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意象风景简评

来源 :艺术观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iny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意象?简言,就是寓“意”之“象”,换句话说,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就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属哲学范畴。而诗学中借用引申之,“立象以尽象”的原则未变,并且,已经有了具体可感的物象。
   周毅的意象风景在中国当代油画领域中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因为,他在意象风景的栽培中,将西方的“表现”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进行有机结合,创造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传统的意象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美学思想,周毅的意象风景,已不再局限于技巧和手艺,不再局限于风格和主义,而在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寻找新的感觉时,成为其绘画语言的必然选择。从当代意义上说,周毅的意象油画从关注人的本质与价值出发,重视人的精神信仰与尊严,强调艺术的情感,重视艺术的表现与审美,对艺术的本体性营造具有积极的意义。
  面对周毅的大批作品,更多时我并不是将其看作“风景”的存在,而更愿意将它作为一个“主题”来看待——因为,各种纯粹的视觉符号在周毅的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几何与色块、笔触与刀痕、肌理与偶发等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之所以没有对其产生“风景”的联想,是因为在每一件作品中都蕴藏着诗化和哲学意味——或者说,它是一种诗化和哲学意义上的意象风景。周毅介乎于抽象和意象之间的绘画形式,将其理解为“主题”的价值应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因为在今天,传统意义上的风景再也无法揭示我们生命状态和生存经验中的某种混合元素。周毅的作品,使我们产生了某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我以为,这就是所谓“主题”的意义所在。从这个角度说,风景已不再是愉悦视觉的存在体,不再作为纯粹自然的表达方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精神与意识领域。
   有人称周毅油画中的风景是自然无法囊括的,但这仅仅的一种直觉的判断。在其背后,蕴藏着艺术家对理念的关注。画面仅仅是借用风景的样式,表达了当代人的思考和意志。这其中,无论是视觉选择与视觉界定,人的因素始终驾驭画面的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毅的意象风景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主观的,同时,也是艺术家的情感附俑。而那些程式化却难以捉摸的画面,仅仅是情绪的某种样式。这其中,周毅不动声色的宣扬着中国当代油画的立场和尊严。
   从当代艺术的角度上考察,没有纯粹的风景只有个人化的风景。周毅的意象风景不同于写意、表现等风格展示。在旷日持久的探索中,将东方艺术中的内在精神与油画艺术独特的技艺和语言巧妙结合,开出一条融合中西的独特之路。于是,周毅的意象风景的意义,尽在其中。
  
  


  


  
其他文献
民国文献是南京图书馆有代表性的特色馆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馆的一大标志性藏书.对广大民国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一提到南图,就自然而然想到其丰富而珍贵的民国文献资
"十年磨一剑",用此名言评说人民美术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方旭先生的大作——《篆刻美学初探》,十分恰当。方老先生年逾八旬,一生在军队院校从事马列主义教学工作。离休后,他虽患有
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由信息技术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越来越多;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多种
中国的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魏晋以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