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面积、体积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2ej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度、面积、体积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关注,一是从知识之间整体的内在联系中开发育人的资源,二是从知识形成过程中开发育人的资源。
  一、知识结构关系的梳理对于学生认识概念的价值
  长度、面积和体积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结构关系。它们的内在关系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长度、面积和体积在要素构成上具有逻辑关系。几何形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点、线和面,其中,无数个点累积而成了线(从这个意义上长度也可以称为线积);无数条线累积而成了面(因此而称为面积);无数个面累积而成了体(因此而称为体积)。因此,点、线、面和体中的前者分别依次是后者的构成要素,而后者又分别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形成和拓展。
  其次,长度、面积、体积在概念内涵和思想方法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概念内涵的语言表述方面,它们是有差异的。“长度”是一维的概念,表示物体或线段长短的程度;“面积”是二维酌概念,表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体积”是三维的概念,表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度量和比较的思想方法上它们又表现出共同的特征。线段之间可以进行长短比较,平面图形之间可以进行大小比较,物体之间可以进行所占空间大小的比较。因此,它们各自有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直接比较的方法有观察法和重叠法,间接比较的方法有借助中介物体或工具,等等。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以二维的度量工具和单位为基础的三维空间的度量单位体系的概念,表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度量和比较的思想方法上它们又表现出共同的特征。线段之间可以进行长短比较,平面图形之间可以进行大小比较,物体之间可以进行所占空间大小的比较。因此,它们各自有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直接比较的方法有观察法和重叠法,间接比较的方法有借助中介物体或工具,等等。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以二维的度量工具和单位为基础的三维空间的度量单位体系。
  因此,如果教师能够认识到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努力在教学中梳理和沟通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那么就有可能开发和实现教学对于学生认识这些概念的价值,帮助学生对这些概念形成既清晰又丰富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建构起正确的三维空间观念。
  二、度量工具和单位的形成过程对于学生发展思维的价值
  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工具和单位的产生是人类祖先的伟大发明,也是前人智慧的集中体现,我们需要开发这些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育人资源和价值。这里以长度的度量工具和单位的产生过程为例来说明。
  首先,度量单位的产生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它产生于在两个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情况下,需要借助于作为中介的第三个物体长度进行间接比较的过程之中。在间接比较的过程中,由于各人所采用的中介物的长度不一样,导致比较的标准和结果不一致,这样就带来间接比较的困难,于是需要统一比较的标准,度量的基本单位也就在约定俗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其次,度量单位的使用具有地域流通性的特征。度量单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不同的地域内流通着各自不同的度量单位。我国度量长度的标准是“市制”单位,基本的度量单位有l尺、1寸、l里等;英国度量长度的标准是“英制”单位,基本的度量单位有1英尺、1英寸、1英里等。由此又形成了不同地域之间度量长度的换算标准,如l英寸=2.54厘米=0.762寸。由于换算的麻烦,又产生了国际上通用的度量长度的统一标准“公制”单位,其基本的度量单位有1厘米、1米、1千米,等等。
  第三,度量工具的多样性与适用性体现了人类创造的智慧。由于现实生活需要的丰富多样,人们创造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度量工具。例如,度量线段长度的工具有学生作为学习用品的以厘米为单位的塑料直尺,商店营业员用来度量商品长度的以米为单位的木制米尺,裁缝师傅用来量体裁衣的塑料软尺,建筑工人用来度量地基长度的钢卷尺,等等。尽管这些度量工具的度量对象、材料性质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度量长度的功能。这些度量工具的开发充分体现了前人的智慧。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过程中各种结构形成的优化制控与调节,则是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动机,培养学生思维意向品质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是有个性的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注意探索教法——激趣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
期刊
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
期刊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
期刊
新授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一环,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新授知识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讲解要生动有趣,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注意边讲边练。这些做法都能发展学生智力。  例如“发现法教学”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发现法教学又称问题教学法。这种发现教学法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a.提出问题,b.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或教师
期刊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过程看,低年级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简单应用题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即使“朗朗上口”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
期刊
现代创新理论表明,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获得不是靠传授或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以培养得到的。在小学阶段,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一、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
期刊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
期刊
代数是初中一门重要课程。虽然小学高年级已引入了一些代数的初步知识,但为了提高初中代数教学质量,有必要抓好初一代数入门教学。  从初一代数教材看,知识结构出现了两大飞跃:一是负数的引入,完成了有理数域的建立;二是从具体的数过渡到以字母代表数,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其特点是概念多,基础性强,与小学相比内容较为抽象,方法更为灵活。  从学生的思维看,小学生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习惯于具体
期刊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的教学对策应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  一、计算出错的原因  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