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尚书》28篇文献中有较多“格”字,历来有许多学者误引《尔雅》“至也”的释义,误解了《尚书》原文.其实,《尔雅》中“格”的释义并不完全适合解读《尚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书》28篇文献中有较多“格”字,历来有许多学者误引《尔雅》“至也”的释义,误解了《尚书》原文.其实,《尔雅》中“格”的释义并不完全适合解读《尚书》.
其他文献
唐代以诗、书取士的科举制度促进了诗歌与书法在此时期的融汇合流,众多诗人兼擅书法是唐代艺术的重要现象.唐代诗人书法真迹留存不多,但其书法风格与好尚多在文献中有所记载.受“浪漫主义”诗风及盛唐书家的影响,诗人喜好抒发性情的行草书、题壁书,具有明显的“表意”倾向.
汉语词语有“一古脑儿”,意为全部、通通,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rn区奉仁听了,哼哼冷笑两声道:“汰!原来是节礼啊!”又正言厉色问道:“多少呢?”代理的道:“也有四块的,也有两块的,顶多的不过六块,一古脑儿也有三十多块钱.”
在20世纪初,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孕育了中国民族音乐变革的历史节点.流播至今的“新文化美育观”与刘天华“国乐改进”思想,以“中西调和”学说及演绎路径,借鉴西方文化社会学及音乐学的“他文化”架构,以兼容并包的美学、哲学、民族学、人类社会学理论进行互相渗透,建构起刘天华的中国民族音乐学派.
《楚辞·招魂》“土伯九约”一语,历来注家的解释各异,莫衷一是.土伯的原型是地母神,多产丰殖是其主要特征.“九约”即“九胎”,就是对地母神土伯多产丰殖恰如其分的描写.
相传琴是伏羲氏的发明.佚名《太古遗音》说是“伏羲见凤集于桐”,就用梧桐木造了一张琴.琴长三尺六寸,以应一年三百六十周天.rn古代的知识分子,讲究琴棋书画,琴是放在第一位的;读书人出门,随身必带琴剑书箱,琴也是放在第一位的,这就足见它的分量了.
扬雄《酒赋》初载于《汉书·游侠传·陈遵传》.《酒赋》可能不全.其陈说饮酒之弊,应是对嗜酒无度的汉成帝的规劝.成帝仅“异之”,并未加害于扬雄.可见那时的政治生态是相对宽松的.
百年大党,学习为要.围绕着“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的基本命题,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历程中形成了系列内涵丰富与意涵丰厚的关于学习的总的观点与看法,即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从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诉求、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要求双重维度回答了学习的价值所在;从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以学习中国历史为重要内容、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为基本内容三个方面明晰了学习的对象所指;从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学风建设与制度建设、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三者的有机统一中厘定了学习的践履路向.其中,学习价值论
郭澄之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大臣.他继裴启之后,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二部志人小说《郭子》,曾传诵一时;唐宋时虽已亡佚,但在《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书中可见佚文.鲁迅《古小说钩沉》也辑录了八十余条.
唐代诗人元结生逢乱世而“知民疾苦”,有心济时.他在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所写的《舂陵行并序》《贼退示官吏并序》二篇,是在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任上目睹民不聊生而违抗诏命,采取了救世安民之策后的述职述志之作,反映出诗人的忧时忧国,关心民瘼,不惜牺牲仕途的高尚胸怀.他在《贼退示官吏并序》里表示说:“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策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里赞扬元结说:“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贼退后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
世界遗产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古代石刻佛像,最大的一尊古代弥勒石像.为什么要开凿这样一尊巨佛像?对此,唯一记录乐山大佛建造史的历史文献《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文字有缺失,使得关键性的答案模糊.在对碑文进行补缺后再审视其全文,可知当年海通和尚开凿巨佛像的初心,是以崖石来填平波涛汹涌的深潭,以减刹水势而取通舟楫之利;再顺势凿造巨型佛像而传播佛教思想.塑造未来佛的弥勒像,则期盼未来美好光明和幸福的生活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