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生活体验,培养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人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ng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种方式营造氛围,让孩子先做起来
  针对当下家庭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普遍忽视对孩子自立能力培养的问题,我们尝试开展了“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活动启动阶段,造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自立典型故事教育孩子,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以启动仪式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热情,通过召开家长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这样,“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才能够行动起来,才有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讲好故事,触动心灵
  故事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个好故事,既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发展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又可以熏陶孩子们的心灵和情感。一个好的故事,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可以让抽象的道理和严肃的要求,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和接受,具有特别的教育意义。
  我们通过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优裕的生活、父母和保姆过度照顾,会让孩子连很多生活基本技能都不会,甚至不能生活自理,闹出啼笑皆非的笑话。再回归孩子们自己的生活,不会扫地拖地,不会洗衣晾晒,不会煮饭炒菜……通过对比让孩子们有所触动。
  名人自立故事更是让孩子们深受启发。香港李嘉诚断然拒绝两个儿子到公司任职,让他们自己创业。他们克服困难,把公司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正是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培养了他们勇敢坚毅的性格。
  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孩子们很容易感悟到自强自立的重要,心中就有了行动的力量。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理应为家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孩子们以“我做小主人”为荣。
  (二)启动仪式,激发意愿
  当孩子们对“家庭小主人”有了感性的认识,有了学做“小主人”的愿望,我们乘势举行正式的“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启动仪式。通过仪式给孩子们一个强烈的直观冲击力,触动孩子们的心灵,点燃孩子们做“小主人”的热情,让孩子们普遍迅速行动起来。
  启动仪式上,让孩子们观看视频《最美孝心少年:路玉婷》,孩子们被路玉婷的坚强与孝顺感动了。此刻,老师告诉孩子们,路玉婷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不幸的生活,成就了她超强的自立能力,早早地成为了生活的主人。我们很幸运、很幸福,但我们就不需要自理自立吗?此刻,学生被触动了,陷入了沉思。随后,再给孩子出示国外教子自立的事例。例如:在瑞士,大人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在美国,即使富家子弟,也要外出谋生,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等等。
  再看看我们的《学生自理自立问卷调查》结果,真实的自己、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孩子们的心灵被触动了,心生愧意。接下来,“我们的愿望”环节,孩子们无不激动地道出“我们要做小主人”“自己事情自己做”“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的强烈愿望。
  于是,我们趁势与孩子们约定,每周末至少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专用本“成长足迹”上简要记录经历,写下感悟,并请家长留言。每周都将在班级交流分享同学们在家做小主人的精彩故事。最后,班长代表班委向同学们发出《我做小主人倡议》。至此,“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三)家长会议,促进行动
  孩子毕竟是孩子,仅靠一时热情是难以持久的。“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家庭,是否能得到家长们的普遍支持,是否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是这项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所在。
  为此,我们在启动仪式前后,召开家长会,在会上提出大家经常关注的教育问题:孩子不爱干净,总把衣服、鞋子弄得脏兮兮的;浪费严重,花钱没节制;不孝敬长辈,不知道感恩;学习不主动,态度不端正……然后,指出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孩子成长路上,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自然很多生活技能都不会;是孩子成长路上,被太多地精心照顾,就会感觉长辈为他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是孩子成長路上,都有家长在前面遮风挡雨,使他们没有承担责任的机会……“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就是给孩子搭建这样一个动手实践的平台,在班级中营造这样一种氛围,让所有的孩子都行动起来,争做“小主人”。当孩子们有了亲身实践体验之后,他们的动手能力就得到了锻炼,他们就能感受到长辈的辛苦、体会到孝敬长辈的重要,也能体验感受到那份责任与担当。
  此时,家长心动了,家校教育合力初步形成,“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就可以顺利开始了。我们还特意告诉家长,当孩子做家务有了精彩表现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甚至适度夸张都是有必要的。当老师看到家长的反馈以后,随即在班级进行大力宣传,孩子听到了老师的表扬,会做得更加认真卖力,这样孩子们就行动起来了。
  二、建立运行机制,让孩子坚持下去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长期推行“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绝非易事。在班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把活动落到实处。
  (一)活动参与,在体验中感受
  体验,是人们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刘惊铎教授认为,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体验是非规定性的思,非统治、非宰制存在的思,它倾听着、感受着、领悟着,在主客统一性中经历着生命过程和周遭世界的变化,其中不仅含有混沌的直觉感悟,也含有理性的反思……它源于生存实践而又超越于生存实践,穿越和贯穿具体生活经历的场景,透视生存实践的意义。
  在“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中,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就会有深刻的感受,就能唤醒学生潜在的自我意识。相反,没有体验就没有感受、没有成长。体验本质是实践,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感悟,在感悟中获得成长。
  班里学生小异把家里所有房间打扫后,深有感触地对他妈妈说:“妈妈,你平时拖地太辛苦啦,拖地真是件累人的事,以后我要保持好家里的卫生。”小慧用刷子很费劲地刷完球鞋后,感慨说,“原来洗鞋子这么累。以后,我要爱惜鞋子,尽量不把鞋子弄脏了。”孩子们动手实践后的这些真切感受,正是小主人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事实证明,只有孩子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感受真切,刻骨铭心,融入生命,促进成长。   (二)激励评价,在交流中提升
  当孩子以实际行动做小主人,变得勤快了、贴心了、懂事了,哪个家长不高兴?赞扬之词自然流泻在家长留言之中。孩子既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老师还在班级中公开展示他们的精彩表现,孩子们“做小主人”就有了更高的热情。他学扫地拖地,我也学扫地拖地;他学煮饭炒菜,我也学煮饭炒菜;他学洗衣刷鞋,我也学洗衣刷鞋;他学整理房间,我也学整理房间;他学按摩捶背,我也学按摩捶背;他学待人接物,我也学待人接物……就这样,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孩子们提升了“做小主人”的能力和水平,学会了嘘寒问暖,学会了关心与体贴。
  小元同学见爸爸非常累,便主动为爸爸削了个苹果。他爸爸动情地写道:“我很感动,每次都是我削给你吃,今天倒过来,虽然小手有点笨拙,但还是做得有模有样,似乎今天的苹果更甜更脆。”学做饭也很快就成为孩子们的“热门行业”。小风妈妈激动地写道:“儿子给我们做的‘爱心早餐’,儿子自己一点儿也没动,他看着我们吃,还说是特意给我们做的,一定要看我们吃完。”
  (三)转型升级,在挑战中升华
  当“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可能就会出现成长的“高原期”,参与的热情可能会渐渐减弱。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让“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完成一次“转型升级”,给孩子一些新的刺激,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于是,我们特意设计了“今天我当家”这样极具挑战性的综合性活动。孩子们刚得知该项活动时,觉得自己可以当家作主,可以指挥爸爸妈妈,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但是,当他们当家一天之后,发现“当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好玩”,做饭洗碗、购物买菜、洗衣扫地、整理房间、待人接物……一天下来,孩子们拖着疲惫的身子上床,他们深深体验到了当家真累,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小喆同学这样写道:“我清楚地知道,比我还累的是我们的父母。珍惜衣服有人给你洗、饭有人给你做的日子吧!”
  “今天我当家”实践活动之后,孩子们意识到,做“小主人”并不容易,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学习,还有很多项目需要锻炼。通过活动,孩子们综合动手实践能力普遍提升,带给家长的是一个又一个惊喜。
  (四)专题展示,在碰撞中内化
  “我做小主人”实践活动经过一个阶段的历练,孩子们都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了比较真切的体验和感受。我们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看到彼此的精彩表现,让孩子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理性角度提炼“小主人”的丰富内涵,把“我做小主人”内化为孩子们的基本素养。
  我们开展了“我做小主人”主题班会。孩子们讲述了“我做小主人”最难忘的经历、最精彩的故事、最可喜的收获,彼此分享快乐的时刻,彼此分享幸福的成长。我们还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小主人大擂台”,孩子们在报菜价、叠衣服、水果拼盘等现场展示项目中,纷纷展示了做小主人的能力和水平。习作《玩转“当家”》更是全方位展示了“我做小主人”的难忘经历……一份份家长留言、一组组照片、一个个微视频……更是把活动中的精彩演绎得淋漓尽致。
  关于家庭“主人”的主题讨论,更是触动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纷纷畅所欲言,把做家务中的种种辛苦倾吐了出来。随后,家长们表达了对同样问题的看法。家长认为,主人就是“对父母有孝心,对儿女有爱心,家里大小事情都要有心”。“最辛苦的不是工作和生活的艱辛,而是教育的辛劳,辛苦了还不一定有收获,教育孩子比任何事情都累心。”更有妈妈道出了“累,不言苦”的经典言论。
  家长们的回答,着实让孩子们没有想到,对于家长的付出,孩子们心中充满了愧疚,感恩之情涌上心头。
  三、建构生活体验,让自立成为自觉
  鲁洁教授曾说:“生活是人之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离开了生活就不存在人。”生活着的人是实践中的人,人正是在生活实践中,认识世界、创造世界、改变世界。教育的根本要旨是把人培养成自觉的生活建构者。“人的改变与生活的改变是同一的,要改变人就要改变生活。”“人怎样建构他的生活,他也就成为怎样的人。”因此,给孩子们创设生活实践机会,具有特别的教育意义。
  自立、感恩、孝顺与责任等可贵的精神品质,正是班级文化的精神内核所在,我们相信通过实践活动,这些品质会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成为孩子们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做小主人”渐渐成为孩子们普遍的习惯的时候,我们欣慰地看到孩子们自己出门会给家长留言了;我们感动于孩子们亲手为父母做的爱心早餐;感动于孩子们不声不响地清洗碗筷;感动于孩子们稚嫩的小手在妈妈肩头孝顺地按摩。家长这样写:“孩子从一开始的抗拒、排斥,到接受、理解,再到现在的主动承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小主人’活动让孩子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爱护,体会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在成长过程中,变成真正的生活主人。”
  实践证明,孩子良好的习惯与品质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教师与家长应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成长,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彼此感动、共同进步,生动演绎孩子们的精彩童年。
  【作者单位: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2.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责任编辑/秦 岩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作业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尤以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更为明显,科学、良好的培训管理对加强特种作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