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问80年代中国内地最有人气的娱乐场所是什么,那无疑就是街面上旮旯里大大小小的录像厅。那时候的录像厅无论规模大小、档次高低,放映的大多数是港产电影。应该说香港电影辉煌的80年代在内地的录像厅里得到了印证。那时候很多人的观影经验是从录像厅里的香港电影中得来的,可是对于内地的人来说,香港电影的历史依然很是陌生。
说起香港电影的诞生,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就是黎民伟。香港第一家制片机构就是由黎民伟创办的,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庄子试妻》,而这时的公司实际上有外资背景。1923年,黎民伟又和他的兄弟一起创办了第一家港人独资的电影公司,民新影片公司,并且拍摄了香港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黎民伟因此被称为“香港电影之父”。值得一提的是,黎民伟曾经追随其老乡孙中山,拍摄了大量关于孙先生和北伐战争的新闻纪录片,所以,他也被称为“中国纪录片之父”。
民新厂后来并入了上海的联华影业集团,成为联华在香港的分厂。而借助联华的资金、技术和大批的电影人才,香港的本土电影真正开始起步。香港早期拍摄的都是默片,直到1935年,才由黎北海(黎民伟的兄弟)创建的大中华电影公司拍摄了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二次大战期间,香港沦陷,香港电影陷入停顿状态,而香港电影真正的崛起要等到二战之后。
二战结束以后,大量内地的电影人迁居香港,为香港电影提供了人才基础。而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经济腾飞也使得欧美文化和电影对香港产生了极大影响。由此,香港电影走上了一条以商业片为主体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电影王国之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期。这期间,粤语戏剧片、武侠片、文艺片都是主流。其中最值一提的是武侠片。邵氏父子创建的电影公司打造了香港电影的武侠片时代,这期间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武侠片导演,如胡金铨、张彻等等。他们拍摄的《龙门客栈》、《独臂刀》成为了香港武侠片的典范。而李小龙的出现更让香港电影震惊世界,因为李小龙的纪实武打风格,外国人把这类电影叫做中国功夫片。实际上就在今天,武侠片或者说功夫片仍然是香港电影乃至中国电影在世界上最为卖座的类型商业片。与此同时,香港的喜剧片也是异军突起,代表人物是许冠文、许冠杰兄弟,他们的喜剧荒诞却贴近生活,《半斤八两》、《天才与白痴》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妙趣横生,讽刺与幽默并存。而成龙也以功夫喜剧的方式崭露头角,他最初想被打造成喜剧版的李小龙。邵氏时代不仅是武侠片的时代,还是国语片后来居上超过粤语片成为港片主流的时期。实际上,为了争取海外市场,香港电影选择国语片也是大势所趋。
80年代是香港电影第二个黄金期,这时的业内代表是新艺城影业公司和嘉禾影业公司。前者推出了徐克、吴宇森等对香港电影影响深远的大导演,后者则推出了香港电影在国际上的最著名代表——成龙。这期间,产生了《英雄本色》、《警察故事》、《喋血双雄》、《A计划》等许多经典之作。奠定了香港“东方好莱坞”的地位。80年代的热潮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这时,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以及《东方不败》依然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周星驰的“无厘头”戏剧成为港片的摇钱树,以杜琪峰、游达志为代表的“银河影像”出品了不少很有质感的港式黑色电影。可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香港电影出现了不可遏止的滑坡,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香港电影市场不断被蚕食,而自身创作的瓶颈也让香港电影有了“粗制滥造”的恶名。“古惑仔”系列的流行与题材的一再重复印证了香港电影在创意上的贫乏。但是这期间仍然产生了王家卫、关锦鹏、陈果这样的艺术片导演。尤其是王家卫,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让香港电影在世界的艺术片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可以说王家卫是香港电影非常独特的一面旗帜。而多次参演王家卫电影的梁朝伟、张国荣、张曼玉等人也成为香港自己的演技派明星。
90年代中后期以来,香港电影投资小、产量大、商业味道重、复制现象严重的局面得以改观。现在的香港电影正在谋求精品化制作,借着中国内地经济和电影产业的崛起,香港需要重塑“东方好莱坞”的称号。
说起香港电影的诞生,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就是黎民伟。香港第一家制片机构就是由黎民伟创办的,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庄子试妻》,而这时的公司实际上有外资背景。1923年,黎民伟又和他的兄弟一起创办了第一家港人独资的电影公司,民新影片公司,并且拍摄了香港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黎民伟因此被称为“香港电影之父”。值得一提的是,黎民伟曾经追随其老乡孙中山,拍摄了大量关于孙先生和北伐战争的新闻纪录片,所以,他也被称为“中国纪录片之父”。
民新厂后来并入了上海的联华影业集团,成为联华在香港的分厂。而借助联华的资金、技术和大批的电影人才,香港的本土电影真正开始起步。香港早期拍摄的都是默片,直到1935年,才由黎北海(黎民伟的兄弟)创建的大中华电影公司拍摄了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二次大战期间,香港沦陷,香港电影陷入停顿状态,而香港电影真正的崛起要等到二战之后。
二战结束以后,大量内地的电影人迁居香港,为香港电影提供了人才基础。而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经济腾飞也使得欧美文化和电影对香港产生了极大影响。由此,香港电影走上了一条以商业片为主体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电影王国之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期。这期间,粤语戏剧片、武侠片、文艺片都是主流。其中最值一提的是武侠片。邵氏父子创建的电影公司打造了香港电影的武侠片时代,这期间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武侠片导演,如胡金铨、张彻等等。他们拍摄的《龙门客栈》、《独臂刀》成为了香港武侠片的典范。而李小龙的出现更让香港电影震惊世界,因为李小龙的纪实武打风格,外国人把这类电影叫做中国功夫片。实际上就在今天,武侠片或者说功夫片仍然是香港电影乃至中国电影在世界上最为卖座的类型商业片。与此同时,香港的喜剧片也是异军突起,代表人物是许冠文、许冠杰兄弟,他们的喜剧荒诞却贴近生活,《半斤八两》、《天才与白痴》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妙趣横生,讽刺与幽默并存。而成龙也以功夫喜剧的方式崭露头角,他最初想被打造成喜剧版的李小龙。邵氏时代不仅是武侠片的时代,还是国语片后来居上超过粤语片成为港片主流的时期。实际上,为了争取海外市场,香港电影选择国语片也是大势所趋。
80年代是香港电影第二个黄金期,这时的业内代表是新艺城影业公司和嘉禾影业公司。前者推出了徐克、吴宇森等对香港电影影响深远的大导演,后者则推出了香港电影在国际上的最著名代表——成龙。这期间,产生了《英雄本色》、《警察故事》、《喋血双雄》、《A计划》等许多经典之作。奠定了香港“东方好莱坞”的地位。80年代的热潮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这时,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以及《东方不败》依然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周星驰的“无厘头”戏剧成为港片的摇钱树,以杜琪峰、游达志为代表的“银河影像”出品了不少很有质感的港式黑色电影。可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香港电影出现了不可遏止的滑坡,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香港电影市场不断被蚕食,而自身创作的瓶颈也让香港电影有了“粗制滥造”的恶名。“古惑仔”系列的流行与题材的一再重复印证了香港电影在创意上的贫乏。但是这期间仍然产生了王家卫、关锦鹏、陈果这样的艺术片导演。尤其是王家卫,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让香港电影在世界的艺术片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可以说王家卫是香港电影非常独特的一面旗帜。而多次参演王家卫电影的梁朝伟、张国荣、张曼玉等人也成为香港自己的演技派明星。
90年代中后期以来,香港电影投资小、产量大、商业味道重、复制现象严重的局面得以改观。现在的香港电影正在谋求精品化制作,借着中国内地经济和电影产业的崛起,香港需要重塑“东方好莱坞”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