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医院校进行医学生物学教学,应结合中医院校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相融合,构建立体教学模式,从而探索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医学生物学教学方法中医院校
[作者简介]张小莉(1963-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学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河南 郑州 450008)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8-0094-02
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是刚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基础医学课程。我院医学生物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的下学期,开设专业有中医、针推、骨伤、五官、预防、高护等,共计54学时,课程性质为限定选修课。医学生物学教学内容涉及与医学科学紧密相关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是医学基础的前沿学科,又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奠基学科,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与中学生物学课程相比,其知识的广度、深度增加,是刚刚跨入医学殿堂的学生所接触的“医”字头的首门课程,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棘手的学科。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和发挥医学生物学课程在形成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医学专业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试图分析提高医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改变和转换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一些中医院校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等进入高年级和临床实习时才意识到基础知识的欠缺。中医院校的招生特点是文理兼收,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过生物学教育,但每个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大学开放式的学习习惯和高中的生物教学方式也存在显著区别。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主要的方法是记忆要点和难点,以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内涵,通过实验或多做练习题掌握有关内容。而大学的医学生物学教学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有效性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都对学生掌握该课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立体式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变换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除采取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措施以外,在课堂问题的内容设计上应尽可能地多与医学知识相联系,使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充满情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专业知识。例如,在介绍细胞内的细胞器溶酶体时,我们利用设问释疑导入法提出一个问题:细胞通过各种方式摄取的物质分子怎样被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利用的物质残渣到哪里去了?细胞内的哪些结构参与这个过程?细胞自身是不是也有一个具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结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创设“问题的情境”,既启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体系。当把溶酶体的有关知识,如组成、结构、种类及功能介绍完之后,要不失时机地提出另一些问题,如:溶酶体内酶的种类或活性发生改变,细胞的代谢会发生异常吗?整个机体的活动会受到影响吗?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可补充一些在临床上常见的溶酶体病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生物学知识与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使分散的知识整体化、单一的知识多维化、封闭的知识开放化。
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两部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主要以人体细胞为对象,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等方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医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基础课程,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等都与细胞生物学有着各种纵横联系。医学遗传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包括个体和群体)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物质基础,通过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提供诊断、预防、治疗遗传病和与遗传有关疾病的科学根据及手段,从而对改善人类健康素质做出贡献。医学遗传学不仅与基础医学各科密切相关,而且已经渗入临床医学各科之中。由此可见,医学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奠基石,掌握生物学原理等知识是医学生学习诸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必备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记忆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像联想法、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忆法、表格记忆法等诸多记忆方法来巩固教学内容。如在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我们把它比做一个旋转扶梯;在介绍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时,可以将其比喻为一根毛线和一团毛线之间的关系;用生活实例对所讲知识进行强化,使其由抽象到具体,使枯燥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总之,在医学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及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学作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
在教学现场使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电化教育设备,演示或播放多种与教学有关的媒体的活动被称为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医学生物学课程,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复杂的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通过图像、动画、音响、文本等的结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会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减少了师生交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于不能在电子屏幕显示所有内容与说明,没有让学生有思考余地,长期如此,会造成学生医学生物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思维。这也与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两者之间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导思法、归纳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教学中盲目追赶潮流,那么就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细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时,如果直接播放多媒体课件,会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提问,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的疑问,引起他们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图示,并结合身体语言,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基础,板书是纲要,即使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要舍弃板书,要通过板书使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同步。如在讲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内容时,当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婚配方式进行致病基因传递的分析时,这时采用板书的形式较好;如在分析系谱特点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特征时,用多媒体进行比较好,这样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这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二者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使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教学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大一新生的知识面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同时实验教学时数又较少,这也是中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到我院来讲,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时数仅为12学时。医学生物学作为医学课程的先行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进行一些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基于这一特点,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部分基础性实验,采取验证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如我们开设了细胞分裂、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实验中,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理解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各期的特征,掌握染色体剪贴、分组、配对,了解排列组成核型图,最后写出分析报告。这些实验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和方法。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目的不仅局限于传授生物理论知识,还应从医学的角度介绍生命现象的一般原理;从生物学角度,介绍医学的发展趋势。所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根主线应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实验课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的需要,我们对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以问题和病例分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临床综合应用性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将本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问题等记录其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质量给出成绩,作为课程结束时总成绩的一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介绍,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注重基本操作的重复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操作、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突出学生对实验原理及结果的分析和理解。最主要的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课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一旦条件成熟,我们准备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计划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将医学生物学中的细胞学知识和遗传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开阔视野和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医院校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教学改革对于医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专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所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进行课程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使传统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堂内外的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整个医学教学环节的开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乃至后继课程的延伸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玉平.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3(4):3l-32.
[2]关瑾.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科学,2003(2):46-47.
[3]赵占良.试论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理解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3(1):58.
[4]朱新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教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7.
[关键词]医学生物学教学方法中医院校
[作者简介]张小莉(1963-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学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河南 郑州 450008)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8-0094-02
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是刚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基础医学课程。我院医学生物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的下学期,开设专业有中医、针推、骨伤、五官、预防、高护等,共计54学时,课程性质为限定选修课。医学生物学教学内容涉及与医学科学紧密相关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是医学基础的前沿学科,又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奠基学科,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与中学生物学课程相比,其知识的广度、深度增加,是刚刚跨入医学殿堂的学生所接触的“医”字头的首门课程,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棘手的学科。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和发挥医学生物学课程在形成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医学专业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试图分析提高医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改变和转换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一些中医院校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等进入高年级和临床实习时才意识到基础知识的欠缺。中医院校的招生特点是文理兼收,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过生物学教育,但每个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大学开放式的学习习惯和高中的生物教学方式也存在显著区别。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主要的方法是记忆要点和难点,以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内涵,通过实验或多做练习题掌握有关内容。而大学的医学生物学教学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有效性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都对学生掌握该课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立体式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变换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除采取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措施以外,在课堂问题的内容设计上应尽可能地多与医学知识相联系,使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充满情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专业知识。例如,在介绍细胞内的细胞器溶酶体时,我们利用设问释疑导入法提出一个问题:细胞通过各种方式摄取的物质分子怎样被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利用的物质残渣到哪里去了?细胞内的哪些结构参与这个过程?细胞自身是不是也有一个具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结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创设“问题的情境”,既启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体系。当把溶酶体的有关知识,如组成、结构、种类及功能介绍完之后,要不失时机地提出另一些问题,如:溶酶体内酶的种类或活性发生改变,细胞的代谢会发生异常吗?整个机体的活动会受到影响吗?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可补充一些在临床上常见的溶酶体病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生物学知识与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使分散的知识整体化、单一的知识多维化、封闭的知识开放化。
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两部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主要以人体细胞为对象,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等方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医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基础课程,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等都与细胞生物学有着各种纵横联系。医学遗传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包括个体和群体)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物质基础,通过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提供诊断、预防、治疗遗传病和与遗传有关疾病的科学根据及手段,从而对改善人类健康素质做出贡献。医学遗传学不仅与基础医学各科密切相关,而且已经渗入临床医学各科之中。由此可见,医学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奠基石,掌握生物学原理等知识是医学生学习诸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必备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记忆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像联想法、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忆法、表格记忆法等诸多记忆方法来巩固教学内容。如在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我们把它比做一个旋转扶梯;在介绍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时,可以将其比喻为一根毛线和一团毛线之间的关系;用生活实例对所讲知识进行强化,使其由抽象到具体,使枯燥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总之,在医学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及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学作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
在教学现场使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电化教育设备,演示或播放多种与教学有关的媒体的活动被称为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医学生物学课程,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复杂的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通过图像、动画、音响、文本等的结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会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减少了师生交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于不能在电子屏幕显示所有内容与说明,没有让学生有思考余地,长期如此,会造成学生医学生物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思维。这也与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两者之间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导思法、归纳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教学中盲目追赶潮流,那么就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细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时,如果直接播放多媒体课件,会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提问,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的疑问,引起他们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图示,并结合身体语言,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基础,板书是纲要,即使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要舍弃板书,要通过板书使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同步。如在讲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内容时,当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婚配方式进行致病基因传递的分析时,这时采用板书的形式较好;如在分析系谱特点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特征时,用多媒体进行比较好,这样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这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二者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使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教学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大一新生的知识面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同时实验教学时数又较少,这也是中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到我院来讲,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时数仅为12学时。医学生物学作为医学课程的先行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进行一些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基于这一特点,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部分基础性实验,采取验证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如我们开设了细胞分裂、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实验中,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理解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各期的特征,掌握染色体剪贴、分组、配对,了解排列组成核型图,最后写出分析报告。这些实验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和方法。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目的不仅局限于传授生物理论知识,还应从医学的角度介绍生命现象的一般原理;从生物学角度,介绍医学的发展趋势。所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根主线应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实验课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的需要,我们对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以问题和病例分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临床综合应用性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将本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问题等记录其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质量给出成绩,作为课程结束时总成绩的一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介绍,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注重基本操作的重复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操作、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突出学生对实验原理及结果的分析和理解。最主要的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课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一旦条件成熟,我们准备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计划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将医学生物学中的细胞学知识和遗传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开阔视野和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医院校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教学改革对于医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专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所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进行课程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使传统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堂内外的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整个医学教学环节的开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乃至后继课程的延伸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玉平.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3(4):3l-32.
[2]关瑾.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科学,2003(2):46-47.
[3]赵占良.试论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理解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3(1):58.
[4]朱新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教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