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应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构建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模式,并指导扶贫对象进行发展定位和角色定位,提出完善辅助节点和健全流程机制等策略提升农业旅游扶贫功效。
【关键词】农业旅游;旅游扶贫;供应链管理
我国旅游扶贫始于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实践,在国际PPT理念传入后,学者开始进一步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并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在重视农业旅游扶贫发展并增加供给的同时,我们更要全面系统地思考供需对接,顺应旅游消费发展趋势,从而落实好国家支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是一个亟需重视的紧迫问题。
一、理论基础
供应链管理思想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许多学者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应用到旅游业的研究中,形成了旅游供应链思想。Richard Tapper and Xavier Font(2003)指出“旅游供应链具体包括住宿、交通、吸引物、酒吧、餐馆、纪念品和手工艺品、食品生产、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对旅游业的发展起支持作用的目的地基础设施等”。而对于旅游供应链的核心節点,学术界有不同的觀点争议:一种是旅行社业处于核心的地位,应不断加强并发展,如李万立等(2006)对欧洲旅行社供应链管理的实践经验总结[1];另一种是旅游供应链应逐渐发展以景区等吸引物为核心,并关注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如路科(2006)以旅游景区/点为核心构建了旅游业供应链新模式[2];还有一种是持有发展不确定的观点,如笔者(2014)提出多元化结构中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以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旅游业供应链模式等。总体而言,学术界的研究和旅游业的实践发展都明晰地体现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指导价值,并且要重视旅游供应链上各节点的角色分工与合作。
本文基于这一领域的理论基础,分析构建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结构模式,并依据模式指导提出农业旅游发展策略,为各级政府发展农业旅游推进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二、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模式的构建
从发展实践来看,旅游扶贫对象在参与农业旅游供给中,主要以物质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获得经济收入,从而实现脱贫。其中物质投入包括农业环境、农副产品等,人力资源投入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旅游业就业。由此来看,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的设计应重点关注两方面内容:
第一,为保障扶贫对象物质和人力资源投入受益,应在农业旅游经营项目和产品供给中确保扶贫对象的参与,即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上应设计专门由扶贫对象承担的供应节点,确保扶贫对象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充分参与供应链的运营,从而获得回报,促进脱贫。
物质投入中,农业环境归入供应链上的旅游吸引物节点,农副产品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视需要融入二级供应商或一级供应商,这种划分可以用是否与旅游者发生直接接触作为标准。例如,旅游者直接食用的农副产品或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即为一级供应商,此外即为二级或多级供应商。但在发展实践中应尽量保证扶贫对象尽可能充当一级供应商,从而获得更多经济回报以实现脱贫。因此,供应链上还需设置辅助节点以完善条件实现这一目标。如农村剩余劳动力适应旅游业就业的培训机构等。
第二,我国提出的扶贫发展战略,不仅关注物质扶贫,同时也注重同步的精神扶贫,以确保扶贫对象经济改善同时的精神文化建设。基于这一需求,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的构建还要关注信息文化子链条的建设,以不断向贫困地区传输新的文化信息,保障扶贫对象精神文明世界的健康发展,避免经济腐蚀等负面效应。因此,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应充分发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文化建设作用,以官方文化建设机构或非官方民间社团作为子链条的必要节点,推动扶贫区域的文化建设引领,保障上述目标实现。
综上,据这两方面的分析笔者构建旅游扶贫供应链模式如下(见下图)。
三、农业旅游扶贫发展策略
第一,农业旅游扶贫的核心定位。农业旅游之所以能扶贫,主要是因为农村、农业资源具有旅游吸引力,能实现经济价值。由此来看,农村、农业相关资源的旅游吸引力是农业旅游实现扶贫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农业旅游扶贫的核心任务仍然是农村及农业的特色生产发展,以提高持续的旅游吸引力。
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角色定位。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一定或者不应非要作为农业旅游供应链上的直接参与节点,即一级供给商,因为一级供给商直接面向旅游者服务,需要先进的、规范的管理知识和特殊的、标准的服务技能。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关注自身优势为其他供给商提供产品而成为二级甚至多级供给商,如提供环保绿色菜蔬果品、出租农舍土地等。而面对一级供给商的条件需求,则需要有关部门提供专业培养和技术培训。
第三,建立健全辅助机构。如上所述,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需要建设保障、监督作用的辅助节点,如政府机关设置专门机构监督保障农业旅游扶贫的市场秩序,设立培训机构促进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以及建设精神文明保障机构积极推进“精神扶贫”等。
第四,加强网络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机制。现代旅游供应链的发展,运作流程越来越多的依靠电子商务平台,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的运作同样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来实现产品需求与供给的快速对接,并帮助各节点掌握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合理分配资源,制定发展方向,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万立,李平,张萍萍.欧洲旅行社供应链管理实践与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1).112-115.
[2] 路科.旅游业供应链新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2006,21(3).31-33.
基金项目:
本文受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面上项目“文化旅游供应链优化模式及其在渤海国遗址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12532376)资助。
作者简介:
路 科(1981-),男,辽宁抚顺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供应链、农业旅游研究。
【摘 要】应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构建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模式,并指导扶贫对象进行发展定位和角色定位,提出完善辅助节点和健全流程机制等策略提升农业旅游扶贫功效。
【关键词】农业旅游;旅游扶贫;供应链管理
我国旅游扶贫始于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实践,在国际PPT理念传入后,学者开始进一步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并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在重视农业旅游扶贫发展并增加供给的同时,我们更要全面系统地思考供需对接,顺应旅游消费发展趋势,从而落实好国家支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是一个亟需重视的紧迫问题。
一、理论基础
供应链管理思想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许多学者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应用到旅游业的研究中,形成了旅游供应链思想。Richard Tapper and Xavier Font(2003)指出“旅游供应链具体包括住宿、交通、吸引物、酒吧、餐馆、纪念品和手工艺品、食品生产、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对旅游业的发展起支持作用的目的地基础设施等”。而对于旅游供应链的核心節点,学术界有不同的觀点争议:一种是旅行社业处于核心的地位,应不断加强并发展,如李万立等(2006)对欧洲旅行社供应链管理的实践经验总结[1];另一种是旅游供应链应逐渐发展以景区等吸引物为核心,并关注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如路科(2006)以旅游景区/点为核心构建了旅游业供应链新模式[2];还有一种是持有发展不确定的观点,如笔者(2014)提出多元化结构中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以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旅游业供应链模式等。总体而言,学术界的研究和旅游业的实践发展都明晰地体现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指导价值,并且要重视旅游供应链上各节点的角色分工与合作。
本文基于这一领域的理论基础,分析构建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结构模式,并依据模式指导提出农业旅游发展策略,为各级政府发展农业旅游推进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二、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模式的构建
从发展实践来看,旅游扶贫对象在参与农业旅游供给中,主要以物质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获得经济收入,从而实现脱贫。其中物质投入包括农业环境、农副产品等,人力资源投入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旅游业就业。由此来看,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的设计应重点关注两方面内容:
第一,为保障扶贫对象物质和人力资源投入受益,应在农业旅游经营项目和产品供给中确保扶贫对象的参与,即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上应设计专门由扶贫对象承担的供应节点,确保扶贫对象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充分参与供应链的运营,从而获得回报,促进脱贫。
物质投入中,农业环境归入供应链上的旅游吸引物节点,农副产品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视需要融入二级供应商或一级供应商,这种划分可以用是否与旅游者发生直接接触作为标准。例如,旅游者直接食用的农副产品或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即为一级供应商,此外即为二级或多级供应商。但在发展实践中应尽量保证扶贫对象尽可能充当一级供应商,从而获得更多经济回报以实现脱贫。因此,供应链上还需设置辅助节点以完善条件实现这一目标。如农村剩余劳动力适应旅游业就业的培训机构等。
第二,我国提出的扶贫发展战略,不仅关注物质扶贫,同时也注重同步的精神扶贫,以确保扶贫对象经济改善同时的精神文化建设。基于这一需求,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的构建还要关注信息文化子链条的建设,以不断向贫困地区传输新的文化信息,保障扶贫对象精神文明世界的健康发展,避免经济腐蚀等负面效应。因此,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应充分发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文化建设作用,以官方文化建设机构或非官方民间社团作为子链条的必要节点,推动扶贫区域的文化建设引领,保障上述目标实现。
综上,据这两方面的分析笔者构建旅游扶贫供应链模式如下(见下图)。
三、农业旅游扶贫发展策略
第一,农业旅游扶贫的核心定位。农业旅游之所以能扶贫,主要是因为农村、农业资源具有旅游吸引力,能实现经济价值。由此来看,农村、农业相关资源的旅游吸引力是农业旅游实现扶贫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农业旅游扶贫的核心任务仍然是农村及农业的特色生产发展,以提高持续的旅游吸引力。
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角色定位。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一定或者不应非要作为农业旅游供应链上的直接参与节点,即一级供给商,因为一级供给商直接面向旅游者服务,需要先进的、规范的管理知识和特殊的、标准的服务技能。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关注自身优势为其他供给商提供产品而成为二级甚至多级供给商,如提供环保绿色菜蔬果品、出租农舍土地等。而面对一级供给商的条件需求,则需要有关部门提供专业培养和技术培训。
第三,建立健全辅助机构。如上所述,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需要建设保障、监督作用的辅助节点,如政府机关设置专门机构监督保障农业旅游扶贫的市场秩序,设立培训机构促进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以及建设精神文明保障机构积极推进“精神扶贫”等。
第四,加强网络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机制。现代旅游供应链的发展,运作流程越来越多的依靠电子商务平台,农业旅游扶贫供应链的运作同样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来实现产品需求与供给的快速对接,并帮助各节点掌握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合理分配资源,制定发展方向,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万立,李平,张萍萍.欧洲旅行社供应链管理实践与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1).112-115.
[2] 路科.旅游业供应链新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2006,21(3).31-33.
基金项目:
本文受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面上项目“文化旅游供应链优化模式及其在渤海国遗址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12532376)资助。
作者简介:
路 科(1981-),男,辽宁抚顺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供应链、农业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