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nfang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高等院校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相应地不断扩充教师的数量,并补充了一大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已成为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关键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
  作者简介:汪萍(1981-),女,湖北红安人,长江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湖北 荆州 434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江大学2009年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2009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10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高等院校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相应地不断扩充教师的数量,并补充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特别是地方高校新吸收的青年教师在各高校的比例越来越大,有的地方高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甚至已达到全校教师的50%,青年教师已成为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建立一支教学能力过硬,科研实力强劲,综合素质良好的青年教师队伍,不仅直接关系到一所高校未来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一所高校师资队伍的后劲和发展水平,而且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为了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006~2010年间我校共引进新教师313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285名(以引进时的年龄为准),比例占引进新教师人数的91.05%,获得博士学位教师84名,比例占引进新教师人数的26.84%,获得硕士学位教师173名,比例占引进新教师人数的55.27%。学校共计投入2581.5万元用于人才的引进,其中1929万元用于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引进,比例占人才引进总数的74.72%。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39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973名,比例占45.49%,包括副高职称教师32名,比例占3.29%,中级职称教师654名,比例占67.21%,初级职称教师270名,比例占27.75%;获得博士学位教师80名,比例占8.22%,硕士学位教师508名,比例占52.21%。
  二、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的措施
  为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必须注重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强化教师培训,加强教学技能锻炼,具体包括以下工作。
  1.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学校按照《教师法》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实践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积极进取等职业道德,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方法。学校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把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充分发挥学校党校的阵地作用,学校每年分期分批举办青年教师读书班、理论研讨班等,着重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学习,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榜样和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楷模。
  2.强化新进教师岗前培训
  为了使新引进的教师系统学习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掌握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要求,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长江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从2004年起划拨专项经费对新引进的教师开展为期一年的岗前培训。培训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两部分,分别为半年。其间,组织新教师系统学习高等教育理论、教师规范、校史校情、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并深入与各自专业相关的实践基地锻炼。经过社会实践后,青年教师普遍反映对他们扩大知识范围、丰富教学内容、全面了解生产过程和生产环节非常重要。理论辅以教学实践,使他们品尝到了教学的个中三昧,深刻感受到了教学素养的确需要积累和学习。通过社会实践,使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大大提高了新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检验培训效果,学校制定了《长江大学新教师岗前培训考核细则》,在培训结束后,对教师岗前培训进行考核。考核分理论、教学技能和社会实践3部分。单科考核实行百分制,在单科考核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的综合评定,综合评定也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
  为保证培训效果,学校成立了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班主任,全天候跟班管理。各班还成立班委会,实行严格的点名签到制。为让新教师安心接受培训,学校还制定了特殊政策:培训期间,新教师的工资不仅照发,而且还享受学校当年按人均津贴标准发放的津贴。
  截止到2011年6月,我校已对2010年前引进的313名新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岗前培训。
  3.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老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我校选派一批品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导师”与“徒弟”自愿结队,因材施“培”,“导”学相长。导师从掌握大纲、运用教材、编写授课计划及教案,到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及科研等各个环节对青年教师进行精心指导,传授经验,使青年教师增强爱岗敬业的意识,明确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4.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认证工作
  为充分调动我校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于2008年制定了《长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认证实施办法》,成立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构建了由学生评估、专家评估和院(系、部)评估组成的教学水平认证体系,并对教学水平认证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通过督导专家随堂听课、院(系)认证小组听课以及学生评教三方面的综合考核,已对全校503名3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了教学水平认证,推动青年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5.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为锻炼青年教师队伍,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与水平,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从2004年开始,每两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参与面较广,凡是年龄在35岁及以下,承担有课堂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均可报名参加;程序规范,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和协调,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预赛阶段由院系组织,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学校设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评委会,负责决赛阶段的考核评议工作;影响力较大,为了达到比赛、交流和观摩相结合的目的,决赛期间全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要参加观摩听课;作用明显,参与比赛的选手普遍反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参与观摩的教师也普遍反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截至2010年,我校已成功组织开展四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共有112名青年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15名,二等奖28名,三等奖51名,优秀奖18名。
  6.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为深入了解青年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现状的看法与意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学校每年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座谈会由人事处组织,校长主持,校办、组织部、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后勤集团等部门负责人参与。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在申报课题、与外界交流等方面存在困难,应加大培养力度,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机会学习本专业以及交叉学科的前沿课程等问题与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均给予现场解答。
  通过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一方面使青年教师感到被重视,被关怀,有力增强其归属感和忠诚度,另一方面为青年教师今后根据学科发展找准定位,个人迅速成长指明了发展方向。
  7.实施青年教师提升计划
  学校通过“长大之星”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思想政治品德优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术成就显著、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开拓创新能力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后备队伍。
  为提升青年教师学历,学校鼓励35岁以下青年教师报考定向或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采取特殊政策扶持公共课、基础课或少数新专业、特殊专业的院系与校外重点大学联合,为本单位教师举办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班,同时为服务期未满的青年教师报考统招统分硕士研究生提供便利条件。
  为增强青年教师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学校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拓宽教师出国进修渠道,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的选派力度,并组织教师出国英语培训。截止到2010年,学校已举办八期出国英语培训班,选派近百名青年教师到国外研修。
  三、我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
  经过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以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业务能力培养,使我校涌现出了以动科学院许巧情、园艺学院吴强盛、文学院谢荣娥、物理学院熊艳、化工学院颜学敏等为代表的一批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青年教师。他们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我校青年教师的杰出代表,是我校青年教师学习的楷模。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以严谨治学的态度熏陶学生,注重言传身教,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磨砺自己,追求卓越。在教学能力方面,我校涌现出了物理学院张静、蔡昌梅、谢丽、刘素静、裴启明,医学院顾觉醒、马红莺,数学学院冯建中,管理学院康玉梅、王敏,政法学院吴珊珊,机械学院贾宏禹、周传喜,文学院李德龙等一批省级、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获得者。他们的成长得益于学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得益于本院系团队力量的培养,得益于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锻炼。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高职化工专业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笔者从考察宜昌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如何改革目前育人模式,如何实现高职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阐明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高职化工教育;地方经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张爽爽(1982-),男,土家族,湖北宜昌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新能源工程学院,讲师。(湖北宜昌443000)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等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工程数学”教学的现状,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发工程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探讨如何有效进行高职院校的工程数学教学。  关键词:工程数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琪(1983-),女,山西大同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讲;赵巧蓉(1967-),女,山西寿阳人,山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教师的责任远远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那样单一,更多的是把课堂教学的观念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先从理论上说明讲好一节课的几点要求,而后以高等数学中的一节课为例,说出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推理创新等思维能力的。   关键词:声情;内容;形式  作者简介:文生兰(1981-),女,河南南阳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讲师。(河南郑州450001)沈启霞(1980-),女,
期刊
摘要:“概论”课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基于北京农学院的经验,提出课堂实践、基地实践、社会实践、网络平台实践、过程性考核等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途径。  关键词:“概论”课实践教学;实践能力;途径  作者简介:王永芳(1971-),女,山西忻州人,北京农学院思政部,讲师。(北京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农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基金课题的
期刊
摘要:根据开放模式下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独立设课的基本要求,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操作性较强的实验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考核方法和标准的采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实验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利了教师对实验效果的检查,并基本上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  关键词:考核方法;实验教学;电工电子;开放模式  作者简介:孟涛(1980-),男,辽宁盘锦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工程力学实验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目标所在。以促进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科学发展为中心,介绍了提高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效果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科学发展;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徐步青(1970-),男,江西南昌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工程力学系,副教授;齐月芹(1971-),女,河北平山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工程力学系,讲
期刊
摘要:针对“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知识面不广等问题。提出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增加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个人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系统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改革;CDIO  作者简介:方志明(1978-),男,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
期刊
摘要:随着近几年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对自己的教育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在高校开展并普及大学生科技创新。理工科院校历来强调提高学生的科技动手能力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自助式实验室”和“车间大课堂”两种适合理工院校学生特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  关键词:科技创新;模式;实验室;企业  作者简介:史杨(1982-),女,回族,江苏句容人,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
期刊
摘要:频域分析法是线性系统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也一直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频域分析法可以根据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分析系统的闭环性能,使用方便,对问题的分析明确。因而绘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如何根据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绘制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问题做了清晰、简明地阐述,并总结了规律和步骤,便于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作者简介:谷雷(198
期刊
摘要:近十年,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改革依托学分调整,对高校的课程、专业与教学形式以及学位、学制乃至招生制度进行了变革。通过学分互认、学分转移和师生交换形式,进行校内外资源整合,打通了学科、专业和院校壁垒,沟通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这些改革将会对我国高校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学分制;课程改革;学分交流;资源整合  作者简介:薄建国(1968-),男,甘肃武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