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口译教学研究主题与发展趋势的计量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hhh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自建的小型语料库,运用词频计量法分析2002~2011年国内4种翻译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230多篇与口译相关论文中的关键词,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显示近十年来国内口译研究的主题及发展动向。总结10年来我国口译教学研究领域关注最多的高频词,结果表明:口译教学研究主题多样化,逐渐出现跨学科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口译教学研究 关键词语料库 研究主题 发展趋势
  一、引言
  口译作为一门新兴的子学科,其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近20年里得到了较快发展(仲伟和、王斌华,2010)。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口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学生对口译课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目前,我国口译教学中所遵循的经验,以及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位学者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在口译教学方面,文军、刘威总结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并就“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口译教学当中”做了详细的阐述(文军、刘威,2007);蔡小红表示应“设计完整科学的口译训练评估体系”,以此来回应教学目标的诉求(蔡小红,2005);在教学难点方面,方健壮表示“口译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相对滞后,如开设口译课的时间、口译教学原则、内容和训练方法等,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方健壮,1998);刘和平则认为“由于口译教学理论和方法相对滞后,教学无纲可循、各自为战。教师抱怨口译课难上、没有好教材,学生在口译实践中呈盲目状态”(刘和平,2002)。各位学者对口译教学的发展与问题所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研究,为口译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学者的结论基于自身主观认识或经验之上,并没有客观数据的支撑。为此,本文将在自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国内口译教学研究主题与发展趋势做计量分析,以期为我国口译研究事业尽绵薄之力。
  二、小型关键词语料库的建设
  本文为对国内近十年口译研究主题及发展趋势做一实证性研究,自建了一个小型关键词语料库。
  (一)语料来源
  为较准确地反映国内口译研究的热点及发展动向,本文选择《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2004年前刊名为《上海科技翻译》)和《语言与翻译》四种翻译类中文核心期刊作为样本源。
  (二)语料处理
  样本源涵盖了《中国翻译》118篇,《中国科技翻译》59篇,《上海翻译》46篇,《语言与翻译》9篇,其中符合需要的文章只有169篇。本文按2002~2006、2007~2011这两个时间段分类,对这169篇口译相关文献进行了关键词提取。对于表述不同而实际所指及内涵相同的关键词,取最简表达:如“译员”“口译人员”和“口译员”三个词所指一致,将其归为同一关键词,其类符数为3,统计时取“译员”。将处理后的关键词按时间段输入到两个不同的文本文档中制成两个论文关键词数据库——数据库1和数据库2,再将全部关键词复制到另一个文本文档中制成一个总关键词数据库3。
  三、统计过程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对小型自建语料库进行的统计步骤及结果如下:
  第一,为使读者对该语料库有一整体性认识,且便于下文其它统计步骤,借助Excel将上述四种核心期刊的载文量按2002~2006、2007~2011的时间段划分进行统计,制成表1。
  第二,为考察国内口译研究的主题,对数据库3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统计出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及其频次,将其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口译”(44)、“口译研究”(37)、“教学”(18)、“口译理论”(12)、“训练”(12)、“策略”(12)、“职业化”(10)、“同声传译”(10)、“交替传译”(10)、“特殊口译”(9)、“译员”(9)、“技巧”(9)、“特点”(8)、“评估”(8)、“记忆”(6)、“现场口译”(6)、“会议口译”(5)、“飞行翻译”(5)、“科技翻译”(5)、“标准”(5)、“培训”(5)、“资格认证”(4)、“素质”(4)。此后借助word中的查找功能查阅原数据库, 进一步列出与表中较笼统的高频关键词相匹配的复合词及其频次,制成表2。
  第三,为分析口译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动态变化过程,本文统计两个数据库中都出现的且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及其频次,后计算出它们在两个数据库中频次的绝对差额和相对差额。其中呈现增长趋势、按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的高频关键词分别为:“交替传译”(+250%)、“特殊口译”(+250%)、“口译研究”(+136%)、“教学”(+100%)、“训练”(+40%)、“策略”(+40%)、“培训”(+33%);呈现减少趋势、按减少率由高到低排列的高频关键词分别为“飞行翻译”(-100%)、“科技翻译”(-75%)、“特点”(-67%)、“资格认证”(-67%)、“素质”(-67%)、“口译”(-53%)、“译员”(-50%)、“技巧”(-50%)、 “会议口译”(-33%)、 “标准”(-33%);两阶段内未出现明显增减变化的高频关键词为“口译理论”“职业化”“同声传译”“考试”“评估”“记忆”“现场口译”。
  第四,我国的口译教学研究在近10年来获得迅猛发展,为便于与后一个时间段的比较,在此先对2002~2006年的口译研究文章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结果按词频高低排序,分别为“口译”(30)、“口译研究”(11)、“教学”(6)、“口译理论”(6)、“译员”(6)、“技巧”(6)、“特点”(6)、“训练”(5)、“策略”(5)、“职业化”(5)、“同声传译”(5)、“飞行翻译”(5)、“考试”(4)、“评估”(4)、“科技翻译”(4)。
  第五,为研究不同时间段口译研究主题的发展变化,对其中一个阶段中出现,而前一个阶段中没有出现的关键词进行单独的词频统计,其中出现了“接受”“美学”等文学理论专业术语;测试的方式也较前明确,出现了“NAATI”“NAETI”“CATTI”等一系列考试;在针对性关键词方面进一步细化,出现了“品酒会”“国际化”“特殊用途口译”“涉外活动”“会展口译”“医疗口译”等专业名词;在口译教学方面,教学基础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如出现“翻译学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等关键词。   第六,重新核查所有统计数据。
  四、数据分析
  (一)整体高频关键词分析
  由表2可知,“口译、口译研究、教学、口译理论、训练、策略、职业化、同声传译、交替传译、特殊口译、译员、技巧、特点、考试、评估、记忆、现场口译”等词是2002~2011年我国口译研究的主要高频词。重新查阅数据库3,统计出这些词的扩展词及其频次,对这些高频词所反映出的学术信息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可以得出, 我国目前口译教学研究具备了一定深度,几乎涉及了各个方面:释意理论、变译理论、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关联理论、主述位理论、跨学科口译理论等。
  另外,高频词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增减量不难看出一些关键词在两个阶段中呈递减趋势,如“口译、译员、技巧”等;一些关键词则呈递增趋势,如“口译研究、策略、交替传译、特殊传译”等。其中“口译研究、教学、交替传译、特殊口译”等关键词出现较大增长,平均增长率达184%。这说明我国近10年来口译教学研究的专业性与针对性正在加强,教学研究的主题开始转向交替传译与特殊口译等专业性、针对性较强的行业。对比“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的增减率,可以得知当前口译教学研究逐渐由高端研究转向普通研究,而关键词“特殊口译”出现大幅度增长,结合表2,可知“特殊口译”包含“电话口译、会展口译、社区口译、医疗口译、媒体口译、杂技现场口译”等,这说明国内口译教学研究范围的逐渐扩大,迈开了跨学科教学研究的步伐。
  (二)不同阶段高频关键词分析
  根据各关键词频次变动情况可知,“2007~2011年”和“2002~2006年”相比,频次增加的关键词有7个,按频次增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分别是“交替传译、特殊口译、口译研究、教学、培训、策略、培训”。除了“培训”这一关键词,其余8个增量均超过30%,反映出这8个话题的研究在该阶段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另外,频次减少的关键词有10个,按频次减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别是“飞行翻译、科技翻译、特点、资格认证、素质、口译、译员、技巧、会议口译、标准”,减少率最高达到100%。由此不难看出,“2007~2011年”较“2002~2006年”,对以上这些话题的研究有下降趋势。
  还有7个关键词的频次并未出现显著变化,它们是“口译理论、职业化、同声传译、考试、评估、记忆、现场口译”。这说明对以上七大关键词的研究呈现一定的稳定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词频计量法,分析2002~2011年国内《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语言与翻译》这4种翻译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230多篇与口译相关论文的关键词,以期揭示国内近十年口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发现“口译、口译研究”等是近十年里我国口译研究领域最关注的高频词。我国目前口译教学研究具备了一定深度;口译教学研究的专业性与针对性正在加强,其研究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2003,(2).
  [2]蔡小红.论口译教学训练评估[J].中国翻译,2005,(6).
  [3]胡庚申,盛茜.中国口译研究又十年[J].中国科技翻译,2000,
  (2).
  [4]柯克尔.从口译实践到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3).
  [5]刘和平.对口译教学统一纲要的理性思考[J].中国翻译,2003,
  (2).
  [6]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b.
  [7]刘和平.法国释义理论:质疑与探讨[J].中国翻译,2006,(4).
  [8]刘绍龙,王柳琪.对近十年中国口译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
  [9]穆雷,王斌华.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及研究走向[J].中国翻译,
  2009,(4).
  [10]文军,刘威.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口译教学的实验研究[J].中
  国翻译,2007,(4).
  [11]王东志.我国口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广东外语外贸大
  学学报,2007 ,(3).
  [12]王晓燕.口译特点与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6).
  [13]张威.中西口译研究的差异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8,(3).
  [14]仲伟合,王斌华.口译研究的“名”与“实”[J].中国翻译,2010,
  (5).
  (陈如愿 谌莉文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 31521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运用经济学的“反身性理论”来解释对外汉语“教—学”过程,通过反身性含义及其识解模式对对汉语教学过程的解释分析,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反身性理论可以升华静态教学和动态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掘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师的教学潜力。  关键词:反身性 外视角 内视角 识解模式    “反身性”作为哲学类相关学术性代名词,已经被广泛引入“解释学、社会科学、金融学等领域,作为宏观社会科学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字理据“六书”中的“象形”进行分析,恰如其分地利用汉字的早期字形,以汉字象形字教学为切入点,找出现有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汉字演变为佐证,让留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的主要特点和规律,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现代字形义之间的联系,培养符合汉字特点的文字观念,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领悟汉字的理据性,从而掌握记忆和书写汉字的诀窍,了解汉字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日常生活的自然言语中,人们在会话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语言上的错误,并在发现错误之后会对自己的语误进行修补,这种语误修补行为是非常普遍的。由于口头会话的过程与书面语有着很大的差异性,需要即兴表达当场表述,而口语交际过程不可能像书面语那样流畅,会充斥着迟疑、重复、停顿、修补等间断语流。对自然言语的研究,西方语言学学者最早是通过心理语言学对言语错误的分析以及对言语的记时研究来进行的。  关键词:会
期刊
摘 要:“杀很大”以黑马之姿在2009年年初进入台湾国语当中。什么是“杀很大”?一开始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不过,这句台词却让“X很大”结构有了强大的能产性。本文从构式语法和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X很大”,试图从结构义的特点方面找出台湾人对于该结构的诠释及创新依据。研究发现,在不知“杀很大”原义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采用最典型的方式对其进行理解和应用。  一、前言  “杀很大”这句台词不只让台湾女明星
期刊
摘 要:学界普遍认为,戴浩一提出的时间顺序原则是汉语最普遍的语序原则。时间顺序是空间顺序的映射,即空间顺序才是最本质的语序原则。本文选取《西游记》为语料,对汉语表达的时空顺序与语序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时空顺序具有同一性,都遵循先整体后部分的原则。空间顺序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大于部分”的普遍原理。  关键词:《西游记》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一、引言  戴浩一(1985,1989)提出时间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2008年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中否定表达,首先从音高、音强两方面考察了引导和前景化新信息的否定表达的韵律特征;其次从否定表达的搭配来考察其认知效果和认知特征。结果表明,动态语篇中否定是通过韵律加强来达到前景化新信息的目的,尤其是运用音高来凸显否定;其左右搭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促进了认知效果。  关键词:韵律 动态语篇 否定 搭配    一、引言  否定在人类语言表达中具有非
期刊
摘 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文化及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隐喻无处不在,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说,隐喻就是一个由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过程。本文主要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和映射理论,通过对身体部位词英语“eye”和汉语“眼”所产生的隐喻性语料进行分析,从而揭示“eye(眼)”的隐喻意义。  一、引言  隐喻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隐喻在生活中无处
期刊
摘 要:本文将《汉语教与学词典》提示栏的内容归纳为13种类型,认为该词典提示栏对词语释义全面、角度丰富,凸显了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特征,同时也针对某些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汉语教与学词典》 学习词典 词典体例  近几年,国内陆续出版了多部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这些词典无论是在立目、释义还是体例方面都与内向型词典有所不同,体现了外向型学习词典的特点。郑定欧(2004)指出,外向词典不是
期刊
摘 要:文学作品、影视影像乃至动画漫画等一系列涉及言语行为的材料均可以为语用分析提供相应语料。与此同时,对上述语料的语用分析不仅能够提高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力,而且还能够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本文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话语指示语为研究对象,以移情与离情等语用学相关理论为支撑,通过分析诸葛亮话语指示语以及具体语境,探讨了其指示语的语用移情与离情功能,旨在为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乃至鉴赏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
期刊
摘 要:《三重门》和《围城》在幽默修辞的使用上相似但又不同:钱钟书偏向于学者式的“冷嘲”,其文严肃典雅,寥寥几笔就入木三分,读过让人莞尔一笑,而韩寒的幽默修辞类似于鲁迅式的“热讽”,用以增加幽默的表现力度。本文运用幽默理论与修辞学原理,通过对比《三重门》《围城》在语音上的异同来探讨它们的幽默修辞。  关键词:《三重门》 《围城》 幽默修辞 语音  在我国修辞学界,第一个明确地把幽默纳入修辞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