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挖掘议论文的教学价值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che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价,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纵览整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共五篇简单议论文,属于说理性文章,分布在小学中高年段。这些文章行文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日趋严密,具有极强的学习借鉴价值,也为学生进入中学的议论文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基于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学情,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更加智慧的挖掘出议论文这类文体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价值呢?议论文要教给学生些什么?议论文又该怎么教?下文就近期的学习收获浅谈这三个问题。
  一、有什么就教什么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简单议论文是第七册的《说勤奋》,作为第一篇与学生见面的议论文,应该说编者做了精心的选择。文章课题仅仅三个字,却简单明了的揭示了议论文的特点。“说勤奋”,学生即可理解为说有关勤奋的故事。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提出论点,摆出论据(两个故事),得出论证。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是如何理清顺序,学习作者如何突出“勤奋”来。为了证明观点,作者精心准备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主要讲了司马光如何勤奋学习以致获得成功。故事按照层次划分可分为三部分: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小时候他十分勤奋读书;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制作了一枚警枕时刻勉励自己;最后,他用了19年时间完成了巨著《资治通鉴》。故事篇幅不长,但是这短短161个字组成的故事充分表现出了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语言精简,条理鲜明。学生一读就能感受到勤奋正是司马光“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随后文章的第二个故事则讲述了生物学家童第周如何通过勤奋走向成功。教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故事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此时就应当引导学生去找出两个故事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学生很快会得到一“古”一“今”;一个是“史学家”一个是“生物学家”;一个“天资聪颖”一个“基础很差”等结果。这时候,迎流而上,提出问题,那么作者将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从哪里可以感受得到?引导学生细细揣摩两个故事中的细节,明确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处理是为了更有利的证明论点。充分抓住两个故事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感受到议论方法的多样,又如,与司马光的故事相比童第周的故事结束后还紧跟着这样一段话: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里作者就采用了引用名人名言的方式让提出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个环节应巧妙地抓住作者的这一处精心设计来帮助学生明确,论据的提出不能是信口而来,必须要有理有据。课后,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说故事,感受说理文叙事严谨的特点,具体指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式进行语言实践,还要指导学生说理,感知说理文的基本特点:说清道理,精选事例。
  《说勤奋》一课后,学生对简单议论文应该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这时不妨打铁趁热,帮助学生明确归纳出一般说理性文章的基本写作思路,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那么,再遇到同类文体时,学生对这类文体的感知就更加清晰了。
  二、缺什么就教什么
  就《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对于作者在几个事例上是怎样进行选择和设计的这一部分教学,若只是由教师将其中的利弊讲给学生听,学生很容易“仅仅从文字表面滑过去”,难以有真切的感受,此时设计一次合作交流就很适合,在师生讨论互动之间问题也自然解决了。以下是一位老师在这一环节的精彩设计:
  师:开头提出观点,最后总结观点。这样说服别人就可以了吗?别人会相信吗?
  生:不相信。
  生:要举出人物的例子。
  师:那为什么不举你的例子,也不举我的例子呢?
  生:因为举名人的例子能够让我们更加相信。
  师:是的,例子要举,举例才能让我们相信,而举名人的例子,更能让我们—
  生:信!
  师:(出示三个例子,最后的省略号,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不能换成句号,而是省略号?
  生:因为说理性文章讲究简明扼要,所以不可能把全班成功的事例一一列举。
  师:那为什么用了三个正面的人物例子,却还要再举一个雨水的反面的例子?
  生:人物的例子已经举了很多了,而且正反事例,更能让人信服。
  师:再看课文的开头和这里—(用太极洞奇观的形成的例子和雨水的例子作比)
  生:这两个事例也是一正一反。
  师:是了,这就是作者说理的智慧—摆事实、讲道理,即言之有理。不光如此,还要说得严密,这也是一种说理的智慧。
  从这个设计上来看,这位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虽然很短,但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互动交流中,这位老师明明白白的教给学生说理性文章的智慧,那就是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并且所举事例一定要是典型,语言的表达还要严密。而学生也能了解到发现本文作为议论文在选材上的一些特点。
  三、整合来教勾连着教
  有了前两篇简单议论文做坚实基础,在高年级后半段的三篇议论文《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的教学上,教师自身要对小学语文所有文章文体归类整合,站在一个高度上来教,才可能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更高的层次上,而勾连归整这一类文体来教不失是一个适用且实用的方法。
  通过对几篇简单议论文的勾连归整,学生可以更全面的、更深刻的掌握议论文这一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从观点的导入,到事例举例的设计,从议论文表达的结构范式,到语言表达的形式,应该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这五篇简单议论文的编写一点都不“简单”,当我们教师感受到了编者的用心,那么更要引导学生去清楚地了解和感受这些“简单”议论文中的“深度阐释”。
  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智慧基本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不断磨砺自己的智慧,擦亮自己对语文的眼光,抓住学生学情的视角,才能给学生留下一生受用的美好东西。
  (编辑:钟园)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家校关系日趋紧张,语文学习也成为鸡肋,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可以在语文的阅读中渗透精神内蕴的丰富,通过随笔既提高写作,也借此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在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中融入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可行,而且高效。  【关键词】阅读;随笔;渗透;精神内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一】  班级两个学生发生了所谓的早恋,在体育课的操场上,和放学后的教室里,皆有了公然的半推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做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孔子游春》;教学设计;苏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高年级的教学应该集阅读、理解、思维、想象和创造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设计思路:《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
陈家伟,香港优才书院校长,哲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中国文化硕士,资优教育、创意教育和生命教育专家。香港天才教育协会会长,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委员会资优教育成员。著名专栏作家、香港电台主持人,出版有《向动物学习爱》《从心说起》等著作十本。热衷中国文化,曾在清华大学进修国学;酷爱校长学,为香港公开大学硕士生导师。  在近年粤港两地的教育交流中,活跃着一个新的面孔——这就是香港优才书院的陈家伟校长。优才书
静脉输液是临床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也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输液在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它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是一个需要被重视的问题。  输液不良反应中常见但较难避免的是发热反应,严重者可能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发热反应主要由药物、配药环境、药液温度过低、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因大部分药物通常在室内或冷库中保存,药液温度過低,尤其是在冬季。  目前,降低因药液温度过低而发生发热反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用这个教育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即语文也应该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前语文教学仍然不能很好地同生活结合。因此,让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激情的新课导入不能脱离生活;重视语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口”的能力等。  【关键词】生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
【摘要】文学鉴赏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情感活动、能动的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审美享受。高中生写文学鉴赏,属于阅读与写作的基本能力训练,一般只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有序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关键词】高中生;鉴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一、精读文本,挖掘要深  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如果我们泛读一篇文章或小说,别人让我们评价时,也就只能在面上随意地说一说,不可能具体落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好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感,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小学教材上面的阅读内容有限,远远达不到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且要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样不但能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还能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内涵,丰富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主
【摘要】如果说听与读是吸引、是理解,那么说与写是表达、是运用。阅读是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哪怕是在课外阅读中也能自己发现可学之处。  【关键词】语文教材;《小动物过冬》;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许多途径,但学生每天在课堂上接触最多的便是教材。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课文的语言、结构等
【摘要】练习是必要的,但做练习不能代替课堂训练。把训练材料分解成支离破碎的试题形式去训练,既忽视了语文工具之不同于一般机械工具的因素(它有情感性),又割裂了语文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不利于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课堂训练;共生教学;《葡萄月令》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曾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
【摘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写作能力,要想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写作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探寻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本文分析了课外阅读应用于写作教学的方法,并阐述了学生互改作文的作用。  【关键词】高年级;写作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文的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师最为繁重、费力费时费神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