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阶段,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也有所提升,为了使学生与时代发展相互同步,信息技术课程就应运而生。信息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课程,它既为学生提供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又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技能。但是,在高中阶段,许多老师忽视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时长安排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许多老师在课程中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需要,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本文以高中沪科版信息技术课程为切入点,研究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课本之中,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以及实操水平。这就意味着高中老师要从教学任务着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及方法,打破以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境,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保障学生全方面的发展。现就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论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兴趣,精心设计课堂环节
高尔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说明不论哪个学段的学生,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要先从兴趣入手。根据这一思路,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就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正确认识这门课程,重视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从教材出发,认真备课,巧妙设计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这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运用问题式的导入方法,让学生通过问题解答,迅速进入教学学习状态。比如,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信息技术?在生活中信息技术有什么作用?信息技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有什么关联?”等,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进一步掌握内容知识。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PPT演示文稿,向学生导入课堂内容。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電脑向学生展示五次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成就,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信息技术的演变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之中的信息技术并予以合理运用。
二、注重学生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被广大教学主体熟知并加以运用,教师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价值。这就意味着,信息技术老师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展思考能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2],从而与老师积极配合,提升课堂质量。与此同时,针对受教育者,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所获、有所得。比如,老师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基础知识做以摸底调查,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层。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的教学方式,以优带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进而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实操过程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学习《信息的集成与交流》这节内容时,老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通过教学任务的发布,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勇于创造,发散思维。比如,老师可以“我的家乡真美”为教学主题,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素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信息集成的素材含义。其次,老师就要通过演示法,将学生收集上来的素材进行集成,如教学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信息集成的概念及过程。最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发挥,通过自己所收集到的素材,进一步整合信息,做电子报刊、网站、PPT演示文稿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三、注意教学方式,运用多样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元素
教学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高低,这就意味着老师要与时俱进,多学习、多交流、多思考,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热情。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具体任务,让学生切实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而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的魅力,大大提升课堂效率。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课堂效果,融合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陶冶法等等[3],让学生在众多教学方法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学习教学内容,与老师积极互动交流。
四、注意教学评价,运用合理评价手段及时反馈
教学评价属于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属于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新教学过程的起点。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作品,构建科学且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并予以反思。
在教学评价中,老师可以沿袭以往方式,将其分为教学中与教学后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学生上交的作业,对学生的信息水平予以中肯的评价及鼓励。除以之外,仅靠老师这一单一评价主体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体的加入。学生在完成作业以后,可以与身边的同学互相交换,进而找出问题与优点,取长补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后的评价过程中,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老师可以围绕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老师教学行为的反思中,可以借助学生评价的方式,让老师清晰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在学生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随堂测验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效,从而予以反思,及时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这就要求高中老师要对信息课程予以重视,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信息老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操水平,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符果.浅析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苑教育,2020(22):21-22.
[2]周璇.浅谈新课改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方法[J].数码世界,2020(09):175-176.
[3]杨清平.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J].知识文库,2020(12):160+162.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课本之中,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以及实操水平。这就意味着高中老师要从教学任务着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及方法,打破以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境,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保障学生全方面的发展。现就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论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兴趣,精心设计课堂环节
高尔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说明不论哪个学段的学生,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要先从兴趣入手。根据这一思路,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就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正确认识这门课程,重视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从教材出发,认真备课,巧妙设计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这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运用问题式的导入方法,让学生通过问题解答,迅速进入教学学习状态。比如,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信息技术?在生活中信息技术有什么作用?信息技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有什么关联?”等,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进一步掌握内容知识。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PPT演示文稿,向学生导入课堂内容。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電脑向学生展示五次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成就,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信息技术的演变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之中的信息技术并予以合理运用。
二、注重学生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被广大教学主体熟知并加以运用,教师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价值。这就意味着,信息技术老师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展思考能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2],从而与老师积极配合,提升课堂质量。与此同时,针对受教育者,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所获、有所得。比如,老师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基础知识做以摸底调查,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层。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的教学方式,以优带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进而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实操过程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学习《信息的集成与交流》这节内容时,老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通过教学任务的发布,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勇于创造,发散思维。比如,老师可以“我的家乡真美”为教学主题,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素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信息集成的素材含义。其次,老师就要通过演示法,将学生收集上来的素材进行集成,如教学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信息集成的概念及过程。最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发挥,通过自己所收集到的素材,进一步整合信息,做电子报刊、网站、PPT演示文稿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三、注意教学方式,运用多样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元素
教学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高低,这就意味着老师要与时俱进,多学习、多交流、多思考,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热情。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具体任务,让学生切实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而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的魅力,大大提升课堂效率。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课堂效果,融合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陶冶法等等[3],让学生在众多教学方法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学习教学内容,与老师积极互动交流。
四、注意教学评价,运用合理评价手段及时反馈
教学评价属于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属于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新教学过程的起点。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作品,构建科学且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并予以反思。
在教学评价中,老师可以沿袭以往方式,将其分为教学中与教学后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学生上交的作业,对学生的信息水平予以中肯的评价及鼓励。除以之外,仅靠老师这一单一评价主体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体的加入。学生在完成作业以后,可以与身边的同学互相交换,进而找出问题与优点,取长补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后的评价过程中,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老师可以围绕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老师教学行为的反思中,可以借助学生评价的方式,让老师清晰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在学生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随堂测验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效,从而予以反思,及时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这就要求高中老师要对信息课程予以重视,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信息老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操水平,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符果.浅析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苑教育,2020(22):21-22.
[2]周璇.浅谈新课改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方法[J].数码世界,2020(09):175-176.
[3]杨清平.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J].知识文库,2020(1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