增长的人口
我国农业长期以来以相对紧缺的资源承担着巨大人口压力。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既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又增加对资源的需求。
2.5生态环境的恶化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破坏了自然界原来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的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伤害人体健康。
3、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面对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状和潜在后果,采取有力措施和相关对策,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刻不容缓。
3.1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遏制生态恶化
一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生物措施,在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抓好荒山、荒坡、荒地、沙地的治理绿化,植树种草,育林育草,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排、蓄、拦、固”等沟道综合治理工程,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实施全国统一的保扩政策措施,严禁乱砍滥伐,划定国有林地产权范围,核定每年度林木采伐数量,发放年度采伐权许可证,逐步恢复林地植被。三是建立生物可避害的生态农业系统,减少農药施用和农作物的经济损失。四是重视农业、农村亏染防治。
3.2坚持产品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是指“其产品和劳务用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产业部门,它们创造产值并且有盈利,同时,环保产业通过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投人产出联系,用自己的发展来带动有关部门的发展。”
3.3增加对生态农业的经济投入
着力改变投入结构,力求形成国家、地方、企业、农民等联合投入的力量,强化农业生产保障体系的建设,治理大江大河以及小流域环境,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完善库、渠、沟、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恢复,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3.4增加对生态农业的科技投入
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突破关键环节,同时要注重生物技术与实用技术协同推进。采取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的方式,加快生物工程等高新研究与应用,改良品种,增强抗逆能力,提高农业单产和质量,同时要配套生态农业技术系列,扬长避短,将传统农业之精华与现代技术成果进行优化配组和综合应用,实现向“既高又绿”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跃进。
3.5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生态旅游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观光农业,是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在充分运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以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原理来指导农业生产,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经历的目的。旅游者通过参与农业生产项目,既获得了生活乐趣,体味到田园风光,又学习了农业、农村的知识,健全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胜。同时由于它注重高科技投人,注重生物防治等,使得其可以避免农业由子过分施用化肥、农药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02).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问题;对策
20世纪80年代,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逐步恶化的趋势,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农产品品质下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1.1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1.2生态农业的特点
1.2.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2.2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1.2.3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2、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土地资源问题
土地资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特别是高质量耕地资源的减少。土地污染呈急速增长趋势,土壤生态系生物多样性功能减弱,耕地生产力普遍衰退或降低;工农业化学品及重金属造成的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等现象严重。
2.2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
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情况及其不协调。在时间上,全年降水量的80%集中在夏季;在空间上,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
2.3民众意识淡薄
农民对生态农业涵义认知低,没有彻底理解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从而导致生态农业普及面窄,发展情况不是很好。
2.4不断增长的人口
我国农业长期以来以相对紧缺的资源承担着巨大人口压力。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既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又增加对资源的需求。
2.5生态环境的恶化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破坏了自然界原来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的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伤害人体健康。
3、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面对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状和潜在后果,采取有力措施和相关对策,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刻不容缓。
3.1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遏制生态恶化
一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生物措施,在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抓好荒山、荒坡、荒地、沙地的治理绿化,植树种草,育林育草,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排、蓄、拦、固”等沟道综合治理工程,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实施全国统一的保扩政策措施,严禁乱砍滥伐,划定国有林地产权范围,核定每年度林木采伐数量,发放年度采伐权许可证,逐步恢复林地植被。三是建立生物可避害的生态农业系统,减少農药施用和农作物的经济损失。四是重视农业、农村亏染防治。
3.2坚持产品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是指“其产品和劳务用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产业部门,它们创造产值并且有盈利,同时,环保产业通过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投人产出联系,用自己的发展来带动有关部门的发展。”
3.3增加对生态农业的经济投入
着力改变投入结构,力求形成国家、地方、企业、农民等联合投入的力量,强化农业生产保障体系的建设,治理大江大河以及小流域环境,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完善库、渠、沟、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恢复,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3.4增加对生态农业的科技投入
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突破关键环节,同时要注重生物技术与实用技术协同推进。采取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的方式,加快生物工程等高新研究与应用,改良品种,增强抗逆能力,提高农业单产和质量,同时要配套生态农业技术系列,扬长避短,将传统农业之精华与现代技术成果进行优化配组和综合应用,实现向“既高又绿”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跃进。
3.5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生态旅游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观光农业,是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在充分运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以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原理来指导农业生产,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经历的目的。旅游者通过参与农业生产项目,既获得了生活乐趣,体味到田园风光,又学习了农业、农村的知识,健全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胜。同时由于它注重高科技投人,注重生物防治等,使得其可以避免农业由子过分施用化肥、农药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