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曲写作是音乐创作中最基础的部分,我走上创作之路也是从歌曲写作开始的。其实写歌和写作文是一样的,遣词、造句、章法和作文都有一定的联系;同写器乐曲不同,歌曲又同语言结合,这点更是歌剧、音乐剧等其他创作的基础”。
在一个新作品研讨会上认识了中国广播乐团的作曲家莫凡,儒雅的外表下,他的发言却不失理性和激情。于是决定为广大的歌曲创作爱好者去他那里取取经。莫凡向我透露了他音乐创作的三样法宝:
第一样宝:热情丢不了
莫凡比较欣赏的歌曲作品有《我心依旧》《人鬼情未了》《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等,他认为在章法严格、设计巧妙的基础上,注入真实动人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写作需要有强烈的热情和冲动,热情来自你对生活的感动,还有歌词对你的冲击,记得我开始写歌是在当知识青年修理地球的时候,尽管条件艰苦,但我对自己要求很高,稍有闲暇就琢磨怎么才能把歌写好。当时中央乐团的田丰老师寄给我一个他们宣传队员写的歌词,我看了后非常兴奋,冲动之下,买了很多大蜡烛,挑灯夜战,几个晚上就写好了。完成之后给当时的知识青年唱,还分配了几个角色进行表演,在那个物质生活很贫乏的年代,我们的热情是最大的财富。”莫凡的热情一直延续到他以后的所有创作,后来在学校学习写作时也是一样,看到有感觉的词就马上写出来:“如果你是为了完成某些任务而创作,是不会写好的,所以,理性的思考、理性的思维固然很重要,但是感性的东西,对歌曲的冲动和热情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业余的作者,他们来自基层,对生活的感悟是很深的,碰到一个作品抒发了你的心声,你就会很热情地投入。激动时,光靠喊是不行的,要唱出来,还要唱得热血沸腾,当你丧失了对歌曲的热情,你就不要再写了。”
第二样宝:勤奋不能少
莫凡强调的另一样创作法宝是勤写多练,“没有捷径,刚开始可能语法不通,但是慢慢就会找到规律,找到规律以后再想着如何打破固有的规律,再去寻找另外的途径,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凡在上海音乐学院读大学时,第一年的主要创作也是写歌曲,主课老师要求一周写一首,但是莫凡经常是每周都带来三四首作品给老师看,甚至同一首词要写出几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版本,让老师来改,再来判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老师都在感叹:你怎么写了那么多啊!
据统计,迄今为止,莫凡创作的各类大中型作品有一百多部:歌剧《雷雨》、音乐剧《五姑娘》、歌舞剧《清明上河图》、舞剧《二泉映月》、清唱剧《洛神赋》、交响音诗《松竹梅》、交响诗《光明之歌》、合唱音诗《昭君出塞》、琵琶协奏曲《长恨歌》、管乐协奏曲《敦煌印象》、古筝协奏曲《孟姜女》等等,若是要算上其他各类小型作品或参与配器、整理的作品估计有上千部,他的勤奋不言而喻。
第三样宝:积累最重要
莫凡的音乐作品民族特色浓郁,风格、特点各不相同,这和他多年来不断积累音乐素材,积极向民间音乐、民歌、戏曲、曲艺索取宝贵的资源分不开。“积累各种素材的工作不论是对业余作者还是专业作者而言,都是需要认真为之奋斗的。我这些年所写的歌剧、音乐剧、歌舞剧,很多东西就是从歌曲的积累开始的。”“我的作品中用到了很多不同地方的音乐元素:《五姑娘》中用到了浙江的嘉善民歌;《清明上河图》用到河南的戏曲、曲艺,包括唐宋时期的音乐素材;歌剧《雷雨》中周聪是向往大海,富有幻想的青年,我用南海渔歌的素材来丰富人物的性格。大作品也是从小素材开始,点滴架构起来的,音乐素材要不断进行丰富和学习,才会掌握各种语汇。”
莫凡在世界和平年为迪里拜尔写过一个组曲,前面一段唱母亲的部分是一段摇篮曲,他运用云南海菜腔巧妙地将音乐编织起来,就变成另外一种新的格调,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即使是专业的作曲家,莫凡进行第一手的采风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大量的收集成果来自于广泛听取录音、录像制品。莫凡印象最深的一次采风是在海南,五指山下,一个挑着担子劳作回来的当地民歌手,就着米酒给他们唱民歌,那一次收集来的当地黎族音乐,莫凡在日后的作品长笛、大提琴、竖琴三重奏《五指山之歌》以及大型组歌《椰岛酒歌》中都加以充分的利用。“我国的民间素材实在是太丰富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利用好了就是最大的财富。”
在如何巧妙利用民间素材的问题上,莫凡认为,最初的模仿是必要的,但要贯穿个人的思考和分析,从模仿到独创,再到有自己的风格,才是真正将民间音乐用好用活了。
在一个新作品研讨会上认识了中国广播乐团的作曲家莫凡,儒雅的外表下,他的发言却不失理性和激情。于是决定为广大的歌曲创作爱好者去他那里取取经。莫凡向我透露了他音乐创作的三样法宝:
第一样宝:热情丢不了
莫凡比较欣赏的歌曲作品有《我心依旧》《人鬼情未了》《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等,他认为在章法严格、设计巧妙的基础上,注入真实动人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写作需要有强烈的热情和冲动,热情来自你对生活的感动,还有歌词对你的冲击,记得我开始写歌是在当知识青年修理地球的时候,尽管条件艰苦,但我对自己要求很高,稍有闲暇就琢磨怎么才能把歌写好。当时中央乐团的田丰老师寄给我一个他们宣传队员写的歌词,我看了后非常兴奋,冲动之下,买了很多大蜡烛,挑灯夜战,几个晚上就写好了。完成之后给当时的知识青年唱,还分配了几个角色进行表演,在那个物质生活很贫乏的年代,我们的热情是最大的财富。”莫凡的热情一直延续到他以后的所有创作,后来在学校学习写作时也是一样,看到有感觉的词就马上写出来:“如果你是为了完成某些任务而创作,是不会写好的,所以,理性的思考、理性的思维固然很重要,但是感性的东西,对歌曲的冲动和热情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业余的作者,他们来自基层,对生活的感悟是很深的,碰到一个作品抒发了你的心声,你就会很热情地投入。激动时,光靠喊是不行的,要唱出来,还要唱得热血沸腾,当你丧失了对歌曲的热情,你就不要再写了。”
第二样宝:勤奋不能少
莫凡强调的另一样创作法宝是勤写多练,“没有捷径,刚开始可能语法不通,但是慢慢就会找到规律,找到规律以后再想着如何打破固有的规律,再去寻找另外的途径,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凡在上海音乐学院读大学时,第一年的主要创作也是写歌曲,主课老师要求一周写一首,但是莫凡经常是每周都带来三四首作品给老师看,甚至同一首词要写出几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版本,让老师来改,再来判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老师都在感叹:你怎么写了那么多啊!
据统计,迄今为止,莫凡创作的各类大中型作品有一百多部:歌剧《雷雨》、音乐剧《五姑娘》、歌舞剧《清明上河图》、舞剧《二泉映月》、清唱剧《洛神赋》、交响音诗《松竹梅》、交响诗《光明之歌》、合唱音诗《昭君出塞》、琵琶协奏曲《长恨歌》、管乐协奏曲《敦煌印象》、古筝协奏曲《孟姜女》等等,若是要算上其他各类小型作品或参与配器、整理的作品估计有上千部,他的勤奋不言而喻。
第三样宝:积累最重要
莫凡的音乐作品民族特色浓郁,风格、特点各不相同,这和他多年来不断积累音乐素材,积极向民间音乐、民歌、戏曲、曲艺索取宝贵的资源分不开。“积累各种素材的工作不论是对业余作者还是专业作者而言,都是需要认真为之奋斗的。我这些年所写的歌剧、音乐剧、歌舞剧,很多东西就是从歌曲的积累开始的。”“我的作品中用到了很多不同地方的音乐元素:《五姑娘》中用到了浙江的嘉善民歌;《清明上河图》用到河南的戏曲、曲艺,包括唐宋时期的音乐素材;歌剧《雷雨》中周聪是向往大海,富有幻想的青年,我用南海渔歌的素材来丰富人物的性格。大作品也是从小素材开始,点滴架构起来的,音乐素材要不断进行丰富和学习,才会掌握各种语汇。”
莫凡在世界和平年为迪里拜尔写过一个组曲,前面一段唱母亲的部分是一段摇篮曲,他运用云南海菜腔巧妙地将音乐编织起来,就变成另外一种新的格调,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即使是专业的作曲家,莫凡进行第一手的采风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大量的收集成果来自于广泛听取录音、录像制品。莫凡印象最深的一次采风是在海南,五指山下,一个挑着担子劳作回来的当地民歌手,就着米酒给他们唱民歌,那一次收集来的当地黎族音乐,莫凡在日后的作品长笛、大提琴、竖琴三重奏《五指山之歌》以及大型组歌《椰岛酒歌》中都加以充分的利用。“我国的民间素材实在是太丰富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利用好了就是最大的财富。”
在如何巧妙利用民间素材的问题上,莫凡认为,最初的模仿是必要的,但要贯穿个人的思考和分析,从模仿到独创,再到有自己的风格,才是真正将民间音乐用好用活了。