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管是城市里还是农村里,人们的思想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对物质的片面追求在影响甚至侵蚀着人们的灵魂,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历史是一面镜子。高中生作为即将踏进大学校门、融进城市生活的一个群体,或即将踏进社会,作为自食其力的一个群体,在历史教学中对他们加强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武鸣县以壮族为主,总人口65万人,每年有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目前累计达11万人,留下大批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学生。这些孩子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依为命,老人们没有多少文化,有的甚至是文盲,他们在教育孩子上往往是力不从心;况且老人不是纯粹的“保姆”,他们还得耕田劳作,繁重的劳动使得他们往往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而孩子们受现代思潮的影响,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追逐城里的娱乐方式,他们的思路道德观往往与传统的道德观渐行渐远。而历史教学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历史教学能承担德育教育的社会责任
1.历史课有丰富的内容,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学内容里都蕴涵着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诸如,从大禹治水到昭君出塞,从武王伐纣到楚汉之争,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辛亥革命到文化大革命等,是一幅幅由一个个历史事件所连成的史诗画卷,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无不以当时的或现在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和现代的社会,特别是历史人物的善良和正义之心也在洗涤着人们的灵魂。
2.历史课是爱国主义教育平台,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多灾多难和充满耻辱的历史,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反对外敌侵略和外来压迫,反抗旧统治阶级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真正用心去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挖掘本土近代革命历史,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革命人物的光辉事迹,用身边的故事教育身边的人,从而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把热爱家乡的情怀上升到对祖国的热爱。笔者在教学中就十分注重收集武鸣县近代的卢绍武将军等革命历史人物以及武鸣群众抗击日寇、大明山剿匪等重大历史事件,组织学生到县委党校的武鸣党史教育室参观,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获得深刻感受。
3.历史题材是鲜活生动的史诗,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过:“历史教育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史治乱兴衰。在这三条之中,第一条是最要紧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博大而精深,蕴涵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教科书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如诸葛亮、范仲淹、文天祥、林则徐、谭嗣同等先进人物……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历史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历史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思想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要寓德育教育于讲述故事之中。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讲解历史,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二要采取情境教育启发学生。通过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专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既要学习历史人物好的品质和优点,又要摈弃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三要利用学生“崇拜英雄”的情结。历史上出现的许多优秀人物,往往是学生敬慕崇拜的对象,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开展形成多样的读书教育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四要古今比较“忆苦思甜”。了解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使学生珍惜今天安定宽裕的生活环境,更加努力学习。五要引导学生品析名言励志。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名言,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品字析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葛懋春主编.历史科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2]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武鸣县以壮族为主,总人口65万人,每年有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目前累计达11万人,留下大批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学生。这些孩子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依为命,老人们没有多少文化,有的甚至是文盲,他们在教育孩子上往往是力不从心;况且老人不是纯粹的“保姆”,他们还得耕田劳作,繁重的劳动使得他们往往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而孩子们受现代思潮的影响,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追逐城里的娱乐方式,他们的思路道德观往往与传统的道德观渐行渐远。而历史教学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历史教学能承担德育教育的社会责任
1.历史课有丰富的内容,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学内容里都蕴涵着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诸如,从大禹治水到昭君出塞,从武王伐纣到楚汉之争,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辛亥革命到文化大革命等,是一幅幅由一个个历史事件所连成的史诗画卷,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无不以当时的或现在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和现代的社会,特别是历史人物的善良和正义之心也在洗涤着人们的灵魂。
2.历史课是爱国主义教育平台,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多灾多难和充满耻辱的历史,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反对外敌侵略和外来压迫,反抗旧统治阶级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真正用心去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挖掘本土近代革命历史,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革命人物的光辉事迹,用身边的故事教育身边的人,从而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把热爱家乡的情怀上升到对祖国的热爱。笔者在教学中就十分注重收集武鸣县近代的卢绍武将军等革命历史人物以及武鸣群众抗击日寇、大明山剿匪等重大历史事件,组织学生到县委党校的武鸣党史教育室参观,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获得深刻感受。
3.历史题材是鲜活生动的史诗,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过:“历史教育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史治乱兴衰。在这三条之中,第一条是最要紧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博大而精深,蕴涵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教科书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如诸葛亮、范仲淹、文天祥、林则徐、谭嗣同等先进人物……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历史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历史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思想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要寓德育教育于讲述故事之中。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讲解历史,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二要采取情境教育启发学生。通过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专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既要学习历史人物好的品质和优点,又要摈弃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三要利用学生“崇拜英雄”的情结。历史上出现的许多优秀人物,往往是学生敬慕崇拜的对象,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开展形成多样的读书教育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四要古今比较“忆苦思甜”。了解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使学生珍惜今天安定宽裕的生活环境,更加努力学习。五要引导学生品析名言励志。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名言,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品字析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葛懋春主编.历史科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2]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