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小爱迪生科学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人成年后的创造力如何,重要因素之一,是看其在儿童时期创造力是否得到开发和保护,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该如何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呢?近年来我校利用小社团这一学生的群众组织,创造了小爱迪生科学院,以模拟科学院的研究模式,摸索出从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模拟化的自主机构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织部分,模拟教育使它可以一定程度地重现社会,从而加速队员们社会化的进程。在建构模拟化组织的过程中教育学生。
  1.岗位模拟的自主性与多样性。
  少科院下设生物、环保、创新、乡情等四个研究所,每所又下设标本制作、无土培植、航模船模等若干个俱乐部,组建了一院四所十部,分级式的岗位设置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创设更多、更符合发展要求的实践舞台。
  在组织结构方面,实现分层。各级组织的内部结构中都有提高与普及两个层次之分,提高组是满足求知欲强,探索精神及能力佳的学生不断冒尖。普及组是满足知识略减,探索能力较弱,但又有兴趣的队员学习。
  在组织体制方面,我们力求互动。学生可以参加一个组织,也可参加多个组织,还可以在一学期后重新选择组织。灵活的组织体制为学生增加学力开通渠道。
  2.活动模拟的主体性与实效性。
  科学院的各职能部门的干部都由学生通过竞聘产生,各职能部门都有相应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专门负责科学院日常事务工作和各个职称级别的晋升考核。科学院的小干部以研究型课程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自主研究中落实。指导本级组织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导本级主题活动的普及,负责本级组织的创造雏鹰奖章的考章工作,组织好小科学院的年会及科学讨论会。
  二、形成社会化的辅导力量
  少科院的建设坚持“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后援,社区教育是依托”的大教育思想”,建立校内外科普教育基地,科技辅导员队伍。
  1.走进家庭
  少科院发动全体小干事开展家庭“五个一活动”:家有一个小书架(置有3~10本科普图书),营造科学文化氛围;家有一个种养点(饲养1~3种动植物),可观赏、实验和研究;家有一个科技角(或是自制一个档案袋),是科技成果展示台;家有一个责任岗(至少建有一个环保岗位如废品回收点、节能节水点),承担一份环保责任;家有一次科普活动(每月一次),小手拉大手,共同提高。
  2.走进社区
  聘请科协、居委会的有关人员组成校外辅导员队伍,共同参与社团教育。充分利用阵地资源:建立五类“社区科技教育基地”,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渠道:低年级——观察类:家庭种养点;劳动类:学农种植基地;中高年级——实验类:无土栽培室、暖室;调查参观类:垃圾填埋场、新昌江、旅游景点、高新农业示范园区;宣传类:黑板报、报社、电视台、广播台。
  三、构建“研究型课程”活动体系
  1、活动内容:三年级:以小种植、小养殖、劳技制作等为重点,训练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四年级:以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为内容,开展小观察、小实验、小考察活动。五年级: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核心,开展小发明、小设想、小方法、小创意等创新教育实践活动。
  2、活动形式:采用参与意识的单项研究性学习的普及层和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提高层相结合开展活动。构建科劳知识与科学方法学习相吻合的层次结构。
  (1)普及性实践活动:利用科普日和普及性活动带领全体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探索活动。以科普日主题活动深化,科技节大型活动示范导向,科技周成果展示,科技兴趣小组专项技能学习等形式,组建一年的科技活动常规系列,达到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螺旋上升之目的。
  (2)开展研究性学习: 利用模块主题极带领中上学生走科学实践探索之路。
  ①环境科学课程:关心环境的保护性、关注生态的平衡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如“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等系列活动。
  ②生物探索课程:探究物种的多样性,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对野生蝾螈的生存环境考察,对野生绿鹭的生活习性考察等。
  ③社会科学课程:科技传播服务、科技决策参与,树立科学价值观。如开展“家乡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古遗迹古文化的考察”等活动。
  ④创造科学课程:创造小发明、创造小方法、创造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开展车模、船模、盆景嫁接等。
  四、探究课队结合的新模式
  课队结合探究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既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学习能力,又给新课程教育的开展带来全新的发展。
  1.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教育合力
  (1)优化“创造教育渗透课”。倡导科技创新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把创造教育的因素渗透到各课教学中去。加大科技教育的含量,并与各门学科本身的特点紧密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创造才能。
  (2)优化“综合实践课”。
  ①“创造性思维训练课”。 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低段着重进行了创造品质的启蒙教育和思维的流畅性训练。中段着重进行了想象力和思维的变通性训练。高段转为“发散与灵活”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发散式思维能力,在联想中学习创造。
  ②“创造技法活动课”。
  低段以和田路小学12创造技法为训练点,从生活中的小问题异想天开。中段以关原成教授主编的“主体附加创造法”,指导队员改变原有,发展求异,掌握简单的创造技法。高段以“纵横联想创造法”、“异类组合创造法”等为基本训练技法,努力使学生在多种技法的运用思考中转化为创造性成果。
  【作者单位:新昌县青年路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政府的政策和规则会影响猪肉生产,因为政府政策制定影响了生产成本、厂址选择以及其他畜产品加工者的利益。
文章针对住宅户型在设计过程中存在并发现的一些问题,归纳并加以总结。通过举例说明,阐述了适宜的功能定位、合理的面积分配及空间设计、精细的户型,在住宅户型设计上的重要
本文以实际案例阐述框架混凝土结构缺陷处理与结构加固的施工注意事项。
随着课改的深入,小学科学课程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验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过去验证结论的层面,而更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这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够仅仅教教材,或者是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而教。而应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整理数据、分析和解释”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对于“设计实验方案”这点,许多教师总是会忽略或者
在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分别添加5种水平的生物素:0、0.1、0.2、0.3、0.4mg/kg.探讨不同生物素添加水平对0-6周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回顾 中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起步较早,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原中央地质部的领导下,开展全国性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同时,在北方部分缺水城市,开展以寻找地下水资源为
通过对陇县小型水库现状的分析,提出对现有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增容改造和排沙减淤,是恢复和增加库容,保持和提高现有蓄水工程调蓄能力的一条简便易行、费省效宏的重要途径。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交口抽渭管理局采取控制运行水位的办法,减少渠道淤积的原因、措施和效果,可供相关灌区单位借鉴。
海砂作为河砂的替代品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而来的"海砂屋"等耐久性问题也越来越凸显。通过对海砂破坏机理、氯离子扩散模型、寿命评估及敏感因素分析,指出海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