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某个时候我都相信自己已经厌烦了教学,厌烦到想离开校园!但是这些年的教育习惯又让我适应了这种波澜不惊的生活,于是只好毫无生机浑然度日。然而,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我的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课改又让我找到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活。充满生机的课堂继而也让我充满活力,每一天尽管很累,可是心里却是甜的。
首先摒弃“考试观 ”。正如张志勇厅长所说: 这种忘掉考试之后的教育,带来的必然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的解放、潜能的释放;这种忘掉考试的教育,带来的必然是学生更加主动、更加健康、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忘掉考试的教育,带来的必然是师生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在今年的毕业班复习计划交流会议上,我旗帜鲜明的发表观点:复习的根本目标是系统掌握初中数学,夯实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发展终生学习能力,建立用数学的思想,而中考只是我们的一个里程标,重要却不是根本!正是这些科学理念的指引,我的课堂充满生机,很多学生不再是被一次次考试折磨的晕头转向,都能够清醒认识到自己为什么学习。或许有几次考试不尽人意,然而这种“进入放松状态”去学的做法却又赢了中考,可见,理念的转变才是硬道理。
其次是勤于反思多写随笔。思索和写作的过程让我摒弃了许多急功近利的想法做法,我开始以研究者的目光去探寻教育教学。写作已经为我的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我忘情的欣赏着教育百花园里的奇花异草,贪婪的吮吸着教育论述中的琼浆玉液。在追寻中我发现,先育人再教书,真的是有她魅力无穷的一面。
近年来,写教育类作品的人太多了,如过江之鲫,在权威刊物上开了专栏的大师们自不必说,光那些成名称号的人也把我们比下去了,定位自己是刚上路的皮皮虾,不能写出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海龟式著作呢。想到这些,我就释然了。在写作中追寻点什么就好,不虚度每一天就好。诚然,对待那些大师的作品,许多堪称是教育的精华,晶体的析出,我们得付出一些心血去研读,能吸取多少就吸取多少;那些成名称号的人的作品更非同寻常的启迪着我,这些教学第一线上的精英们能以细腻的笔触,以更接近我们教学生活的鲜活案例来开阔我们的视野,向他们学习,学到的会是最有用的教育智慧。或许是因为被这些先进的人物,大师级的人物逼视着,我现在是有点怕了,真不敢贸然行动了。想说的,想做的,我总想用一种教育者的眼光来浸渍一下,研究一下,总想做出点教育智慧来,可是太难,困难让我觉得自己真是太渺小了。所以,我现在已经不敢对写作说出“喜欢”二字了,只能说是且行且思,做一种追寻吧。
自己身上遍寻不到写作的新视角,所以就写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要想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充满教育智慧,还要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好作品,那就更难上加难。后来我通过反复研究一些特级教师的博客,作品专栏,优秀期刊等,从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他们写得精彩,首先是他们做得极其精彩,否则再好的想象力,再好的文字功底也难免落入泛泛而谈的窠臼;这就像研究教师写作的李建教授所说,教育家的确做得好,但是他不写就绝对成不了教育家!必須先学做教育,只有做得精彩了,也就有感而发成就好作品了。因而写作的最根本作用在于逼迫着我必须俯下身来研究自己的教育做法,期间必须多学习多揣摩,以期乘着课改的东风,多少有些收获。至此,我好像已经找到了自己写作的真正归宿,让自我在写作追寻中不断完善着,时时在写作中感悟着教育的美丽,最终即便不能成功,却也可以拥有一个体味追寻的美好过程了,因为追寻不到就更加美轮美奂,乐在其中。
对教育而言,连神圣的教材都在每年一度的变化着,可见素质教育的强劲力量正一次次冲撞着应试教育的坚冰,坚冰下面如今已是春潮涌动了!素质教育光要求“爱”的教育还不够,我们还要坚持民主与平等条件下拥有足够的教育智慧,以期实现育人为本,成就每一个类型人才的教育宏愿。我想这是新时代发展对新教育的呼唤,任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这场改革的大潮前行。要想稳立于大潮中而不被冲走,那么就下决心跋涉,不要再心存侥幸。
也许我在新课改中的追寻注定是一场带着镣铐的舞蹈,手足磨出鲜血也无人给你喝彩;也许我在新课改的中追寻注定是一次荆棘密布沼泽从生的艰难跋涉,最终人困马乏却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但我坚信,只要怀揣着梦想上路,感觉到的只是甜。因为我正用实际行动来一点点缩小那遥遥无期的差距,最终我成不了什么人物也无妨,关键是让我搭上那趟飞速前行的新教育的列车。
首先摒弃“考试观 ”。正如张志勇厅长所说: 这种忘掉考试之后的教育,带来的必然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的解放、潜能的释放;这种忘掉考试的教育,带来的必然是学生更加主动、更加健康、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忘掉考试的教育,带来的必然是师生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在今年的毕业班复习计划交流会议上,我旗帜鲜明的发表观点:复习的根本目标是系统掌握初中数学,夯实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发展终生学习能力,建立用数学的思想,而中考只是我们的一个里程标,重要却不是根本!正是这些科学理念的指引,我的课堂充满生机,很多学生不再是被一次次考试折磨的晕头转向,都能够清醒认识到自己为什么学习。或许有几次考试不尽人意,然而这种“进入放松状态”去学的做法却又赢了中考,可见,理念的转变才是硬道理。
其次是勤于反思多写随笔。思索和写作的过程让我摒弃了许多急功近利的想法做法,我开始以研究者的目光去探寻教育教学。写作已经为我的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我忘情的欣赏着教育百花园里的奇花异草,贪婪的吮吸着教育论述中的琼浆玉液。在追寻中我发现,先育人再教书,真的是有她魅力无穷的一面。
近年来,写教育类作品的人太多了,如过江之鲫,在权威刊物上开了专栏的大师们自不必说,光那些成名称号的人也把我们比下去了,定位自己是刚上路的皮皮虾,不能写出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海龟式著作呢。想到这些,我就释然了。在写作中追寻点什么就好,不虚度每一天就好。诚然,对待那些大师的作品,许多堪称是教育的精华,晶体的析出,我们得付出一些心血去研读,能吸取多少就吸取多少;那些成名称号的人的作品更非同寻常的启迪着我,这些教学第一线上的精英们能以细腻的笔触,以更接近我们教学生活的鲜活案例来开阔我们的视野,向他们学习,学到的会是最有用的教育智慧。或许是因为被这些先进的人物,大师级的人物逼视着,我现在是有点怕了,真不敢贸然行动了。想说的,想做的,我总想用一种教育者的眼光来浸渍一下,研究一下,总想做出点教育智慧来,可是太难,困难让我觉得自己真是太渺小了。所以,我现在已经不敢对写作说出“喜欢”二字了,只能说是且行且思,做一种追寻吧。
自己身上遍寻不到写作的新视角,所以就写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要想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充满教育智慧,还要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好作品,那就更难上加难。后来我通过反复研究一些特级教师的博客,作品专栏,优秀期刊等,从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他们写得精彩,首先是他们做得极其精彩,否则再好的想象力,再好的文字功底也难免落入泛泛而谈的窠臼;这就像研究教师写作的李建教授所说,教育家的确做得好,但是他不写就绝对成不了教育家!必須先学做教育,只有做得精彩了,也就有感而发成就好作品了。因而写作的最根本作用在于逼迫着我必须俯下身来研究自己的教育做法,期间必须多学习多揣摩,以期乘着课改的东风,多少有些收获。至此,我好像已经找到了自己写作的真正归宿,让自我在写作追寻中不断完善着,时时在写作中感悟着教育的美丽,最终即便不能成功,却也可以拥有一个体味追寻的美好过程了,因为追寻不到就更加美轮美奂,乐在其中。
对教育而言,连神圣的教材都在每年一度的变化着,可见素质教育的强劲力量正一次次冲撞着应试教育的坚冰,坚冰下面如今已是春潮涌动了!素质教育光要求“爱”的教育还不够,我们还要坚持民主与平等条件下拥有足够的教育智慧,以期实现育人为本,成就每一个类型人才的教育宏愿。我想这是新时代发展对新教育的呼唤,任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这场改革的大潮前行。要想稳立于大潮中而不被冲走,那么就下决心跋涉,不要再心存侥幸。
也许我在新课改中的追寻注定是一场带着镣铐的舞蹈,手足磨出鲜血也无人给你喝彩;也许我在新课改的中追寻注定是一次荆棘密布沼泽从生的艰难跋涉,最终人困马乏却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但我坚信,只要怀揣着梦想上路,感觉到的只是甜。因为我正用实际行动来一点点缩小那遥遥无期的差距,最终我成不了什么人物也无妨,关键是让我搭上那趟飞速前行的新教育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